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4日 星期日

逼迫

 

使徒教會受逼迫

 

猶太人的逼迫:彼得、雅各下監,司提反與雅各遭殺害

外邦人的逼迫:保羅被打、下監。

 

尼祿(A.D.54-68)為第一位逼迫基督教的皇帝

 

A.D.64/6/18羅馬大火,羅馬謠傳是尼祿發瘋放火,尼祿則歸咎給基督徒。

彼得與保羅皆於這次逼迫中殉道。

 

丟米田(A.D.81-96)的逼迫是啟示錄的背景。

 

經常的逼迫:

 

告訴乃論:

 

皇帝他雅努(Trajan)回答庇推尼(Bithynia)的省長皮里紐(Pliny)之詢問,關於如何處置基督徒。他雅努的回答是:一方面政府不應浪費時間去把他們抓出來,一方面若有人控告 他們,而他們不放棄作基督徒,就要受處罰。

 

馬可奧熱流(Marcus Aurelius, 161登基)

 

下詔將基督徒的產業歸給告發他們的人。

 

伊格那修(Ignatius, 30-107)的殉道:

 

他雅努作皇帝時(A.D. 107),安提阿主教伊格那修被捕,解送至羅馬餵野獸。他在路上寫信給羅馬教會,請他們不要干預,「讓火與十架,讓成群的野獸,讓骨頭的撕開、折斷、與分解,讓整個身體的粉碎,也讓所有魔鬼的恐怖折磨臨到我吧,只要讓我得到耶穌基督。」他說:「讓我效法我的上帝受苦。」

 

坡旅甲(Polycarp c.69-c.155)的殉道:

 

坡旅甲曾躲藏兩次,但都被發現後,他認定這是主的旨意,就束手就縛。他在示每拿受審時,官長勸他隨群眾喊「除掉無神論者(指不拜偶像的基督徒)」,他就手指群眾喊「除掉無神論者」。官長又勸他,年事已老,只要對皇帝發誓,咒詛基督,就可得釋放。他拒絕了,並說:「八十六年來我都事奉祂,而他從未對我不好。我怎能咒詛那拯救我的王呢?」他在禱告中被燒死在火刑柱上。

 

大逼迫期

 

德修(Decius)249-51) :俄利根於此次受苦刑後不治(c. 254)

 

瓦勒良(Valerian) 253-260):居普良於此次殉道(258)於迦太基。

 

戴克理先(Diocletian)284-305):最大最有計劃的逼迫(303-5)

 

大逼迫停止

 

皇帝加利流(Galerius)逼迫基督徒一段時日後生重病,311年下詔准許基督徒聚會,請他們為皇帝禱告。

 

特土良: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

 


 

第一世紀的教會

 

基督進入文化──初熟的果子

 

初代教會是基督在文化中初熟果子。以後的教會也將繼續在不同的文化中結出果子。

 

如根出於乾地──在猶太文化中長根發苗

 

舊約:

舊約聖經是上帝的道。上帝的道塑造了猶太文化,但其呈現也是透過猶太文化。

 

猶太教:

 

特徵:聖殿、祭禮、文士、政教一體。

猶太教把上帝的道化約成了文化,在文化中上帝的道也或多或少的僵化了。

 

希利尼的猶太教:

 

特徵:會堂、七十士譯本、腓羅的神學

 

把猶太文化希利尼化。舊約上帝的道也開始進入希臘文化。

 

撒在好土裡──希羅文化

 

希臘的要素:

 

哲學:

 

斯多亞派(Stoicism)

柏拉圖主義(Platonism)

 

語文:

普通話希臘文(koine)成為共通的語言。宣教士在帝國範圍內不需另學新語言。

 

羅馬的要素:

 

政治秩序:

 

Pax Romana,廣大區域的統一

交通方便

 

使徒時代

 

十二使徒行蹤

 

使徒約翰和長老約翰(寫啟示錄),同一人,或不同一人?

 

傳說:

雅各到西班牙,之後才在耶路撒冷被希律所殺。Santiago就是聖雅各。

多馬到印度。

 

保羅傳道旅行的時間與地點

 

A.D. 33-35      逼迫教會,共犯殺司提反

A.D. 35           大馬色路上見異象

阿拉伯曠野

A.D. 38           赴耶路撒冷見使徒(加1:18

A.D. 38-46              回大數

與巴拿巴從大數赴安提阿

與巴拿巴攜捐款赴猶大

帶馬可回安提阿

A.D. 47           受安提阿教會差遣赴小亞細亞佈道

A.D. 49           赴耶路撒冷大會

A.D. 49-53      第二次旅行佈道,進入歐洲,到達希臘半島哥林多,停留一年半

A.D.54-58       第三次旅行佈道,在以弗所約三年,到以利哩古(羅15:19),又到哥林多

A.D. 58           攜捐款赴耶路撒冷,被捕下監

A.D. 58-60      在該撒利亞獄中

A.D. 60      水路解送往義大利

     A.D. 61-63      在羅馬受監禁

     A.D. 63-67      出獄後的旅程

     A.D. 67           死於羅馬尼祿皇帝手下

 

耶路撒冷大會的重要性:

 

教會原則上達成向外邦人傳福音的共識。

 

使徒時期的教會生活

 

家庭教會

自發性聚會方式

使徒、長老(監督)、執事

 

與文化的衝突     

 

希羅世界中與基督教競爭的宗教

 

神秘宗教

傳統多神教

皇帝崇拜

摩尼教

 

早期教會所遇到的三種反對

 

普遍的反感

理智上的攻擊

實際的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