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去世以後,總的來說,是沒有方言了,但歷史上曾有過一些人說方言。主後400-500年間,只有跟隨Montanus Ann Lee李蒙丹尼士者說方言。1731年,天主教更正者曾發生“方言”。1736-1784年,色卡Shakers,她是李蒙丹的跟從者。Ann被認為是與耶穌平行的女人,她是以跳舞來克慾的。
1830年,阿榮Edward Irving在倫敦有一個小組稱Irvinyites. 他們說得了預言,但與聖經有矛盾。他們的預言沒有應驗。他醫病又死了人。但他們講起“方言”來。
以上所說的都不是基督教,而是異端。
一、舊靈恩運動
又叫五旬節運動Pentecostalism. 1901年在美國肯撒斯州伯特利聖經學院,阿茲曼Agnes Ozman說,他受了聖靈的浸而說起方言來。這就成了美國的聖潔運動,也就是他們所說的“春雨”。
1906年,在洛杉磯Los Angeles的阿書撒街Azusa,許多人講起“方言”來。
以上兩件事,就成了靈恩運動的先鋒。
他們把方言分為兩種:一是普世性,用以印證聖靈的浸;另一種是持續的,不是忘形而且是受控制的恩賜。
這是“舊靈恩運動”。
二、新靈恩運動(靈恩更新運動)
在加州Van Nuys, Ca.的主教團教會Episcopalian Church,開始了新靈恩運動。這包括了路德會、長老會、浸信會與天主教。
他們認為李蒙丹尼士(靈恩運動之前)等是先鋒。這就成了異端者的後繼。
他們多半認為現在是末時,神再把聖靈澆灌下來(珥2:28)。但這段經文不是在主再來之前應驗的,而是在主再來後的七年災難期間。在五旬節時,彼得認為:如果當時以色列全部悔改,耶穌升天后七年,祂就要再來了。但以色列人並沒有悔改,所以這段經文要在主再來之後才應驗。就算在五旬節,這段經文還有一大半是沒有應驗的:“在天上我要顯出奇事,在地下我要顯出神蹟,有血、有火、有煙霧。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徒2:19-20)當時沒有這種情況。什麼時候才有呢?“這都在主大而明顯的日子未到以前”(20節下),就是七年災難。教會被提,聖靈也被提(帖後2:7),然後再澆灌下來,這才有約珥書2:28的事。
1.新靈恩運動主張
藉著領受方言的恩賜而獲得“第二次祝福”。他們認為說方言是第二次的祝福,這就使救恩得到完成;這就成為聖潔、滿有能力與喜樂,有力為主作證。但是聖經沒有任何恩賜是稱為“第二次的祝福”。
20世紀70年代,五旬節會與使徒會兩大宗派所管轄的各分支紛紛起來。現在席捲聖公會和天主教等。
2.發展很快
目前全世界有65%的基督徒傾向靈恩運動。他們強調方言是聖靈充滿的證據,也有人認為方言是得救的證據。
但是,也有許多靈恩派、新五旬節派,他們也沒有說方言,而他們都被接納為真信徒。
3.聚會混亂
舊靈恩運動認為只有他們才得救、才是被聖靈充滿。他們主張一切說方言的基督徒都應當脫離本教會,加入他們的聚會裡。他們用1-3小時來集體說方言、集體抽筋、昏迷、輥地、尖叫、大哭、大笑、亂跑。他們有人說,“說方言時,有熱力從腳上升上去,又有熱力從上面降下來,也有熱力從左到右、從右到左等。”如果把他們的方言抽出,整個聚會就枯燥無味,也沒有真理的教導。請注意保羅責備哥林多教會的混亂:“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林前14:33)“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40節)。
新靈恩運動比較安靜有秩序,他們廣泛滲入各大宗派裡。他們只在外表上稍為改良,但也無濟於事。
4.不成方言的方言
哥林多教會亂做方言(林前14:11)。方言,原文是glossa,新約33次,都是真正的語言,是別人聽得懂的(徒2:8)。啟示錄7:9“各方”,原文是“各種方言”,這是從各種方言來的人。
靈恩運動的人所說的方言多半是單音的:Da Da Da Da ,有時是一種“舌音”,有時把一句重複幾十次dog dog Siguartsi. 耶穌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太6:7)如果是許多的奧秘,但為什麼翻出來的總是那一句呢?他們所說的所翻的,有時好像野獸的吼叫。請記得,聖經只限於“萬人的方言”,這都是世上已有的“別國”的話語(徒2:4)。這是語言發音清楚,是別人可以聽得懂的(徒10:46)。別人聽不懂的就需要翻,使別人能聽得懂。可惜許多人所說的,都沒有文法和詞藻,不像外國語。
有人說,方言原是“沒有人聽出來”的(林前14:2)。請不要誤會,這裡是指聚會中沒有人能聽得懂,而不是全世界沒有人能聽懂的。既然有人能翻,就證明有人明白。“乃是對神說”,這句話原是異教徒對他們的偶像(a god)所用的重複話(太6:7)。
有人講了無意識的字音,說是“天使的話語”(林前13:1),但聖經沒有說“天使與人說話是用天使的言語”(路1:28,30-37),“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林前13:1),是假設的話。根本就沒有人能說“萬人的方言”,同樣也沒有人能說“天使的話語”。方言“終必停止”(林前13:8),但天使的話語是不會停止的。
他們很喜歡用第一人稱講“方言”:“我是神……”。這都是假的。使徒沒有這樣用過。請記住,“方言是對神說”(林前14:2)所以我們不能用第一人稱說“我是神……。”
5.翻假方言
他們翻出來的不是什麼奧秘,只不過是一些普通的話語。從來沒有見翻出一篇有份量的文章或書籍。
有人在會中翻方言,所翻的是這樣“叫某某到某街某號門牌找某人”,可惜找到了那號門牌,但沒有那人。後來他再翻,叫他再往找。結果,他還是沒有找到!
6.有被鬼附的
說方言的人總是站在第一人稱說話的,例如“我耶穌對你說”等。他們總是稱呼耶穌而不稱呼主或主耶穌。Gerald E. McGraw和他的同工們試驗的結果:90%是邪靈在說話。說方言的人多半是愛主的、熱心事主的。
末後的日子,魔鬼活動猖獗(帖後2:9-11,彼後2:1)。魔鬼有時不是直接搞,而是在背後控制。
7.異端方言
能說方言的不一定是從神來的,連講異端的人也有說方言的。
第2世紀有孟他努派,他們也說方言。
天主教亦多有說方言的,特別是臺灣天主教。
菲律賓某一教派,他們是不信四福音的,但他們也能說方言。
美國曾有一個猶太人,他用催眠術使某浸信會全會眾都說方言。
這樣看來,講異端的都能說方言。
8.異教的方言
異端是基督教內所產生的;異教就不是基督教,而是基督教之外的其他各教。基督教內講異端的能講方言;基督教以外的各教也能講方言。
東非洲有被鬼附的,他們說了流利的Swahali或英語。
伊斯蘭教穆斯林有說方言的。
北極圈愛斯基摩人Eskimos有說方言的。
西藏的和尚也有說方言的。
摩門教教徒多年來有說方言的。
印度教打坐的人也會說方言和翻方言的。
香港一些黑社會人物在學“神打”時也說起方言來。
由此看來,不要以為能說方言的就是出於神的,尤其在末世,魔鬼要製造混亂,說方言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們要特別小心。
9.再說學來的方言
方言是個恩賜。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所以聖靈的恩賜不是學來的。凡跟人學的就不是恩賜。
有人根據徒19:1-6的“按手”能說方言,就叫人自己按手,然後一句一句的學講方言。他們所學的缺乏語言結構,多為私人用的,又多用同音語。這是聖經所說方言的恩賜嗎?絕對不是的。還有用催眠術的手法來叫人講方言。
請注意,五旬節時,使徒沒有按手;在哥尼流家裡也沒有按手;林前12:—14:也沒有提按手。方言只是神“賜”的,而不是“心理化”的。保羅對施浸約翰的門徒按手是一種特殊的情況,我們已經說過了。我們不能把一種特殊的“榜樣”作為“原則”去教導人,叫人都按手學說方言。
某人在外國長大,講外國語,但他用本國的語言來說方言。請問這是不是聖經所說的“方言”?
另有人在1953年夏天從廣西到外地,他說方言。別人覺得不對頭,於是用約壹4:1-2來試他。他不剪髮不剃鬚。他說主叫他一生不要剃鬚、不穿鞋。但過了不久,他剃了鬚髮,不只穿鞋,又穿起西服來。原來他的“方言”,不是“方言”而是“謊言”。
賈德說方言“卜那,卜累蔔那地,怕怕拉沙地,怕跑普培,泰利泰,拉他他滔,他利亞,他他他他他,烏拉維特溫,以利累特累德洛多,新支新支新支,英巴英巴英巴”。這是什麼方言?耶穌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太6:7)
所以凡沉迷於說方言的人,常常是醜態百出的。
10.末世的大迷惑
現在是末世,末世有大危險,末世的大危險不是新神學(假先知等不信派),而是靈恩運動。帖後2:1-12詳說末世的大危險。原來撒但也有運動,“撒但的運動”(9節)。這個運動包括“行各樣的異能神蹟,和一切虛假的奇事。”耶穌也說過:“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太24:11)“因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蹟、大奇事。倘若能行,連選民也就迷惑了。”(24:24)
慕迪的同工叨雷博士Dr. R. A. Torey說:“整個靈恩運動都不是出於神的”。
解經王子坎伯·摩根博士Dr. G. Campbell Morgan說:“人肆意偏離新約聖經的教導,把神的靈移離出真理的本位去迎合人為的運動。這運動以方言恩賜作為口號。時至今日,這口號已淪為地獄的記號了。神的兒女們真是不可不防啊!”
2018年5月27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Rowan Williams 的著作
Rowan Douglas Williams (羅雲・威廉斯) 不僅是當代安立甘宗最具影響力的大主教之一,更是當代最重要的 靈修神學家、詩人與神秘神學詮釋者 。 他的著作橫跨神學、靈修、文學、社會倫理與詩歌,文字深刻、語言詩意,融合了東方教父的靜觀傳統與西方理性神學...
-
羅雲‧威廉斯(Rowan Williams, 1950–)的生平 , Rowan Williams 的 靈修思想五大主題與經文對應表 , Rowan Williams 與其他安立甘靈修導師思想比較表 , Rowan Williams 靈修神學五大主題經文...
-
伊拉斯謨( Desiderius Erasmus )與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是宗教改革早期最重要的兩位人物之一,他們的互動關係 既是合作的起點,也走向深刻的分歧 。兩人都渴望教會改革、反對迷信與濫權,但在神學核心 —— 特別是「人的自由意志與上...
-
哲學與神學不是相悖的而是有共通點的。田立克甚至以為哲學與神學同樣都處理存有 (Being) 的問題。對於哲學的功能,他說:「哲學是一種認知的努力,追問存有的問題」。 存有的問題並非指某些存在的東西,而是討論本體論的問題。本體論並非一套玄想,也不是世界背後另一個世...
-
貴格力在 330 年生於拿先素斯地區,所以他被稱為拿先素斯的貴格力。在 「 加帕多家三傑 」 中,就教會領袖能力來說,他不如巴西流;就神學思想深度來說,他不如尼撒的貴格力;但是就講道口才而言,他比這兩人更勝一籌。他將尼西亞信仰與希臘神學用詞結合,清楚論證,是維護尼西亞信仰...
-
理查德·巴克斯特 (Richard Baxter) 於 1615 年出生在什羅普郡什魯斯伯里 (Shrewsbury) 附近的羅頓 (Rowton) 。 他是比阿特麗斯·阿德尼 (Beatrice Adeney) 和老理查德·巴克斯特 (Richard Ba...
-
開西原位於英國的湖區,教會自 1875 年起,每年的七、八月時在此舉辦培靈會,起初是一個星期,後來變成兩個星期。大會每年仍然持續進行著,至今已經超過一百年的歷史,每年約五、六千人從世界各地來參加這屬靈的筵席。 1. 推動者 美國貴...
-
作者:廖元威(中華信義神學院專任老師兼學務長) 從兩千年基督教發展史來看,教會與政權之間的互動一直是令人注目,且與基督徒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除了初代教會常須面對「凱撒是主」與「基督是主」 生死攸關的抉擇外;中世紀的教會,因著教廷宣稱教權高於政權(或教皇權勢遍及政教兩個領...
-
他 為 使徒後時期 ( Post-Apostolic Age )的 基督教會 領袖之一,相傳曾接受使徒約翰直接的教導,是 安提阿教會 ( Patriarch of Antioch )第三位 主教 (前兩位分別是使徒彼得與 Evodius )。最終被 羅馬帝國 皇帝投入野獸的...
-
一、分辨修道主義與苦修主義 修道主義與苦修主義意思並非完全相同。前者泛指一般的遠離世俗負累,專注於某個宗教目標的生活形式,基督教的修道主義始於四世紀,多在群體中以固定形式進行。後者則指著某種對付罪惡與獲得善行的特殊操練方法,例如長時間禁食或遵守食物禁戒、完全沉默、...
-
德國及瑞士的人物 , 英國人物 , 美洲人物 , 荷蘭人物 , 丹麥人物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