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4日 星期四
勇敢地犯罪
個人的敬虔
雖然教會生活絕對重要,加爾文也强調需要個人的敬虔。
上帝是我們的基督徒人生的目標,爲此,捨己和背自己的十字架。他認爲禱告、悔改、順服、捨己、背十字架、和默想未來最爲重要。
1)禱告:
這是主要和永久的信心操練,是敬虔的主要成分。他認爲禱告、悔改、順服、捨己、背十字架、和默想未來──每個需要都要帶到寶座、所有的請求都帶到主面前、謙卑領受上帝賜的一切好處、默想上帝的良善恩慈、以喜樂的接受上帝在禱告中的回答、在上帝的護理眷顧中確認他的作爲。禱告的態度和方式:從內心發出的敬重、感到有需求和悔改、自我降服和謙卑的請求赦免、有盼望的確據。
“在主禱文中,基督為我們嘴唇加了禱告的話”,“主,我將我的心獻給你,真誠而為你跳動”。Kent Bao《以上帝的話,向上帝禱告》
2)悔改:
悔改是信心和禱告的果子,將貫穿一生。涉及到認罪和邁向聖潔,是對福音回應,在外在人生、内在思想、心思和意志上的表達。悔改是内心對神單純真切對上帝的敬畏,涉及到向自己和罪死,以及在基督向義而活。“停止做惡事,學習作善事。”
3)順服:
完全順服上帝的旨意是敬虔的本質。愛防止敬虔落入律法主義,而律法又提供了愛的內容。個人方面,敬虔法則可以表現爲舍己和背十字架;群體方面,敬虔法則表達在教會紀律和懲戒方面。
4)捨己:
是犧牲層面的敬虔,基於和基督的聯合。
i)意識到我們不屬於我們自己,而是屬於上帝。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魔鬼和世界,而是我們自己。
ii)渴望在我們人生所有方面來尋求上帝的事,人生一切取向都是導向上帝的;
iii) 不斷委身,我們所擁的一切都該是獻給上帝的活祭。從而可以先人後己——不是因爲他人本身,而是由於他人是上帝的形象。
5)背十字架:
捨己的焦點是内在更像基督,背十字架的中心是外在更像耶穌。
不僅由於罪,更在於我們與基督聯合:他十架的受苦,我們會有。但是,我們不會參與他代表性的受苦,而是經歷聖靈改變再造的工作,使我們更像主。背十字架測試我們敬虔:透過背十字架使我們看見盼望,練就我們的忍耐,教導我們的順服,並且洗刷我們的驕傲。我們命定為義受苦,然而,他應許與我們同在。
6)默想未來:
今生無法與來生相比。在兩難之間,加爾文找到一個中庸的平衡點。
一方面,透過背十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
另一方面,愛主的基督徒可以享受今生,因爲上帝教導我們要使用世上的一切來達成上帝要我們實現的目標。
如何取得這樣“中庸”的平衡?
I. 上帝是所有美善之事的給與者,我們學會處富足
II. 我們學會處貧窮
III. 我們是上帝設立的管家,來管理祂的世界
IV. 上帝呼召我們歸屬祂、服事祂
“如果不以一個喜樂的心來等待我們的死亡和復活,我們在基督的學校裏沒法進步”
7)榜樣的力量:
Theodore Baze 說 “我觀察他16年,我可以說,所有人都可以在他身上看見基督徒品格的美好榜樣,榜樣很容易被誹謗,卻很難模仿。”
加爾文的人生表現出一個火熱心腸的改教家的敬虔:在每日生活中認識上帝和遵行上帝的旨意。他與基督聯合契合,實踐禱告、悔改、順服、捨己、背十字架、默想未來和改變社會文化。教義和禱告、信心和敬拜彼此整合連接為一體,宗教改革包括屬靈敬虔的歸正和神學的歸正。Coram
Deo《活在上帝面前》
拜上帝總是首要的,因爲與上帝的關係總是先於其他的一切,然而敬拜表現在基督徒的職業生活中和他們如何對待他們的鄰舍,因爲人與上帝的關係總是具體的彰顯在與他人關係的改變中,最終帶來教會社區和世界的改變。
倚靠恩典,加爾文告訴我們怎樣勝過世界。因為對三位一體真神敬畏燃燒之愛——敬虔,絕對能勝過對世界的肉體之愛。
Rowan Williams 的著作
Rowan Douglas Williams (羅雲・威廉斯) 不僅是當代安立甘宗最具影響力的大主教之一,更是當代最重要的 靈修神學家、詩人與神秘神學詮釋者 。 他的著作橫跨神學、靈修、文學、社會倫理與詩歌,文字深刻、語言詩意,融合了東方教父的靜觀傳統與西方理性神學...
-
1952 年 7 月 15 日,當亞瑟·沃金頓·賓克( Arthur Walkington Pink )在外赫布理群島的斯多諾威去世的時候,除了一小個朋友圈子和他的月刊雜志《聖經學習》的讀者以外,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他的逝去。他曾經在四個國家住過,並且講道,然而他死的時候,他...
-
加爾文在其《基督教要義》中寫道:「凡認洗禮只不過是一種在眾人面前宣告宗教信仰的人,那他還沒有真正摸到洗禮的意義。」 他說,洗禮這恩賜包括有赦罪的應許、治死肉體、賜給屬靈的生命和有分於基督等。加爾文說,在他一生當中,曾有一段時間不懂也不信洗禮所帶來的應許。...
-
伯爾拿(逝世於主後一一五三年)根據宗教體驗,創立一種以基督為中心的救恩體系。該體系以神秘的神歡為終點。 十字軍為西方世界重新發現這位為人的耶穌。伯爾拿對這位為人的耶穌頗感興趣,而對形而上學的,羅戈斯的、聖禮上的基督不感興趣。他根據雅歌寫了八十六篇講...
-
衛斯理約翰所推動的復興運動,在英國造成廣泛的影響。但是,福音主義運動卻非完全由衛斯理約翰個人主導,而是在許多奮興佈道者的努力下,配合為數更眾的自發性讀經和祈禱連動而產生的。此時期不少牧者與信徒受福音主義薰陶,成為福音派。 1785年,英國國教一萬六千名教士中,...
-
Rowan Douglas Williams (羅雲・威廉斯) 不僅是當代安立甘宗最具影響力的大主教之一,更是當代最重要的 靈修神學家、詩人與神秘神學詮釋者 。 他的著作橫跨神學、靈修、文學、社會倫理與詩歌,文字深刻、語言詩意,融合了東方教父的靜觀傳統與西方理性神學...
-
他 為 使徒後時期 ( Post-Apostolic Age )的 基督教會 領袖之一,相傳曾接受使徒約翰直接的教導,是 安提阿教會 ( Patriarch of Antioch )第三位 主教 (前兩位分別是使徒彼得與 Evodius )。最終被 羅馬帝國 皇帝投入野獸的...
-
貴格利生在羅馬富貴之家,青年時在羅馬城做一個官長。他父親死後,貴格利承受很多家產;但他不願享受這世界上的快樂,辭了官職,也把家產用作慈善事業,又把衣服和珍珠並各種的東西,分給窮人;並且建了七個修道院, 自己 做其中一個卑微的修道士。 有一天他到羅馬城賣奴僕的市場上...
-
愛任紐說這是帕皮亞斯唯一的作品,也是他的見證集,帕皮亞斯是約翰的旁聽者。在帕皮亞斯的序言裏,並沒有任何聲明說他是使徒的見證人。 帕皮亞與坡旅甲同為小亞細亞弗呂家省希拉坡立的主教 (Bishop of Hierapolis) ,他們都是約翰的門...
-
詩歌的作者很可能是潘湯 (D.M. Panton )。潘湯是上帝重用的僕人,對聖經的預言尤有見地。當和受恩教士因謠言而要從中國的福州返回英國時,她的情緒非常低落,後來在潘湯那裡聚會,得潘湯很大的幫助。 和受恩第二次來華傳道,再不是...
-
親岑多夫是早期奧國貴族的後裔。西元1700年生在德力斯登,父親是撒克森法庭官員,也是施本爾的密友,因此施本爾也做了親岑多夫的教父。 從小親岑多夫就有很強的宗教意識;一幅那穌釘十架的畫,上面寫著「我為你被釘死,你為我做何事?」給他帶來長遠而強烈的印象。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