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教皇勢力增大—貴格利第七世(Gregory VII)



    貴格利第七世是由公元1073年至公元1085作羅馬天主教的教皇。起初他是一個修道士,自從受了克呂尼修道院的感化後,就立志要改良教會。根據他的意思,改良教會之前必須提高教皇的權柄,使他可以完全統治世界,皇帝也該服從他的命令,若不是這樣,就不能達到改良的目的。

    貴格利說:「羅馬城的主教,不但現在沒有過錯,就是將來,也不會有過錯的地方。」他登位以後,頒布四個條例:

.  只有主教長有選舉之權力,別人不得參加(主教長約有七十人)
.  禁止神父娶妻。
.  禁止教會內買賣權位。
.  禁止國家派主教做大官。

    這時正當是享利第四世(Henry IV)做皇帝。他不承認第四條的規定,便令教皇退位。貴格利不服,反而逼皇帝退位,叫他與教會脫離關係,並且禁止人民服從他。

    人民因為懼怕教皇,所以和皇帝斷絕來往。享利無法,便在冬天時跑到義大利國。貴格利那時暫時住堪諾撒(Canossa)城。享利粗衣赤腳跑到他的門前,求他寬恕;過了三天,貴格利赦免了他,雖然和好,但是彼此的積恨仍深。

    後來貴格利在羅馬城受到享利的攻擊,被趕到南邊;他臨終時有話說:「我所愛的是公義,恨的是不義,所以我死在外地。」後來死在那裏。

    後來享利的兒子與享利為敵,享利不幸也像貴勾利一樣憂鬱而死。享利死後,教皇的權力更加大起來了。

東西教會分離的原因



    公元1054年教會分為二部份:東方的為希臘教,西方的為羅馬教(就是天主教)

    分離的原因是歐洲西方人的性質與東方不同。西方注重律法,東方注重知識。兩方對於神學的意見也不同。西方說,聖靈是從父和子降臨的,東方說,聖靈單是從父降臨的。加以東方不聽教皇的命令,並准許牧師娶妻。末後教皇的代表到康士坦丁堡,寫了一封咒咀希臘教會的信,把那信放在聖桌上而去。

    自此以後教會就分為二。希臘教的屬地大約是俄國、巴爾幹半島、及亞細亞的西部。羅馬天主教主要的屬地是歐洲西南,和美洲南部,其餘幾乎各地皆有。

黑暗時代




    從公元950年到1050年稱為「黑暗時代」。黑暗最慘的地方莫過於義大利。這時有兩個教皇極力破壞了教會的名譽,就是約翰第十二世(John the 12th) 和本尼狄克第九世(Benedict the 9th)

    約翰二十一歲登位,後宮甚多,沉溺於酒色,也因此而死。

    本尼狄克只有十歲,就作了教皇。成人以後,想要娶妻,就把教皇的位賣與別人。後來卻又懊悔,仍自稱為教皇。無奈那買者不肯退位,因此有了兩個教皇;後來又加了一教皇,三分鼎立;各霸一方。德皇聽了,便召開教會的大公會議,議決要求三位教皇一律退位,再行公舉。這時德國的地位很興盛,丹麥,挪威,俄羅斯諸國也有福音傳入,漸漸由野蠻轉為文明社會。這時是封建時代,主教做國家的諸侯,教皇有派立主教的專權,教皇也是義大利中部的王。

    這時,雖是黑暗過度的時代,但抱著改良教會主義的人卻相繼而起,法國克呂尼(Cluny)修道院首先改良院中的規矩,不久這風聲傳到別院。

查理曼(Charlemagne)大帝



    回人由西班牙攻打法國,法王查理(Charles)打勝了他們,於是他們仍舊退到西班牙去了。從此以後,人多稱查理為馬特兒(Martel)

    公元768年至814年,查理的子孫查理曼作王。這時德意志、法蘭西、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北部,多有服從他的。

    公元800年,正逢聖誕節,查理曼到羅馬城。在彼得大禮拜堂禱告的時候,教皇忽然為他加冕,稱他為西羅馬皇帝。復行設立西羅馬國。照當時的政治思想, 只可有一個皇帝,如同只可有一個教皇一般。於是查理曼特別保護教會,加添主教的勢力,不過他自己以主教的主自居;就是教皇也該服從他。又用主教作國家的官員,差遣他們周遊各處,調查人民的道德,教會的情形,和教育的情況。

    查理曼的後裔沒有能力,攻他的國家分為德、法、意三國。教會、道德、教育,因此也漸漸衰敗了。

回教開始—穆罕默德(Mohammed)



    公元六百年的時候,基督教傳到了歐洲西南部、非洲的北部、亞洲的敘利亞、小亞細亞、波斯;景教也傳到了中華。這時亞拉伯人住在亞洲的西南部;一方面事奉多神教,一方面也信仰麥加(Mecca)的「墨石」,他們說這黑石是從天上降下來的;所以相當敬拜。猶太人及基督教徒參雜在他們的中間,各有各的信仰。

    穆罕默德是麥加人。他的家族雖富,但他自己家境很貧窮。他年幼時零丁孤苦,全賴伯父撫養。成人以後,一個富有的寡婦請他作工,要他在本國或外國經商。過不多的時候,穆罕默德娶她為妻。穆罕默德曾受本地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感化,後來遊歷各國,看見兩教的情形。他所遇見的基督徒並不是熱心愛主的,所以他雖受他們的影響,並未歸正;但他的宗教思想不覺油然而生。他四十歲的時候,居住在麥加曠野的洞裏。他說:天使已經把最大先知的職分賜給了他,於是他在麥加人中間自稱為神(名叫「阿拉」Allah)的先知。

    穆罕默德以「僅有一神,穆罕默德為其先知」十二字作傳道的宗旨;這也就是回教的信經。他一心信靠這一位神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主宰,但因為信阿拉是無所不能的,也信他是預定萬有的,所預定的是世人毫不能改變的。這樣一方面養成回人一個非常勇敢的心,一方面也養成回人故步自封的態度,凡事不肯改良;比方他們以為人死是神注定了的事,無法避免,所以就不贊成醫學上的預防方法了。回教除了說穆氏是先知外,也說亞伯拉罕,摩西,耶穌是先知。穆罕默德說:「摩西的書,一為標準,一為恩典」(可蘭經46:11)。又說:「我(指神)使耶穌步他(指先知等)的後塵,作為馬利亞的兒子,他是證明在他以先所有的律法。我也賜給他福音。」(可蘭經5:50)

    穆罕默德吩咐他的信徒,每日必須禱告五次;每年在白晝間必須禁食一月;更不可飲酒,吃豬肉。每人一生必須到麥加禱告一次,若不這樣,不能承受永生。又以引人入回教有最大的功勞。引人的方法先用好言相勸,倘若不服,可用威脅。如藉兵力傳道而被殺的,可得極大的福氣,和樂園的賞賜。所謂樂園的賞賜,多指各種外表的快樂,如美女等是。

    回教的聖經名叫可蘭經。穆罕默德的話在經中寫得詳細。但回教雖然與基督教有相同的地方,它仍是一個律法的宗教,非贖罪的宗教;倫理上的缺點尤多,比方好殺,輕看婦女(穆罕默德認為一個人可有四妻,但他自己的妻子更多),和虐待奴僕。非洲作販賣奴僕生意的,盡是回人。

    麥加人起初不歡喜穆罕默德的教義,信這教的都感受重大的逼迫,所以他在622(這年是回教的紀元元年)逃到美地那(Medina),後來麥氏率領所招募的軍隊反攻麥加。過了幾年,他以武力作亞拉伯的主人,強迫所有的亞位伯人都要信回教。穆罕默德死在公元632年,沒有兒子。

    穆罕默德死後百年間,回教兵隊攻破亞洲的西部,非洲的北部。他們得勝的最大緣故,是因為那地方的基督徒信心不堅,愛心冷淡。

    唐朝的時候,回人始由陸路來到中華;也有坐船到廣東的。相傳穆罕默德的伯父也在內,但不確定。

    唐肅宗時,西方有回兵來平「安史之亂」,從此居住在中華,與中國人通婚, 並且宣傳國教,成為中國回人的祖宗。在中國的回人,其性情比西方的回人比較文明溫和一點。現今回教傳到非洲,頗有進步;然而基督教也居其間。今日各國信徒深覺宣傳福音於回教之中,是基督教的急務。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