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連續

   路德的運動並不是一種消極或反動的運動,而是一種積極和前進的運動。它不僅是對晚近的過去所作一種突然的反抗,將教會當局贖罪機構堆積如山的錯誤一鼓氣推倒,而且是數百年以來必然的歸結,是過去基督教的敬虔最深刻和最有活力的成分之連續。

  中世紀基督徒的思想與行動擺動於兩極之間。一極是教會當局誇耀和外表的律法主義,在其中上帝的恩典就在教會以儀文的善功來救人的浩大機構之下湮沒無聞了。另一極為福音派敬虔的一條深沉而恬靜的細流,此細流雖往往以迷信為其背景,當隱藏為一般人所不見,但在卑微而聖潔的人們中——就是在那些感到自己的工作微不足道,為著自己的慰藉與滿足而回到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恩典的人們中——則代代相繼地流傳下來。路德宗的宗教改革就是此真正基督教敬虔隱蔽的細流,在普通歷史的平源上出現,使它被帝國承認為一合法的教會,而得與舊教會並立。它是以十六世紀的精神來表現那從使徒時代以來所綿延的活力,它使上帝的真理,即那在希臘教會與羅馬教會的制度主義與聖禮主義下冒煙已久的真理的火花,重新燃燒起來。宗教改革是盎格羅撒克遜人對那曾經大大服務猶太人,希臘人和羅馬人的基督教福音永久真理的表現。

  因為羅馬教會當局的教訓久已湮沒了基督教的福音成分,所以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家的教訓對人們顯示了一種啟示的力量,對腐化的老教會掀起了一種革命的情勢。但事實上這宗教改革運動並不是一種革命,因為它的原則與歷代的真教會也並無間斷。

  這樣看來,路德的運動和傳統所得的名稱,是不幸的,甚至是引起誤會的。路德自己當時也極力反對採用他自己的名字來稱呼他和他同事所擁護的運動或教訓。他曾寫道︰“路德是什麼?教訓並不是我個人的,我也不曾為誰釘過十字架……我和上帝的子民共同相信基督的教訓,惟有是我們的主。”可見“路德宗”這個名字,是極不足以稱呼那並不限於一個人或一個時代而和基督教本身一樣普世的運動。“抗羅宗”和“宗教改革”一類消極的名稱,也是不適當的,因為這運動在本質上並不是抗議,而是肯定,並不是改革,而是保守,並不是反動,而是推進。它最好的名稱是“福音派。”它是歷代基督教最優良的使徒傳統直系的連續。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敬虔主義的人物

 施本爾(Spener)

 

    正統基督教會注重信經,卻稍為忽略信心上的行為。但是德國人施本爾卻不同意。

 

    施本爾幼年學習神學,後做教師,曾遊歷許多地方。他的性情溫柔,極想擺脫世俗的快樂。後來他寫著《敬虔的願望》(Pia Desideria)一書。這書上說:「因牧師不肯克己,和政府措施不善的緣故,以致不能引導人民信真道之路。」後來提出六個意見:

. 凡人都應該研究聖經。

        二. 不可把傳道的責任放在牧師一人身上,凡屬信徒都應盡這樣的義務。

        三. 信徒不可只是聽道,而是要行道。

        四. 信徒以愛為主,當為世界的人禱告,又須以榜樣引導他們信主。

        五. 神學院應當改良課程,出來的人能有養生的技能,並使榮耀上帝的人,任牧師職。

        六. 講道之目的,當注重於啟發聽道者之信心,和信心的果子。


    這書一出,看的人很多,更有許多信徒想要按書中的教導實行出來。因此他們不但聚集在教堂敬拜主,而且時常聚集在各人家裏,查考聖經,不住的禱告,所以稱為敬虔派。不久,這道傳到其他國家,激勵人培養聖潔行為,少貪世俗的快樂。這時雖不免有反對的人,但也有許多信徒因此奮興起來。公元1750年施本爾死的時候,要人將他埋葬,穿著白衣,放在白棺木裏,表明去世的快樂。又說 :「我為這教會冷淡的光景, 憂愁了一世;從今以後,我到那全勝的教會去了!」


夫蘭克(Francke)

 

    夫蘭克是德國人。讀神學的時候,特別注重聖經和古文。他早已受了敬虔派的影響。有一次他預備要講約翰福音20:30-31的道理,講題為「活潑的信心」,就捫心自問:「我有活潑的信心沒有?」他不覺得有這信心,便疑慮不安,即刻禱告上帝。上帝聽他的禱告,使他心中充滿喜樂,這喜樂在他一生中都不失去。後來他充當哈勒(Halle)大學的教授,兼任神學院講師的職務。他的心願,就是要造就有活潑信心的牧師。他十分注重聖經,要求神學生熟讀聖經過於其他科目。

 

    蘭克當牧師的時候,很是熱心。每禮拜日有許多的窮人站在門外求他幫助。他請這些人入座,並和他們談道。他發現許多窮人都不明白真道,很是憂愁。一天有一個人在禮拜堂捐了一筆錢,夫蘭克便將此款項開設貧民學校。接著的捐款很多,他又開設孤兒院和師範學校等。他時常依靠上帝的幫助,感動人樂意捐輸,並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求人的幫助。

 

    夫氏所修的房屋規模宏大,直到如今還在開辦學校。他的學校不但教授神學和古文,並且注重理科。他認為教育普及才可吸引更多的人看聖經。但他對待兒童如對待成人一般,禁止兒童遊戲。

 

    丹麥國王統治印度的時候,也請夫蘭克派人去傳道。公元1705年夫氏派了兩個人到那裏。有些歷史家稱這為新教到外國去傳福音的開始。

 

親岑多夫(Zinzendorf)

 

    敬虔派雖反對教會的冷淡,旦是沒有另立教會。等到親岑多夫受敬虔派的影響後,才新立一個教會。親岑多夫是德國的貴族,死於公元1760年。他幼年在夫蘭克學校讀書, 後來遊歷外國的時候,看見「耶穌受苦」的圖像。上面寫著說:「這是我替你行的, 你為我行了何事?」親岑多夫因此大受感動,願意奉獻他的性命給耶穌。於是他聯絡有活潑信心的人,組成一個教會的大團體;不論是羅馬天主教的信徒,加爾文教會(改革宗)的信徒,信義宗的信徒,只要忠誠,都可入會。但這計劃不能成功,他就另立新教會。

 

    這時有胡司約翰的教徒,在波希米亞遭了逼迫。親岑多夫答應給他們來住在他自己的地方;他們在那裏新建的城叫「主護所」(Herrnhut)。不久親岑多夫當這教會的主教,常常盼望各處的信徒來與他聯絡組織更大的教會。所收的教友,雖說不多,其中也有從歐洲各處來的宗派。他所組織的教會名叫兄弟會(The Brethren),但別人多半稱他們為「主護所會」。

 

    親岑多夫幼年在德國哈勒讀書的時候,聽聞說夫蘭克派人在印度傳道的事,他也立志要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縱使他一時不能達到目的,但當他組織起了這兄弟會的時候,隨即派人到美國的格林蘭(Greenland)傳道。後來又派人到世界各地去傳福音。如今計算起來,弟兄會的教友比在德國母會的教友還要多三倍。從這些事上可以證明他們是西方熱心傳福音的教會。

 

    後來衛斯理也受了兄弟會的影響而熱心起來。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馬丁路德論善功之第二十三段

 

誠然我們必須有好名聲和尊榮,並且大家都應當在生活上無可指責,不使人跌倒,正如聖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說︰“我們要熱心行事,不僅在上帝面前,也要在眾人面前。”

 

哥林多後書四章也說︰“我們誠實行事,叫人不能說我們的不是。”

 

但是我們必須殷勤小心,免得這種榮譽和美名使我們高傲,使我們以此為樂。所羅門說得不錯︰“爐為煉金,人的稱讚也試煉人。”

 

人受尊榮稱讚,仍然不為所動,不以為意,也不以此自傲自快,仍是完全自由的,將一切尊榮和美名都歸於上帝,惟獨奉獻給,用來榮耀上帝,造就鄰舍,而決不以此自利,這種人就是又稀少又最屬靈的人。

 

所以人必須不信靠自己的榮譽,也不把自己高抬於世上最無能和被輕看的人以上,反要承認自己是上帝的僕人,這位上帝將榮譽賜給了他,是為要使他可以服事上帝和鄰舍,有如上帝已經吩咐他為的緣故,將一些金幣分給窮人一樣。

 

所以在馬太福音五章說︰“你們的光當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不是說︰“他們要稱讚你,”而是說︰“你的行為只是要造就他們,好叫他們因你和你的行為讚美上帝。”

 

若上帝因人得造就而受讚美,這就是正當地使用了上帝的名和尊榮。假如有人要稱讚我們,不讚美在我們裡面的上帝,我們就不要容忍這樣的事,倒要盡力禁止逃避這事,把它看為對上帝尊榮最難堪的罪惡和偷盜一樣。

 

**************

 

<心得>

 

我們當將一切榮耀和讚美歸給上帝,不可竊取上帝的榮耀。

 

 

因信稱義之信成全律法

   從這裡你又明白如何以這麼多歸於信,單以信可以成全律法,不是行為稱義的緣故。

 

你看,第一條誡命︰“你只要敬拜一位上帝。”

 

也惟有因信才可以成全。

 

因為你雖然從腳跟至頭頂都是善行,你還是不義,也不是敬拜上帝,遵行第一條誡命,因為你若不是將所應得的真實與全善的榮耀歸給,你就決不是敬拜上帝。

 

但這事不能藉行為成就,必得藉心裡的信才能成就。因為我們不是因行為,乃是因信,榮耀上帝,認是真實的。因此惟有信是基督徒的義,也惟有信是成全一切誡命的。因為凡成全了第一條誡命的,就不難成全其餘的誡命。

 

但行為既無知覺,就不能榮耀上帝,只有信在那裡的時候,行為才能夠榮耀上帝。但如今我們不問是什麼行為,也不問是那種那類的行為,我們只問是誰的行為,是誰榮耀上帝,並生出這些行為。就是住在心裡的信,信是我們一切義的主腦與本體。

 

因此教訓人誡命是靠行為成全的,就是盲目與危險的道理。誡命的成全必須在行為之先,行為是從成全律法之後發生出來,我們以後要聽。(參羅十三︰10) 

 

2020年11月8日 星期日

潔淨聖殿

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就上耶路撒冷去。看見殿裡有賣牛、羊、鴿子的,並有兌換銀錢的人坐在那裡,耶穌就拿繩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趕出殿去,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又對賣鴿子的說:「把這些東西拿去!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

他的門徒就想起經上記著說:「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

因此猶太人問他說:「你既作這些事,還顯什麼神蹟給我們看呢?」

耶穌回答說:「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

猶太人便說:「這殿是四十六年纔造成的,你三日內就再建立起來嗎?」

但耶穌這話是以他的身體為殿。所以到他從死裡復活以後,門徒就想起他說過這話,便信了聖經和耶穌所說的。

 image

迦拿的婚宴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母親在那裡。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

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

耶穌說:「母親,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他母親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

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有六口石缸擺在那裡,每口可以盛兩三桶水。

耶穌對用人說:「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

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

他們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那裡來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

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喝足了,纔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

image

耶穌受試探

 當時,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

他禁食四十晝夜,後來就餓了。那試探人的進前來,對他說:「你若是上帝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
 
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魔鬼就帶他進了聖城,叫他站在殿頂上,對他說:「你若是上帝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
 
耶穌對他說:「經上又記著說:『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
 
魔鬼又帶他上最高的山,將世上萬國與萬國的榮華指給他看,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

耶穌說:「撒但,退去吧!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上帝,單要事奉他』。於是,魔鬼離了耶穌,有天使來伺候他。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