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7日 星期六

最後的晚餐

 

耶穌和門徒最後一次共進晚餐,是在逾越節的時候。 逾越節是猶太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這節日是為了紀念他們掙脫在埃及當奴 隸的日子,那次歷史事件,猶太人經歷了上帝的拯救,得到了自由。耶穌在逾越 節這日的最後晚餐上,將要告訴門徒,上帝正開展的另一次拯救事件,是要透過 祂上十字架完成的,信仰十字架的人將會脫離罪惡綑綁,得到自由。

  因著逾越節,各地猶太人都會到聖城過節。因此門徒問耶穌是否要準備逾越 節的筵席?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跟他們說:「你們現在進城,會看見有一個人 拿著一瓶水迎面而來,你們就跟著他,然後跟那他主人說,我們要來用逾越節的 晚餐,他就會預備好。」門徒就照著去做了,而過程也真如耶穌所說的一樣。 

  晚餐中間,耶穌知道自己即將離開門徒,他要跟門徒交代最重要的話,就離 席站起來,拿水倒在盆子裡,把手巾束在腰上,開始一一為每一個門徒洗腳,並 用手巾幫他們把腳擦乾。 門徒都很疑惑。耶穌做完這件事以後,跟門徒說:「你們叫我老師,我尚且 願意為你們做這低賤的事,因為我是要做榜樣給你們看,日後,你們也要彼此洗 腳。」

  耶穌和門徒們繼續吃晚餐,耶穌這時預言門徒中有一人要出賣他。 門徒們就很憂愁,深怕自己是那個出賣耶穌的人,紛紛問耶穌:「主啊,是 我嗎?」「是我嗎?」

  有一個耶穌深愛的門徒,貼近耶穌的胸膛問:「主阿,是誰呢?」 耶穌回答說:「現在和我一起沾手在盤子裡的那人就是。」他指的就是猶大 。而這出賣耶穌的猶大,還是靠到耶穌身上,問:「主啊,是我嗎?」耶穌回答 :「正是你。你想要做什麼,就快去做吧!」猶大就出去了,其他門徒還以為耶 穌是叫他去買過節要用的東西呢。

  他出去以後,耶穌延續洗腳的教訓,跟剩下的門徒說:「我交代你們一條新 命令,就是要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當別人看 見你們相愛的心,就可以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吃完晚餐後,耶穌拿起了餅,祝福禱告,並且擘開,遞給門徒,告訴他們: 「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也拿起了酒杯,祝福了,傳給門徒,說:「這 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要使你們罪得赦免。以後你們要常 這樣做、這樣分餅杯,好紀念我的愛。」他們就吃了,喝了。 

  唱了詩之後,他們就離開。耶穌隨即被猶大出賣,被抓了。

  (出自馬太福音26章17-30節、約翰福音13章21-35節)

使徒對耶穌基督復活之反應

 

一、起初不明白預言的意思

 

馬可福音99-10節:『下山的時候,耶穌囑咐他們說:「人子還沒有從死裏復活,你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門徒將這話存記在心,彼此議論,「從死裏復活」是甚麼意思。』

 

     這是耶穌在山上變像後說到祂要從死裡復活,因為沒有經歷過,門徒不清楚主耶穌所說的。

 

二、相信得很遲緩

 

門徒們不僅在主耶穌說預言時不明白,經歷到時也不是馬上相信,因為太神奇與突然了,一時反應不過來。

 

請看馬可福音169-13節之描述:

16:9 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耶穌復活了,就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耶穌從她身上曾趕出七個鬼)。

16:10 她去告訴那向來跟隨耶穌的人,那時他們正哀慟哭泣。

16:11 他們聽見耶穌活了,被馬利亞看見,卻是不信。

16:12 這事以後,門徒中間有兩個人往鄉下去。走路的時候,耶穌變了形象,向他們顯現;

16:13 他們就去告訴其餘的門徒,其餘的門徒也是不信。

 

    路加福音249-11節:

24:9 便從墳墓那裏回去,把這一切的事,告訴十一個使徒和其餘的人。

24:10 那告訴使徒的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和約亞拿,並雅各的母親馬利亞,還有與她們在一處的婦女;

24:11 她們這些話,使徒以為是胡言,就不相信。

 

    路加福音2436-37節:

24:36 正說這話的時候,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

24:37 他們卻驚慌害怕,以為所看見的是魂。

 

三、因他們不信受責備

 

馬可福音 16:14 後來,十一個門徒坐席的時候,耶穌向他們顯現;責備他們不信,心裏剛硬,因為他們不信那些在他復活以後看見他的人。

 

    當他們被耶穌責備時,剛硬的心被轉變了,因為他們確實看見耶穌基督以復活之樣式在他們中間,使他們從此以後堅定為復活的主作見證。

 

 

耶穌傳道前的準備

 

耶穌在出來傳道之前的準備是有妥當的安排︰施洗約翰為他開路、耶穌受洗及受印證、耶穌受試煉,一起說明這要來拯救世界的人是那應許的彌賽亞。從這三件事情的記錄中讓我們見到:

 

1.耶穌出來傳道前的準備是獨特的。不只是應驗了舊約的預言,上帝的帶領,甚至說明耶穌也需要經過印證及試煉才出來施行所差遣的工作。

 

2.耶穌受洗證明了衪所作所為並不是反傳統或反律法,而是成全並勝過律法。

 

3.耶穌所要傳的福音不像約翰(或舊約的先知們)的信息,而是超越過舊約的悔改信息。耶穌所傳的是拯救罪人的“福音”。

 

 

餵飽五千人

 

 

    先讓我們來比較兩段經文:可6:30-46(//路9:10-17;太14:13-21)及約6:1-15。

 

尤其是比較這兩個神蹟來決定它們的真實性。這是唯一神蹟出現在所有四卷福音書中,可見這神蹟的重要性。對照符類福音的記述,可能它們的資料是出自一個源頭。

 

我們目的是要比較馬可和約翰。

 

相 似 的 地 方

 

一.數目上相似

 

a. 五個餅兩條魚。

 

b. 五千人。

 

c. 二 十兩 銀子  

                                             

d. 十二個剩下食物的籃子。

 

e. 一大片的青草地。

 

二.描述

 

a. 耶穌與各人是分別到達那地方。

                                                        

b. 耶穌看見許多的人。

 

c. 門徒去買食物的困難談話。

                                                  

d. 門徒說有五餅二魚。

 

e. 眾人坐下來。

                                             

f. 耶穌拿起食物,望天祝福,擘開然後分派。

 

g. 眾人吃了,並且把剩下的收起來。

   

h. 耶穌後來上山去,而門徒自己坐船過海。

 

i. 夜晚的時候,耶穌親自由海面走上船。

 

三.談話

 

  發現有許多相同的字彙。共有十八個相同的文字。也有五個相似的句子(可34,37,41,43,44 = 約2+5,7,11,13,10)。

 

異 別 之 處

 

一.描述

 

a.約翰記述說是在加利利海邊,是「逾越節近了」,是腓力及安得烈與耶穌對話。馬可沒有提及這些事。

 

b. 約翰記述許多相異的背景:耶穌一直來是被眾人跟隨著,是因為耶穌行了許多的“神蹟”(記號),在山上耶穌見許多人來到他那裡。這部份的差別最大。

 

c. 買食物的問題。約翰記述說是耶穌先問要去那裡買食物來餵養這些人。是耶穌有意試驗門徒腓力的信心。

 

d. 餵飽的過程。馬可是說耶穌吩咐眾人一排一排的坐下,約翰是耶穌吩咐門徒叫眾人坐下。當耶穌為食物祝福時,馬可含有四個明顯的步驟:望天、祝福、擘開、遞給,而約翰只有簡單的步驟。約翰說耶穌分派食物,而馬可或路加或馬太皆記錄說門徒分派食物。關於吃的情形,這也有許多的差別。關於收集食物,約翰說是耶穌吩咐門徒這樣做。

 

e. 約翰描述眾人認識耶穌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馬可沒有記錄。

 

f. 過後,馬可對耶穌的記述也與約翰有許多的差別。

 

二.談話上的分別。

 

 

資料來源的問題,至少有四個可能性:

 

一.約翰依賴馬可(或其他符類福音)的資料。

 

二.約翰及馬可均是參考同一份資料。

 

三.約翰知道馬可的資料,但是卻沒有參考該份資料,而是依靠自己的記述。

 

四.約翰及馬可都參考不同的資料。

 

解釋:

 

相信是馬可與約翰的神學目的差別引起敘述的差別。

 

一.馬可形容耶穌是一位慈悲的牧人,並且注重門徒參與餵養(牧養)眾人的工作。前一章是記述耶穌開始差遣門徒去執行他的工作。

 

二.約翰是要說明耶穌如同那位摩西,帶領許多人,也餵飽許多的人。他們跟隨耶穌是因為耶穌像摩西那樣行許多的神蹟,耶穌也是那天上的糧,門徒必須對耶穌有信心。約翰特別指明耶穌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是摩西所預言要來帶領以色列人的先知(申18:15)。

 

結論:

 

相信這是一件耶穌所行的神蹟。但是使徒,這些跟隨耶穌的見証人,對耶穌所行的神蹟各有不同的理解,或從不同角度去理解這件事。

耶穌基督的神蹟

 

    論及聖經中的神蹟,一般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關於聖經中神蹟的事,例如以色列人過紅海,聖靈懷孕等;另一類是指耶穌基督所行的神蹟奇事。這裡所討論的是屬於第二類。

 

定義:聖經中用來形容神蹟的字彙有三個:

 

一.奇事:是指一切令人驚奇的事(約4:48等)。

 

二.大能:是指一切擁有威力或能力的事(太11:20;14:2;可6:1)。

 

三.有意義的事:在原文的意思是指徵兆,多用在約翰音書中(約2:11,18,23;3:2;4:54;6:2,14,26,30;7:31;9:16;10:41;11:47;12:18,37;20:30)。

 

神學/哲學/科學的定義:一切違反/不符合自然定律的事。神學更認為這是因為超自然的神對自然律干預。

 

分類:耶穌所行的神蹟約可分為兩類:自然界的神蹟及醫治的神蹟。

 

聖經學者對聖經中神蹟的解釋:

 

一.上帝是一位超越自然律的上帝,耶穌也有能力行超越自然律的神蹟。在整個聖經歷史中都有神蹟的事發生。如果不能接納神蹟,那聖經的真實性也應該一起被推毀。

 

二.後來的聖經篇副繼續記錄耶穌所行的神蹟。耶穌的道成肉身及復活就是最大的神蹟。

 

三.使徒們繼續奉主的名行神蹟,說明耶穌是曾經行神蹟的人。

 

四.耶穌所行的神蹟與法術並不相同。

 

 

耶穌的童年

 

  福音書基本上並不是要為耶穌寫傳記,而是要記錄耶穌所行所言,並且見證他的受難及從死裡復活,因此有關耶穌卅歲以前的資料非常少,只有路加親自詳細考查,留下幾段軼事(路一3)。

 

路加有可能親自拜訪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因此有許多有關嬰孩耶穌以及耶穌童年的資料。路加福音二41~52記載耶穌在十二歲那年,隨從父母到耶路撒冷聖殿,卻被父母遍尋不著。原來耶穌還留在聖殿中和教師們討論聖經。這件事已經顯示出,耶穌在童年時期非常關心天父以及聖殿的事務。但耶穌最後還是隨從父母回家,以盡為人子女的本份。路加說:「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路二52)

 

這是一種全人的成長、平衡的成長,可以供現代父母養育子女時做參考。很多父母希望子女學業成績傑出甚至得第一名,往往使子女心理壓力過大,小兒科門診因而多了一項病名:第一名症候群。遺憾的是,在成績上得第一的,往往由於過份專注學業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學習;尤其在與人相處、與人共事等方面,更是缺乏訓練。有人說,華人個個都很優秀,但是集合起來往往是一盤散沙,甚至互相嫉妒,內鬥,造成力量不增反減。耶穌的成長可以作我們的榜樣。

 

在成長的過程中,你最欠缺的是那一方面?如果你有孩子的話,你希望他長成什麼樣呢?你會如何幫助他平衡地成長?

 

耶穌的母親馬利亞

 

  耶穌的母親馬利亞被天使稱為有福的女子,當她知道她被選中要以童女之身懷耶穌時,她第一個反應是:「我沒有出嫁,怎麼有這事呢?」(路一34)

 

這是所有的人都會有的疑惑。童女懷孕,怎麼可能?醫學上怎麼解釋?你相信嗎?或是像馬利亞一樣半信半疑?天使對她說,「聖靈要臨到妳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妳,因此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上帝的兒子。」(路一35)

 

天使並且引用馬利亞的親戚伊利莎白年老懷孕為例來說明,上帝要成就的事,沒有不可能的。天使一離開,馬利亞就去拜訪伊利莎白,她想,大概只有伊利莎白能夠瞭解她此時的心情。果然,伊利莎白一看到馬利亞,她所懷的胎就在腹裡跳動。這件事在四福音中只有路加福音有這樣的描述,路加是醫生,能夠注意到胎動這麼細微的事。伊利莎白還證實了馬利亞以及她所要懷之胎的身份,稱馬利亞所要生的為「主」(路一43)。

 

  英國科學家在1997年宣佈,他們可以從一隻成羊的細胞來複製羊,讓牠生長,而此複製成功長成的羊與原來的羊基因完全一樣。這個消息轟動全世界,令許多人感到憂心,怕將來如果被應用到人類身上,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問題。其實,複製人類的技術難度還更高,先撇開倫理問題不談,複製羊的事件其實讓我們看到,生命的奧祕並不像我們原先所瞭解的,以為只有精子與卵子交配才能夠產生另一個個體。創造生命以及自然律的主宰,掌握生命的奧祕,祂要讓馬利亞以童貞女的身份懷孕,這是絕對有可能的,在祂並無難成之事。一些目前科學所不能理解的事,將來仍有可能被發現。主耶穌曾經說過:「在人這是不能的,在上帝凡事都能。」(太十九26)

 

  馬利亞在耶穌的一生當中看到許多奇妙、不能理解的事情,她總是把這些事存在心裡,反覆思想(路二19、51)。她和約瑟所建立的家庭並不是十分富有,這可從他們把嬰孩耶穌獻上時,是用班鳩雛鴿,而不是獻牛羊看得出來(路二22~24,對照利十二8)。在聖殿中,虔誠的老西面談論耶穌的將來,並告訴馬利亞她心將如被刀刺透。馬利亞的謙卑與順服的心,在她見伊利莎白時所唱的詩裡表露無遺:「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上帝我的救主為樂。」(路一46~47) 伊利莎白也曾讚賞她說,「這相信的女子是有福的!」(路一45) 難怪她會被選做耶穌肉身的母親。除了耶穌之外,馬利亞後來還生了不少兒女,有雅各、約西、西門、猶大等(太十三55)。

 

  馬利亞是我們的好榜樣,她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但她也是人,不是神。天主教會在歷代高舉她,鼓勵信徒向她禱告,並在公元1854年時接納「馬利亞無罪成孕」的教義,主張馬利亞本身出生時為無罪受孕,此為基督教會所不能接受。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