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6日 星期五

蘇格蘭教會的改革(1557-1570)


1.在蘇格蘭的預備工作

    改教期間,義大利和法國在文化與文明上最前進;瑞士、德國中部及南部、荷蘭和英國,也不落後;唯有較偏遠的地區,如: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波蘭、德國北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尚未得到新時代的光輝,仍籠罩在中世紀陰影之下。
    當時的蘇格蘭是個窮國,又在無能的國王及封侯管治之下;封侯之間經常交戰,教會聖職人員可能比任何其它國家更腐化。十五世紀中,雖然一些大學在聖安得烈、格拉斯哥及亞伯丁設立起來,但學術上仍無法與歐陸大學相比。
    在德國所發生的新鮮大事,隨謠言傳到了蘇格蘭。一些年輕的蘇格蘭人開始前往威登堡訪問路德的大學;他們回去時,把路德信仰的種子撒在自己的國土上;也有人將路德的著作帶回分發;丁道爾與科威對勒(Coverdale)的英譯聖經也流傳起來;就這樣,早期蘇格蘭復原派信徒在私人家中開始了崇拜與教導。

2.諾克斯擴大加爾文的影響
     
像在法國和荷蘭一樣,在蘇格蘭加爾文的影響也漸漸超過了路德。這段從路德主義轉向加爾文主義的過程,是藉著魏沙特(George Wishart)的影響而來,然而諾克斯(John Knox)卻註定成為蘇格蘭偉大的改教者。
    諾克斯於西元15051515年間出生於蘇格蘭,他受完大學教育後,被封立為神甫。西元1547年,法國艦隊佔領聖安得烈,諾克斯與其他人一同成為俘虜。有十九個月之久,他艱苦地做軍艦廚房裡的奴隸,每天在又臭又熱的法國艦上忙碌工作,有時還遭到鞭撻,經常有人煩擾他,要他向馬利亞的像禱告。
    被釋後,諾克斯前往英國五年。在那兒,他幫助大主教克藍麥(Cranmer)起草「四十二信條」(The Forty-two Articles),這就是英國復原教會所採用的信條。克藍麥又指派諾克斯與其他幾位擔任「御用牧師」,分別前往英國各地,教導聖職人員和百姓改教運動的目的和原則。
    離開英國後,諾克斯前往日內瓦。在那兒,他深受加爾文的影響,而採納了加爾文的全套體系。西元1555年八月,他回到家鄉蘇格蘭一段短時期。他激動地在講道中攻擊彌撒,又寫信給當時蘇格蘭攝政洛林瑪利(Mary of Lorraine),勸她贊成福音。洛林瑪利是一位堅信天主教的人、她把這封信看為笑話。但過不久,她就發現諾克斯不但不是開玩笑,反而更是嚴肅而迫切;那時,諾克斯已經離開蘇格蘭回到日內瓦。洛林瑪利生氣地宣判諾克斯死罪,並以焚燒諾克斯像洩憤。
    蘇格蘭復原派漸漸成形,諾克斯不斷從日內瓦給他的同道們提供消息。西元1557年,復原派領袖們擬定了一份信約,叫做「蘇格蘭第一信約」(First Scottish Covenant)。他們發誓盡全力促進上帝的話。在信約的保護與約束下,改革派教會公開地建立起來。當時他們深感需要諾克斯的説明,懇請他自日內瓦回來,諾克斯便於西元1559年五月二日回到蘇格蘭。

3.諾克斯在蘇格蘭的改革事工
   
 諾克斯回到蘇格蘭後,改教運動就全面展開。諾克斯的講道非常有能力,他的風格是直接、活潑、簡明,經常在講道中運用充滿才氣的雋智和尖刻的諷刺,以致有人對他講道的評論是:「別人講道是砍掉樹枝,這個人講道是砍斷樹根。」在講臺上,諾克斯精力充沛,講道時,他好象要把講臺擊成碎片,從講臺後飛躍出來。
    諾克斯的講道,就像把火種投進彈藥庫中,無論在哪裡,每次他講完道就爆發毀像行動,暴民們打碎偶像,搗毀修道院。他寫著說:「拜偶像的場所被夷為平地,拜偶像的碑坊被火吞滅,祭司被勒令停止褻瀆上帝的彌撒。」
    西元1560年,蘇格蘭國會宣佈改變宗教;以復原教取代天主教而為國教;並採納大部份由諾克斯所寫的加爾文派信條;教皇權柄及所有天主教高級職員的管轄權一概取消;並禁止舉行彌撒。
    政府的首要任務是保守這個真宗教;傳道人由政府付薪;教會不管政治,除非遇到有關宗教生活或儀式方面的事。
    根據諾克斯的策劃,教會與政府的關係仍保持教皇時代的情形:在屬靈的事上,教會高於政府;在屬世的事上,政府高於教會。唯一的改變是,諾克斯取代了教皇的地位。過去是復原派信徒受壓,現在是天主教信徒被壓。這個「教會與政府關係」的觀念,也成為比利時信條第三十六條的基礎。

4.蘇格蘭教會組織起來
     
第一次「蘇格蘭大議會」於西元1560年十二月召開,翌年一月,他們向國會提出「教會管理法規第一集」(First Book of Discipline)
    這本法規將加爾文在日內瓦所行的教會制度應用到蘇格蘭全國。在每個教會中,由一位牧師及數位從會友中選出的長老組成「集會」(session);小地區的教會會議稱為長老部(presbyteries),由各教會牧師代表及長老們組成;大區域的會議稱為「議會」(synod),由各地區牧師代表及長老們組成;全國性的教會會議稱為「大議會」(general assemblies),由來自全國各教會的牧師代表與長老們組成。
    在崇拜方面,諾克斯又寫了一本「公用儀式書」(Book of Common Order)。這本儀式書是以日內瓦英國難民教會的禮拜儀式及加爾文所編的儀式為藍本,崇拜內容包括:禱告、讀經、講道、唱詩與奉獻。書中也包括在各種情況的禱告文,但僅為禱告的示範,並不強迫使用;在禱告上,仍給信徒許多自由。
    加爾文在日內瓦組織的教會有極大影響力:它成為法國胡格諾教會、荷蘭改革宗教會及蘇格蘭長老教會的楷模。

5.教會建立穩固
  
 蘇格蘭女王瑪利亞是個頑強的天主教徒,又美貌、又能幹,在位前三年時間內,她為羅馬天主教光復相當多失土,但後來她犯了許多錯誤才挽回了改教運動的命運。她的不智之舉及不道德行為,不但使蘇格蘭陷入混亂,也使羅馬天主教失去聲望,以致百姓和領袖們都傾向復原教。到西元1570年,蘇格蘭長老教會已經穩固地建立起來。
    兩年後,諾克斯死於十一月廿四日。
    諾克斯成就了轟轟烈烈的事工。他的一生證明他是一位偉大的戰士,是一個有大無畏精神的偉人。他不僅改革了蘇格蘭教會,也藉著改教運動,改善了蘇格蘭民族的品格。


查理曼大帝簡介


            查理大帝(Charlemagne,約742年-814128日),後人稱他查理曼,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768年-814年),羅馬帝國的奠基人。

     他建立了那囊括西歐大部分地區的龐大帝國,公元800年由羅馬教皇加冕稱帝,號為羅馬人皇帝。

    他在行政、司法、軍事製度及經濟生產等方面都有傑出的建樹,並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是他引入了歐洲文明。

    814128日逝世。查理死後不久,帝國就出現了分裂。

    843年他的三個孫子各自為王,東法蘭克王國成了以後的德國,西法蘭克王國成了以後的法國,東、西部之間的地區則成了以後的義大利

查理曼大帝

       查理曼(Charlemagne)  , 查理曼的葬禮  , 查理曼大帝簡介  ,

查理曼的葬禮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已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太十六26

  「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提前六:7

  西元800年查理曼(Charlemagne)建立法蘭克王國,統治了大半個歐洲,當時各國都向他稱臣,連教皇都怕他三分。

  然而當他臨終時,卻吩咐屬下安排了一個與傳統全然不同的葬禮。他的要求是:穿戴王服,坐在王座上,並在膝蓋上放一本攤開的聖經,將他的指頭指在馬太福音十六章二十六節:「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已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

查理曼(Charlemagne)


信奉伊斯蘭的人由西班牙攻打法國,法王查理(Charles)打勝了他們,於是他們仍舊退到西班牙去了。從此以後,人多稱查理為馬特兒(Martel)

公元768年至814年,查理的子孫查理曼作王。這時德意志、法蘭西、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北部,多有服從他的。

公元800年,正逢聖誕節,查理曼到羅馬城。在彼得大禮拜堂禱告的時候,教皇忽然為他加冕,稱他為西羅馬皇帝。復行設立西羅馬國。

照當時的政治思想, 只可有一個皇帝,如同只可有一個教皇一般。於是查理曼特別保護教會,加添主教的勢力,不過他自己以主教的主自居;就是教皇也該服從他。又用主教作國家的官員,差遣他們周遊各處,調查人民的道德,教會的情形,和教育的情況。

查理曼的後裔沒有能力,攻他的國家分為德、法、意三國。教會、道德、教育,因此也漸漸衰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