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6日 星期五

迦拿婚筵

 

  耶穌曾經在迦拿的婚筵上把水變為酒,這是耶穌在世上所行的第一件神蹟。你聽過這個故事嗎?你覺得這故事中有那些特別的地方,讓你印象最深刻?

 

在這裡有幾點值得我們深思:

 

1.耶穌和祂的門徒參加喜宴,表示上帝看重人的婚姻,祂關心人,願意祝福婚姻。

 

試想,如果你是當天的新人,有耶穌的參與同在,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一件事!可惜,今天有許多人的婚姻不幸福,我們是何等需要主的同在與祝福!雖然我們不是活在耶穌時代,但是今天耶穌一樣願意來到我們當中,帶來上帝的祝福。就看我們要不要邀請祂來了。你對自己婚姻的期待是什麼?你認為你可以怎樣做來達到這樣的期待?

 

2.在迦拿的婚筵中,正當大家非常開心時,突然遇到一個難題,就是酒不夠了。

 

對主人來說,這是一件十分難堪的事。對客人而言,沒有酒他們也不能盡興。像這樣的事情,其實在人生的旅途中時常在發生。你有過類似經驗嗎?歡樂不長久,或是在歡樂中突然遇到措手不及的事情?你如何應付?你的信仰在這時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3.為什麼耶穌在約二4對他的母親說,「我的時候還沒到」,而在後來又行起神蹟來了呢?

 

原來在第5節有一個轉折,耶穌的母親對佣人說,「祂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

 

本來耶穌是受邀作客人的,在這時卻變成了主人,別人都要聽祂的指揮。只有當耶穌是主人時,祂的時機才算成熟,才能做大事。有耶穌的人生能夠像水變酒一樣從平淡無味變得香醇、充滿意義,你有這樣的體會嗎?你願意讓耶穌進入你的生命中做主嗎?

 

耶穌如何勝過試探

  

  人生在世,隨時隨地會遇到許多試探和引誘,如何面對試探並勝過它,耶穌留給我們極佳的榜樣。希伯來書的作者勉勵我們,「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來四15)

 

  在探討耶穌如何勝過試探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魔鬼所運用的策略。

 

  首先,魔鬼趁耶穌禁食禱告四十天,肉體有所軟弱時,向耶穌提出石頭變餅的挑戰。記得,這是魔鬼常常用的技倆。當我們肉體有所欠缺時,正是牠所要利用的大好機會。這時,我們更需要儆醒,以免落入陷阱。

 

  其次,撒但也會用聖經的話語來試探人。當牠看見耶穌用聖經的話來回答牠時,牠也開始用聖經裡的話來引誘耶穌。不過,魔鬼引用得不完全。詩篇九十一11~12這樣說,「因祂要為你吩咐祂的使者,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保護你。他們要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這段經文的意思是,上帝在我們日常所行一切道路上,差遣使者保護我們。魔鬼卻引了它的第一、三、四句,將它用在一個特殊的場合,要來試探耶穌。聖經有可能成為撒但引誘人的工具。在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到聖經常常被有既定立場者引用、作為其觀點的依據。當我們引用聖經時,要非常小心,最好對聖經有全面性的瞭解,並參照聖經詮釋原則,才不致於斷章取義或錯解聖經。

 

第三,魔鬼借用耶穌已有的能力來試探祂。對耶穌而言,石頭變餅,或是從殿頂跳下去,都不是什麼困難的事。要不要這樣做,就看祂自己了。撒但常利用我們手邊擁有的恩賜試探我們;恩賜可以榮耀上帝,也可以變為私用、使我們因得稱讚而驕傲起來。你有什麼恩賜?這恩賜帶給你什麼樣的試探嗎?它如何被上帝使用?要如何善用恩賜而不致驕傲?

 

  第四,撒但常常用疑問的方式使人對上帝的話起動搖。剛在不久之前,上帝對耶穌說「你是我的愛子」,但撒但卻對耶穌說,「如果你是上帝的兒子……」。其實耶穌是上帝的兒子這個身份是不必用什麼特殊神蹟來證明的。撒但要動搖這個事實,但牠的陰謀沒有得逞。這是撒但常用的技倆,牠曾對夏娃說,「上帝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創三1) 可惜夏娃沒有勝過這個試探。

 

  面對這樣的試探,耶穌是如何勝過的呢?首先,耶穌對聖經非常熟悉,他三次都用聖經的話來抵擋魔鬼,甚至當魔鬼斷章取義時,祂也能識破。其次,祂對人的需要有全面的瞭解,知道人不只有物質上的需要,也有屬靈的需要。第三,祂對上帝有深入的認識,知道上帝要人單單事奉祂。最後,祂知道上帝所交託給祂的使命,祂完全順服上帝。

 

  撒但在三次試探耶穌沒有成功之後,牠只是暫時離開耶穌(路四13)。耶穌終其一生在世的日子,甚至到上十字架之前,撒但的試探都常在。有一次,耶穌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眾人就來要求祂做王(約六1~27);法利賽人也曾要求耶穌行神蹟,耶穌不從(太十六1~4);連耶穌最親近的學生彼得都曾經勸耶穌不要上十字架(太十六21~23);即使耶穌已經被釘在十字架上了,還是有人對祂說,「你如果是上帝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太廿七40)

 

 

       耶穌清楚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因此能夠屢勝試探。

 

耶穌受試探的經過

  

  耶穌接受魔鬼的試探是在祂受洗之後。就時間上來說,這是在祂被上帝高舉、證實祂是上帝兒子身份的時候,可以說是在祂達到顛峰狀態時。這正是一個人最容易遇到試探的時候,很多人在這種高峰時期,容易忘記自己是誰,因而跌倒。耶穌卻能勝過。你曾經遇過一帆風順的狀況嗎?這時所面臨的試探是什麼?如何才能勝過?

 

  就地點來說,耶穌受試探是在耶路撒冷和死海之間的曠野,這是人煙稀少的地方。事實上,這正是耶穌單獨一人的時候。值得注意的是,耶穌是在聖靈的催逼之下來到這個地方。看來耶穌受試探,不但上帝允許,還是聖靈催逼的。試探在此含有試驗的意思,目的不是要叫人去行惡,而是要試驗人的心思意念如何。像約伯在遭遇試煉時,魔鬼要知道如果上帝不祝福約伯,他還要不要信賴上帝(伯二1~6),這是要試驗約伯信上帝的動機如何。這樣的試驗也是在上帝的允許之下,由撒但去執行。

 

耶穌在開始祂的聖工之前,受魔鬼試探,顯出祂完全順服上帝。魔鬼試探耶穌,是針對他的身份和事工。既然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彌賽亞,是君王,祂要怎樣來完成在世的使命、來進行祂的事工呢?魔鬼提出三種方法,企圖誘使耶穌放棄十字架的道路。第一個試探是要耶穌把石頭變成餅。在巴勒斯坦,石頭很多,隨地都是,餅卻是眾人生活所需,只要滿足眾人需求,眾人就會來跟隨他。耶穌這時已經禁食四十晝夜,肚子很餓,祂一定更能感受到餅的需要。但是耶穌十分清楚,只有餅是不夠的,就算把眾人的肚子都餵飽了,一般人的生活水準提高了,人的生命還是不能得到滿足,社會還是不會變好。這可從台灣經濟奇蹟所帶來的社會現象看得到。雖然台灣人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但卻是表面富足、內心貧乏,社會上因為價值觀偏差而有許多亂象。耶穌回答魔鬼的話真是一針見血:「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路四4;申八3)人要活得豐盛、活得有意義、社會要上軌道,真的需要有上帝的話作心靈糧食、作行為的準則。

 

  魔鬼的第二個試探是要祂從聖殿的頂端跳下去。耶穌如果這樣做,一定會有許多人跟隨祂,因為祂一方面滿足了眾人愛看神蹟的心理,一方面也可以顯出上帝的能力和保守在耶穌身上。但是耶穌知道喜歡追求神蹟的人不一定願意遵行上帝的旨意(太十六1~4),用這種譁眾取寵的方式無法贏得一個人全心歸向上帝。而且,要從殿頂跳下去,這簡直是在試探上帝、看祂要不要差天使來保護他。耶穌不願意這樣做,因為經上說,「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申六16)

  魔鬼在兩次失敗之後,就跟耶穌講條件,要耶穌向牠下拜,跟牠妥協,如此,牠就要把萬國的權柄與榮華分給耶穌。耶穌非常清楚,上帝的吩咐是要人單單敬拜祂,因為祂是創造世界的主宰,是無可比擬的。耶穌再一次引用申命記的話來勝過魔鬼的試探(路四8;申十20)。台灣目前的現象是只要對個人有利,什麼神明都拜;如此很容易就淪於信奉金錢、名聲、地位。信耶穌的人卻要單單敬拜創造主上帝,以上帝為主;他須要捨己,不能又拜上帝又拜瑪門,這裡沒有妥協的餘地。這對台灣人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想要腳踏兩條船,內心就會常有衝突;而與魔鬼妥協的結果,實際上往往變成拜自己的私慾,且逐漸受其轄制、不得自由。什麼神明都拜與單單敬拜上帝,二者在心態上有什麼分別?為什麼一般人喜歡什麼神明都拜?事實上,一個人拜什麼,他就會像什麼,更有甚者,他會受其轄制,不得自由;只有敬拜獨一真神,一個人才能得著心靈真正的自由。

 

  魔鬼見牠的技倆三次都沒有得逞,就暫時離開耶穌。

 

 

洗禮來源與耶穌受洗

  很多宗教都有潔淨的儀式,表明人是有罪的,在親近上帝以前要先潔淨自己。舊約祭司制度中有藉水或血潔淨的儀式(利八6;出廿九21;民八6~13),先知以賽亞曾經呼籲,要百姓洗濯、自潔、除去惡行(賽一16)。

 

猶太人在從巴比倫被擄歸回之後,凡是外邦人要入猶太教,均須行割禮、沐浴禮,並誦讀摩西律法,洗禮在這裡是皈依儀式之一。

 

兩約之間馬加比革命之後的哈斯摩年王朝時期,有愛色尼派的人,除了入教者須接受潔淨禮外,成員天天奉行潔淨禮。

 

施洗約翰興起時,他呼籲猶太人要悔改,使罪得赦,並為前來聆聽其訓誨者施洗;這裡也有潔淨的意思。施洗約翰的工作有一項重要目的,亦即預備人心歸向主,為耶穌的來臨鋪路(可一1~4)。

 

  從以上這些禮儀來看,人是有罪的,需要借重一些禮儀來表明罪得赦免與潔淨。耶穌不同,祂不像眾人需要悔改,這一點約翰十分清楚。所以當耶穌隨著眾人要來接受約翰的洗禮時,約翰不敢接受,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裏來嗎?」 (太三14)

 

 但耶穌以「盡諸般的義」來說服約翰為他施洗。耶穌的意思是,祂既然降生為人,以人的身份而言,祂應該像眾人一樣接受約翰的洗禮,不將自己視為與眾不同。耶穌這樣做,正是祂順服天父的表現。

 

  耶穌受洗之後,有聖父與聖靈為祂作見證。聖靈降臨在祂身上,形狀像鴿子,同時聖父從天上發出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這句話的前半部來自詩篇二7,表明耶穌是救世主彌賽亞,是君王;後半部來自以賽亞書四十二1,表示耶穌是受苦的僕人(參見以賽亞書五十三)。這都是聖父在為耶穌作見證,表明耶穌的身份與在世界上的使命。

 

  羅馬書六4說,「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裏復活一樣。」原來,受洗是叫我們有新生命的樣式,而這完全是聖靈的工作(徒十一16)。

 

  耶穌受洗對施洗約翰有另一項重要的意義。上帝曾對施洗約翰說,他的工作是要為「將要來的那一位」作預備。至於那將要來的是誰,上帝並未說清楚,只說,聖靈降臨在誰身上,那一位就是。

 

這是十分有趣的一個現象,施洗約翰剛開始傳道時,並不知道他所要見證的那個人就是耶穌;一直到他看見聖靈降臨在耶穌身上,他才知道原來就是耶穌(約一31~34)。

 

很多人在剛開始事奉上帝時,對上帝所給的使命與異象的細節並不是那麼清楚;但是漸漸地在事奉中,他會愈來愈明白上帝的心意,也愈來愈認識主。

 

 

前往耶路撒冷

 

馬太、馬可、路加三本福音書是按主耶穌的工作地點來分段,我們可以將

它表列如下:

 

加利利及以北

比利亞

耶路撒冷

耶穌復活

太四2~十八35

太十九~廿

太廿一~廿七

太廿八

可一14~九50

可十

可十一~十五

可十六

路四14~九50

路九51~十九27

路十九28~廿三56

路廿四

 

耶穌在世傳道三年半,大部份時期在加利利度過,但每逢過節,他都會上耶路撒冷去。事實上,他最主要的救世事工要在耶路撒冷完成,因此,當時候快接近時,他就向耶路撒冷前進。

 

路加福音九51說:「耶穌被接上升的日子將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

 

而在接下來許多地方,路加也三番五次地提到耶穌要上耶路撒冷去(路加福音十三22、33,十七11,十八31,十九11、28),而且是走在前頭帶領門徒(可十32)。雖然這當中他還經過許多地方,在各城各鄉教訓人(路十三22),但是在耶穌的心目中,上耶路撒冷是此時他最重要的事,並且他也明白前面有什麼事情在等著他,就是遭遇患難、逼迫、甚至喪命(路十三33)。跟從耶穌的人這時都很害怕,耶穌卻毫不遲疑地往耶路撒冷走。

 

你能夠想像耶穌此時的心情嗎?為什麼耶穌能夠勇往直前?如果是你,你知道前面有患難等著你,你還願意去嗎?

 

其實法利賽人曾經勸耶穌躲避風頭,他們的理由是希律想要殺他(路十三31~33)。這個希律是希律安提帕,就是要殺嬰孩耶穌的大希律王的兒子之一,被羅馬皇帝封為加利利與比利亞的分封王(路三1)。

 

他原先娶亞拉伯國王亞哩達的公主為妻,後又被她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所迷而廢后娶她。這件事受到施洗約翰的責備,他就把施洗約翰下在監裡,後來又因為希羅底女兒的要求,而殺了約翰(太十四1~11)。希律聽到耶穌的名聲曾經想要見他,因為聽到有人說,是施洗約翰又復活了(路九7~9),但是後來他卻又想要殺耶穌。

 

耶穌知道希律想要殺他,仍然一點也不為所動,祂知道祂的事必要成全,而且要成全在耶路撒冷,所以他就繼續往前行(路十三31~33)。耶穌接著為耶路撒冷哀哭,因為那是許多先知被殺害的地方。耶穌在此道出天父的心意說,「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看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路十三34)

 

耶穌這個預言在主後七十年,羅馬軍隊攻佔耶路撒冷時果然實現了。原先羅馬人強制進聖殿掠財,引發叛亂;羅馬派兵鎮壓,猶太人奮勇抵抗,撐了四年,最後終於不敵。當時,羅馬兵丁為了奪取聖殿牆壁上的金飾,把每一塊石頭都敲開,正應驗了耶穌稍後的預言,說,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太廿四1~2)。

 

自此時起,猶太人就在世界各處流浪,不得居住在耶路撒冷。羅馬帝國之後,巴勒斯坦陸續被幾個回教王國所統治:阿拉伯、埃及、土耳其。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巴勒斯坦由英國託管,以色列於公元1948年重新建國,猶太人才又回到此地。但即使是現在,耶路撒冷聖殿原址所蓋的也還是一個回教的清真寺。

 

耶穌說,我是…

 

  在約翰福音七~十,耶穌正面表明他的身份與角色,他用許多比喻來解說:

 

「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八12)

 

……你們舉起人子以後,必知道我是基督。」(約八28)

 

……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約八58)

 

「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約九5)

 

「你信上帝的兒子嗎?……現在和你說話的就是他。」(約九35~37)

 

「……我就是羊的門。……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9~10)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約十11)

 

約翰福音其他地方,也多次提到耶穌這特別的身份:

 

「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六35)

 

「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十一25)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十四6)

 

「我是真葡萄樹,……」(約十五1)

  

耶穌可以說很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祂這樣說,有什麼根據嗎?當祂上耶路撒冷過修殿節時,猶太人圍著問祂說,「你叫我們猶疑不定到幾時呢?你若是基督,就明明地告訴我們。」

 

耶穌回答說:「我已經告訴你們,你們不信。我奉我父之名所行的事可以為我作見證。」(約十24~25)

 

耶穌所行各樣的事,就是最好的證據,證明祂是上帝所差來的(約五36)。還有,父也為耶穌作見證(約五37,八18)。而為了使人容易相信,容易得救,施洗約翰也被差遣為耶穌作見證(約五31~34)。面對這許多見證,還有什麼好懷疑的呢?

 

  耶穌所表明的這些,跟你我有什麼關係?那一點對你特別有意義?如果耶穌在這時代,祂會說,「我是什麼?」

 

  耶穌來是要叫人得豐盛的生命,你有這樣的體會嗎?

 

  耶穌既是基督,是生命的主,跟隨祂的人又如何呢?在約翰福音八31~32他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有些人覺得當基督徒限制太多,一點也不自由,但是耶穌卻說,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矛盾呢?到底,做主的門徒,遵主的道行,是會得到自由,還是會失去自由?關於這點,你的看法如何?你的經驗呢?基督徒藉著信主耶穌,被上帝赦免一切的不義之後,上帝的聖靈就住在我們裡面,幫助我們,使我們常常悔改、離棄罪惡,並且有行善的能力(羅七18~25)。

 

這就是在真理裡面的真自由,而不是為所欲為的表面上的自由。保羅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林前十23~24)

 

這種行事為人的準則,不但在個人是自由的,也能夠造就別人,是一種愛己愛人、利己利人的人生。

 

 

醫好生來瞎眼的

 

  約翰福音第九章記載耶穌看見一個生來瞎眼的人,就醫好了他。這又引發一些爭論,到底耶穌是怎樣的一個人。在這整段記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人關心不同的事物。

 

  耶穌的門徒關心的是誰犯了罪,導致這人生來眼瞎。是這人犯罪呢,還是他的父母親犯罪?猶太人常常把疾病或災難與罪惡緊緊聯結在一起,以為疾病一定是因為犯罪引起的。約伯記裡約伯的三個朋友就是這樣的想法。當然,有些病是由於自作孽,或由於別人犯罪引起的,像母親患梅毒就可能會使嬰孩眼瞎,又如抽煙喝酒會傷害自己身體,也可能因二手煙或喝酒後神經行為反應較不敏銳、導致發生車禍而傷害到其他人。但並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找到有某種罪為其病因。

 

  關於疾病與犯罪的關聯,你的看法如何?當你生病時,會聯想到犯了什麼罪嗎?

 

  法利賽人關心的是,耶穌又在安息日醫病了,這明顯違反他們的慣例(約九14~16)。耶穌過去曾經多次與他們辯論,在安息日行善是應該的。在安息日他們都可以受割禮,為什麼不能醫好一個人,釋放他的痛苦呢?法利賽人以為他們禁止人這樣行是在遵守上帝的律法,就是守安息日,耶穌卻指出,這是本末倒置了。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而設的,守律法守到這樣的地步變成不合理的限制,變成重擔,變成注重形式,這就不是上帝賜下律法的本意了。但是法利賽人卻根據耶穌這樣地不守安息日,就斷定耶穌是個罪人。

 

  瞎子本人最關心的當然是他能夠看見。他在法利賽人面前說,「他是個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從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見了。」(約九25)

 

瞎子對耶穌的認識,一開始,他只知道醫好他的這個人,他的名字叫耶穌(約九11)。當面對法利賽人的質問時,他說,耶穌是一個先知(約九17)。但是耶穌引導他,最後,他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約九35~37)。在這整個過程中,我們看見瞎子的信心有成長。你的信心是否隨著歲月與經驗而有所增長? 

 

瞎子的父母怕猶太人,他們擔心的是他們如果承認耶穌是基督,就會被趕出會堂。但是他們作證說,這個能看見的人,的確是他們的兒子,而他生來就眼瞎了。幸好,他們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了,可以替自己說話。所以,法利賽人就不再追問瞎子的父母。

 

  耶穌最關心的是瞎子所受的痛苦、瞎子的信心有沒有成長、還有上帝的榮耀是否彰顯(約九3)。面對苦難,問誰犯罪而去追究原因,不但於事無補,可能還會傷感情。太過於計較安息日哪些事可做,哪些事不可做,這也不是上帝設立安息日要人休息敬拜上帝的本意。耶穌主動來尋找這個生來瞎眼的,在行路的時候看見他,表明耶穌關心他所受的苦難,要在他身上彰顯上帝的榮耀。耶穌曾經說過,「……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約五17)

 

事實上,耶穌所做的,都是上帝指示祂的(約五19~20)。在醫好這個生來就瞎眼的人時,他強調要把握白日來作工,因為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約九4)。耶穌一定知道自己在世上的日子不長,所以要趕緊做上帝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