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0日 星期三

聖靈使信徒從罪中得以潔淨的工作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流血,買贖了聖靈在我們身上作潔淨工作的權利,所以聖靈是使我們聖潔的首要工作者。

聖靈藉著兩方面使我們成為聖潔﹕信心和苦難。

聖靈使我們的罪得以潔淨。我們的墮落天性帶來罪和罪的污染,因此我們要使本性更新,回到上帝原本創造我們的形像﹔這就是成聖(弗四23,24;多三5)。聖靈潔淨我們,以祂的恩典堅固我們的靈,使我們承擔該負的責任﹐並且拒絕犯罪。但如果我們犯罪,基督的血可洗淨我們的罪(約壹一7-9)。

聖靈使用基督的血﹐將我們靈裡的罪洗滌乾淨(約壹一7;啟一5;來九14;弗五25,26;多二14),正如撒迦利亞所預言一樣(亞十三1)。

基督的血就是祂獻自己所流的血,祂的血帶著能力、德行和功效。

 

舊約中的血

 

        祭物的血被認爲是獻給上帝的祭,作贖罪之用,並與上帝和好。祭物的血灑在物品上﹐作潔淨和聖潔的作用(利一11;十六14;來九19;20,22)。因此,基督的血是獻上自己,藉永恆上帝的靈作贖罪﹐作成永遠的救贖。上帝的靈將祂的血灑在信徒的良心上﹐使他們從死行中得以潔淨(來九12-14;十二24;彼前一2)。基督在十字架上獻身時所流的血到現在還是一樣,有同樣的力量和功效。

        冷的或凝結的血是不能灑的。以血作為贖罪﹐是因為動物的血裡有生命(利十七11)。但動物的血很快便會冷卻和凝結。但基督的血一直是熱的,是永不凝結的,因爲那位賜生命和成聖的靈仍然在裏面活動。因此,我們有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到上帝那裡(來十20)。這血是常活的,也是常像剛剛被殺而流出來的一樣。

        在不同種類的挽回祭中都要灑血。有常獻的燔祭,獻此祭和灑血使會眾得以潔淨,成為聖潔歸上帝。這象徵著潔淨那些隱藏和未知的罪。

        在安息日,早上和晚上的獻祭都要雙倍的祭物,象徵特別和豐盛的慈悲以及潔淨恩典的流露。

        每年在贖罪節有很大的年度獻祭,獻上贖罪祭和代罪羊﹐使全會眾所承認和極大的罪都得潔淨,並得以進入在律法中的聖潔。

        間或也有為個人的獻祭,根據每個人的需要而行。上帝設立經常獻祭的方法,以備個人帶來祭物作個人潔淨的獻祭。

        現在﹐這些獻祭在律法上要成就的﹐基督的血一定繼續和在任何景況之下都在靈裡得以成就(來九9-14)。基督的血是有此功能的。

 

紅母牛

 

        <<民數記>>中說到上帝的子民在舊約時代有另一方法獲得潔淨(民十九),就是要獻一隻純紅的母牛,將這牛的血灑在會幕,然後將這牛焚燒,並將牛的灰收藏起來。如有人犯了不潔的條例,用一些這母牛的灰調水灑在那不潔的人身上就得潔淨。於是,紅母牛的灰就經常可用來作潔淨用,像基督的寶血對我們現在一樣。任何污穢不藉母牛的灰來潔淨自己的人﹐要被從民中剪除(民十九20)。同樣,任何人不接受基督寶血的潔淨也被剪除。基督的血「開一個泉源洗滌罪惡與污穢」(亞十三1)。

 

基督的血洗淨的功能

 

        基督的血現在洗淨我們一切的罪。在上帝的眼中﹐基督的血除去罪人一切罪的厭惡。罪人因而得以洗滌潔淨,配站在至聖的上帝面前(賽一16-18;詩五一7;弗五25-27)。基督的血把良心的羞愧除去,讓我們的靈得以坦然無懼來到上帝的面前(來十19-22)。當這一切完成時,我們的罪得以消除,我們的靈魂得以潔淨。

        問題是我們如何能在這有洗罪之大能的血中有分?原來是聖靈指示我們﹐並在靈裡勸服我們面對罪的污穢(約十六8)。唯有看見我們如何受到罪的玷污,我們才會渴望得到基督的血來潔淨我們的罪。

        聖靈指出、宣告和提供給我們獲得潔淨的唯一良方。此事若由我們決定,我們會捨正道而弗由(何五13)。聖靈告訴我們有關基督的一切(約十六14)。

 

信心與潔淨

 

        聖靈同時在我們身上作信心的工作,藉此我們得與基督的血的潔淨功能有分。我們因信接受基督,也因信獲得基督賜給我們的一切(詩五一7;利十四2-7;民十九4-6;徒十三39;來九13,14;十1-3)。

        因信而實在得到基督的血的潔淨﹐有賴於四件事。第一,我們必須以信心仰望基督在十架的流血是為我們罪的緣故,正如舊約時以色列人被毒蛇咬,只要仰望那掛在杆子上的銅蛇就得醫治(賽四五22;民廿一8;約三14)。第二,信心是信賴、依靠基督的血來潔淨我們一切的罪孽。第三,信心是懇切祈求基督的血來潔淨我們的罪(來四15,16)。第四,信心是接受上帝的真理和信實﹐藉著基督的血洗淨我們的罪。

        聖靈真實地使用基督的血在我們的靈裡和良心作洗滌和潔淨的工作,以致我們不再羞愧,能坦然無懼來到上帝的面前。

        藉著信我們的靈得以潔淨(徒十五9)。信是靈魂的手﹐持住基督的血作潔淨的功夫。

        真誠的信有兩個確實的證據。內在的是心得以潔淨,外在的是有愛心的行為(彼前一22;多一15)。

        我們因信得以潔淨,因為信是首要的恩典,藉此我們的本性得以回復到上帝的形像,從原來的污穢中解脫出來(西三10;約壹三3)。由於我們的信,我們獲得基督的血潔淨的功能與影響(申四4;書廿三8;徒十 一22)。再者,主要是由於信,使玷污我們的情慾與敗壞得以除掉、壓制,並漸漸地從我們心思中除去(來十二15;雅一14;約十五3-5)。

        信心抓住提供給我們的動機,激發我們追求聖潔,並使用一切上帝賜給我們的方法避免受到罪的玷污,也使我們的心思意念從死行中得到潔淨。

        有兩個絕好的動機激勵我們。第一個絕好的動機﹐是上帝賜給我們那奇妙的應許(林後七1)。第二個動機﹐是想到當我們在祂的永恆榮耀中見基督時,我們必要像祂(約壹三2,3)。

 

苦難與聖潔

 

        上帝差遣苦難來煉淨我們(賽三一9;四八10;林前三12,13)。

        當我們在罪的管轄和審判之下,困苦是咒詛,而且常常引致進一步的犯罪。但當恩典掌管我們的時候,困苦乃是使我們成聖的工具,恩典因此得以增強,使我們成為聖潔。基督的十架使我們在苦難中得益,因此苦難是獲得恩典與成聖的偉大方法。基督子民所經歷的一切痛苦與困難,祂首先同受(賽六三9;徒九5;西一24)。

        我們一切的痛苦與艱難﹐無非是上帝的方法作為,要使我們更像祂的兒子(羅八29)。苦難幫助我們對罪的污穢不潔有更深刻的認識,正如上帝對罪的恨惡一樣。上帝使用苦難來管教和矯正祂的兒女。因此,我們不可輕視苦難(來十二3-11)。苦難幫助我們越來越少依靠被造之物以求安慰,而從基督裡的事物獲得更大的喜樂(加六14)。苦難幫助我們除去我們的邪情私慾,讓我們更能從罪的污穢中釋放出來,使我們更為聖潔,因為上帝是聖潔的(林後四16-18)。上帝使用苦難將在我們身上聖靈的各種恩惠引導出來,使這些恩惠不斷地和恆切地發揮作用。

 

通到潔淨泉源的道路

 

        我們必須認識罪的污穢和它玷污的果效,以及知道不從罪中得以潔淨的危險(啓三16-18)。研讀經文並好好思考聖經的教導,讓我們認識到失去了上帝的形像之後的景況是如何的(詩五三3)。誰接受聖經的見證,認識自己的污穢狀態﹐就會設法找出原因。他會找出他自己的傷痛,並且呼喊,「不潔淨!不潔淨!」

        我們要為自己的污穢祈求獲得亮光和指引,並且知道如何對付它。屬血氣的亮光不足以使我們知道我們墮落得有多深(羅二14,15)。

        要將罪惡的玷污洗淨,我們必須對罪的污穢感到抱愧蒙羞(拉九6;耶三25)。羞愧有兩種。一是律法上的羞愧,這是由於律法定罪所產生的羞愧。例如亞當犯罪之後而感到羞愧,以至恐懼戰兢。於是他逃避上帝,把自己躲藏起來。另一種是福音帶來的羞愧。這是有感罪的卑污,以及上帝那赦罪並將我們從罪中潔淨的豐盛恩典,因而感到羞愧(結十六60-63;羅六21)。

        但非常可惜,許多人根本對自己真正的景況無動於衷。他們對自己在人前的表現如何,比他們的心在上帝眼中是如何更為感到羞愧。有些人自以為自己已經潔淨(箴三十12),例如法利賽人(賽六五4,5)。另外一些人甚至公開誇耀自己的羞愧與罪惡。他們宣揚自己的罪惡像所多瑪(賽三9;耶六15;八12)﹔不但如此,並且還贊同和喜歡別人如同他們一樣去犯罪(羅一32)。

 

我們的責任是要明白上帝的潔淨方法

 

        上帝親自教導我們這責任的重要性。舊約律法條例讓我們看見這責任的重要,因為每一種獻祭都有某種潔淨的作用。舊約中最大的應許﹐乃集中在使罪惡得以潔淨(結三六25,29)。福音告訴我們,我們最大的需要乃是從罪中得以潔淨。

        基督的血的潔淨大能和聖靈使基督的血在我們心中生效,這都在約的應許中賜給我們(彼後一4)。唯一能夠享受這些應許給我們的好處之途徑﹐乃是信心(來四2;十一17;羅四19-21;十6-9)。

        有兩件事使這樣的的信心生效。第一是佳美的恩典或責任。信心排除所有其它的潔淨方法。信心將所有榮耀歸於上帝,為祂的大能、信實、良善和恩惠而榮耀祂,儘管面對所有困難和抗拒。信心榮耀上帝的智慧,因祂賜給我們這樣一個潔淨的方法;也榮耀祂那無限恩典,因為當我們在失喪和祂的咒詛當中時,祂賜給我們這能潔淨一切污穢的泉源;藉此讓我們能與基督合而為一,基督是唯一能使我們的罪得以潔淨的。

       

信徒的責任

 

        第一個責任是不斷自我卑微。當評估自己的時候,將自己降為最低,正如基督告訴猶太人參加筵席的情形一樣。要記得我們是從一個污穢骯髒的景況中被釋放出來(申廿六1-5;結十六3-5;詩五一5;弗二11-13;林前六9-11;多三5)。

        第二個責任是不斷地對基督領我們脫離原來的罪惡玷污而感恩(路十七17;啟一5,6)。我們要看重基督灑血在聖靈成聖的工作上。注意我們所得到的內在喜樂和滿足,那是因為我們從羞愧中被釋放出來,以致我們能夠坦然無懼地來到上帝的面前。因此我們當感謝上帝,為這一切讚美祂。

        故此,我們當儆醒提防罪惡,特別是在心裡開始挑動的罪念。不要忘記罪的危險與刑罰。時時想到主對罪惡的憤怒和律法的威嚇。不要落在奴性的恐懼中以致想要離開上帝。要尋求那種使你離開罪惡﹐並使你在靈裡更決意依靠上帝的懼怕。思考罪惡所產生的卑污影響(林前三16,17;六15-19)。

        我們應謙卑在主面前。記住我們能夠作出的最好行為﹐也只不過是如污穢的爛衣服(賽六四6)。當我們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我們當看自己還是無用的僕人(路十七10)。

        我們要將罪根拔掉(雅一13-15)。不要迎合自己私慾的滿足。

        經常來到耶穌基督那裡藉祂的靈得以潔淨,並因著灑在我們良心的血使我們除去死行,就是我們的靈企圖用行為來潔淨自己的罪與污穢,忽略了那為潔淨而設的泉源。

 

問題﹕基督既是聖潔無暇,與罪人截然不同,祂又怎能與被玷污和在黑暗中的罪人合一和相交?聖經不是說義和不義沒有什麼相交,光明與黑暗沒有什麼相通嗎(林後六14)?

答案﹕那些完全仍在原來罪惡污穢管轄之下的人是不能與基督合一或相交的(約壹一6)。未重生歸主的人是不能與基督合一的。

        不管我們的罪污如何,基督是光,祂不會受到玷污。光在糞堆上不會受到污染。腳有傷痛不會損壞頭,雖然頭會與腳一同受苦。

        基督與我們合而為一的目的﹐乃是要除去我們一切的罪惡過犯(弗五25-27)。這不是說我們必須完全聖潔後才得以與基督連合。我們與基督連合是要得以完全聖潔(約十五1- 5)。故此,成聖的工作和屬靈的潔淨在任何人身上開始動工的時候,這個人的全人已經被稱為聖潔。我們與基督的連合﹐乃是直接因著我們裡面新造的人。這個在我們裡面與基督連合的新造的人是被聖潔的靈所造,因此他是聖潔的。

        信徒被各種罪惡所玷污,但這潔淨的方法可以洗淨一切的罪。如果我們繼續使用這潔淨的方法,沒有任何罪惡的污穢能阻止我們與基督相交。

        在舊約時代,有除去污穢的條例。假如一個不潔的人不遵行這潔淨的條例,他便被剪除在群眾之外。上帝為我們預備基督的血,使我們所有的罪污得以潔淨,祂要信徒使用這潔淨的方法。如果我們不使用祂為我們預備的潔淨方法,我們當然不能與基督相交,也不能與其他真正的信徒有交通(約壹一6,7)。

我們應像大衛作一樣的禱告(詩十九12,13)。他的禱告是不斷謙卑地承認自己的罪惡過犯。「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他祈求每天潔淨他最小和最隱密的罪過。「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他也求上帝攔阻他犯「任意妄為的罪」,或是故意與光作對的罪。總之如果信徒能在大衛禱告所設定的範圍之內,雖然會受罪的玷污,但在他們的生命中沒有與在基督裡合一相衝突之處。我們那蒙福的頭不但是潔淨和聖潔,祂更是滿有恩典與憐憫。祂不會因為身體中一肢體有疾病或傷痛而將這肢體剪除。

 

結論﹕故此,聖靈在我們身上作成的真正的聖潔﹐與靠自己的努力建立一個道德的生命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再者,聖靈在我們身上作成的聖潔生命﹐需要由聖靈和基督的血來保持潔淨和不受罪的玷污,但靠自力作出來的道德生命,只能拼命用「好決心」來維持它的潔淨。

 

 

 

2020年6月6日 星期六

馬丁路德論善功之第五十四段

上帝這樣看重這些工作,所以聖經吩咐我們不僅要遵守安息日,而且要尊上帝為聖,所以聖經說,沒有什麼比痛苦、死、和各種不幸更寶貴的,因為它們是聖的,使一個人脫離自己的工作,在上帝的工作中成聖,正如一個教堂從凡俗的工作獻上為崇拜上帝一樣。所以一個人遭遇這些事的時候,也要看它們為聖事,要因著它們歡喜,感謝上帝。因為它們臨到的時候,它們使他成為聖潔,使他成全了這條誡,得了救,從他一切有罪的行為被救贖出來。大衛這樣說︰在主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詩11615)。

  上帝為求使我們更加堅強,不僅已經吩咐我們要遵守這安息(因為本性極不願意死和受苦,若要它止息自己的工作而且死了,那乃是一個痛苦的安息日),而且已經在聖經中用許多話安慰我們,告訴我們說︰他在急難中,我要與他同在,我要搭救他”——詩篇 九十一篇。同樣詩篇三十四篇說︰主靠近受苦的人,他要拯救他們。

  好像這還不夠似的,所以上帝把上帝獨一的愛子耶穌基督,我們的主給了我們作強有力的榜樣,當安息日基督整天在墳墓裡安息,停止上帝所有的工作,作了第一個成全這條誡命的,其實上帝自己對此並無需要,而只是為要安慰我們,叫我們在一切痛苦和死亡中也可以安靜,有平安。既然基督在這安息之後復活了,從此耶穌只在上帝裡面活著,上帝在耶穌裡面活著,同樣我們藉著裡面的亞當的死——這死只藉著身體的死和埋葬才得以完成——,也要被高舉到上帝那裡,叫上帝可以永遠在我們裡面活著工作著。在人裡面有是部分,即理智、願望、嫌惡; 由這三部分發出人一切的行為。所以這三部分必須用三種訓練,即用上帝的治理,我們自己的克制,別人所加的傷害來予以滅絕,並且它們必須在上帝面前止息,讓上帝作成得救的工。
***********
<心得>
 
安息讓上帝工作,這是基督徒成聖的秘訣!
 

馬丁路德論善功之第五十三段

我們受造就的第二種方式,乃是從人或魔鬼受苦,如將我們的財產奪去,使 我們患病,叫我們喪失榮譽,諸如此類足以激起憤怒、性急、和不安的事。因為上帝的工作在我們裡面掌權,是按照上帝的智慧,不是按照我們的智慧,是按照上帝的聖潔,不是按照我們肉體的情慾;因為上帝的工作乃是智慧和聖潔,而我們的工作乃是愚拙污穢,應當止息的。所以上帝的工作也要按照上帝的平安,而非按照我們的憤怒、性急、和不安,在我們裡面掌權。因為平安也是上帝的工作,性急是我們肉體的工作;肉體的工作應當止息、死滅,好叫我們在各方面都守屬靈的聖日, 讓我們的工作停止,讓上帝在我們裡面作工。

  所以上帝為要滅絕我們的工作和我們裡面的亞當,便將許多激動我們發怒的試探,許多惹我們性急的苦難,與最後的死亡和世人的凌辱加在我們身上;藉此上帝只是要在我們裡面將憤怒、性急、和不安驅逐,好成就上帝的工作,即平安。以賽亞書二十八章這樣 說︰他作別的工,好成就他的事。這是什麼意思呢?上帝差遣痛苦患難給我們,好使我們有忍耐平安;上帝叫我們死,好使我們活,一直到我們既受徹底的訓練,便極其平安寧靜,不拘得福遭殃,或活或死,受榮蒙羞,都能處之泰然。只有上帝掌權,再沒有人的工作。這就是正當地遵守安息日,以安息日為聖;於是一個人就不再引領自己,不再為自己求什麼,也不再有什麼能以擾亂他;上帝自己要引領他,除了純潔的快樂、平安、和其他諸般美德和行為以外,不再有什麼!
***********
<心得>
 
馬丁路德在此教導我們甚麼是真正之平安。

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日耳曼族征服西羅馬帝國


    在萊茵河以東、多惱河以北,原住著野蠻的日耳曼部落,因受到更野蠻的匈奴人的侵逼,就於主後376年越過多惱河入侵羅馬帝國,但在東羅馬打了敗仗,轉而攻打西羅馬,纏戰一百年,終於在主後476年征服了西羅馬帝國。

        在這戰爭連綿,痛苦與混亂的一百年中,安波羅修、耶柔米、約翰‧屈梭多模、奧古斯丁等偉大的教會領袖均在世。當時,耶柔米聽到日耳曼族的侵略蠻行時,正在伯利恆的洞穴中寫他的《以西結書註釋》,他驚愕得不能自制,深信「敵基督」近了,就在書上寫著說:「全世界正衝向毀滅,帝國首府,榮耀之城,慘被巨火吞滅,神聖教會淪為灰燼,上帝的聖徒被捉拿、苦待、殺戮。誰能相信立在得勝基石上的羅馬城,竟會毀滅,而她這個國度之母,竟成墳墓?」

        在羅馬的異教徒,一向認為羅馬的偉大是由於他們所信的許多神明所造成的,他們怪責基督徒離棄這些神明,以致災禍臨到羅馬。奧古斯丁在震驚之餘,寫下他最偉大的書:《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以回應異教徒的控訴,此書成為基督教最精彩的一本護教書。

        羅馬帝國教會的歷史,終於在主後476年,隨著西羅馬帝國落入日耳曼族手中,而告結束。

修道主義的興起


    修道主義最先開始於埃及,創立者是底比斯城的安東尼(Anthony)。主後270年,他在自己的鄉村開始過修道的生活。十五年後,他住進沙漠中的山洞,因此被稱為「隱士」(就是從世界隱退,過獨居生活的人),當時有許多人仿效他的榜樣。也有一些人群居在一間大房子內,漸漸演變成修道院;修道院中,每個修道士有自己的小房間。

        修道主義很快從埃及傳佈到帝國的整個東方,修道士有時採取非常古怪的修道方式,例如:敘利亞的西門,在柱頂上住了三十年,直到死時;他造了幾根柱子,一根比一根長,他的最後一根柱子高六十呎,柱頂只有四呎平方,因此被稱為「坐柱者西門」(Simon Stylites)。從第五世紀到十二世紀間,敘利亞一帶有許多柱頂修道士。

        亞他那修將修道主義傳到西方,加上安波羅修、約翰‧屈梭多模和奧古斯丁的大力推廣,修道主義成為中古世紀生活中獨特的現象之一。

        為何這些人要去做修道士和修女?原因很多,但最基本的動機是要逃離罪惡的世界,每天過聖潔的生活。修道士們認為可以藉著修道方法來喪失魂生命,因而得著靈生命的各種好處。

    那個時候,帝國已停止了對基督徒的迫害,所以殉道的事,是少有的了;而最足以表現為基督受苦而克己的作法,乃是修道主義。這也有助於促成修道運動的普遍化。同時,教會在處理那些對主不忠心者的事上,寬大派的主張往往勝過嚴厲派,這就使到許多人輕看經常的崇拜聚會,而走向洞穴隱居之途。

    又有人看日耳曼蠻族的入侵為上帝對基督教離棄起初的愛心與純潔而發的憤怒,因而決意去參加此一日漸蓬勃的嚴肅運動,以求逃避上帝的憤怒。另外有人看見教會的思想與實踐,受到異教徒的影響,發生了腐化,便深感不安。更有人看見西方教會當時流行的崇拜,只重形式,覺得痛心,就想在修道主義中,尋求與上帝更親密的交通。以上這些因素,很足以說明修道主義的興盛。



迦克墩大會


    教會對基督的神性曾意見分岐,如今對基督的人性以及神人二性之間的關係,也有許多不同的看法;要在這方面獲得一致的看法,以及清楚的瞭解,需要更多的研討與思考,於是一場漫長而艱苦的爭辯再度展開。

    當時,有一位名叫歐迪奇(Eutyches)者,他一面反對涅斯多留的「基督兩性相連論」(two natures conjunction),另一面又攻擊以弗所大會所確立的「聯合後二性論」(two natures after the union)的教義。

    他發展了「一性論」(single nature)的異端。他認為道成肉身的基督,在聯合前是兩性,在聯合後成一性;基督的人性被祂的神性吸收,好像一滴酒在大海中被吸收了一樣。

        終於,主後451年,第四次大公會議在尼西亞附近的迦克墩召開,史稱「迦克墩大會」(Council of Chalcedon),約有六百位主教參加會議。這次會議所制訂的信經和尼西亞信經同樣重要,教會除再度肯定基督有完全的神性外,又承認了「基督有完全的人性」。

    迦克墩信經宣告:「基督只有一個位格,但兼具神、人二性。」

    而這兩性之間的關係是:「不相混合,不相交換,也不能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