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宣信信息之四重的福音

    宣信根據他對主的經歷,整理了四個要點,並且公開傳講這些要點,作為他工作的獨特教訓和信條。這四個要點就是:基督是救主、聖別者、醫治者和要來的君王。

【基督是救主】

    宣信認識基督是他的救主,這成了他基督徒生活第一個柱石。帶人得救是他一生的負擔,正如他在一首詩歌中所表達的:

拯救與服事是我們的標語;
為人而活並為祂而活;
親愛的主,
幫助我們對你有真實的信靠,
好來服事我主並拯救失喪者。

    關於基督是救主,宣信所強調的,乃是藉著簡單的信,而有重生的經歷,以及罪得赦免,而有喜樂的確據。在得救之後,所有的信徒都得著鼓勵,無論在家中或在國外,都能過一個對福音滿有託付的生活。

【基督是聖別者】

    因著當時許多人裡面產生一種屬靈的不滿足,宣信就開始強調基督是聖別者。他帶領人一同進入「基督在你裡面成了榮耀的盼望」這個奧祕。

    宣信說:「重生,就像人蓋了一棟很好的房子。聖別,就像人住在這房子裡,讓整個房子充滿了喜樂、生命與美好。」

    這聖別的教導,幫助了許多被傳統宗教規條所束縛的信徒,叫他們過被聖靈充滿的生活,而有一種滿足的喜樂與自由。

    宣信嚴厲駁斥當時盛行的完美主義。他強調聖化並非這主義所提倡的無罪,也不是指人的好道德、好性格或者其他的美德。他說:「聖並非人自身慢慢養成的一種性 格,聖乃是與主耶穌基督的聯結,這聯結就如主在葡萄樹和枝子的比喻裡所描述的,是那麼的完全,又是那麼的親密。」

    聖化是遠離罪,是對上帝的奉獻與降服,是與上帝的樣式和旨意的一致。真實的聖化,產生對上帝並對人那超越的愛。

    宣信說,聖化不是作出來的:「我們不需要慢慢的、痛苦的攀登那聖的高處,相反的,我們乃是接受那一位聖的自己。」

    他還說:「我們一定得看見耶穌就是聖別我們 的一位。」

    「當我們被聖靈所佔有,我們就一同有分神聖的性情。無論是誰,若是能與上帝有這樣的關係,那是一件何等神聖的事。也就是說,一個卑賤的、最不引人 注目的造物,竟然與上帝一同在寶座上,何等的希奇!」

    宣信很享受奧祕派(如蓋恩夫人和芬乃倫神父)的著作,也深受寂靜教徒(Quietists)文字的吸引。他也很欣賞他們那種聽禱(listening prayer)的訓練,這是在讀經時,向主的說話敞開的一種操練。他們深深覺得,人對聖別者的知識,乃是經歷魂中那安息日的安息的轉捩點。

    宣信看見聖別一面來自於處理重大的危機,另一面,是一種日常生活持續的經歷。他說:「我要學習每一秒鐘都從主支取屬靈的生命;當我呼吸時,我將祂吸入,也將我呼出;每時每刻為著我們的靈,每時每刻為著我們的身體。」

【基督是醫治者】

    宣信相信身體的醫治,能藉著救恩的恩惠-信心而得著。他說:「從疾病裡得釋放,是在贖罪裡的供備,也是根據以賽亞書五十三章4~5節,馬太八章16~17節,以及雅各書五章14~16節,而給所有信徒的權利。」

    因 這教訓,使宣信和一些更保守的福音派人士產生了很大的距離。有些人指控,他的教訓使將來身體的得贖失去了該有的價值。有些人進一步指控,他帶領年輕信徒罔 顧對身體的正當照顧,並灌輸他們反對醫藥的信仰。無論如何,宣信仍然持守對神醫的確信,但他還是認為神醫是次要的;最重要的乃是傳福音給失喪的靈魂,並鼓 勵人過被聖靈充滿的生活。

【基督是要來的君王】

    四重福音的第四面,乃是認識基督就是要來的君王。宣信和他的追隨者一致認為,根據馬太福音二十四章14節,關於主的再來,尚未應驗的最大豫言和條件,就是福音化全地。宣信說:「每一個人必須要有得救的機會,基督的新婦也必須是從各國、各族、各語言召聚一起的,這是外邦人數目的添滿,也是迎接主再來的完滿預備。」這樣的信仰,乃是宣道會能在國內或國外推廣福音工作的動力。

近代人物

             德國及瑞士的人物    ,
 
             英國人物   ,

             美洲人物        ,

             荷蘭人物 ,

             丹麥人物     ,

             挪威人物    ,

             南非人物   ,

             台灣人物   ,

             中華人物 ,

   

宣信

    宣信Albert B.Simpson(1843-1919)  ,  宣信簡介    , 宣信之成長過程  ,   宣信早年的奮鬥  ,  宣信的接受基督 ,宣信之早期的成長和裝備 ,宣信之學習事奉 ,宣信到路易維爾市(Louisville) ,宣信認識基督的全豐全足  ,宣信到紐約市 ,宣信的新起頭 , 宣信創立宣道會 ,宣信生平     ,  宣信信息之如何聽聖靈的聲音     ,   宣信信息之四重的福音   , 宣信之四重的福音 , 如何聽聖靈的聲音–安靜中的大能 ,

宣信信息之如何聽聖靈的聲音

    當初耶和華上帝並不是在烈風、地震或火中向以利亞彰顯 的同在、傳達他的旨意,而是在一個寧靜、微小的聲音中。在整首合唱曲中,有那一個音符像強調的休止符那樣有力呢?在整卷詩篇裏,有那一個字比「細拉」(意即暫停)更動人呢?有什麼事情比風雨突發前的寂靜,比自然界中異常現象或騷動暴發前籠罩著整個大地怪異的安靜更可怕、更令人震顫的呢?有什麼東西能夠像「安靜中的大能」那樣感動人心的呢?

    基 督所帶給我們的祝福中最甜美的就是靈魂的安息。造物之工成全以後所定的安息日是這件事的預表,而上帝應許他百姓進入的安息美地,也預表了上帝這個偉大的心 意。 有「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平靜和安穩」為那些歇了自己工的心存留,如此就帶來了所需要的力量,帶來了「不受任何事物幹擾」的甜美平安,和「非世界 所 能給也非世界所能奪的安息」。我們靈魂的最深處,有一個安靜的內室是上帝所居住的,只要我們進入那裏,平息其他的音響,就可聽到他那寧靜、微小的聲音。

    在繞著軸心旋轉得最快的輪子裏,有個中心點是全然靜止的;同樣地,在最繁忙的生活裏,也有一隱密處為我們存留在那兒我們可在永恆的安寧裏與上帝單獨同住。

    「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詩四六10)這是真認識上帝的惟一途徑。「上帝在他的聖殿中,全地都當肅敬靜默。」

    二十五年前,有位朋友遞給我一本書,後來成了我生命中的一個轉捩點。那本書名叫「真平安」,是一篇古老的信息;書中所載只有一個中心思想,就是:上帝在我生命的最深處正等著與我談話,只要我能安靜下來聽他。

    我 當時想這事並不難,於是開始安靜,但是當我一開始安靜時,所有嘈雜的音竟都往我耳朵裏沖進來了;許許多多喧鬧的音響從外面的環境,也從我的內心裏湧上來, 一直到後來,除了這些煩亂與喧囂外我幾乎聽不到別的。這許許多多的聲音中,有一些是我自己裏面的聲音,有的是我自己的問題,我自己的掛慮和出於己的禱告; 其他的是那誘惑者的建議,和從騷亂的世界裏跑進來的聲音。似乎從來就沒有像當時那樣,有那麼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做、去說、去思想;那時我整個心思被四面八方 來的音響拉拉扯扯,最後迎向我的就只有一些嘈雜的聲音,和無法形容的不安。彷佛我需要注意聽其中的一些聲音,甚至需要回答它們,然而上帝說:「要安靜(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

    但是,又有為「明天」的事,「明天」當盡的職責和為「明天」的掛慮,使腦海裏重新湧起了思想的沖擊,只是上帝又說:「要安靜!」以後,接著湧上來的就是我那顆不安靜的心極想快快就近他的禱告,這次上帝又說:「要安靜!」

    當 我留意這些命令,慢慢地學習聽話,而把我的耳朵向所有的聲音關閉時,我發現:過了一陣子,當其他的聲音停下來,或是我自己不再去聽它們時,就有一個寧靜、 微小的聲音在我生命的深處,開始用一種說不出來的溫柔、能力和安慰在說話。當我留心聽時,它在我裏面就成了一種禱告的聲音、智慧的言語和對所該做之事的提 醒,以至於我不再需要那麼費力地思想,也不需要禱告得很勉強或不容易相信;相反地,在我心坎裏那個寧靜、微小的聲音是聖靈的聲音,是上帝自己在我靈魂隱密 處的禱告,是上帝對於我所有問題的答應,是上帝自己的生命和力量成了我靈、魂、體的生命和力量。這個聲音成了所有智識、所有禱告和所有祝福的本質,因為它 就是永生上帝自己成了我的生命和我的一切。

    親 愛的弟兄姊妹們!這是我們生命最深的需要。藉著這個我們學習真認識上帝,藉著這個我們的靈命得到更新和喂養,我們的心也得到滋潤和滿足,我們因此領受了 「生命糧」,身體得了醫治,靈魂也飲於主的活水泉。於是,像經黑夜卻飽飲了清涼、晶瑩之甘露的花朵那樣,我們能夠挑起各項職責,進入人生的各類爭戰裏。但 是, 露珠如何未曾降在暴風雨的夜裏,上帝恩典的甘靈也同樣地不曾臨到不安寧的心裏。

    搭在一列列不斷前進的人生快車上,我們不可能只用短暫的十分鐘草率地吃頓午餐,就想叫生命得到足夠的喂養而活潑、有力地經歷人生。我們實在需要安靜的時刻,進入至高者的隱密處和等候主的時間那時,我們就能重新得力、學會「如鷹展翅上騰」,然後纔能「奔跑不困倦,行走不疲乏。」

    關 於「安靜」,最重要的是它給上帝一個作工的機會。「那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上帝歇了他的工一樣。」當我們歇了自己的工時,上帝就開始在我們 裏頭做 工。當我們停下自己的思想時,上帝的思想就進入我們裏面;當我們從忙亂的活動裏安靜下來時,上帝就在我們裏面運行,為叫我們立志行事都成就他的美意。當那 時, 我們只需把運作在裏面的流露出來就好了。

    親 愛的弟兄姊妹們!我們來享受上帝那神聖的安靜吧!讓我們住在「至高者的隱密處」,進入上帝自己和他永恆的安息裏吧!讓我們停息所有其他的聲音,好叫我們得 聽那 「寧靜、微小的聲音」。我們還要提到另一種安靜,是當我們保持緘默,讓上帝來替我們做的安靜。那種安靜是放下自己的籌劃、放下為自己的辯護,和靠著自己的 聰 明、智慧想出來的權宜之計,好應付所有加在我們身上的無情言辭和痛苦打擊。我們實在太常為保護自己而提出許多理由來還擊,卻忘了讓上帝來介入其間了!

    在整部聖經裏,有那個埸面比我們的救主被罵不還口那一幕更令人尊崇呢?至於那些誹謗他的人,他本大可以藉著神聖權能的一瞥或一聲嚴厲的斥責,把他們踐踏在腳底下的,他卻讓他們去說,讓他們去逞其惡,而兀自在安靜的權能中站立,這真不愧為上帝聖潔、緘默的羔羊!

    上 帝也已把這種緘默的權能,這種有力的忍讓和寧願受屈的精神給了我們;這些能叫我們靠著愛我們的主得勝有餘了。讓我們的言語與生活的種種,都能像何烈山上微 小 的聲音般那樣寧靜地發出,而成了一股輕柔、靜謐的聲響吧!那麼,當這世界上熾烈的爭競過去時,人們就會紀念我們,如同我們想到朝露、晨曦、陽光和向晚時分 的微風,以及加略山上上帝的羔羊,與溫柔、聖潔的天堂之鴿。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以色列史概論

    希伯來民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這個民族的始祖就是現代猶太人的祖先。舊約聖經中的歷史書卷記錄了這個民族的起源和簡要的歷史發展。根據《創世記》1127129的 記載,希伯來人的祖先原住在兩河流域「迦勒底的吾珥」,那就是今日伊拉克的南部境內,以亞伯蘭(即亞伯拉罕)族長為首的部落以後逐步向西遷移,進入了迦南 地(今巴勒斯坦西部)。後來又因饑荒遷入埃及。在漫長的歲月裡,他們生養眾多,在埃及形成了一個逐漸壯大的以色列民族。

    由 於與埃及人的矛盾與鬥爭,終於在民族領袖摩西的率領下,離開了埃及又進入迦南。約在公元前一千年,這個民族在巴勒斯坦建立起統一的王國。在以後歷史發展的 程途中,這個王國經歷了分裂和先後南北國的滅亡、眾民被擄巴比倫至歸回耶路 撒冷重新建造被毀的聖殿。此後再經歷波斯、希臘、羅馬三帝國的連續統治,進入了新約時期。羅馬皇帝強暴的鎮壓,猶太人反抗的起義屢遭失敗,最後被迫向世界 各地流亡,開始了另一階段更漫長的苦難歷史。

    舊 約歷史書卷的記錄,止於眾民被擄、歸回建殿以至尼希米、以斯拉從波斯歸回所進行的改革整頓。從尼希米、以斯 拉到新約耶穌誕生還足足有四百年的時間,舊約的記錄留下了一片空白,這就是被稱為的舊約與新約之間的「兩約中間史」。新約時期之後,希伯來民族(以色列民 族)稱為猶太民族,此民族與猶太教的歷史卻繼續發展到現代巴勒斯坦以色列國的建立。

    將希伯來民族長達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劃分為以下十個時期,即:①族長時期;②摩西時期;③士師時期;④統一王國時期;⑤分國時期;⑥ 被擄時期;⑦ 波斯時期;⑧ 希臘時期;⑨ 羅馬時期;⑩流散時期。

希伯來民族的起源

    大約在公元前三千年的年代裡,在西亞美索不達美亞(兩河流域)的南部,即今日伊拉克地區,有一個屬於閃族的部落,族長名他拉。他的家族住在吾珥(Ur)城,這座古城被現代的考古家證實早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已是一座繁華的古代商業中心,但是這座古城約在公元前一千九百五十年之後被徹底毀滅了,成為一片廢墟。住在這裡的他拉部落,可能就是在吾珥地區連續動盪不安的情況下,被迫逐步向西遷移的。這就是《創世記》112732所留下的記錄:「他拉的後代……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創世記》12章 記載這個部落的西遷是上帝的命令,他們要成 為希伯來民族的起源和祖先,要完成上帝的旨意,成為大族、大國,成為上帝的選民。正如經上所記:「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 指示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卻要因你 得福」(《創世記》12l3)。

    一、關於「希伯來」(Hebrew)名稱來源的傳說

    他拉家族從迦勒底的吾珥出發,渡過幼發拉底河西行,他們經過長途輾轉跋涉,經過一些年代之後,終於來到這塊上帝所應許給他們的「迦南美地」。這裡的原住民是迦南人,迦南人稱這批遷入者是從東邊越河過來的人。「越河者」迦南語讀音為「希伯來」(Iberi相當英語Hebrew)。「越河者」原來是對這批東來入侵者的貶稱,後來演變成這個民族的名稱,即以後生長強大起來的「希伯來」民族。

    二、希伯來民族的祖先——亞伯拉罕
   
他拉之長子亞伯蘭,亞伯蘭的希伯來文原意為「尊貴之父」。據《創世記》17l6記 載,上帝授命他要改名為亞怕拉罕,含義改變為「多國之父」,因為上帝顯現並對他說:「我與你立約,你要做多國的父,從此以後,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 伯拉罕,因為我已立你作多國的父,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可見「亞伯蘭」這次改名為「亞伯拉罕」的寓意是深刻的,它表明 這位西遷迦南的首領,以後將成為一個大民族和多個國家的父。時至今日,世界上的猶太人都屬於希伯來民族的後裔,他們也奉亞伯拉罕為自己民族的最早祖先。

關於這位希伯來民族最早祖先的年代,現在仍難於確定,但無論如何,他拉家族是生活於迦勒底吾珥地區瀕臨衰亡毀滅的年代裡,不可能早於公元前二十世紀。早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古代巴比倫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著名的漢謨拉比就是這王國的第六代王(Hammurabi約公元前17921750)。有人曾根據《創世記》第14章關於四王與五王打仗的記載,四王中第一位名為「示拿王暗拉非」,在鏖戰中,亞伯蘭的侄兒羅得被俘虜了,亞怕蘭及時地在夜間出動了精練壯丁救回了羅得,這是一次亞伯拉罕與示拿王暗拉非的武裝交鋒。示拿王暗拉非何許人?「示拿」在聖經中歷來指古巴比倫,而「暗拉非」(Amraphel)與「漢漠拉比」(Ammurapi) 這兩個名字在希伯來文的拼法上差別很小,同樣是五個希伯來輔音字母,五個字母中,兩者的首末兩字母很相似,而中間的三個字母竟完全相同,因此有理由推論這 兩個名字本來就是一個人,也就是說,示拿王暗拉非就是巴比倫王漢謨拉比。如果此說成立,亞伯拉罕與漢謨拉比是同一時代的人,也就是公元前十八世紀末期,約 為1800B. C.前後之間。

遷居埃及與希伯來民族的形成

    亞伯拉罕將成為「多國之父」,但他到達迦南之後還沒有子嗣。《創世記》第21章記載亞伯拉罕一百歲時才得獨生子以撒。以撒娶妻利百加,利百加生孿生子以掃和雅各(《創世記》2425章)。《創世記》從第25章至30章 記述這對孿生兄弟相處不睦,矛盾叢生,迫使弟弟雅各出逃舅家,雅各在舅家放羊十數載,以勞動為代價,娶得舅家兩個表妹利亞與拉結為妻,利亞和拉結各帶一名 使女,雅各因此娶有兩妻兩妾,這兩妻兩妾先後共生了十二個兒子,按不同的生母排列為:利亞生流便、西緬、利未、猶大、以薩跡、西布倫;拉結生約瑟、便雅 憫;拉結使女辟拉生但、拿弗他利;利亞使女悉帕生迦得、亞設。這十二個兒子在以後遷入埃及的漫長年代裡,繁衍發展成為希伯來民族的十二個支派,這是後話。

    當雅各在異鄉興旺發達之後,思歸故鄉。《創世記》第313記載:「耶和華對雅各說,你要回你祖你父之地,到你親族那裡去,我必與你同在。」雅各率領妻妾眾兒和大隊牲畜衣錦還鄉途中,雅各改名「以色列」,這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事件。《創世記》第32章 記載雅各在還鄉途上,深為過去與哥哥以掃的 長年宿怨而內心忐忑不安,在一天的黎明,大隊人畜渡過雅博河後,只剩下雅各一人,忽出現一人來與雅各隻身摔跤,雅各拚命與之較力,取得勝利。那人實為神的 使者,被雅各揪住不放,於是為雅各祝福說:「你的名字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為你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原來「以色列」(Israel)這個希伯來名詞是由「摔跤」(讀作sarah)與「神」(讀作El)兩個詞語組合而成,所以「以色列」一詞的同義是「與神摔跤」。這是雅各在還鄉途中這次特殊的經歷中所得來的一個富有宗教色彩的名字,這個名字歷世不衰,至今仍是舉世所熟悉的名字。而雅各十二個兒子以後繁衍成為希伯來民族的十二個支派,這個民族從此亦稱為「以色列」民族。

以色列民族是雅各的子孫在埃及生長壯大起來的民族。《創世記》第37章之後記述雅各愛子約瑟傳奇性的故事,約瑟度過坎坷的經歷之後,一躍成為埃及國掌握大極的宰相。巴勒斯坦的饑荒,迫使雅各和眾子避荒於富饒的埃及,數百年的歲月,以色列民族以一個龐大的,威脅著埃及人民生存的異族出現在埃及的土地上。

馬丁路德《桌邊談》(Table Talk)簡介

  📖 書名: Table Talk (德語: Tischreden ) ✍ 作者: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 📅 成書時間: 約 1531–1546 年(死後由門徒整理出版) 📚 內容類型: 宗教對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