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8日 星期六

馬得勝--不可思議的愛

 

……一同領悟基督的愛是多麼長闊高深。(以弗所書3:18

 

    醫生告訴喬治·馬得勝(George Matheson)他快要失明瞭。然而,他繼續學業,並在1861年他19歲時從格拉斯哥大學畢業。當完成神學院研究生的學業時,他已完全失明。雪上加霜的是,他的未婚妻把訂婚戒指退還給他,並附上一張字條:“我不能讓婚姻的枷鎖把我和盲人束縛在一起度過此生。”

 

    馬得勝終身未婚,他破碎的心從未得到完全的醫治。他成了一位大有能力和富有詩意的牧師,過着充實而振奮的生活;但偶爾也會感到孤獨的痛苦,就像後來在他一個姐妹的婚禮上,婚禮儀式使他回憶起失去的愛情。

 

    爲了消除痛苦,他轉向上帝,從祂極大的愛中尋求安慰,並在188266日寫下這些話語:“你這不肯放我走的愛,疲憊的我今安息於你,我將餘生還你若債,好使它在你這深海能夠更爲豐溢。”

 

    想一想帝以不可思議的愛來愛你,你不可能因爲可愛而贏得祂的愛,也不可能因爲失敗而失去祂的愛。然而,你有可能因爲盲目而抗拒。千萬不要!求主幫助我們讓聖靈將上帝不放的愛澆灌在我們心中使我們放下自己好好的愛上帝

 

 

馬得勝--聖靈的聲音

  失明於18歲,一位失去信心而仍繼績傳道的牧師,一位深思熟慮,富有詩人情懷的哲人。

 

  這就是喬治•馬得勝(一八四二一九0六)。蘇格蘭人,是十九世紀最出名的傳道人之一,但留給人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他所寫的一首詩歌。

 

  喔,你那不放我的愛,使我軟弱的心靈在你裏面得著安息,虔誠獻上你賜予我的生命,願在你深廣的洋海中流得更豐盛滿溢。

 

  出身於格拉斯高(Glasgow)精明商人的家庭。馬得勝的雙親提供他受最好的教育。他進入格拉斯高大學就讀,並希望將來能成為一位律師,但他的視力漸衰。有段時日他戴著非常厚重的鏡片,而在大學時期他終於完全失明。

 

  像約伯一樣,他為自己受苦的問題掙扎良久。他曾學像保羅禱告求主把這肉身的刺挪去,但當他想到基督的十架,他找著了答案…耶穌不僅承受一根刺,而是戴上荊棘的冠冕,祂以愛勝過了一切的苦楚。

 

  幾年之後,他在維多利亞女王面前傳揚信息。他所選用的經文是雅各書五:11,題目是「約伯的忍耐」他的結論是這樣的:「讓我們像約伯一樣站立得穩,無論是在客西馬尼陰影下或人子的旁邊,讓我們時時更新對主的愛,因為那裡有愛,那裡就不會有絕望。愛使人深知黑夜不是無止境的,使在寒冷中的人傾聽到雀鳥迎春的歡呼。」

 

  雖然他試著避免提及,但不可否認的,失明對他而言是個捆綁,當他回憶一生,他認為這是個「障礙,被限制的生活…時刻和環境搏鬥著。」但也是「在十分繁忙的工作中,他過著日出而做,日落不息的生活。」

 

  換句話說,當他和失明的鎖鍊奮鬥時,他找尋到新的轉機。雖失去了做律師的機會,他成了牧師,雖是位有缺陷的學者,但他成為一位具有屬靈深度的作家。

 

  除了失明的危機之外,第二個危機可能是更有破壞力的,這發生在他去教會事奉的不久之後,德國的新派神學以坎特(Kant)、舒勒瑪(Schliemacher)和海格(Hegel)為首向基督教發出了挑戰。因為很少英國神學家能夠面對他們的挑戰,許多年輕的傳道人都被這些頗為合理的學說隨波流去。

 

  大學中受了德國哲學的影智,年輕的馬得勝認定基督教不能提供任何答案,他就要離開教會。當他重拾新派的學說,他的意志開始動搖起來,他才成為剛被按立不久的牧師,而一瞬間他駭異的發現,自己竟然是個十足的無神論者。他不再相信任何東西,上帝和永恆的事就更不用提了。有人在他的傳記中這麼寫著,他的神學帳幕已瀕臨瓦解。

 

  當他向長老們提出辭呈,弟兄們請他在主前安靜再等候一陣子,因為他的想法可能會有所轉變,而慢慢的,他果然有了新的轉機。

 

  他聰穎超凡的才智受著當時學說的衝擊,使得他常對一些基督教教義感到困惑。

 

  好在有二個真理使他不至於飄泊的太遠:上帝藉著基督十架彰顯的大愛和居住在他心中的聖靈。

 

  他漸漸地脫離了海格及舒勒瑪的影響,而回到正統的信仰。祂等到「我改變了,我可以誠實無偽的傳揚所有古老的教義,並且帶著更深的意義與認識。」

 

  教會所面臨的另一衝擊就是進化論。馬得勝也曾在這方面寫了些書。他先試著同時把創造論和進化論並提共論,而很快的,他陷入了一堆困惑與矛盾之中,於是他放棄了起初為二個不同看法調解的企圖,最後,他進而斥駁進化論的學說。

 

  對馬得勝而言,一八八二年似乎是艱苦的一年,沒有特殊成果的神學研究,和信徒的不穩定,使他感到失望,失明使他感到寂寞。馬得勝正經過他生命的「客西馬呢」。在他妹妹婚禮的當夜,他倍感孤寂,那首「主,你那不放過我的愛」的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的。「這是我一生中所做最快速的一件事」。他回憶說:「好像裏面有個聲音把歌詞唸給我聽,我不用自己努力地構思琢磨,我很確定在不到五分鐘之間,這首詩就完成了。」

 

  這也是馬得勝著作一些靈修書籍的開始。這本書 印於一八八八年,是他第三本靈修的書籍。

 

  他把餘生都投資在靈修著書上。他說「有人認為著作靈修書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其實這是世上最困難的著作。因為它的目的是把人類反對上帝思想的本質提昇為熱切崇拜的心靈。」他試著避免靈修小品的二個幣病:「太形式化的說教」以至流於一種「催眠的固定程序」;和「太近於人為的修飾造作,以至陷入浮華不實的字句和感覺。」

 

  所以馬得勝的著作中攙合著思想家、詩人,敬拜者及創作家的情懷和技巧。馬得勝在自傳中這麼寫著,「每一句話都藉著聖靈的微聲賜下新的亮光,正是我心靈深處最為切慕需求的。」

 

  在這本書中,馬得勝提出從創世紀到啟示錄中和聖靈有關的經文,並把可能叫人沈悶寡歡的訓練化為精采欣喜,崇拜,頌讚的奇妙經歷。

 

馬得勝

  


   喬治•馬得勝 George Matheson (1842-1906) ,

    馬得勝--聖靈的聲音  ,

    馬得勝--不可思議的愛 ,

喬治•馬得勝 George Matheson (1842-1906)

 

盲人傳道家喬治·馬得勝George Matheson去世安葬的時候,人們以紅玫瑰遍佈他墳地四週,以紀念這捨己為人的熱情牧師。他深得大眾的敬愛,下面這首詩是他的作品:

你的愛,不放我走開,
  我疲倦的靈魂因你而得安息,
  我把你所賜的生命還給你,
  在你的深海中,讓源流更為豐溢。

你的光一路照耀著我,
  我把搖曳的火把交給你,
  心中重新亮起你賜的光,
  在你的天空中,風光更顯旖旎。

你的歡欣透過痛苦來找我,
  我無法對你關閉心門,
  我透過雨絲去追尋彩虹,
  感知諾言非虛,明日必是良辰。

你的十字架舉起我的頭,
  我不敢要求逃避離棄,
  我把已逝的光榮埋於塵土,
  鮮紅的花朵冒出無盡的生氣。

傳說有位藝術家,曾調製一種不同凡俗的紅色,為別的藝術家所不能模仿。他調製的秘密,一直保守到他逝世。死後人們發現他心口有個老傷痕,洩露了作畫是所用的那種顏色的來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偉大的成就,任何崇高的造詣,任何對世界有重大價值的貢獻,都要花費心血。(以上摘自《荒漠甘泉》)

喬治·馬得勝(1842327日-1906828日),他在20歲時完全失明,但仍堅持完成學業,研讀神學和歷史。1879年,愛丁堡大學授予他神學博士榮譽學位。1890年,他當選成為皇家愛丁堡學會會員。1906828日,他在愛丁堡突然中風去世,埋葬在格拉斯哥的公墓。他終生未婚。

這是一位非常傑出為主作見證的傳道人,在蘇格蘭ArgyleshireInnelan市做牧師。根據他自己的話,這首詩的寫作是在他經歷無可言喻心靈極度痛苦,在短短五分鐘之內,沒有任何修改中完成。他甚至坦承他自己並無寫詩的天分,但詩的到來如同從天而來的一股清泉一般。

當時他40歲。188266日的夜晚,當夜他所有的家人都去參加他妹妹的婚禮,在Glasgow過夜。只有他自己單獨留在Innelan牧師會館裡。生下來就視力不好的他,在他的眼睛全瞎時,他的未婚妻,因他眼瞎而離開他,但失明的他還是完成了神學,全因他忠實的妹妹精研希臘文、拉丁文和希伯來文,從旁幫助他研讀聖經。

Matheson
有非常的恩賜,有人認為他如果不瞎眼,他可能成為蘇格蘭教會領袖。他每次都將講道與經文背誦下來,所以他的聽眾幾乎不覺得他是一盲人。但他的苦難來自於他的失明對他超越心靈的捆綁,好比一支無法飛翔、歌唱的籠中鳥一樣。再加上環境苦難的催化,也許就是他當夜所經歷、外人不得而知的無可言喻心靈極度痛苦吧。

除了失明,他比較為人所知的苦難有兩件。一是他的未婚妻在從醫生處得知沒有任何藥物可使他復明時,與他毀除婚約,說她無法與一盲者共度一生。失明者經歷這樣的打擊,是任何人都難以承受的。再者,他寫過一本研究神學的著作《The Growth of The Spirit of Christianity》(基督教的精神的成長)。 據說那是一本極優越的書,但有一些錯誤。當書評指出這些錯誤並指控他的時候,他心碎了。他將一切責任歸之於自己的失明。從此他從神學研究和寫作退出,成為了一位牧者。

這首寫作的當夜,他無助的被留在Innelan。因為一直照顧和幫助他的妹妹結婚了,從此她有自己的家,將離他而去。妹妹曾經給他真誠的幫助,她走了,留給他許多孤單和無助。前途茫茫絕望的時候,George Matheson寫下這首詩。從他的詩我們能體會他當時孤獨寂寞甚至恐懼的心境。誰將會照顧他這一個瞎子?但耶和華使他從心裡流出這首讚歌。

他說,是信心讓自己的生活恢復了。他曾經寫道,這是一個阻塞的生活……但充滿希望,他怎能不保持不滅的希望來面對這考驗?你的愛永遠不會讓我走,在他與他自己的苦難不屈不饒的長期掙扎奮鬥之後,他終於放下自己的努力,來安息於上帝不變的愛裡。在他灰心絕望時候,信實的上帝在短短的五分鐘之內成就了他的心願,遠超他所想望的,通過他寫出這首不朽永恆屬靈的詩章!它安慰、幫助了許多流浪、痛苦的心靈。他的詩告訴我們一個屬靈的秘訣:葬下自己的榮耀,安息於上帝不變的愛裡,而長出永遠開放不已的生命紅花。

George Matheson
說曾經有一個主日,他在講道的時候,頭腦突然出現一片空白,他只好背了一篇詩篇就坐下了。唱了一首詩之後,他又站起來,告訴會眾發生了什麼事。接著,他舉出一些經節,再照那些經節釋放了一篇極富衝擊力的資訊。從那時起,他就不再背誦他所寫好的講章,只用一篇事先預備好的大綱講道。因為他在空白中找到資訊來源,他終於知道了上帝的資訊不在記憶中,也不盡然在神學知識裡,乃是在執著的愛裡、在心裡。

George Matheson
曾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我的上帝啊,我曾為我的玫瑰感謝過你一千次,卻沒有為我的刺感謝過你一次;我一直注目仰望那個因背十字架而得的獎賞,卻從來沒有想過十字架本身就是現在榮耀的獎賞。

他的得勝就在於從他的字句裡你看到那無窮無盡的力量,和那屬天的刺的價值。我的上帝啊,我從沒有為我的刺感謝。我已為我的玫瑰而獻上千萬次感謝,但從沒有為我的刺這樣做。是上帝讓他看到刺的價值。我一直遙望另一個世界,在那裡我會得到我的十字架的補償,但從未想到我的十字就是現今的榮耀。請教導我,我的十字架的榮耀。請教導我,我的刺的價值。指示我,我可藉著痛苦的道路去到那裡。指示我,我的眼淚已是我的彩虹。這根刺帶領他走出一條特別的事奉之路,這根刺就是上帝放在他生命中的十字架,也是上帝給他的榮耀,因為這根刺使得他有屬靈的敏銳,因著這根刺他成就了軟弱者的剛強。

在經過十字架的沙漠、以及曠野的試探後,他進入應許的美地。生命為之璀璨。

George Matheson
的詩已被列為基督教會中最受歡迎的聖詩之一,《荒漠甘泉》的作者美國的宣教士考門夫人特地在他的《荒漠甘泉》錄用這首詩。

的時候,常是缺乏忍耐的時候;因為的時候,常是急急想達到目的的時候。但是當生命孤獨和迷茫時,上帝會撥動你心中荒疏的弦讓你頓悟,讓你在你的十字架上看到他的恩典和救贖,讓你在你的刺裡尋到他存在意義和價值,在峰迴路轉中上帝播下愛,不放棄你。上帝給我們一個永恆真理的啟示。我與上帝有著持續的愛,因著愛生命因此會否極泰來。愛裡或許有苦難和試煉,讓你經受試煉留下生命冠冕。從這動人的詩歌和故事中,我們得到了美好的印證,在傳承中我們得到了屬天的激勵。是上帝的愛,讓我們這位偉大宣教士染紅了他生命的紅玫瑰。

 

2023年3月31日 星期五

湯瑪斯早年生涯

 

      湯瑪斯·阿奎納出生於義大利南部的一個貴族家庭,母親一脈可以溯源到神聖羅馬帝國的霍亨斯陶芬王朝。他大約在1225年初,出生於那不勒斯王國的Roccasecca城堡,該地的領主正是其父蘭道夫伯爵。他的叔叔西尼巴爾德,是附近卡西諾山本篤會修道院的院長。於是伯爵一家寄望湯瑪斯長大後能侄承叔業。在當時,這也是貴族子弟出人頭地的一條常見途徑。

      阿奎納在五歲時進入進修院學習,十六歲時負笈那不勒斯大學,學習了六年時間。期間,他出乎意料地加入了道明會,該會和方濟會共同對歐洲中世紀早期建立的神職階層發起了革命性的挑戰。阿奎納的這一轉變令其家族感到不悅;在去羅馬的路途中,阿奎納被他的幾個兄弟逮住、押送回聖齊奧瓦尼城堡,並在那裡監禁了一兩年,以迫使他放棄自己的志向。根據最早有關阿奎納的傳記的記載,他的家人甚至安排娼妓去誘惑他,但他不為所動。在教宗諾森四世的干預下,最後其家庭還是妥協了。十七歲時,他終於穿上了道明會會服。

      他的師長看出阿奎納在神學上天賦秉異,1244年便送他去科隆的道明神學院,師從大阿爾伯特學習哲學和神學。1245年,他跟隨大阿爾伯特去巴黎大學三年。在這段期間阿奎納也將自己捲入了大學與天主教修士之間有關教學自由的糾紛,阿奎納主動抵制大學提供的演講和小冊子。當教宗獲知這起爭議時,多明我會挑選了阿奎納作為辯護者。阿奎納在辯論中大獲全勝,擊敗了當時相當知名的大學校長聖阿穆爾的論點。

      阿奎納接著取得了神學的學士學位。在1248年他返回科隆擔任講師,這一年是他的著述和公務生涯的開端。與哲學家大阿爾伯特的共事經歷對他後來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將他造就成睿智的學者,並終身跟從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方法論。

多瑪斯的事奉

      1252年阿奎納前往巴黎攻讀碩士學位,由於當時大學的教授聯會對托缽修會的攻擊,他遇到了相當的困難。但最終仍於1256取得學位和教職;後來他與友人Bonaventura一起取得神學博士學位,在巴黎、羅馬和一些義大利城市 教了幾年書,並且開始著述。自此以後,他開始了勞碌的生活;他在自己的修會裡積極侍奉,頻繁地旅行和講學,並且經常向教宗提出有關各地政務的建議。

      1259年,他在Valenciennes教區取得一個重要職位。在教宗烏爾班四世的請求下,他又移居羅馬。1263年,他出現在倫敦的多明我會中。1268年,他又前往羅馬和博洛尼亞講學,並且投身於教會的公共事務中。

      在1269至1271年間,他回到了巴黎。除教書外,還管理教會事務,並且做他的親戚——法國國王路易八世的國事顧問。1272年佛羅倫斯提供一個讓他在當地教區內選擇座堂的機會,他擔任了修道會的院長,並且應查爾斯王的請求,在那不勒斯擔任教授職務。

      在這些年裡阿奎納每天不停的進行傳教,並且寫下許多的訓誡、問答集、以及授課筆記。他也開始撰寫他的大作《神學大全》。教會曾提供他那不勒斯的大主教和卡西諾山修道院院長的職位,但都被他婉拒了。

      1273年12月6日的一次彌撒儀式中,阿奎納還稱自己看見了神蹟。事後他停止寫作,使得《神學大全》變成未完成作品。當被問及為何封筆時,阿奎納答道:「我寫不下去了……與我所見和受到的啟示相比,我過去所寫的一切猶如草芥。」後來有人稱阿奎納在禱告時聽到了來自十字架的聲音,稱讚他的寫作。還有修道士宣稱曾看到他凌空飄起。

      據同時代的人描述,阿奎納是個大塊頭,肥胖而且皮膚黝黑,頭顱碩大,髮髻很高。他的為人處世表現出很好的教養:眾人認為他舉止端正,溫文爾雅,而且令人如沐春風。在爭論中,他保持克制,並且用人格魅力和淵博的學識贏得對手的尊重。他品位樸素,周圍的人為其出色的記憶力所傾倒。在他沉思時,常對周遭的 環境渾然不知。他能夠系統、清晰和簡明地表達他人的意見,使自己的思想富有熱情而且兼收並蓄。在另一方面,他經常對於自己著作的數量不足感到遺憾,因為他認為他所受到的上帝的啟示遠遠不只這些。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