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多恩的詩歌作品

 美國聖詩作曲家 威廉·霍華德·多恩(William Howard Doane, 1832–1915 的一些經典詩歌作品,這些詩歌至今仍在全球許多教會中被廣泛使用,特別是與福音派、浸信會和循道宗背景相關的教會中。


🎶 威廉·霍華德·多恩的經典聖詩作品

多恩最著名的事奉特色之一,是他與 范妮·克羅斯比(Fanny J. Crosby 的合作,他為她大量的詩詞譜寫旋律。


🎵 1. 《靠近十架》(Jesus, Keep Me Near the Cross

  • 詞:范妮·克羅斯比
  • 曲:威廉·霍華德·多恩
  • 關鍵歌詞:

靠近十架,耶穌求主使我,
在那泉源自由流,醫治生命我。

這首詩歌深刻表達信徒對十架救恩的倚靠與渴望。


🎵 2. 《救主領我》(He Leadeth Me, O Blessed Thought

  • 詞:Joseph H. Gilmore
  • 曲:W.H. Doane
  • 關鍵歌詞:

救主領我,真是福氣,
主手引導何等甘甜!

這首詩歌是關於主的帶領與信實,是許多信徒生命中的安慰之歌。


🎵 3. 《主啊,我願更親近祢》(I Am Thine, O Lord

  • 詞:范妮·克羅斯比
  • 曲:W.H. Doane
  • 關鍵歌詞:

主啊,我願更親近祢,
向祢獻上我心誠意。

這首詩歌表達對主更深親密關係的渴望,是許多復興聚會中的常用詩歌。


🎵 4. 《救主請聽我祈禱》(Pass Me Not, O Gentle Savior

  • 詞:范妮·克羅斯比
  • 曲:W.H. Doane
  • 關鍵歌詞:

救主請聽我祈禱,不要走過不理我。

這是一首深具悔改與呼求意涵的詩歌,常在佈道會與認罪聚會中唱起。


🎵 5. 《來就耶穌》(Rescue the Perishing

  • 詞:范妮·克羅斯比
  • 曲:W.H. Doane
  • 主題:傳福音、拯救失喪者
  • 歌詞強調信徒參與拯救靈魂的使命,是宣教與佈道的動員詩歌。

📖 多恩詩歌的特色

  • 🎼 曲風優美、易唱易記,適合會眾敬拜;
  • 💬 配合克羅斯比簡潔、直白、富靈性的詞句;
  • 🙌 強調十架、救恩、聖潔生活、信靠順服;
  • 🛐 具有強烈的福音性與靈修性,適用於佈道會、認罪會、小組禱告會等場合。

🙏 默想與應用

多恩的詩歌提醒我們,音樂不只是藝術,更是敬拜、教導與宣講福音的器皿。他是一位懂得將屬靈真理「唱進人心」的上帝的僕人。

歌羅西書 3:16:「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上帝。」

7/4逝世之基督教人物

  

️ 1. 威廉·霍華德·多恩(William Howard Doane

📅 逝世:191574
🎶 身分:美國聖詩作曲家、信徒企業家、慈善家
📍 地點: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

簡介:
威廉·多恩是一位熱心的基督徒與聖詩作曲家,與女聖詩作家范妮·克羅斯比(Fanny J. Crosby)有多次合作,為她的詩詞譜寫超過一千首旋律。

著名作品:

  • 《靠近十架》(Near the Cross
  • 《救主領我》(He Leadeth Me
  • 《救主,我願更親近祢》

事工與貢獻:

  • 投身教會音樂與主日學教材發展;
  • 以其企業所得大量支持浸信會學校與宣教事工;
  • 為聖詩敬拜運動奠定穩固基礎,被稱為「19世紀教會音樂的支柱之一」。

🎼 他的音樂至今仍在全球許多教會中被使用,傳遞福音與安慰的力量。


️ 2. 聖安德魯·濟慈克(St. Andrew of Crete)(或譯:克里特的安德魯)

📅 逝世:公元74074(日期有不同說法)
🌍 地點:小亞細亞(今土耳其地區)
🎓 身分:拜占庭時期主教、聖詩作家、神學家

簡介:
安德魯是拜占庭教會中著名的聖詩創作者,被譽為「正教會聖詩之父」。他創作了大量的加農詩(Canon,是一種深具靈修性的敬拜形式。

代表作品:

  • 《懺悔之加農詩》(Great Canon of Repentance),至今仍在東正教大齋期間廣泛使用。

神學意義:

  • 詩歌融合悔改神學、聖經敘事與基督論;
  • 他的詩歌幫助信徒在詩歌中經歷悔改與更新。

🕯默想與應用

74日這一天,讓我們記念:

  • 聖詩創作不只是音樂藝術,更是 敬拜與神學的出口
  • 上帝呼召不同背景的信徒 —— 商人如多恩,修士如安德魯 —— 同樣能成為祂的器皿;
  • 無論我們的才幹在音樂、文字或事工,皆可為榮耀主所用。

詩篇 96:1:「你們要向耶和華唱新歌,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歌唱。」

 

7/4出生之基督教人物

  

1. 阿爾弗雷德·埃德爾施海姆(Alfred Edersheim

📅 出生:182574
🌍 出生地:奧地利 維也納
🎓 身分:猶太背景的基督徒、神學家、聖經學者

簡介:
埃德爾施海姆原是一位奧地利猶太人,後來在蘇格蘭歸信基督教,成為英國聖公會牧師與學者。他以對猶太教傳統與背景的深入了解,幫助許多基督徒更好地理解新約聖經中耶穌時代的文化與宗教背景。

代表著作:
📖《耶穌時代的猶太人》(The Life and Times of Jesus the Messiah——經典的猶太背景註釋書,至今仍被廣泛引用。

貢獻與影響:

  • 幫助基督徒了解耶穌在猶太文化脈絡中的身分與事工;
  • 成為橋樑型人物,連結舊約猶太傳統與新約信仰理解;
  • 其學術精神與敬虔生活影響眾多聖經註釋者與講道者。

2. 內森·海爾(Nathan Hale)(具有信仰背景的歷史人物)

📅 出生:175574
📍 地點:康乃狄克州,美國
🎓 身分: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基督徒教師與間諜

雖非神學家,但其信仰背景值得一提:

  • 哈佛畢業,是虔誠的清教徒後裔;
  • 臨刑前留下名言:「我唯一遺憾的是我只有一條命可以為我的國家犧牲。」據傳他還曾引用聖經話語堅定信心。

3. Eugene H. Peterson(紀念性提及)

📅 雖非出生於74日,但他的《信息版聖經》(The Message)曾在74日左右進入出版高峰期,被稱為「屬靈自由的新聲音」,值得提及作為這一天在當代信仰上的影響回聲。


🙏 默想與應用

  • 像埃德爾施海姆這樣的人提醒我們,上帝能轉化一個人整個文化與宗教背景,使之成為祝福萬民的器皿。
  • 在「自由」這樣的國慶氛圍中,願我們記得「在基督裡的自由」才是靈魂真正的釋放。

約翰福音 8:36:「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

 

7/4之歷史事件

  

 1. 1776 年:美國《獨立宣言》通過

📍 費城,美國
📅 177674
🕊信仰與宗教自由的開端

簡介:
這天美國13州代表在費城通過《獨立宣言》,正式脫離英國統治。文件中強調人有「由造物主所賦予的不可剝奪之權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基督教相關意義:

  • 宣言的神學基礎體現自然神論與改革宗信仰影響。
  • 成為後來宗教自由與政教分離的重要基石。
  •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1791年)確保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各教派共存與傳福音的自由。

🕯浸信會牧師 羅傑·威廉斯(Roger Williams 早期對宗教自由的呼籲在這一政策中得到實現。


2. 1187 年:耶路撒冷國王居伊戰敗,聖地易主的轉捩點

📍 哈丁山(Hattin,今以色列)
📅 118774
回教與基督教十字軍的關鍵戰役

簡介:
伊斯蘭名將薩拉丁(Saladin)在哈丁戰役中擊敗十字軍,俘虜耶路撒冷王居伊(Guy of Lusignan)及大批騎士。這場戰敗導致耶路撒冷城於同年10月陷落。

基督教歷史影響:

  • 十字軍勢力在聖地急遽衰退,引發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由英王理查一世參與)。
  • 改變基督教與伊斯蘭世界的權力平衡,也激起歐洲內部對宗教戰爭的反思。

🎵 3. 1533 年:馬丁·路德的第一首德文聖詩集出版

📍 德國
📅 153374(日期可能略有誤差,但在此週內)
🎶 聖詩與敬拜改革的重要一步

簡介:
馬丁·路德將聖詩翻譯為德文並編入敬拜生活,使會眾能以母語頌唱神的真理,建立信仰與教義的教導工具。他最著名的聖詩為《上主是我堅固保障》(Ein feste Burg ist unser Gott)。

影響:

  • 聖詩變成教導神學的「音樂教科書」;
  • 鼓勵平信徒主動參與敬拜;
  • 音樂在教會中被提升為信仰教育的手段。

📖 默想與應用

74日提醒我們:

  • 政治自由應與屬靈自由並行。
  • 真正的解放,是從罪中得釋放(羅馬書8:2)。
  • 教會的敬拜與教導,當能觸及人心的語言與文化。

哥林多後書 3:17:「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裡,那裡就得以自由。」

7/5逝世的基督教人物

  

️ 1. 約翰·胡斯(John Hus

📅 逝世日期:141575
📍 地點:德國康士坦茲(Constance
🎓 身分:波希米亞(今捷克)神學家、改革先驅、殉道者

簡介:
胡斯是捷克的天主教神父與大學教授,受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神學影響,主張聖經至上、反對教會貪婪與腐敗,並公開批評教宗制度與贖罪券。他因此被教會視為異端,於康士坦茲大公會議被判火刑。

殉道影響:

  • 成為宗教改革的先驅人物,百年後影響馬丁·路德的思想。
  • 他的追隨者發展出「胡斯派」(Hussites),影響中歐教會與政治局勢。
  • 胡斯殉道的日期(76日)有時被紀念為「胡斯節」,但歷史文獻多記其處決決議與行刑在75日。

🕯他被綁在火刑柱上時禱告:「主耶穌,為你真理的緣故,我甘願忍受這痛苦的死亡。」


🎼 2. 阿爾弗雷德·哈克特(Alfred Hackett

📅 逝世:187175
📍 地點:美國
🎓 身分:美國浸信會神學家、新約學者

簡介:
哈克特是19世紀美國浸信會學者,專研新約原文與早期教會歷史。他曾翻譯並發行許多與教父著作有關的文獻,並對保羅書信有深入研究,影響當代聖經學術發展。


🙏 默想與應用

75日是一個提醒我們信仰堅持與傳承的重要日子。
無論是像胡斯那樣為真理捨命,或像哈克特那樣在學術中堅守信仰,他們都見證了:「因信堅守真道,即使面對死亡,也有復活的盼望。


希伯來書 12:1-2:「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如果你對約翰·胡斯的神學思想或胡斯派歷史想更深入了解,我可以幫你展開更多內容喔!

 

7/5出生之基督教人物

 1. P. T. Forsyth(彼得·泰勒·福賽思)

📅 出生:184875
🌍 地點:蘇格蘭阿伯丁(Aberdeen, Scotland
🎓 身分:蘇格蘭神學家、傳道人、作家

簡介:
福賽思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英國重要的福音派神學家。他最初受自由派神學影響,後來回歸基督論與十架神學的核心。他主張上帝的聖潔與十字架的中心性,並強調基督徒倫理與社會責任。

神學貢獻:

  • 反對純理性主義與自由神學的過度抽象。
  • 強調上帝的「聖潔之愛」與「道德旨意」。
  • 影響了後來卡爾·巴特(Karl Barth)等新正統神學家。

名言:

“The cross is the moral miracle of the world.”(十字架是世界道德上的奇蹟。)


2. Mary McLeod Bethune(瑪麗·麥克勞德·貝松)

📅 出生:187575
🌍 地點:美國南卡羅來納州
🎓 身分:基督徒教育家、公民運動家、美國歷史上著名的非裔女性領袖

簡介:
瑪麗是美國著名的非裔女性教育者與公民權利倡導者,堅定的基督徒。她創辦了貝松-庫克曼大學(Bethune-Cookman University),為黑人女性提供教育機會。她也多次在美國政府中擔任顧問,是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黑人內閣」的成員之一。

信仰與貢獻:

  • 她相信教育與信仰的結合能夠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
  • 經常引用聖經作為公民權利運動的力量來源。

🙏 默想與應用:

這兩位人物提醒我們:

  • 無論是深奧神學的思索,還是實際社會行動,都可以成為對上帝忠心的見證。
  • 上帝呼召祂的僕人在不同時代、不同領域彰顯祂的真理與公義。

 

7月5日教會史事件

 ️ 1. 約翰·胡斯(John Hus)被處決(141575日)

事件概述:
波希米亞(今捷克)的改革先驅約翰·胡斯因被控異端,在德國康士坦茲大公會議(Council of Constance)上被判為異端,並於141575日被火刑處死。他的死對日後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產生了深遠影響。

意義與影響:

  • 約翰·胡斯主張聖經權威高於教會權威,反對教會濫權與售賣贖罪券。
  • 他殉道時據說說:「你們今天燒的是一隻鵝(Hus 在捷克語中是之意),但將來會來一隻你們燒不掉的天鵝。」後來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便被視為那隻「天鵝」。
  • 胡斯的信仰堅持激勵了胡斯派(Hussites)的誕生,成為波希米亞宗教改革的重要基礎。

📜 2. 英國廢除反天主教的「測試法案」(Test Act)規定(182875日)

事件概述:
英國國會於182875日正式通過廢除《測試法案》(Test Act)中要求所有公職人員必須接受英國國教聖餐的規定。這使得非國教基督徒(如衛理宗、浸信會、長老會等)首次獲得擔任公職的權利。

意義與影響:

  • 此舉是英國宗教寬容政策的重要一步,為天主教與非英國國教基督徒在英國社會中的平等打開大門。
  • 也標誌著教會與國家權力分離的開始。

📖 默想與禱告建議:

約翰福音 16:33:「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願我們記念像約翰·胡斯這樣為真理站立的信仰前輩,也感恩今日能在更大的宗教自由中敬拜上主,求神賜我們有同樣勇敢與堅定的心志。

 

1099年7月15日:第一次十字軍東徵攻占耶路撒冷

    1099 年 7 月 15 日,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1096–1099 )達到高潮,十字軍在長達七週的圍城後攻陷耶路撒冷,這一事件對中世紀歐洲與近東基督教、伊斯蘭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歷史背景與攻城經過 背景 :第一次十字軍是在教宗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