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 星期四

馬丁路德鼓勵早婚

馬丁路德認為﹕「凡知道自己不適合獨身生活的人應該趕快做些功夫,奉上帝的名趕快結婚,男孩子最晚廿歲﹑女孩子在十五歲到十八歲之間就應該結婚,這是他們 正健康而適合結婚的年齡。」實則,現代人晚婚所牽涉的因素很多,路德的時代和今天有許多情況不同,有時很難相提並論,但是也不乏遇到一些相同的困境,譬如 說,經濟問題。

沒錢娶老婆﹖

 關於這一點,不禁讓我想起路德在一五二二年所寫的一篇講道詞〈論婚姻生活〉(The Estate of Marriage)。雖然,路德所面對的社會處境和我們現在的處境有許多的不同,但是一些信仰的態度也值得我們思考,特提出來與大家分享。

 在這一篇講道詞中,路德認為﹕「最後,我要回應一個強而有力反對結婚的理由,有些人說,沒錯,婚姻生活的確是一件美事,但我如何能維持一個家庭的生計呢﹖我沒有錢去娶個老婆來過婚姻生活。」

 針對這一點,路德認為﹕「從這種想法,我們知道這種人沒有信心,並懷疑上帝的美善和真理。因為沒有信心,難怪淫亂和一切其他不幸的事都尾隨而來。也因為沒有信心,他們首先只想確定物質的資源,哪裡可以吃﹑喝﹑穿(參馬太福音六章31節)。

娶妻為富貴﹖

 沒錯,他們想做的是逃離創世記三章19節的網羅﹕『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他們是只想當貪心﹑懶惰﹑不必工作的無賴。因此,他們也會結婚,條件是他們能夠娶到有錢﹑貌美﹑敬虔和仁慈的老婆。

 讓這些不信的人走他們的路吧﹔不必再跟這些人辯論,就算他們幸運地找到這樣的妻子,他們的婚姻也是非基督徒的﹑沒有信心的。只有當滿足他們需要,不需要上帝時,他們才會信靠上帝。」

從婚姻中操練信仰

 在追求信仰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都一直強調「要有信心」,然而,究竟如何增強我們的信心呢﹖終日讀經嗎﹖參加特會嗎﹖禁食禱告嗎﹖還是去粉刷教 會的牆壁﹑清掃教會的廁所﹖到處傳福音嗎﹖我想,這些都不無小補,但是,最方便而實際的莫過於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特別是從婚姻生活當中操練。

 你想經歷聖靈充滿嗎﹖不必坐飛機到韓國去參加聖徒訪韓大會,只要從「洗碗」開始,特別是當你討厭洗碗的時候﹔從和你配偶的相處時就可以操練,特別是當你們吵架的時候。

上帝供應所需

 路德繼續推論,他說,不要整天想著沒錢養活老婆﹑沒錢提供小孩子吃飯﹑上幼稚園,他這樣說﹕「凡以基督徒的身份進入婚姻生活者,都必須不以貧窮﹑被人鄙視和擔任不重要的工作為恥。

 他應該為此而感到滿足﹕第一﹑他的地位和職業都是上帝所喜悅的﹔第二﹑只要他盡力而為,上帝會供給他一切的需要,就算他不能變成一個大地主或王子,他也可以當一個男僕或女僕。

 上帝在馬太福音六章25﹑33節應許我們,不要憂慮吃什麼﹑喝什麼,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就都要加給你們。另外,在詩篇卅七篇25節說,我從 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一個人若不相信這些話,這也難怪他會遭飢餓﹑口渴﹑寒冷和討飯之苦了。

樂於施捨

 路德實在是一個偉大的人,如果我們讀他的傳記就會知道,他自己雖然都沒得吃了,但是只要是來向他尋求生活幫助的,他從不讓人空手而回。這一個還俗的天主教的神父,後來取了一個還俗的天主教修女,他們的婚姻,在當時可以說是轟動一時。

 有一次,他們家貴重的東西都送給人送光了,路德還想將他們結婚時,別人所送的一個珍貴的禮物拿去送人,還好他老婆事先料到而把東西藏起來。

 其實,當我們查創世記的時候就會發現,上帝在創世記第一章已經充分地顯示出祂是如何供應我們所需﹔在創造人之前,祂先創造﹑準備好天上地下的萬物,連同 一切走獸和生長的植物。在我們未開口以前,已經為我們準備好充裕的食物和衣著。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工作﹑不要懶惰,我們就必然得到衣食的供應。

享受婚姻之樂

 看到路德這種有大信心的人所講出這種充滿信心的話,常常叫我汗顏,特別是對比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憂慮。就婚姻議題而言,如果一個人對於婚姻有真正的 認識,知道它是上帝所設﹔知道婚姻生活中一切看似無聊的洗碗﹑擦地﹑哄小孩睡覺,都是上帝為我們所設最真實美好的生活﹔知道雖有工作﹑學業的壓力,但仍願 意接受「要愛妻子或丈夫﹑孩子的婚姻生活」的挑戰,我想,即便在今天,十五歲也能結婚了。

 一個人若沒有這種認識﹑不願迎接這種挑戰﹑不願接受上帝要賜給我們婚姻生活的喜樂,不願體會上帝究竟要我們過什麼樣的生活,那麼,最好不要太早結婚,就算九十歲才結婚也是太早。

(作者為台灣神學院神學生,本文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


附註:
《早點結婚也不錯》文:陳小小

現代人書越讀越多,求學生涯不斷延後。讀高雄女中的時候,尊貴的訓導主任勉勵我們學生要端莊自愛,她說我們學校以前以「新娘學校」為名,很多家長來打聽那 個學生不錯,就來下聘,優秀的學姐們一畢業就嫁人。她再三囑咐要我們謹慎自守,不可讓學校這麼美好的傳統沾染污點。在台下聽訓的我們,聽到訓導主任講「高 中畢業就當新娘」,感到十分驚訝。因為我們高中畢業可是得努力考上好大學,大學畢業才有資格當新娘。

等到我二十一歲大學畢業時才發現,幾乎沒有大學生一畢業就結婚,大家不是去考研究所,不然也先工作個幾年才結婚。可是我跟我的男友已經交往兩年了,熱戀激 情已然退去。牽手不再有觸電的感覺,一副老夫老妻樣,不結婚撐著,兩人台灣一南一北分隔兩地,感情發展越來越奇怪。三不五時為小事情爭吵,很久沒見面連對 方的長相也想不起來。有天我跟我男友說「我們的情感真像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他也同意。這才想起曾有位輔導說過「交往一年,就可以結婚了。所以 不要太早隨便跟人交往。」我們當時才深深體會這個輔導所言之意。但是感情這種東西,誰能先預定自己某年結婚,然後之前一年開始找個對象戀愛呢?

兩年後,我男友碩士即將畢業,準備要讀博士。他說妳等我博士讀完,我們再結婚吧。我心裡算一算,等他博士讀完,不就是再等個四、五年,那我豈不二十九歲 了?於是我撂下狠話,「要嘛,你就碩士升博士的這個暑假娶我,不然你就去娶別人好了,我可不要冒險在三十歲生小孩,到時還得去羊膜穿刺檢查是不是唐寶寶。 而且若是唐寶寶,我們基督徒能把他給墮胎嗎?」兩人就這樣一個月之內訂婚、兩個月後結婚。結果我竟是大學同班與學校團契裡第一個結婚,勇奪雙料冠軍寶座。

周圍的人常很驚訝地說「你們倆什麼事業都沒有,還在讀書,怎麼養活自己?」然而他有獎學金,我可兼家教,兩人一起,食衣住行全都共用,開銷省了一半之多, 每個月收支都平衡,從來沒有跟父母拿過半毛錢,甚至寒暑假還有餘錢騎摩托車環島旅行。另外,早點結婚,還可以計畫何時生小孩。不像周圍的朋友,三十多歲才 結婚,因著高齡恐有風險,多半一兩年之內就得生小孩,早婚的我們卻可以自在的享受好幾年只有兩人的逍遙生活。

後來看了一些婚姻的書籍,更是感謝上帝讓我們能早點結婚。婚姻專家說晚婚的女人壓力會非常大。因為女人在結婚前,是被男人捧在手上呵護、被男人服侍。但是 結婚後,角色三百六十度大轉變,女人變成「老婆、媽媽、媳婦」。這三種角色傳統上是去服事其他人。而若是晚婚,就得在一兩年內同時承受這三種角色變化所帶 來的壓力。而我自己個性不十分成熟、EQ也不高,上帝讓我可以用四年的時間,從女友的角色轉換成老婆,之後接下來才把「為人母親、與公婆同住」的功課交給 我。因著時間拖長而換取足夠的成長空間,於是順利避開婚姻中的三大危險期。而我也看到很多朋友因為在一年內,同時面臨三大危機,有些夫婦竟以冷漠相對;有 些乾脆離婚收場,或是夫妻兩人跟父母決裂、不相往來。

早點結婚對我們這種需要時間增長EQ的人,好處不少。如果你也有合適的對象,估算一下收支是否可以平衡,那麼不妨考慮早點結婚!

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十字軍運動不應被簡化為「東征」

朝聖混合著軍事行動,不僅讓十字軍成為西歐史上最被誤解的歷史之一,也讓這段歷史常常被視為過往東西方相遇所有不愉快經驗的源頭。

    然而,既然十字軍是為樹立教宗威權所設,就不應忽略,西歐向來就不缺乏挑戰教宗威權的人。權力帶來腐化,十一世紀起,教宗努力樹立威權,當然教會也就免不了愈趨階層化與腐化。十三世紀反對羅馬教會越來越世俗化的著名宗教團體,可以舉在義大利與法國西南部活躍的「純淨教派」(Carthars,在法國亦稱Albigensians)、與在法國里昂(Lyon)興起的「瓦爾多教派」(Waldensians)為例。這些教派雖然在核心教義上與羅馬公教有出入(例如,純淨教會認為耶穌只是「靈」,而非肉身),但他們倡議信徒彼此之間享有比較平等的關係,棄絕鋪張華美,重視教育,有些也允許女性講道。因此在民間得到許多迴響。面對歐洲西南部這些與羅馬教會唱反調的團體,十字軍也被派上場來對付。因此,十字軍也有向西的行動,而非只是向東。

    教廷為了合理化自己打擊「異端」的行動,在西歐加強進行各種宣講,點燃信徒維護「正統教權」的熱情,以鞏固教宗威權,並遮掩十字軍一路走來的糊塗帳。

    一般民眾受到激昂有力的講道重新鼓舞,也認為,十字軍之所以失敗,正因為後來的行動幾乎被世俗權貴濫用,庶民的參與太少。然而,耶穌愛的是平凡小民,而非掌權者,所以平民百姓應該奮起,自行組織十字軍。

    在重新被熊熊燃起的宗教激情裡,西歐各地庶民自行號召了許多「十字軍」,希望捍衛教宗領導權。因此有些還特地跑去攻打純淨教派。在史書裡,這些林林總總的庶民宗教起事,後來被戴上一頂嘲諷的大帽子,統稱為“Children’s crusade”。這也是一個很容易誤導的歷史名詞。“Children”在此處真正的意涵是「不懂事」、「不成熟」、「胡鬧」,就像中文所說的「兒戲」那樣。
不只不該用「東」「西」來簡化十字軍的行動方向,我們也應從多元角度來看十字軍行動後,某些後續發展。

    就以耶路撒冷為例吧!

    第一次十字軍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事成之後,大部份人選擇回鄉,少部分人決定留在耶路撒冷定居。根據現代學者研究,在此定居的西歐人以法國人為主,因此阿拉伯文獻向來稱十字軍為「法蘭克人」(the Franks),而非「歐洲人」或「基督徒」。到了後期,耶路撒冷城人口總數約十二萬,貴族與騎士大約只有六、七千人,其他是農民。雖然在城中,法蘭克人的地位最高;但由於人口稀少,鼓勵鄰近地區的基督徒與穆斯林移民,政策上採宗教寬容。根據十二世紀下半葉制定的法律(Livre au Roi),耶路撒冷王的封臣將自己的采邑託管後,可以到他處的穆斯林宮廷服務。換言之,東西方透過歷史時空下特殊的遇合,開始探索如何互相瞭解與共處。

    當撒拉丁與塞爾柱土耳其人從歷史舞台消逝後,鄂圖曼土耳其人(Ottoman Turks)在近東崛起。西歐與穆斯林在時有武力衝突爭勝中,卻在文化上,留下彼此遇合後,創作心靈昇華出的藝術永恆。



法蘭西斯與十字軍東征


    按照重大事件發生順序來講述,會造成一種錯覺,以為十字軍如同現代軍隊。其實,我們很難將歷次十字軍視為目標完全一致的行動;而且每個參與十字軍的人,各自可以接受的行動極限也很不同。如上述所言,有些人懷著宗教熱誠隨著有武裝護衛的君侯出發。走著走著,卻發現同行的人參與的動機不同。有人滿懷虔敬,有人夾雜著對世俗利益的濃厚興趣。有人可以為了英雄主義,不惜開戰;有人則受不了路上所見種種背離信仰之事,半途折返。

    眼見收復耶路撒冷這個信仰命題越來越被世俗利益扭曲,第四次十字軍後,法蘭西斯(St. Francis of Assisi)開始積極呼籲西歐人不要再以信仰之名,與近東穆斯林爭奪。然而,卻得不到正面回應。

    法蘭西斯眼見自己的苦勸不被搭理,1219年,排除一切艱辛前往埃及會見蘇丹Malik al-Kamil (撒拉丁的姪子),希望雙方停戰。蘇丹al-Kamil也耐心聽完法蘭西斯的傳道。在互動過程中,蘇丹個人的內涵與伊斯蘭信仰展現出來的宗教靈性,讓聖方濟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在離開時,他呼籲,居留在伊斯蘭世界的基督徒,在政治上,應順服穆斯林統治。雙方為十字軍喧嚷爭亂的歷史,留下沈靜邁向宗教和解的歷史典範。雖然,在大部份史書裡,這個部分經常被略而不談;或是從中世紀教會可以接受的觀點,做了不一樣的詮釋。


第四次十字軍釀了大禍


    1187年,撒拉丁將耶路撒冷自基督徒手裡重新奪回,讓西歐感到震驚。為了收復聖城,遠自斯堪地那維亞與新接受基督教的東歐,全歐各地都有人加入第三次十字軍。

    英國國王獅心查理(Richard the Lionheart)眼見群眾被激起的宗教熱情難以善後,11916月一抵達東方,便透過當地貴族與撒拉丁的兄弟al-Adil展開磋商,建立與撒拉丁之間的聯繫管道。然而因法王眼紅,從中作梗,遂使得說服撒拉丁歸還耶路撒冷一事,要再等三十幾年才實現。

    第四次十字軍,新上任的教宗Innocent 三世打算走水路,一舉攻下埃及,直接掐住伊斯蘭的命脈。為此,教宗向威尼斯訂了大型船艦。最後卻因手頭拮据,無法付清帳款,讓傾全力造船的威尼斯人大為光火。

    與教宗撕破臉後,1202年,威尼斯人決定自己發動十字軍,推翻了十字軍行動必須得到教宗許可的傳統。

    12038月,以威尼斯為首的十字軍從君士坦丁堡外的港灣放火燒一座清真寺,火苗在強風吹送下,引發君士坦丁堡最繁華、人口也最密集地區的大火,造成難以挽回的重大損失。在此之前,君士坦丁堡原有五十萬居民,此後每況愈下。至1261年僅剩約三萬五千人左右。

    1204年,十字軍乾脆推翻拜占庭皇帝,自行在此建立拉丁帝國(Latin Empire)。此舉不僅讓君士坦丁堡更加一蹶不振,也埋下東西教會至今仍必須耐心清理的芥蒂。

第二次十字軍描述


    第一次十字軍的成果,讓西歐君王開始垂涎。第二次十字軍就在法王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親自統率下出發。

    面對西歐大陣仗出動,拜占庭皇帝很擔心。他怕法王與在義大利西西里半島的親戚羅傑二世(Roger II, Norman King of Sicily)聯手,對拜占庭另有所圖。因此,選擇淡默不理。

    第二次十字軍是由世俗君王出兵統率,宗教束縛力薄弱,紀律敗壞。此行不但沒有達成目的,許多人也不再相信此為「朝聖」。

    西歐君王在第二次十字軍碰上的對手就是撒拉丁(Saladin)。1181年,他征服信奉什葉派的埃及,並繼續擴張在伊斯蘭世界的統治版圖。

    撒拉丁出身信奉遜尼派的伊朗庫德族,並非阿拉伯人、也非土耳其人。他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將敘利亞與埃及納入自己的統治疆域,主要是靠寬大的心戰策略。也就是說,對於他想要攻下的城池,採取寬和的圍城戰略,承諾城內居民,只要願意投降,事後會善待他們。就是這樣的寬大政策,讓到了近東的西歐人對撒拉丁充滿讚揚,在文獻裡紛紛記載他是滿富恩慈、懂得原諒的統治者。相較之下,當時阿拉伯文獻對這位庫德族人的記載反而偏少。究其原因,撒拉丁雖以對抗西歐基督教英雄自居,但他主要的力氣其實是耗費在征服埃及、敘利亞、巴勒斯坦與兩河流域北部等伊斯蘭地區。以撒拉丁的戰力而言,對付十字軍,只須牛刀小試。

   

第一次十字軍描述


    不論武裝配備與軍事技術,十字軍並非塞爾柱土耳其人的對手。當時西歐貴族與騎士為了長途跋涉可以隨時上下方便,選擇個頭比較小(體型像驢子)的馬匹來騎乘。然而,在這樣的劣勢下,第一次十字軍何以能在近東一路攻下古城Edessa, Antioch (安提阿),並在耶路撒冷建立王國?

    說穿了,是利用穆斯林之間的衝突矛盾。

    統治近東的塞爾柱土耳其人屬於遜尼派,他們與統治重心在埃及的什葉派之間,競爭激烈。1098年十字軍攻打安提阿之前,便與埃及Fatimid統治者協定,一起對付塞爾柱土耳其人。十字軍打的算盤是,打下安提阿後,請當時控制巴勒斯坦的埃及統治者歸還耶路撒冷。卻沒想到遭拒。所以1099 6月只好以急行軍的行動,趁耶路撒冷沒有防備,快速將其攻下。

    1099年十字軍佔領耶路撒冷,在此建立耶路撒冷王國(Kingdom of Jerusalem)。表面上看起來,好像真的讓十字軍相信,此行確是上帝所願。然而,在荒漠裡,這個短暫的成功,其實沒有未來

拜占庭皇帝與十字軍


    對拜占庭皇帝而言,夾在十字軍與塞爾柱土耳其人之間,他要確保的是,不能讓拜占庭利益受損。他雖想要驅離塞爾柱土耳其人,卻不想被西歐與地中海世界合縱連橫的複雜關係連累。當響應教宗號召的幾位法國貴族浩浩蕩蕩帶著人馬往君士坦丁堡靠近時,原先有求於羅馬教宗的拜占庭皇帝,此時卻刻意擺足了姿態來接待。

    拜占庭承繼古羅馬帝國統治法統,是當時世界上存在最久的帝國。對西歐或伊斯蘭世界而言,君士坦丁堡也是近東地區閃耀著古老文明璀璨光芒的世界級大都會。拜占庭皇帝很清楚表明,他是以「皇帝」之尊接見來自西方的「臣下」。

    為了不讓法國貴族對他造成威脅、卻又能為他所用,拜占庭皇帝決定以個別接見的方式,面會前來的法國貴族,不讓他們彼此間有聲氣相通的機會。而拜占庭的輝煌華美,震懾了所有前來的十字軍參與者,這也在無形之間,烘託了拜占庭皇帝高高在上的姿態。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