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日 星期六

耶羅波安

 

在以色列王國中,有兩個國王都名叫耶羅波安。

 

1.耶羅波安一世。

 

1)耶羅波安是以色列與猶大分裂後的第一位以色列國王,是以法蓮人,他的母親是寡婦,名叫洗魯阿(王上11∶26)

 

2)耶羅波安在青年時就很有才能,所羅門見他很殷勤,就派他監管約瑟家的一切工程(王上11∶28)。而當時,「約瑟家」常意指以色列的10個支派(5∶4,6)

 

3)那時所羅門曾大興土木,除了修建聖殿、王宮之外,還在多處修築城牆、建造城邑(王上9∶15—21)。多年來勞民傷財,百姓已經感到負擔甚重(王上12∶4)。有一天,耶羅波安出了耶路撒冷,在田野間,先知亞希雅把自己穿的新衣服撕成12片,讓耶羅波安拿取10片,並對他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必將國從所羅門手裏奪回,將10個支派賜給你。』」(王上11∶29—31)。耶羅波安當時已有背叛所羅門的可能,「所羅門因此想要殺耶羅波安,耶羅波安卻起身逃往埃及」。直到所羅門死後,他才從埃及回來(王上11∶40;12∶20)

 

4)所羅門死後,北部諸族聚議於示劍,還是想推崇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爲王。當時羅波安已經在耶路撒冷即位,民眾要求羅波安能以減輕賦稅和勞役爲擁戴羅波安的條件,但羅波安沒有允許民眾的申請,並用嚴詞斥責民眾,以致失去民心,以色列民眾對羅波安王說:「我們與大衛有什麼分兒呢?與耶西的兒子並沒有關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於是以色列人都回自己家去,惟獨住猶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羅波安仍作他們的王,羅波安差遣掌管服苦役人的亞多蘭往以色列那裏去,眾民就用石頭打死他。羅波安懼怕了,便乘車逃回耶路撒冷。以色列眾人聽見耶羅波安回來了,就打發人請耶羅波安到會眾面前,立他做以色列眾人的王(王上12∶1—20)

 

5)耶羅波安即位後,建築示劍,並住在示劍作爲都城。又建築約但河東毘努伊勒,和其他幾個城邑。得撒是最後建立的都城。他常與羅波安爭戰(王上12∶25;14∶1730)

 

6)耶羅波安鑄造了兩個金牛犢,一隻安在伯特利,一隻安在但,讓以色列人敬拜金牛犢,這事叫百姓陷在罪中。並在邱壇那裏建殿,將不屬利未人的凡民立爲祭司。耶羅波安憑借王權,逼迫以色列人背棄耶和華神,以致耶和華神藉著先知向以色列人宣告,耶羅波安的家將連根拔除,凡順從耶羅波安去拜偶像的人也將驅出故鄉飄流異地,至於耶羅波安的兒子也必夭折。耶羅波安在位22年而死(王上12∶26—14∶20)

 

2.耶羅波安二世。

 

1)耶羅波安二世是約阿施的兒子,是以色列國第十三個國王,也是耶戶王朝的第四個王,耶羅波安二世在位41(王下14∶23—29)

 

2)耶羅波安在位時開拓國土規模頗大,所徵集納貢的東西都貯藏在撒瑪利亞府庫中。由於聚斂資財太豐富,也驕奢極欲,大興土木之工,有過於亞哈的象牙室,還有許多崇樓峻宇,但是國境內民情困苦已達極點,拜偶像的風氣非常普遍。因此先知阿摩司到伯特利向眾人宣告耶和華神的曉諭,邱壇必將傾倒,耶和華將要用刀劍擊殺耶羅波安家(1∶1;3∶14—15;7∶9;摩其他章節)

 

3)耶羅波安死後由他的兒子撒迦利雅繼位(王下14∶28—29)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加爾文在約伯記中看見的教牧本質


    加爾文在約伯記講道上多次提到禱告,其實這一點也不足為奇,畢竟,約伯是向著上帝呼求的。試煉催逼我們向上帝呼求。這樣,禱告成了我們完全依靠上帝的一種表達,這是護理的必然結果。禱告也表達了我們與上帝的團契相交和「緊密關係」,這是一種看見父親以慈愛待我們後所產生的反應。因此,對加爾文來說,基督徒的生活就是禱告生活,這是我們所知的最大特權。因此,禱告表達了(主觀的)相信和(客觀的)信心焦點。藉著禱告,我們向上帝表達對祂至高主權的信心。

   
軟弱時就需要禱告。我們在壓力下容易崩潰,因此我們須呼求上帝幫助我們。我們若不警醒禱告,逆境就會催促我們去禱告。有趣的是,加爾文在多篇約伯記證道中,反覆地表示他在最後一版《基督教要義》中的明確看法,禱告時應遵循恩典之約的要旨。上帝所命定的旨意,為祂許可的禱告,限定了範圍。因此,加爾文堅持說:「我們不該求任何不符上帝旨意的東西。」這樣,他便將禱告與上帝的應許拉上關係了。對於那些要求上帝要順其任何要求的人,加爾文都會嚴加抨擊。

    至於禱告的方式,他再一次堅持,禱告要真誠。「讓我們向上帝真誠地敞開心扉……不向祂隱瞞任何事情。」因此,禱告是屬靈爭戰的一部分,在這場戰鬥中,我們需要聖靈的幫助,使我們能夠儆醒不倦地禱告,保守我們不至於跌倒。這樣看來,禱告是基督徒生活的縮影。就像我們在生活逆境中該奮鬥一樣,我們的禱告生活也該如此。對於看似「未獲回應」的禱告,我們必須耐心地堅持等候。這樣看來,禱告是逆境中的蒙恩管道。

 

 

2024年10月6日 星期日

丟尼修

  丟尼修的苦難--貼近信了  ,

丟尼修的苦難--貼近信了

 

經文:徒十七16~34
鑰節:但有幾個人貼近他,信了主,其中有亞略巴古的官丟尼修,並一個婦人,名叫大馬哩,還有別人一同信從。(徒十七34)
參考經文:羅一19~21;林前一18~25
提要

        丟尼修「Dionusios(dee-on-oo'-see-os)─GK1354」名字的意思是「奉獻給酒神(devoted to Bacchus)」他是雅典城中亞略巴古山上的高等法官,這個職位相當顯赫。今日經文,記載了保羅一行人來到希臘的雅典。他站在亞略巴古(最高議會)當中,向一群知識份子和達官顯貴傳講:「……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上帝,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甚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就如你們作詩的,有人說:我們也是祂所生的。……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上帝並不監察,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徒十七22~31)當保羅講完之後,因為他提到耶穌基督死裡復活的事,就有人譏笑他。「但有幾個人貼近他,信了主,其中有亞略巴古的官丟尼修。」(徒十七32─34)這位地位崇高的法官和議員,不顧別人的譏笑,勇敢地站出來,接受耶穌基督成為他個人的救主,他成為雅典城中初熟的果子。
        丟尼修名字的意思是「歸依酒神的」,如今他歸依了「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何等奇妙!當聖靈在人心中動工時,福音的種子就能開花結果。主的救恩是為全人類所預備的,不論貧富、貴賤、男女、老少。因此傳揚這關乎萬民的福音,正是聖徒的使命和責任。保羅盡其所能,以各種方式、把握每個機會,傳講這位被釘十字架死而復活的基督。相傳,丟尼修後來成為雅典的主教,但此事在歷史中無法證實。無論如何,他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是無庸置疑的,他的作為大大榮耀天地的主。他在雅典城中,想必影響許多雅典人歸主。上帝的揀選奇妙,同樣的福音和信息,那譏笑、拒絕的人,他們最終必滅亡;但那真心悔改、接受的人,他們必承受永生,兩種的結局天壤之別。親愛的,我們所領受的,一切都是主的恩典,願我們能忠心跟隨主到底。

默想

1.丟尼修(Dionysius)名字原文(Dionusios)之意:「獻身給酒神」,這原本是丟尼修生命的寫照。後來的他,卻因著聖靈的感動,將自己獻給「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歸信基督,並且成為主的僕人,一生事奉主。如此的巨變,都因主的恩典。
2.丟尼修的信主,是先有保羅的傳遞,後有聖靈的工作,才能感動他開啟心門,我們不要忘了,傳福音的熱誠需要聖靈的同工才能成就。親愛的,讓我們的生命也能被聖靈充滿、使用,成為榮耀主的器皿。

苦難的金言

1.上帝原命定我們的工作來做我們的幫助的;所以讀者阿,拒絕一個重擔,就是拒絕一個新的生機。──J.R.Miller
2.如果我們高高興興地用愛心負起一切重擔來,我告訴你,沒有一件重擔不能變成我們的福祉。──J.R.Miller

苦難的經文

1.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本有古卷作血脈〕,住在全地上,並且豫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祂離我們各人不遠。(徒十七26~27)
2.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就如你們作詩的,有人說:我們也是祂所生的。(徒十七28)
3.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上帝並不監察,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因為祂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祂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祂從死裡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徒十七30~31)

苦難中的禱告

        親愛的主阿,在祢裡面有豐富的預備,祢是我們的牧者,我們必一無缺乏;只要我們信靠祢,遵照祢的教導:先求祢的國和祢的義,祢必供應我們一切,我們何需為生活憂心發愁呢。奉主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FROM:  https://www.glorypress.com/devotional/suffering.asp?rdate=6/17/2012


以拉都

    以拉都的讚美 ── 管理銀庫  ,

    以拉都的等候 ── 城內管銀庫的  ,

以拉都的等候 ── 城內管銀庫的

 

經文:

徒十九21~22;羅十六24;提後四20

鑰節:

城內管銀庫的以拉都,和兄弟括士,問你們安。(羅十六24)

參考經文

羅一13~17

提要

        以拉都(Erastus)名字原文之意:「心愛的(beloved)」,他是保羅的同工,聖經記載:「這些事完了,保羅心裡定意,經過了馬其頓亞該亞,就往耶路撒冷去,又說:我到了那裡以後,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於是從幫助他的人中,打發提摩太以拉都二人,往馬其頓去;自己暫時等在亞西亞。」(徒十九21~22)他受命與提摩太一同前往馬其頓傳道,後來就定居於哥林多,(提後四20)並在該城身居要職,擔任「管理銀庫」的人。(羅十六24)關於以拉都,新約聖經雖然僅有三處記載,但已清楚交代他的背景,使後人能了解他的為人和事奉。從使徒行傳中我們知道以拉都是幫助保羅傳道的人,因此他必定是位熱心敬虔、忠心順服、事奉等候主的信徒。從羅馬書和提摩太後書中,我們得知他能成為管理銀庫,負責財務,必定有很好的見證和專業的能力。
        他屬靈的生命經過操練更加有深度,保羅一向看重同工的特質,著重忠心和順服,以及對福音真道確切的認識。以拉都能隨從保羅,想必是符合保羅的期待,才能跟在身邊,與保羅同工並且幫助他。保羅在他的書信中,常常提出同工的名字,並且紀念他們所作的。雖然這些人不像保羅那麼多恩賜和能力,也不像保羅那麼有名望和受敬重,但他們卻是與保羅在福音戰場上一同爭戰過的人,他們在福音的擴展上,一樣是功不可沒的。保羅在殉道前仍然不忘記提他的名紀念他,以拉都確實是主所心愛的,也是眾信徒所心愛的,因為他的生命成為別人的祝福,更是榮耀主的生命。親愛的,不論身在何處,不管環境如何;或艱困、或平順,或貧乏、或有餘,或低微、或高位,惟願我們能忠心跟隨事奉等候主到底。

默想

1.以拉都有一顆熱誠敬虔愛主的心,以及謙卑順服等候的靈,樂意成為保羅的助手,在福音的戰場上,協助保羅打那美好的仗。人若能謙卑服事等候主,凡事尊主為大,就能成為別人的祝福,成為榮耀主的器皿。以拉都的生命留下美好的見證,他是被主視為「心愛的」人。惟願我們在主眼中也是如此。
2.考古學家在哥林多某鋪石的廣場內,發現了一塊重新被使用的石頭,上面刻著拉丁碑文:「以拉都,公共事務委員,承擔此鋪設費用。」(本資料出自更新傳道會出版之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2155頁註釋)。傳說這碑文極有可能是保羅提的。以拉都雖然身居要職,地位突出,但他仍然勇敢成為福音的幫助和出口。基督徒啊!如果上帝賜給你機會,無論再高的職位,再大的權柄,你都沒有理由在福音面前,成為一個沉默的人。勇敢地學像以拉都隨時預備等候成為福音的出口吧!

等候的金言

1.信心等候的呼喊不是躊躇的呻吟,也不是失望的哀泣。在許多上帝的奧秘中,我不知道有什麼比信心等候的呼喊更為寶貴。──Hannah Whitall Smith

2.沒有一個人想到呼喊會使城牆倒塌,可是他們得勝的秘訣,卻正在呼喊之中,因為這是一個信心等候的呼喊。──Hannah Whitall Smith

等候的應許

1.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羅一16)
2.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十15)
3.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林前九16)

等候中的禱告

        親愛的主阿,我們被祢的大愛征服,願以喜樂的心降服於祢,我們蒙祢揀選的,心甘情願一生尊崇祢、愛慕祢、等候祢。奉主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FROM:  https://www.glorypress.com/devotional/biblestudy.asp?rdate=11/4/2017

特羅非摩

   特羅非摩的讚美 ── 堅心傳道 ,

   特羅非摩─ 心志堅定的傳道人  ,

 

馬丁路德《桌邊談》(Table Talk)簡介

  📖 書名: Table Talk (德語: Tischreden ) ✍ 作者: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 📅 成書時間: 約 1531–1546 年(死後由門徒整理出版) 📚 內容類型: 宗教對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