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 星期二

泰奧多·比薩

    泰奧多·比薩(Theodore Beza, 1519–1605)生平與貢獻   ,

    泰奧多·比薩簡介  ,

泰奧多·比薩(Theodore Beza, 1519–1605)生平與貢獻

 

📖 「因為祂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以弗所書 1:4
📖 「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約翰福音 6:37

🔹 泰奧多·比薩(Theodore Beza, 1519–1605 16 世紀重要的宗教改革家,他是加爾文(John Calvin)最親密的門徒與接班人,在加爾文去世後,接任日內瓦教會領袖,繼續推動改革宗神學的發展。
🔹 比薩不僅是一位神學家,也是一位聖經學者、拉丁語詩人和政治家,他的貢獻對加爾文主義的鞏固與發展有極大的影響。


📜 1. 早年生平(1519–1548

📍 出生與教育

1519 6 24 日,比薩出生於法國勃艮第(Burgundy)的一個貴族家庭。
他的家庭非常富有,父親希望他成為一名律師,因此送他到巴黎與奧爾良(Orléans)學習法律。
1535 年,他進入奧爾良大學學習法律,但他對神學與文學更感興趣。
在學期間,他接觸到路德與加爾文的宗教改革思想,但當時他仍保持天主教信仰。

📍 成為詩人與學者

1539 年,比薩獲得法律學位,但他並未成為律師,而是投身於文學與學術研究
他在巴黎建立了學術聲譽,並開始寫作拉丁詩歌,贏得法國知識界的讚譽。
1548 年,他出版了《愛的詩篇》(Juvenilia),成為當時歐洲最受歡迎的拉丁詩人之一。

💡 但在內心深處,他對信仰問題產生疑問,並開始思考宗教改革的教義……


2. 皈依改革宗信仰(1548–1559

1548 年,比薩因生病而瀕臨死亡,在這期間,他開始反思自己與神的關係。
他重新閱讀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深受影響,最終完全接受改革宗信仰。
由於法國天主教當局開始逼迫宗教改革者,比薩決定逃離法國,前往瑞士日內瓦,尋求加爾文的庇護。

💡 這一決定改變了他的一生,他不再是一位單純的詩人,而是成為一位神學家與改革運動的領袖!

📍 進入日內瓦,成為加爾文的助手

1549 年,比薩抵達日內瓦,正式加入宗教改革運動
他開始在**洛桑大學(Academy of Lausanne擔任希臘文教授,教授聖經與神學。
1558 年,他被任命為日內瓦學院(Academy of Geneva**的教授,這所學院後來成為改革宗神學的中心。

📖 「你們要將所學習的道理,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摩太後書 2:2

👉 此時的比薩已經不只是學者,而是改革宗教會的神學教師,開始訓練下一代的教會領袖。


📖 3. 加爾文的繼承者(1564–1605

📍 繼承加爾文的領導地位

1564 年,加爾文去世後,比薩接任日內瓦教會的領袖。
他繼續捍衛改革宗信仰,並在日內瓦建立了一個穩固的神學與教會體系。
他特別強調**「上帝的主權」,並進一步發展預定論(Predestination**,成為後來「加爾文主義五要點」(TULIP)的理論基礎之一。

💡 比薩的神學進一步確立了「加爾文主義」作為一個獨立的神學體系。

📍 參與宗教戰爭與政治

16 世紀的法國正在發生胡格諾戰爭(Huguenot Wars1562-1598,比薩成為法國新教徒(胡格諾派)的重要支持者。
1571 年,他代表日內瓦教會參加法國胡格諾教會的會議,並與新教領袖合作,制定教會體制。
他寫作《基督徒君主論》(De iure magistratuum),捍衛基督徒反抗暴政的權利。
他與英格蘭、荷蘭等地的改革宗領袖建立聯繫,推動新教在歐洲的發展。

👉 比薩不僅是一位神學家,更是一位積極參與政治與宗教改革運動的領袖。


📚 4. 主要神學貢獻

發展加爾文主義五要點(TULIP
捍衛預定論,認為上帝的揀選完全是出於恩典
推動改革宗教育,建立日內瓦學院,訓練新教領袖
參與法國胡格諾派運動,促進歐洲新教的發展
編纂《比薩新約》(Beza’s New Testament),影響後來的《欽定本聖經》(KJV

📖 「這不是出於你們,乃是上帝所賜的。」(以弗所書 2:8


🏛 5. 晚年與影響(1605 年)

1605 年,比薩在日內瓦安息主懷,享年 86 歲。
他的神學思想對改革宗教會影響深遠,成為日後清教徒、長老宗(Presbyterian)與歸正教會(Reformed Church)的基礎。
他的學術貢獻影響了《欽定本聖經》(King James Bible)與改革宗的聖經解釋。

👉 他的神學思想與領導,使改革宗信仰在歐洲各地扎根,並影響了後來的清教徒運動。


📖 結論:比薩的貢獻與影響

📌 加爾文的接班人,確立改革宗神學體系。
📌 發展預定論與加爾文五要點(TULIP)。
📌 積極參與法國胡格諾運動,捍衛新教信仰。
📌 推動日內瓦學院的教育,訓練下一代的神學家。
📌 影響清教徒與改革宗信仰,使加爾文主義成為全球性運動。

🙏 願我們珍惜信仰的遺產,持守上帝的恩典,並在我們的時代繼續傳揚基督的真理!

 

2024年11月2日 星期六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1908 年,奧斯瓦德·章伯斯登上開往美國的輪船。他被請求照看一位年輕的女士,她也正要去美國找工作和冒險。

    格特魯德·赫伯斯(其後成為了章伯斯太太)在童年時每年都要受支氣管炎之苦。她很早就離開了學校在家幫助母親,好讓她的姐姐和哥哥繼續學業。她學會了皮特曼速記法,那時她已經有足夠年齡可以全時間工作。她可以每分鐘 250 個字的驚人速度進行聽寫--這超過了大多數人談話的速度!此刻在 1908 年,她登上了一艘開往美國的輪船,並認識了一位激起她興趣的男士。

    當旅行結束時,他們雖然分開了,卻開始了給對方寫信。他們很快意識到他們對對方有著很深的感情,最後在1910 年結婚了。

    儘管他們都感到是上帝的旨意要他們開始一個聖經學校,但最初的時候卻看起來不像。奧斯瓦德在好幾個地方教課,而比迪(奧斯瓦德給他妻子起的暱稱)為他的講課做速記。他們意識到至少他們還可以在一起授課。

    1910 12 月初,在倫敦克拉彭地區的 Northside,有一間大房子可供使用。事情發展很快,在很短的時間內,奧斯瓦德和比迪就搬進去,準備好歡迎第一批定居的學生。

    比迪也歡迎很多宣教士和來訪者到她家裡,她的家總是歡迎那些需要休息和恢復的人。這個服侍一直延續了她一生的大部分時間。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奧斯瓦德開始感覺上帝在呼召他繼續前行。那時他在想如何服侍他的國家。他的禱告是「主啊,我為著我所在的這個地方感謝你,但在我裡面開始有了一個疑問--這是你給我的地方嗎?緊緊抓住我以遵行你的旨意吧。這可能只不過是我心裡的不平靜;如果是這樣,請安靜我,使我得到力量,不因為懷疑你而得罪你。」

    在這件事上聽到上帝的呼召,他於 1915 10 月離開了倫敦,成為了在埃及的軍隊的隨軍牧師。1915 12 月,比迪和他們兩歲半的女兒,凱瑟琳,也跟了來。

    比迪很快就開展了她的護理服侍,奧斯瓦德繼續他在軍隊的教導服侍。經過了開始的懷疑之後,士兵們很快就開始愛戴和尊敬章伯斯一家人了。

    1917 年,章伯斯死於切除闌尾後的併發症。他的妻子從家裡發回他在英國的家人的電報只是簡單的說:「奧斯瓦德,與祂同在了。」100 人護送載著棺材的炮車,軍官們作搬運者。他們在整個葬禮把槍反轉過來,作為對這位深受人愛戴和尊重的人的一份特別緻敬。比迪在葬禮中所選的歌是「我要向山舉目」。

    比迪帶著 4 歲大的女兒凱瑟琳回到英格蘭。她最後定居在倫敦,開始整理她的筆記的艱苦工作──這筆記記錄了在他們結婚生活期間她丈夫的演講。她開始將這些整理的筆記送給她的朋友和熟人──任何一個索要的人。這些小冊子被裝訂成書,最終奧斯瓦德·章伯斯出版社誕生了。

    《竭誠為主》於 1923 年第一次印刷,從那以後不斷付印。成千上萬的人在定期讀這本每日靈修書時得到祝福、受到挑戰。

    比迪於 1966 年逝世,她知道自己已經完成了上帝交付給她的服侍。奧斯瓦德·章伯斯出版協會努力繼續這一服侍。

馬丁路德《桌邊談》(Table Talk)簡介

  📖 書名: Table Talk (德語: Tischreden ) ✍ 作者: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 📅 成書時間: 約 1531–1546 年(死後由門徒整理出版) 📚 內容類型: 宗教對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