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巴西流生平


   
巴西流在329年生於該撒利亞(加帕多家的省會),家室敬虔富有,為殉道者的後代。巴西流從小心中就埋下敬虔的種子,後來求學於康士坦丁堡。他在351355年間負笈雅典,與來自拿先素斯的貴格力成為密友。二人雖受希臘哲學與文學訓練,但是卻因敬虔的基督徒生活,不受其他同學的世俗化放蕩生活影響。巴西留學成之後,回到家鄉該撒利亞,教授修辭學。

    360
年,他赴巴勒斯坦與埃及等地,接觸熟悉修道生活。返鄉後,將家產分給窮人,退隱至鄰近黑海的本都省,靠近其母與姊妹的修道院,過修道生活。他召聚志同道合的人,一同群居修道。他邀請其密友貴格力前來加入,一同帶領修道運動。364年,他被選為教會牧者,雖非其所願,但是只有接受。370年,他被選立為該撒利亞主教,統管加帕多全境 的眾主教。他領導眾教會,反抗在政治上得勢的亞流派。他盡其所能,選立正統信仰人士出任主教,以保護群羊不受亞流派異端的迷惑。

   
支持亞流派的東部皇帝瓦倫斯,想要將加帕多家奪回亞流派陣營,就命令該省總督與行政官員,多方逼迫巴西流,威脅要將其家產充公,放逐邊疆,甚至處死。巴西流不為所 動,反而視死如歸,回答說:還有別的麼?這些一點也動不到我。充公?我無家產;放逐?全地屬乎主,我只是過客;處死?使我更早回天家,其實老我幾乎已死 了,我正邁向墳墓。

   
後來,皇帝無計可施,正準備下令放逐巴西流時,六歲的王子突然得病,群醫束手無策,他請巴西流禱告而暫得痊癒。原來 高傲的皇室官員也得病,請巴西流代禱,因主教的禱告而復元。所以,皇帝不敢將其放逐。巴西流繼續在艱苦中,持守講明尼西亞信仰,直到379年離世。巴西流 是出色的講道家與神學家,然而他更是群羊的善牧與教會領袖,以及東方修道運動的推動者。

   
雖然巴西流在379年離世,未能參加康士坦丁堡大會,但是 所寫的《駁斥尤諾米》(Against Eunomius)(亞流派)五卷與《聖靈論》,是教義史的鉅作。其《講道集》深受西方教父安伯若修(Ambrose)與奧古斯丁喜愛;其在崇拜禮儀方面,也在東方教會留下深遠影響至今。他帶領兩位貴格力(其弟與其友),一起成為東方教會的模範領袖。

大巴西流(St. Basil the Great, 330-379)


   
大巴西流成年的時候才領洗奉教,在經過相當良好的文學教育之後,決定苦修。公元370年被任命為他的出生地該撒利亞主教。

    他在主教任內關心三件事:教會的救濟工作,使他城市恢復生機;組織團體隱修生活,為隱修院制定生活規章;在亞流異端蔓延世代維護教會正統與團結合一。

    他在講道中說:「你以為自己是窮人嗎?還有人比你更窮。你還有兩天可以活嗎?別人只剩下一天而已。你既然是善良的人,就把你所剩下的與窮人分享吧!…..即使你只剩下一塊麵包,要是一個乞丐來敲你的門,你也要把麵包拿出來,舉目向天哀求說:『主啊,你所看見的這塊麵包是我最後的一塊,危險之大不難想像。可是在我眼前除了這塊絕無僅有的麵包外,還有你的誡命,我就和我這位挨餓的兄弟分著吃了吧!』….你給窮人的那塊麵包將成為一大片莊稼的種子,它要給你帶來豐富的果實,擔保你的所需,因為你曾經作了憐憫的使者」。

    大巴西流也開導青年教友妥善閱讀教外作家的作品,他自己則為聖經作註解,所寫的'論聖神'明確指出聖神的地位。書中肯定聖神的地位,主張聖神即上帝。

    大巴西流可惜只活49

該撒利亞的巴西流


     西元372年,羅馬執政長官(皇帝在當地的代表)莫德斯圖(Modestus)在加帕多家(今土耳其中部)讓該撒利亞的巴西流主教Basil of Caesarea)作出一個選擇,要麼簽署亞流派的信仰聲明,要麼遭受酷刑並被流放。主教的回答卻令那些得意的官員措手不及。

    亞流派的爭論貫穿了四世紀的大部分時期。亞流派因亞流(Arius):一個來自埃及亞歷山大的牧師,而得名。該派反對基督絕對的神性,並且教導說,儘管基督是上帝最偉大的創造物,他本質上還是低於天父上帝。尼西亞大會(325年)反對這種觀點,視其為異端,並且立場堅定地認為,上帝的獨生子在一切方面都與天父同等。然而,大會沒有止住這個繼續分裂教會的爭議。巴西流是加帕多家教父之一。在三位一體的教義遭到異教徒挑戰的期間,加帕多家教父為該教義做出辯護。

    巴西流是一個很特別的領袖。儘管他來自於一個富裕的貴族家庭,並且在本都(Pontus)一個較大和有影響力的教區擔任主教,但他更傾向於過貧困和樸素的生活。他在該撒利亞短暫擔任主教期間(370-379年),建立了數個修道院,為病人設立了醫院,為窮人安置住處,並為旅客和陌生人提供招待所。他時常對富人和有權 者抗議,以保護社會的弱勢群體。他也為了使教會免稅的權益合法化而鬥爭。

    巴西流知道,如果在亞流派的聲明上籤字,便是否認了基督的神性。所以當他藐視莫德斯圖的命令,不在聲明上籤字時,這位主教清楚他是在冒犯瓦倫斯皇帝(Emperor Valens)本人,因為皇帝站在亞流派一邊。莫德斯圖迅速指出巴西流對皇帝的違抗,質問他為什麼「在其他所有人已經屈服和順從時,仍然拒絕尊重你君王的信仰?」

        巴西流回答說,他更害怕使上帝蒙羞,因為上帝才是他真正的君王;即使一個有權力的皇帝,也不過是上帝的一個創造物。莫德斯圖因這樣的大膽感到震驚,就用「沒收財產、流放、酷刑,和死亡」來威脅巴西流。

        巴 西流回答道:這些沒有什麼可以影響到我……因為我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人,已經不受沒收的影響;除非你要我破爛的舊衣服和這少量的書,它們是我僅有的財產。流 放對我來說是不 可能的,因為我已不再受地區的限制,無論我現在住的地方,還是我將來可能會被扔去的地方,我都不算作我的;或者,把這一切都算作神的更好,而我只是祂的客 人和依靠祂的人。至於酷刑,這些在一個身體已不再的人身上有什麼用?……死亡是我的恩人,因為它將儘快把我送到神那裡——我活著是為祂,存在是為祂,除了 死亡之外,什麼都是為了祂,並且我朝祂那裡加快腳步已久。
       
        由於不知道該怎麼辦,長官便把巴西流的回答直接上報給皇帝。瓦倫斯被主教的勇氣深深感動,於是到該撒利亞拜訪了他,甚至向他的教區作出捐贈。

    貫穿兇險的主教任期始終,巴西流表明他是三位一體和基督神性等教義的一個不屈不撓的辯護者。巴西流知道,他的首要目標必須始終是對基督的忠實,即使面對嚴重的迫害。正如巴西流所述,「若什麼地方上帝的利益受到威脅,我們就不再關心別的,而只把這些作為我們唯一的目標。」

巴西流的生活準則


    主後369年,加帕多家(現在的土耳其)居民遭受了可怕的自然災害。欠收導致食物極度缺乏,價格高昂,黑市氾濫。許多人都在挨餓;但有一個人卻採取了果斷行動——他就是當地的牧師,該撒利亞的巴西流329/30-379)。他變賣了大部分個人財物,把受災的人集中起來,「蒐集各種食物給他們吃,使他們得以存活。」

    巴西流的行動很好地展示了他的修士生活準則。作為神學家和教會領袖,他在教會中的先驅工作使得他被歷史紀念為「迦帕多家教父」之一——聖大巴西流。

        巴西流不是隱修制度的創始人。當時已經有很多僧侶。聖安東尼(約251-356)因為響應一個關於馬太福音19:21的佈道,最先開始了隱修生活。他變賣了繼承的遺產,最終遷到埃及的沙漠居住,以避免接觸別人。聖安東尼隱居了20年,直至那些想倣傚他的人迫使他從聖壇裡出來。在小亞細亞還有很多遊蕩的苦修者團體,他們因為「穿著中性服裝,不願參加信徒的正常聚會,[以及]拒絕工作」的反社會行為而被岡掛會議(Synod of Gangra)譴責。

    巴西流並不欣賞這兩種形式。當他在357/58年建立修道院的時候,依據的模型是路加在使徒行傳2:44對教會的描述。巴西流所寫的《細則》(Long Rules)指導著修士們的生活。無疑,這些規條包括不必要的苦修,低估了家庭關係的重要性,並且輕視上帝賜予的美食與財物。但是,在他的《細則》以及對隱修制度的教導中,巴西流有益地強調了基督徒需要形成團體、勤奮工作、以及照顧窮人。
巴西流在《細則》開篇就強調兩條最大的誡命:愛上帝和愛人。在第三條,他說,「與我們的本性最和諧的,莫過於生活在一個團體中,並彼此相互依靠……」

    他指出,耶穌曾教導說,世界會從彼此相愛這一點認出他的門徒(13:34-35)。 這個規條還強調,兄弟之愛應該帶來對窮人的愛。和依靠別人捐贈食品的獨居僧侶不同的是,巴西流堅持僧侶應該勤奮工作,以免虛擲光陰,並且也能供應自己所 需。在一封談論「完美的修道生活」的信中,他寫道,「每個人應該優先為別人考慮……能夠做工卻閒蕩的人,不應吃飯(參見 帖後 3:10 )。」

    今 日的基督 徒不應該隨從巴西流的隱修,也不應像他那樣從正常生活的社會關係中退出。但他的修道院規條和他自己的生活,在很多方面給現代教會提供了很好的範例。他的勸 誡也並不華麗驚人。但是,如果信徒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投入團契生活彼此服侍,勤奮工作,發揮自己的才幹,並且很實際地照顧窮人的需要,他們必定會為非基督徒 社會所注目。

大巴西流

    大巴西流(Basil the Great)在演說、教會行政和神學洞見上,顯露了他的無比才華,他在關心社會和修道生活上卓爾不群。巴西流、他的弟弟尼撒的貴格利和朋友拿吉索斯的貴格利等三人,也以『加帕多家教父』知名。

    巴西流330年左右出生於加帕多家該撒利亞一個顯赫富有的基督教家庭。儘管他在故鄉和康士坦丁堡與雅典受過第一流的教育,他拋棄了演說與雄辯上的前程,領洗後在357年到他在本都的故居苦修。從一開始他就是個完全獻身的人,特別是獻身於聖經研究。他和拿吉索斯的貴格利合編了一本俄利根著作選集。他在神學上的造詣有助於鞏固俄利根在正統神學上的地位。

    巴西流於364年按立為長老,370年春季繼優西比烏之後出任該撒利亞主教。他的新修道院位於他體恤貧病者而自掏腰包興建的醫院與客棧綜合體的中央。他堅決反對國家支持的亞流派,寫了幾本著作力斥其錯誤。他支持安提阿主救麥勒都(360-81),因此損害了向羅馬主教達瑪蘇爭取實際援助的機會,並疏遠了他和亞他那修的關係。巴西流拒絕接受羅馬主救為普世教會最高裁判的地位,雖然他承認羅馬主教在教義方面的權威。

    巴西流關於苦修生活的寫作對東方基督教影響極大。巴西流在《聖靈論》中反對聖靈受造派(Pneumatomachians,「敵聖靈戰士」認為聖靈為受造者)。他還寫過若干篇討論《詩篇》的佈道文,長篇評論《以賽亞書》1 - 6章的文字,和許多篇講道詞與書信。

    由於他討論三位一體時,給所使用的名詞下了精確的定義,巴西流替381年康士坦丁堡會議的工作鋪平了道路。他首先給三位一體安排了那個可以接受的形式:一個本體(ousia) 和三個位格(hypostaseis)。巴西流先後被人懷疑犯有相反的撒伯流主義和三神論的錯誤,但是兩樣都不能給他定罪。他於379年元旦死在該撒利亞。

安篤尼


對自己的知識,是升到對上帝的知識和愛必需的唯一階梯。 --安篤尼

   
近代的文明,帶給我們官感享受和物慾,知識的增進。不過,這些都不能使人滿足;外面的,儀式的宗教,也是如此。於是,基督教近年的發展趨勢,是轉向"靈修神學」;不少的人回到早期教會的修道運動去找靈感;在物質的泉源不能夠止渴,人智慧枯竭的時候,有人到埃及沙漠中,去尋找古代隱修者的腳蹤。
修道運動的精神,大致是反對物慾,也不注重儀式宗教,不注重知識,而著重默想,靈修,追求內心的平安,過捨己傚法基督的生活。安篤尼可算是修道運動的發起人。

   
安篤尼(St. antonios, 251-356)出生在上埃及一個名叫克馬(Koma)的村鎮。他的父母是基督徒,怕他沾染惡習,不肯給他出外受教育;所以他不懂當時通用的拉丁文和希臘文學,只懂埃及的科普替(Coptic)方言。不過,他聰穎過人;奧古斯丁曾說,安篤尼聽了人誦讀即能記憶,並且能領悟其意義。

   
在還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安篤尼的父母相繼離世。留給他不薄的遺產,還有需要撫養的弱妹。大約過了半年,有一天,他到教堂,聽到宣讀基督對富有的少年所說的話:"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安篤尼接受這經文是對他個人的命令;回家去,把良田給了他的鄰舍,把其餘的家產變賣了,以所得的價值分給窮人,只留下自己和妹妹養身必需。不久之後,在聚會中又聽到基督的話:"不要為明天憂慮」。他就把所保留的也作為賙濟,把他妹妹送入修道院中。安篤尼自己,則在離家不遠的地方,避靜獨居,過著刻苦的生活。據說,安篤尼曾從底比斯的保羅(Paul of Thebes,壽高113)受過教。

   
他 謙卑,仁愛,祈禱默想的生活,和各樣的品德,成為一時的模楷。他的食物只是餅和水,加一點鹽,偶然也吃棕棗。每天只在日落時進食一次,有時三四天一餐。他 睡在一條粗蓆上,或就地而臥。為了尋求更安靜的地方,他再遷移到一個更遠的山邊廢壙,是埋葬過死人的墓穴;只有一個朋友,每隔一段時間,給他送些食物。這 樣過了約十五年。

    285
年,他三十五歲。他更遠離人群,渡過了尼羅河的東支,在山邊隱居。有二十年的時間,安篤尼甚少見甚麼人,只有一個每半年給他來送食物的人,能見他的面。


305年,他五十四歲的時候,他才出山,於法耘(Fayum)創立第一所修道院。以後,傚法他隱修的人漸漸多起來,在他附近築舍居住,形成幾個小社區。到313年, 安篤尼移至東沙漠的一座山上,位於紅海和沙漠之間。為了幫助別人,他訂立了隱修的規律。早期的修道士,並不只是消極的隱居避世,過苦行生活;他們以為自己 是基督精兵,靈戰的先鋒。他們禁食禱告,克制肉體的情慾,與魔鬼的軍兵爭戰。據說,魔鬼曾經用可怕的聲音,或幻化為各種形象,來恐嚇安篤尼;有一次,甚至 攻擊他的身體,痛打他,使他受傷失去知覺;他的朋友發現他,躺臥在那裡幾乎要死。

   
亞力山大城的主教亞坦耐修(St. Athanasius), 是正統信仰的柱石,早年即與他相識,說到安篤尼如何長期與魔鬼的試誘爭戰:先是叫他想到家庭的快樂和責任,又叫他思想所過生活的艱難;見到這些伎倆無效, 就試圖叫他發起成功的驕傲,化成一個黑男孩童的樣子,畏謹承認給他打敗了。又一次,魔鬼化作修道士的形象,特別在安篤尼禁食的時候,來送餅給他;有時幻化 為野獸,或婦女,或兵士,安篤尼忍受了許多此類的攻擊,有人見證確有其事。肉體的另一試探是閒懶貪惰。因此,安篤尼種植一小塊菜園。他也日常編織草蓆。據 說,有一次他和亞坦耐修同用餐,食物只有一塊餅;二人爭論該誰謝恩:亞坦耐修尊安篤尼的年長;安篤尼說亞坦耐修是主教位尊。他獨居生活,但有時為人祈禱, 或探訪病人。不過,他絕不誇耀禱告蒙上帝應允的事,因為那全是上帝作的;他也不願高舉神蹟,因為主耶穌說過,更應該為了名記在天上歡喜。

   
安篤尼曾有兩次間斷靜修,去過亞力山大城。311年,教會受迫害,他去亞力山大城,勉勵將要殉道的聖徒,堅守所承認的信仰。有一次,他在異象中,看見有一匹騾子,踢翻了祭壇;後來果然有亞流派迫害教會的事。約在351年, 年逾百歲的老人安篤尼,應主教亞坦耐修之請,去到亞力山大城,闢斥亞流派異端。那時,亞流已經死了,但他的黨徒,在政治上仍有頗大的影響力,不承認三一真 神;他們說,基督不過是被造的。安篤尼反駁說:如果那樣,信基督就變成敬拜受造之物的異教一樣。他在那裡住居了不過幾天,宣講基督是與上帝同等同榮。合城 的人都聚集,爭去瞻仰那位高年聖徒的風采,歡喜聽他講道;連異教徒也為他莊嚴的風範震懾,圍著要見他。許多人受感動歸信主。在那幾天因安篤尼而信的人,比 平常一年中皈信的人還多。當亞坦耐修伴送他出城門的時候,安篤尼行了一件神蹟,奉主的名使一個被鬼附的女子復原。

   
據拉丁教父耶柔米(St. Jerome)說,安篤尼在亞力山大見過最負盛名的盲學者岱迪瑪(Didymus the Blind, c.313-398)。 當時,亞力山大城是基督教世界神學教育的中心,亞坦耐修主教委任岱迪瑪為學校的首長。岱迪瑪自幼雙目失明,一生為平信徒,卻是學問淵博無比。年老的安篤尼 鼓勵那位青年學者,不要因目盲而灰心,卻要以使徒所喜愛的內心光明為寶貴;那能夠使我們看見上帝,並且燃起我們靈裡愛上帝的火焰。異教的哲學家,也多來同 安篤尼談論,無不驚奇他的溫柔和智慧。

   
約在337年,康士坦丁大帝和他的兩位皇子,寫信給安篤尼,請記念他們,為他們禱告。與他在一起的修道士們表示驚奇。安篤尼說:"不要為了皇帝寫信給我這樣的人而希奇;卻要為上帝竟會寫信給我們希奇:祂更差祂兒子來向我們說話。」他本來不想作覆,推說不會寫信。但門徒極力催促,他才勉強給了一封覆信,信中說:"要為你敬拜基督而歡喜。不要因地上的權勢而驕傲。要想到將來的審判,並要知道基督是唯一的真實永遠君王。要行公義,愛人民,關心窮人。」正像使徒保羅所說的。

    356
年,安篤尼病了。他囑咐門徒們,把身上僅有的一件外衣和一塊羊皮,送給亞坦耐修,作為共同信仰和團契的公開見證;另一塊羊皮給另一位主教;剩下的一塊粗麻布留給修道院。然後,與他們擁抱道別說:"再 見,孩子們!安篤尼要去了,不能同你們在一起了!」他就停止呼吸,安然離世。他在世寄居的年日是一百零五歲。據為他寫傳記的亞坦耐修說,安篤尼一生過苦行 生活,到老飲食簡單,卻全然健康無病。他至終神志清醒,眼睛未花,牙齒雖然年久磨損,卻全無脫落;手足四肢靈活如常。他的名聲傳遍羅馬帝國。他沒有受教 育,沒有屬世的智慧,也沒有人的才能,卻對上帝虔誠,可以作聖徒的榜樣。

屈梭多模講道集: 要在那裡想起你的弟兄

  「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5:23-24
   
   祂真好!祂向人類流露的愛超越一切!祂不理會自己應得的尊榮,吩咐我們向鄰舍傾出愛。祂解釋說,祂剛才說威脅的話,不是因為祂憎恨人或者想懲罰人,而是 出於極為溫柔的愛心。還有話比這句話更謙和嗎?祂說:「你為了服事我而做的事,要暫停下來,讓你的愛可以繼續。你與弟兄和好,就等於向我獻祭。」


    是 的,就是因為這樣,所以耶穌不是說「在獻祭之後」或者「在獻祭之前」。相反,正當那份祭物放在那裡的時候,在獻祭的禮儀已經開始之後,祂就在那一刻差遣你 去與你 的弟兄和好。你要跑去找你的弟兄;既不是拿走祭物之後,也不是在獻上祭物之前,而是正當祭物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就要去。
  
   祂命令人立即這樣做,動機是什麼?我覺得背後暗示的目的是兩個,要讓人明白這兩點。第一,正如我上面說過的,祂想指出祂多麼看重愛,認為愛是最大的祭 物。所以,人如果不獻上愛作為祭物,耶穌甚至不會接受敬拜的祭。再者,祂要人知道與人和好是必須的,人沒有藉口可以不這樣做。主既然命令人在與人和好以前 不要獻祭給上帝,這人就會趕去見自己得罪的人,消除兩人之間的敵意。他這樣做是為了不讓自己的祭物不能成聖,只放在那裡。

《馬太福音講道集》

屈梭多模講道集:活出基督

          
  「不可叫你的善被人譭謗,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在這幾樣上服侍基督的,就為神所喜悅,又為人所稱許。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14:16-19
     
   這些話是我向自己講的,我是先拿這些話來勸告我自己,所以我希望沒有人會生氣,好像他是已經被定了罪一樣。我們應當走窄路。要奢華多久呢?要懶惰多久 呢?難道我們還沒有過夠懶惰、宴樂的生活嗎?歡宴、貪食、浪費、財富、聚斂、和房屋,豈不老是這個樣子嗎?這一切事的結局是什麼呢?不過是死亡。死亡的結 局是什 麼呢?不過是灰燼、塵土、棺材、和蟲子。
     
   所以我們應當表現出新生活來,叫希臘人知道他們缺乏多麼大的福分,因為他若看見我們的好行為,他們就可仰望天國。是的,他們若看見我們溫柔和氣、不動 怒、無 邪慾、不嫉妒、不貪婪、盡忠職守,他們就要說:「若基督徒在世界上便成了天使,那麼他們離開世界之後,將要成為什麼呢?他們在作客旅的時候,便能發出這樣 明亮的光輝,那麼他們回到他們的天家之後,將要多麼偉大啊!」

    這 樣一來,他們也要改邪歸主了,而且上帝的話要「快快行開」,和使徒的時代一樣。因為使徒雖只有十二位,卻引領了整個的城市和整個的國家歸主。如果我們藉謹 慎的行為來作人的師傅,試想我們的工作,將有多麼大的收穫呢?因為甚至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人,都不能像一個克己的人,這般能夠吸引希臘人;死人復活固可叫希 臘人驚奇,但是克已才能使他得益。死人復活的神蹟,一顯就成過去,但是克己的美德長存在,繼續培植他的靈魂。

   所以我們應當留心自己的言行,叫他們受感化。我所講的並不是很難的事。我並不說,你們不要婚嫁。我並不說,你們捨棄城市生活,逃避公眾活動;我乃是說, 你們既然從事這種生活,就當表現出美德來。實際上,我喜歡人在城市的生活中忙碌,甚於居住到深山中去。為什麼呢?因為從這種生活,可以產生很大的益處。因 為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台上」(太515)。所以我願意人把一切的燈都放在燈台上,大放光明。
    
   因此我們要把基督的光照在人前,叫坐在黑暗中的人,由罪惡中救出來。請不要告訴我說:「我有妻子兒女,是一家之長,不便於實行這一切」。因為縱使你是個 單身漢,如果你輕忽草率,一切就都喪失了;然而即使你受家庭累贅,只要你誠懇為人,你就會建立德行。因為你所需要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準備著一個慷慨的心 腸;這樣一來,年齡、貧窮、富有、不幸、或任何東西,都不能阻礙你。因為實際上,老年人、青年人、有妻子的、養育子女的、作手藝的、當兵的都是執行了所吩 咐的事。所以年輕的但以理、為奴的約瑟、作手藝的亞居拉、賣紫色布的婦人、看守監獄的禁卒、作百夫長的哥尼流、身體軟弱的提摩太和逃走的阿尼西母,他們有 的是 男人,有的是女人,有的年輕,有的年老,有的是奴僕,有的是自由人,有的是軍人,有的是平民,但是沒有一件事能夠攔阻他們敬神愛人的生活,而且他們都得了 稱許。

    
  所以我們不要推辭,但要有一顆徹底良善的心,而且不論誰,我們都一定要建立德行,達到未來的美事。這是靠我們主耶穌基督給人的恩典與慈愛。願榮耀,權能,尊貴,歸於祂和聖父聖靈,從今直到永遠,世世無窮。阿們。
   
  
  (屈梭多模講道集)

屈梭多模之講道」先生們,女士們:請調整好自己的角色!」

早期教會出名的雄辯家,「金嘴」屈梭多模,在397年成為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他在職時大力主張,基督徒們應該彰顯聖潔的行為,尤其是在婚姻裡。在闡釋以弗所書5:22-23 , 他勸勉丈夫們和妻子們能夠根據上帝所賦予的角色,從妻子順服丈夫開始,在家中好好地各司其職。他進而由此引出一段評論,論述如此的好行為對家庭和社會的有益之處。

因為家庭和國家就 是而因此獲得巨大的害處或者好處的,因為沒有什麼比夫妻之愛更能塑造我們在一起的生命的了。為此許多人願意放下武器,為此他們甚至願意犧牲生命。如果它不 重要,保羅絕不會在此主題上長篇大論。他的論述絕不是沒有理由、沒有對象的。這就是他為什麼在這裡說:「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好像順服自己的 主一樣。」為什麼?因為當夫妻和諧時,孩子們就能健康成長,家庭內部就有良好的秩序,親朋好友也因此得享和諧關係的芬芳。但如果不是,那麼一切就都顛三倒 四,陷入混亂之中。正如一個軍隊的將軍們彼此協調,所有的事情就有條不紊,而如果他們彼此衝突,一切就都亂了套;同樣,我要說,在婚姻裡也如此。正 是由於這些原因,保羅說:「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好像順服自己的主一樣。」

然而,屈梭多模也正確地指出,丈夫們並不是專制暴君,而應該是多情的情人;他應該愛妻子如同基督愛教會,甚至為她捨命!

上面陳述了 順服的尺度,這裡請聽聽愛的尺度。丈夫們,你希望你的妻子順服你,如同教會順服基督一樣嗎?那麼,你就應當好好照顧她,如同基督照顧教會一樣。是的,即使 這意味著你要為她獻出生命,是的,甚至你要被千刀萬剮十萬次,是的,無論要經歷怎樣的痛苦,你都必須忍耐承受,——不能拒絕。儘管你應當那樣,但是你卻還 沒有。不,即使你做到了那樣,你所做的還是沒法與基督相比。因為不管怎麼說,你所做的不過是為那已經與你聯為一體的人所做的;而基督則是為那背棄憎恨祂的 人所做。同樣……既使你發現她[妻子]看不 起你,諷刺你,挖苦你,你也可以帶著照顧她的心,用溫情、善意,使她最終躺在你的腳前。實實在在的,沒有什麼關係比丈夫和妻子的關係來得更加有力。是的, 一個僕人也許可以通過恐嚇被制服;但其實這也不行,因為那個僕人一旦有機會站立,就會逃跑。但是,對一個人的終生伴侶,他孩子的母親,他一切快樂的泉源, 就絕不應該用恐嚇或威脅的方式來制服,而要用愛與溫情。如果一個妻子在丈夫面前嚇得打顫的話,那是一種怎樣的聯合呢?而如果一個男人與他的妻子如同與一個 奴隸、而不是與一個自由的女人一樣同住,他所獲得的又是怎樣的快樂呢?所以,丈夫們啊,你們當為了妻子而受苦,不要挑剔責難她;因為基督也沒有那樣對你 啊!

屈梭多模的作品及神學思想


屈梭多模是希臘教父中寫作最勤的一位,蘇達斯(Suidas)誇張地說只有上帝才能盡悉他的著作。他的作品一共分為五大類︰

1.有關道德及修道的;

2.約六百篇講道辭及釋經;

3.為節日或特別聚會而講的講章;

4.書信;

5.禮儀。

他 最重要亦是歷久常新的作品就是講道集和釋經,二者不能分開。他的講道是釋經講道,而他的釋經亦是講道式,和非常實用的。較齊全的釋經只有以賽亞書前八章和 加拉太書;講道式的釋經則有創世記、詩篇、馬太福音、約翰福音、使徒行傳、保羅書信和希伯來書。專題式的講道題目包括教會節期、使徒與殉道士、反異端、 反猶太人、反亞流,以及二十一篇論雕像的講章。在那個時代,把整篇講章寫下來才講的人極少,他好些講章都是這樣寫成,其他則由速記員記下。

屈梭多模的神學及釋經,均屬於安提阿學派141,Antiochene School 安 提阿學派,也許還是這學派最優秀的代表呢。儘管後來安提阿學派因與涅斯多留有瓜葛而被定罪,就算這個判決是合理(許多史家卻懷疑),它與屈梭多模都沒有關 係,他的興趣不在教義的建立,只在教導信徒過聖潔的生活。再者,他對精細的思想爭辯不感興趣,他廣闊的心胸和平衡的思想,不可能走上異端之路。

亞 歷山太學派由俄利根創立,維護聖經是由上帝啟示,因此是具有權柄的;他們認為人要盡一切努力來明白聖經要講的是什麼,因此為日後的聖經與科學的對話,和聖 經批判學鋪了路;但另一方面,他們亦重視寓意釋經法。安提阿學派是由屈梭多模的老師,大數的戴阿多若創立,同樣承認聖經為啟示,具有權柄,但他們重視聖經 的文法及歷史的意義,認為這些意義便足以教導和建立信徒。

 屈 梭多模承認寓意法釋經是合法的,自己卻很少用,他本於自己雄辯的口才,對聖經精深的認識,以及躬身力行的道德勇氣,再加上豐富的常識和實用的智慧,他的 釋經就顯得自然而具說服力,是古教父釋經的最優秀作品,與現代釋經書(即所謂文法歷史釋經)沒有什麼不同,他作品的永恆價值正在這裡。古教父很多時候完全 沒有對寓意釋經(即靈意解經法)加上任何限制,有時使現代人讀了不能接受;重視聖經作者的心理情況、歷史處境,以及信息重心的屈梭多模,就是不借重寓意釋 經,亦能把聖經豐富的屬靈意思帶出來,使每一代人都得益。

 我 們可能用讀近代釋經書的角度來評價屈梭多模的釋經及證道集,他的對象永遠都是教會的信徒,不是專家學者,因此他極少處理文法的問題(若有的話,那是很寶貴 的,因為希臘語是他的母語),或艱深的教義問題(如羅馬書和加拉太書);他只關心一件事,就是怎樣使信徒明白聖經,並且靈命可以成長。他最優秀的釋經講道 是保羅書信(包括希伯來書),特別是哥林多前後書(均是關於教會體制及教牧操守的)。馬太福音八十篇講道集是他在安提阿時期寫的,非常出色。阿奎那曾說, 他寧願擁有它們,也不要做全巴黎眾大師之首。五十五篇論使徒行傳的講道集,則是在君士坦丁堡講的,裡面為我們記載了當時該城的風俗習慣,是各著作中最 少修飾的,原因很可能是主教任務繁多,他能靜心思考寫作的時間也大受限制了。伊拉斯姆把它們譯成拉丁文,曾懷疑它們是否出於屈梭多模。希伯來書的講章是他 死後才從友人的筆記整理出版的,水準參差,文句亦多有不通順的毛病。

說到神學思想,要給屈梭多模從眾多著作中整理出一個系統,可不是容易的事。他不像尼西亞教父那種系統的思想家,他一直是務實的傳道者,因此儘管是活在基督教思想大盛的期間,一生卻鮮有捲入教義的爭辯,他的精神全是放在教導信徒過聖潔的生活上。

 在 人類學上,他堅持人是有自由意志的,這個自由必須用來發展、追求性格的完美;他相信人的自由抉擇與上帝的恩典是人能得救的主因,我們卻不能本乎此而說他是 半伯拉糾主義者,他沒興趣探究二者在得救事情上各佔什麼比重,只知道人有當盡的本分。對奧古斯丁式及加爾文式的雙重預定論、人性敗壞論、原罪,及無可抗拒 的恩典,他都無暇顧及。他說,上帝預定的,就是人要成為聖潔,基督是為萬人死,祂願意、也能夠拯救萬人,卻一定要人願意回應祂的呼召才成。上帝已預備人承 受恩典的工 具,人若至終受罰,皆因人犯罪,不是上帝老早預定的。人的意志就算受罪的破壞,仍能聽見及回應上帝的呼召。基督成就的救贖是完全的,但這不等於說人得救後 就不 需要努力行善,而人的行善力量也是出於上帝的預備。我們讀古代的作品,常有各持己見、互走極端的感覺,像奧古斯丁與半伯拉糾主義者的爭辯;但在屈梭多模的 作 品內,這種各趨極端的感覺被一種中庸之道代替了。在教會被分裂成為天主教、基督教與更正教的教義上,屈梭多模對此等教義的解釋也相當寬宏,可以有空間容納 不同的著重點。引起分裂的教義〔如聖靈之所出、聖餐、洗禮等〕,本來並不是定得如此精細的,許多排外的因素也是多次神學爭辯之後才加上去的結果。若按當時 政治及文化的情勢來看,日後的爭辯以至分裂,也許是頗自然 的事,我們也不能說教會若按屈梭多模寬大的心來處理教義的問題,教會就可以避免分裂的厄運;但同樣地,引用屈梭多模以牧者心腸來講解聖經的作品,去支持或 反對聖餐之變質說或合質說,也是無意義的。

    他看馬利亞只是一個人,日後崇拜馬利亞的思想,如無罪升天、終身童貞等,都是屈梭多模所不認識的。他認為迦拿婚筵的馬利亞,是太急想她兒子行神蹟,以致被耶穌拒絕。屈梭多模亦沒有稱馬利亞為「上帝之母」(theotokos)。

至 於教宗的問題,他承認羅馬主教是由彼得而來,有較高的權柄,因此在他被提阿非羅不義地定罪後,曾向羅馬主教求助。不過屈梭多模從不認為教宗是無誤的,因此 教廷的權柄亦不能與上帝等同。事實上,他瞭解的使徒統緒很可能也不是單元的、直線的,因為他亦稱安提阿主教是從彼得而來;再者,他認為使徒中,彼得與保羅 是同地位的(參他寫給依諾森一世的信)。

最 後,屈梭多模對聖經的態度,與改教者十分相近。他不僅稱聖經是上帝的啟示,是教會最高的信仰標準,自己亦一生勤讀,不絕教導。更特別的是,他認為每一個基 督徒均應努力閱讀,認為他們雖然需要教導,自己的修讀是沒有人能代替的;人若勤習聖經之道,就不會縱慾,是奔向成聖的道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