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日 星期五

聖維克多的休格

 

聖維克多的休格(生於 1096 年,卒於 1141 2 11 日,法國巴黎)著名經院神學家,他開創了神秘主義傳統,使巴黎聖維克多學派在整個 12 世紀聞名。

 

休出身貴族,在哈爾伯施塔特(現位於德國)附近的哈默斯萊本修道院加入了奧古斯丁教士。他與叔叔哈爾伯施塔特的副主教萊因哈德一起前往巴黎(約1115 年),並定居在聖維克多修道院。1133 年直到他去世,聖維克多學校在休的指導下蓬勃發展。

 

他的神秘論著深受希波主教聖奧古斯丁的影響,他對默觀生活的實踐教導與阿略帕吉派偽狄奧尼修斯的理論著作相結合。休頗具創新性的釋經風格對自然神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將上帝存在的論點建立在外在和內在的經驗之上,並添加了源於經驗事實的目的論證明。他在教條神學方面的主要著作是《基督教信仰的聖禮》(De sacramentis Christianae fidei),該書預見了一些聖托馬斯·阿奎那的著作。

 

與他的一些同時代人不同,休透過提倡知識作為沉思生活的入門來支持世俗學習:「學習一切,」他說,「然後你會發現沒有什麼是無用的。」作為一位多產的作家,休格寫了《Didascalicon》,內容廣泛的早期百科全書,以及對《聖經》和《偽狄奧尼修斯的天體等級制度》的評論。聖維克多教規(1648) 的休格作品版本在J .-P. 米涅(J.-P. Migne) 的《Patrologiae Cursus Completus》中重印(拉丁系列),1844-64

2024年2月16日 星期五

底波拉Deborah

 

主前約11501050

 

女英雄–底波拉巴Isreal JudgesDeborah, 底波拉是以色列第四位士師她是以色列唯一的女士師,也是一位先知。底波拉希伯來文的意思是: 蜜蜂, 黃蜂。

 

她是拉比多的妻子,在底波拉的棕樹下聽判斷。

 

底波拉(Deborah

 

–她名字的意思是”蜜蜂”

 

她是怎樣的人? 她的世界觀不是憑著當時的政局而來,乃是憑藉著她與上帝的關係而確立的。雖然在古時候,女性領導人很少見,但波底拉恰恰就是以色列當時最需要的那種領導人, 她也是一位女先知,聽了上帝的話語並篤信上帝的道理。她激勵她的人民,最終使他們戰勝了外來的侵略者。底波拉似乎天生就是一位女強人,她一出現的時候,就已經是以色列人的士師。她住在以法蓮山地拉瑪和伯特利中間,以色列人都上到她那裏去聽判斷。可見她天生就是一位領袖人物,這可能是與生俱來的氣質令她如此。她的名字蓋過她的丈夫及當時同作領袖的其他男性。她主動地調動軍隊並分派將軍巴拉帶兵去與迦南人耶賓的將軍西西拉爭戰,並預言巴拉會取得勝利, 以色列舊約歷史中,她是繼米利暗(出15:20)後第二位女先知。先知是為上帝的代言人,是上帝親自呼召,為傳達上帝的信息及作為。

 

拉比多的妻子:v4

 

拉比多是誰?聖經沒有更進一步的記載,但可以猜測他是支持太太的人,否則在當時的社會不可能讓女性拋頭露面。據說,底波拉原在聖殿中看守會幕的燈,因著她的忠心,後來上帝呼召她成為先知、士師。

 

「士師」的英文是Judge,原文有審判、判斷,拯救者之意。

 

約書亞以後,以色列失去領導中心,他們遭到敵人攻擊時就求告上帝,上帝就為他們預備一位拯救者-士師。

 

1 這女英雄的形成:  她的看見(內憂外患)

 

她的痛苦, 眼見自己的人民因為拜偶像、忘記上帝的承諾和他們祖先的信實而陷入巨大的絕望中。底波拉雖家居便雅憫境內(士4:5*;參書16:2*,書18:13*),其籍貫卻不屬便雅憫支派。有說: 她隸屬以色列北方大族以法蓮支派;也有說: 她是以薩迦支派的人(士5:14-15)。總之,早年以色列的支派組織極其鬆散,百姓到處流徙, 多不固守地業。

 

二十年來, 以色列人一次又一次地敗在西西拉的手下。現在, 上帝終於要讓他們打一場胜仗了!

 

地不劃地自限: (4: 6145: 612)

 

不拖延、不以女性的軟弱自居, 許多時候姊妹常劃地自限,無法超越性別的觀念,在國家危急時,底波拉不受性別的限制,也不求自我表現,不畏縮、不遲疑,積極承擔她能力所及之託付。

她是一位謙卑的人:

 

底波拉不榮耀自己(5:2),把自己比喻為「以色列的母」(5:7

 

她憐憫以色列人像沒有母親的孩子、遭遇外族欺壓痛苦,她謙卑地服事他捫。人不謙卑無法服事主,底波拉戰勝敵人之後,把榮耀歸給上帝,把功績歸給以色列的首領(5:9)。

 

她自稱是以色列之母, 她並沒有使用如”先知”,”妻子”,”士師”, “統領”或者”領袖”等講法,她稱自己為”以色列之母”(士師記5 7)。她是一位母親,不僅是她親生兒女的母親,同時也是以色列人的母親。雖然以色列人忘記了他們的身份和他們所應服侍的上帝,但是他們的母親沒有忘記。她不僅沒有忘記,相反經常提醒著以色列的人民, 並終究帶領他們取得了安定和平。

 

2 這女英雄的冒起: 她的判斷(公義, 公平, 公正)

 

棕櫚樹下的判斷:  底波拉號稱“以色列之母”(士5:7*),雖偏居一隅之地,但訪者不絕,都是來求排難斷事的以色列百姓。底波拉住處的棕櫚樹猶茂盛如昔。

3 這女英雄的成功: 她的信心, 謀略與膽色

 

她的心胸:上帝將她的仇敵夏鎖王耶賓(Jabin)並將軍西西拉(Sisera)與其九百鐵騎精兵交於她的手中,耶和華給軟弱者力量,保守了以色列人四十年的平安。她先將領軍的權交給巴拉將軍,

 

她的膽量:

 

底波拉說:“我必與你同去,只是你在所行的路上得不著榮耀。因為耶和華要將西西拉交在一位婦人手裏。”(士四:4-10)從上面的幾句簡單的對答,可知這位女士師並不是獨霸高位的女強人。她甚至非常尊重男性,她願意退居二線,讓男性去出頭,去得榮耀。

 

在當時,戰爭是男性的事,戰場充滿許多危險、生命旦夕不保, 但底波拉為了國家、為了上帝,她勇氣十足,不畏懼環境、倚靠主剛強。

 

4: 9「我必與你同去」

 

敵眾我寡

 

巴拉招聚西布倫人和拿弗他利人, 跟他上他泊山去的有一萬人。在山下的基順河邊, 西西拉也聚集了所有的九百輛鐵車, 和他的全軍。以色列人和西西拉的軍隊比起來, 真是眾寡懸殊, 他們怎麼可能打贏呢?但是, 別忘了, 上帝的大能與以色列人同在​​

 

她的謀略:

 

將敵軍最強之處轉變成最弱的致命點 她利用地形與豪雨

 

西西拉遂率其鐵騎精兵前往基順河,打算在乾枯的河床​​上作戰將進犯的以色列軍隊擊潰。可是他泊山的大雨, 從他們到達就下個不停,雨水聚集在山谷並最終形成了洪水。頃刻間,九百鐵騎戰車變成了巨大的累贅。無論軍士們怎樣抽打他們的戰馬,催促他們前行,馬匹被鬆軟的沼澤泥土纏住了腿腳,步履維艱。西西拉的軍隊聚集在他泊山上, 一擁而下使巴拉的軍隊們成為顯眼而脆弱的戰鬥目標,最終除西西拉本人外,無一倖免於刀刃。戰鬥一打響,西西拉的戰車都陷在泥沼裡,馬匹也打滑、跌倒,迦南軍一片驚慌。巴拉率領起義軍急起直追,一直追到外邦人的夏羅設,那裡是夏鎖王的大本營。

 

她對耶和華的信心

 

底波拉是位有信心的人,她認識上帝的作為(5:3~6

 

4:14「耶和華豈不在你前頭行嗎?」

 

西西拉之死與雅億手中的營釘。

 

西西拉正值壯年, 體魄力強、又是久經戰場的大將軍,他的英武連巴拉也心裡懼怕,而雅億只不過是一個在帳篷中求生活的小婦人,西西拉若不是因為放鬆戒備睡著了,雅億絕對殺不了他。由此,我們可以看見警醒的重要性,西西拉因失去警醒而命喪敵手,同樣,我們的仇敵——魔鬼,它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四處尋找可吞吃的人,我們若不警醒,就會成為仇敵吞吃的對象!

2024年2月7日 星期三

約翰加爾文和日內瓦的關係

 

約翰加爾文在宣講最後一次講道時,嘴裡充滿了血。

 

這是一個重要的時刻。 他領導日內瓦二十三年了。 在這個過程中,他播下了現代民主的種子,並建構了一個解釋宗教改革教義的邏輯框架。

 

約翰·加爾文於 1536 7 月首次來到日內瓦,計劃只住一晚。 他已經出版了他著名的神學著作《基督教研究所》的第一版。 加爾文接受了牧師的一些培訓,然後獲得了律師的學士學位,因此有能力撰寫有關道德法的主題。 日內瓦最著名的傳教士和最渴望改善城市道德的人威廉·法雷爾在加爾文身上看到了他需要的幫助者。 他試圖說服年輕的加爾文留在日內瓦。 加爾文找藉口。 法雷爾向加爾文發出了嚴厲的警告,他說這是來自主的警告。 加爾文屈服了。這就是法雷爾、加爾文和日內瓦人民之間夥伴關係的開始。

 

日內瓦是個熱愛玩樂的城市。 和其他新教徒一樣,加爾文教導說,救贖只能靠基督的功勞。 同時,他堅持認為,希望獲得拯救的人必須表現出改變的生活。 法雷爾和加爾文嚴厲打擊了這座城市的不道德行為。 一年之內,日內瓦就驅逐了他們。 當被告知他必須離開時,加爾文平靜地回答說:“如果我們試圖取悅人們,我們應該得到很糟糕的回報,但我們服務於更高的主人,他不會扣留我們的回報。” 他成為斯特拉斯堡神學教授。

 

隨著兩位直言不諱的牧師的離去,日內瓦陷入了道德和政治的惡化。 公民改變了主意。 他們邀請加爾文回來。 他猶豫是否要回來,因為他知道自己可能會面臨多年的強烈反對。 最終,他的良心讓他回去了。 他提出了一種新的統治形式。 正如傳記作家理查德·泰勒·史蒂文森所寫:“天主教是牧師的宗教,路德教是神學家的宗教,加爾文主義是信徒的宗教。”

 

當加爾文主義者將加爾文創建的政府思想帶到蘇格蘭和美國時,這些思想在這些國家得到了更廣泛的表達。 加爾文的教會政府模式成為國家政府的模式。 因此,數以百萬計的人,無論是基督徒還是非基督徒,都感受到了加爾文神學的影響,即使他的名字鮮為人知。

 

 

1564 年 2 月 6 日 | 約翰加爾文宣講他的最後一次講道

 

約翰·加爾文去世前三個月,他的病情開始惡化。

 

經過多年的改革、傳教、寫作,這位日內瓦首席神學家開始遭受西奧多·貝扎所說的「氣喘阻礙了他的言語」(理解為一陣咳嗽,嘴裡充滿了血)。

 

加爾文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因此繼續著也許是他最持久的任務:連續解釋上帝的話語。

 

這位偉大的改革家身體虛弱,必須用椅子抬上講壇,但他的頭腦卻一如既往地敏銳。 雖然我們沒有任何關於他那天講道的記錄,但加爾文自己對《提摩太後書》4:7 的註釋中的話可能在他的腦海中響起:

 

我們知道,賽跑的人一旦達到了目標,就達到了自己的願望。 他也以這種方式斷言,對於基督的戰士來說,死亡是可取的,因為這結束了他們的工作。 另一方面,他同樣宣稱,我們在這一生中永遠不應該休息,因為如果我們沒有達到目標,那麼從開始到中間一直跑得很好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願我們像約翰‧加爾文一樣,堅持到底。

 

 Soli Deo Gloria.

Amen.

2024年1月28日 星期日

摩根 ( G. Campbell Morgan 1863 - 1945)

 

  英國釋經派出色的傳道人摩根,開始傳道的地方是在英國,但是,他在美國也贏得了同等的尊敬。他因沒有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在他事業的起始時,就為循理會所拒:因此,他轉入公理宗,藉著他的講道及他的著作,他使每個教派都蒙福了。

  從某一方面說,他的偉大,已使他無法屬於任何教派。一九零四年,他成為倫敦西敏寺教堂的牧師,那時西敏寺年久失修,成了公理會的大包袱,他上任不久,這座有二千五百座位的大教堂,以及兩個樓座都坐滿了人。據說,從清潔工人在地上撿到的鈕扣數目,就可看出人湧入教堂要搶先入座的熱烈情況。雖然,這種說法可能過分,但有的時候,教堂已經坐滿,他就在預定一小時以前開講了…:

  冬天,每隔一週的星期二,他代鄰區的一位牧師講道,平均聽眾數目是一千七百人至二千人。星期三下午也與主日學教員一起研究星期日要講授的聖經課。西敏寺教堂的講台也經過改建,裝上了大黑板,以備他教授聖經課時用。黑板上有聽眾看不到的暗線,使他在黑板上畫線時能畫得直。摩根曾說:[我不是單為自己做的,而是要作一個教師;去幫助那些因為他們日常工作不能像傳道人用那樣多時間去研讀聖經的人。他用圖解、大綱、追求簡單、清楚與簡短,他說,傳道人是〝解釋者〞,要使聽的人可以明白。

  摩根從未以單一教會為足。他在一週之中在英格蘭各地旅行講道,他用早晚的時間讀書,他的傳記中說:〝這遊行講道並未叫他站在講台上,面對聽眾時缺 乏準備。這項準備常用其它方式做成,因為他早起晚睡。那些擠到教堂,為聖經的奇妙所感動,第一次,或以新方式,看見聖經信息之力量的人,對於摩根在半夜燈下的準備工作,則毫無所知。這位在講台上如此充滿活力的人,他們沒有看見他在清晨五時就在燈下在打開的聖經前作筆記了。他們也沒有看見他坐在馳過原野的火車車廂裏,他的心思默想著許多經文,探索、分析其中的真理,並尋求解釋。

  在那個神學正進行大爭論的時代,他在西敏寺教堂的工作,對那些維護聖經基本信仰的人,正是一個堅強的堡壘。從一九一九至一九三二年,他旅行美國,在慕迪北野夏季聖經大會中扮演了一個主要的角色。在那幾年中,他只在家中停留過八個月。從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二年,他擔任費城長老教會大教堂的牧師,但他仍然每週旅行到紐約及波士頓去講解聖經;一九三二年,他接受了急迫的召請。再次回到英國倫敦西敏寺教堂,會堂與會眾又再次需要重建,他看來是唯一能作成這大工的人。

  對他說,講道,或說教導人聖經,講解闡釋聖經,永遠是一項快樂。是甚麼使他成為一個屬靈的偉人的呢?

  他的日記一再記載:〝讀經整個上午〞,並且,他總是很晚才上床。年輕的傳道人問他成功的秘訣時,摩根博士回答說:〝努力工作,殷勤努力工作、工作。〞早晨六點鐘一過,他就到書房,好安靜地研讀聖經。人不可在上午打擾他,他是在研讀聖經。上帝對人講的話需要人專心去領受,而摩根博士就有這份專心。

  為他寫傳記的作家描寫他關心他聽眾的情形時說:〝這強有力的信息;這些專心的聽眾,講者與聽者之間完全合一的氣氛,乃是熱切專心,獻於〝我只有一 件事〞-- 傳道--的結果。對摩根說,他無比的責任,以及他心上經常的擔子,乃是餵養主的羊群,他主日學中最小的羔羊,在他看來,與最成熟的學生同樣重要。

  他在為聖經每卷書預備大綱時,在他提筆之前,他計畫先讀五十遍。他講到他一次坐下來讀完出埃及記全卷,這樣有四十遍之後,他才開始寫下一些釋經的注解。這些綱要及註釋,就構成了今天英文版的〝 The Analyzed Bible〞。

  據說,他可隨時用聖經任何一章講一篇道,但是,他每次講道,卻總要用一小時作特別準備。他對聖經的一般準備是不斷的,濃厚的。〝我可以說,〞他說:〝我經常在火車上讀聖經。〞但是,地並非隱士,他十分喜愛與人接觸。他在慕迪的聖經大會中;下午的時間全用在社交及康樂活動;他總是成為人群中的核心,這時他並不與人討論深奧的道理,只是講一些有趣的故事,與人共度歡樂的時間。

  西敏寺教堂的講台既專獻為解釋聖經,摩根為兒童所設立的主日學也是以聖經為中心就不足為怪了。這可讓我們看出,對摩根博土說,對所有年齡階段的人,研究聖經都是同樣的重要。

  在他的計畫中,有四年的聖經初級課程,學生在這項課程中熟讀聖經中的故事,摩根博土發現,聖經中有一百五十個故事,適合五至八歲的孩子。九至十二歲少年階段,他說,特別對連環的故事有興趣。因此,他以聖經的傳記材料,為少年人編了一百五十三課聖經課。在那最艱難的十三至十六歲的年月階段,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培植出人際關係的感覺。因此,研究聖經歷史可以引起他們的興趣。十六歲之後,青年人就可接受聖經中一些必須遲延的重要的教訓 --- 以色列的律法、詩歌、大小先知的信息、耶穌的教訓,及使徒們的著作。

  摩根如何使研讀聖經成為他一生專長的呢?在十六歲之前,他從未懷疑過聖經的權威。他身為浸禮會傳道人的兒子,他從未想過,任何誠實、受人尊敬的人,會懷疑聖經是上帝的話。

  以後,他接受師資教育時,他聽到達爾文.赫胥黎、施賓塞等人,這些人的哲學在宗教界投下了陰影。〝到了一個時侯,我對甚麼都沒有確信,〞他說,他三年之久失去了信心,他在〝世俗的殿堂裏〞辯論新書中所講的題目,他的媳婦耶爾描寫他如何解決困難的情形說:

  〝最後,危機臨到,他向自己承認,對聖經是否賦有上帝對人說話的權威,他完全失去了確信。他立即取消了一切講道約會。那時,他將他所有的書籍,攻擊聖經及為聖經辯護的書,全都放在屋角的櫃子裏。現在我聽到鎖的聲響,他說,他出去,到街上書店裏,買了一本新聖經,帶著聖經回到家中,他對自己說:〝我已不再確信,這本聖經像父親所說那樣具有權威,是上帝的話,但是,有一件事我卻有把握,它若是上帝的話,我若是有開明的心思,不帶偏見的去讀它,它必會使我心靈獲得保證。聖經找到了我,〞他說:〝那時,一八八三年,我開始研讀聖經,自此,他人生的後五十年,沒有一年他不出版 一兩 本著作。他著作了七十本書,其中一些書是所有傳道人為了充實自己所必讀的書。讀它們就會得益處。其中的許多內容,進入道其他傳道人的講詞中。施韋伯稱〝基督的危機〞一書,是摩根最偉大的著作。他的兩卷〝聖經中的活信 息〞是釋經者的另一顆珠寶。〝路加福音〞、〝使徒行傳〞、〝偉大的醫生〞 都是神學中寶貴的著作。

  摩根之成為偉大的傳道人,乃是因為他以上帝的話作課本。研究他的工作、他的嗜好、他的感情,他的偉大是由於他的這項習慣所造成的。


  ************************************

      摩根曾經是令我感動之傳道人,我也願意像他一般,用上帝的話來餵養上帝的羊群,求主幫助我殷勤讀聖經並與人分享上帝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