2019年10月13日 星期日
依格那丟•羅耀拉(Ignatius Loyola)
依格那丟·羅耀拉(Ignatius Loyola),也稱為依納爵·羅耀拉。
在1491年或1495年生於此利牛斯山脈附近的羅耀拉城堡,為西班牙貴族,他年幼時就立定志向要當軍人。
在1521年遭遇法軍圍攻盼柏羅拿(Pamplona),他為了堅守陣地,以致負了重傷,使他腿部負傷以致無法再當兵。正當養病期間心中非常悶煩,開始研讀基督及許多聖者之傳記,如聖多米尼古及聖佛蘭西斯等。心受感動並且立志作基督的精兵。之後他到處遊歷,到蒙塞拉特(Monserrat),將其劍放在童貞女的聖壇上,表明奉獻之心志。
在1522~1523年間在曼雷薩修道院(道明會),禱告靈修及默想,尋求獻身之道,他開始常常得異象。於是他在這時草擬他所發展的靈性操練(Spiritual Exercises)課程﹙或稱《神操》﹚。
羅耀拉在1524年至1534年間曾到過巴塞羅那、亞爾迦拉、蕯拉曼加與巴黎等地方讀書,預備服事。羅耀拉在亞爾迦拉及薩拉曼加的兩處大學學習時,就結交了一些同伴,操練他所編的靈性操練。
到了1528年加爾文正離開大學時,羅耀拉考入巴黎大學。他邀請幾個朋友,立志要過清苦的生活,並曾想到耶路撒冷朝聖,但當地的方濟派修道士的勢力已衰微,以致無法成行。這幾個朋友中與羅耀拉關係最好為沙勿略(Francis Xavier)。
羅耀拉及同伴們立志過著像使徒般之清苦的生活,耶穌會就這樣開始慢慢形成了。他們的成員叫作耶穌會會士,並宣誓絕對服從教宗,將教宗奉為『最高統帥』。在1540年9月27日 教宗保羅三世正式承認這個團體,這可謂正式成立了耶穌會了。於1541年4月選舉羅耀拉為第一任的『統帥』,直至1556年7月31日 過世。
羅耀拉因為當過職業軍人,所以組織力強,擅長領導,將軍隊的組織運用到建主基督的精兵,並且宣誓絕對服從教宗的耶穌會。將軍人、神祕主義及修道主義融於一體,並且又有一本操練手冊「靈性操練」。將耶穌會的會士們以一個有紀律、有中心、有操練的建立和上帝的關係。以致於發展快速,他們宣誓守三條規律:
1.守貧窮
2.守貞潔
3.服從會長。
耶穌會注重學習計晝,並且廣設學校。另外耶穌會有一特別之處,為其宣教活動。羅耀拉的愛徒聖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就到過印度、日本、印尼,為第一個也是最偉大的宣教士。
雖然當時耶穌會並不是為抗衡新教的改革為目的,但慢慢也演變成為他們的主要任務之一了。另一個值得一提的,為耶穌會教育注重兒童的工作及教育,也因為如此,使許多“復原教派”人士之子弟奪回天主教。
耶德遜的聖潔生活規律
J. 耶德遜(Adoniram Judson, Jr., 1788-1850)
1819年 四月四日 ,耶德遜首次用緬語公開講道。顯然他懍於工作責任的重大,必須能夠實行自己所講的,有建立聖潔生活的必要。(林前九:27)以後,歷年更新立志。
1819年 四月四日 ,耶德遜首次用緬語公開講道。顯然他懍於工作責任的重大,必須能夠實行自己所講的,有建立聖潔生活的必要。(林前九:27)以後,歷年更新立志。
- 每天早晚,勤於私禱。
- 絕不有一刻閒懶。
- 限制自然的食慾,有節制並清潔。“保守自己清潔”。
- 壓制怒氣和惡意。
- 作事不存野心,不愛虛譽。
- 不率意衝動行事得罪神。
- 尋機會克己犧牲,作事有益於人,向信的人更是如此。
- 為基督和福音受苦,要以為喜樂;如死是得着,但不自尋死。
1823年 八月三十一日 ,主日,重新立志,特着意第四條。
1826年 十月二十九日 ,主日,重新立志,特着意第一條;並加以下次要的規律:
1826年 十月二十九日 ,主日,重新立志,特着意第一條;並加以下次要的規律:
- 日出即起。
- 每天讀一段緬文,主日例外。
- 持續讀聖經及靈修書。
- 不讀非靈修性的英文書。
- 禁制不看不想任何不潔的事物。
1827年 三月十一日 ,重新堅立以上的規律,特着重第一類二條。
願神賜恩惠,能夠堅守以上的規律,永遠為祂的榮耀,為耶穌基督而活。
**********************************
要完成上帝托付之大使命,非有常人所無的心志不可。雖然我們靠恩得救、稱義與成聖,更要在主前立志,當然立志是出於聖靈之工作才能完成。
訂閱:
意見 (Atom)
Rowan Williams 的著作
Rowan Douglas Williams (羅雲・威廉斯) 不僅是當代安立甘宗最具影響力的大主教之一,更是當代最重要的 靈修神學家、詩人與神秘神學詮釋者 。 他的著作橫跨神學、靈修、文學、社會倫理與詩歌,文字深刻、語言詩意,融合了東方教父的靜觀傳統與西方理性神學...
-
1952 年 7 月 15 日,當亞瑟·沃金頓·賓克( Arthur Walkington Pink )在外赫布理群島的斯多諾威去世的時候,除了一小個朋友圈子和他的月刊雜志《聖經學習》的讀者以外,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他的逝去。他曾經在四個國家住過,並且講道,然而他死的時候,他...
-
伯爾拿(逝世於主後一一五三年)根據宗教體驗,創立一種以基督為中心的救恩體系。該體系以神秘的神歡為終點。 十字軍為西方世界重新發現這位為人的耶穌。伯爾拿對這位為人的耶穌頗感興趣,而對形而上學的,羅戈斯的、聖禮上的基督不感興趣。他根據雅歌寫了八十六篇講...
-
《基督榮耀的身體》( The Glorious Body of Christ )是 R. B. Kuiper (魯本 · 約翰 · 凱波爾)於 20 世紀中葉撰寫的教會論經典之作,是改革宗傳統中 最具代表性的通俗神學著作之一 ,也被譽為「面向平信徒與牧者的改革宗教...
-
Rowan Douglas Williams (羅雲・威廉斯) 不僅是當代安立甘宗最具影響力的大主教之一,更是當代最重要的 靈修神學家、詩人與神秘神學詮釋者 。 他的著作橫跨神學、靈修、文學、社會倫理與詩歌,文字深刻、語言詩意,融合了東方教父的靜觀傳統與西方理性神學...
-
他 為 使徒後時期 ( Post-Apostolic Age )的 基督教會 領袖之一,相傳曾接受使徒約翰直接的教導,是 安提阿教會 ( Patriarch of Antioch )第三位 主教 (前兩位分別是使徒彼得與 Evodius )。最終被 羅馬帝國 皇帝投入野獸的...
-
馬丁路德講過一句話:『勇敢地犯罪吧!』 這句話會讓人誤解,以為馬丁路德鼓勵人放縱情慾去犯罪。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並非如此,是因為路德之個性強烈,語不驚人誓不休。這句話之意思是要人勇敢的接受我是個罪人之事實,並且也接受上帝願意接納我這個罪人。 ...
-
改教派(以後稱為基督教,以別於天主教)雖然建立了穩固基礎,並且迅速地發展,但內部的問題卻日益明顯,而天主教國家在政治及軍事上對於基督教國家的威脅也越來越大,戰爭有一觸即發的可能。事實上,主後一六一八年天主教與基督教的衝突真的爆發了,隨後三十年的戰爭在歐洲造成很大的...
-
德國及瑞士的人物 , 英國人物 , 美洲人物 , 荷蘭人物 , 丹麥人物 , ...
-
亞他那修年輕時教會受到逼迫,他在亞歷山太教義學院受教育;因其能力與敬虔,亞歷山大主教( Bishop Alexander )對他另眼相看。他還作執事時就陪亞歷山大主教去參加尼西亞會議;亞歷山大去世後他成為主教共46年,期間被放逐5次(共17年)。 他的作品顯出深博學養和豐...
-
【大貴格利(Gregory the great, 主後540-604年)】 大貴格利對中世紀教會的教義有五百年之久的深遠影響。現今在羅馬教會裏,他的神學仍然佔有重要的一環。 生於主後540年,是一位羅馬國會參議員之子。他立誓做修道士,並創辦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