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舊約人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舊約人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瑪拿西生平

 

 

瑪拿西(Manasseh)是《聖經》舊約中一位極具爭議性的猶大王,他的生平記載主要出現在《列王紀下 21:1-18》和《歷代志下 33:1-20》。瑪拿西的統治時間長達 55,是猶大國歷史上統治最久的君王。他是希西家王的兒子,在父親敬畏耶和華的敬虔統治後,他卻大行惡事,是猶大國屬靈墮落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他的結局也讓人深思,因為他經歷了悔改與轉變。以下是瑪拿西生平的重點整理與屬靈反思:


📜 瑪拿西的生平概要:

一、背景與登基

  • 父親: 希西家王,一位敬虔改革的君王。
  • 登基年齡: 12歲(王下21:1;代下33:1
  • 統治年數: 55年,在耶路撒冷作王。
  • 他可能與父親共治一段時間,這在當時的中東王朝中是常見的做法。

二、他的大惡與宗教墮落(王下21:2-9;代下33:2-9

瑪拿西的統治初期,被描述為極度敗壞:

  • 效法外邦可憎之事:
    • 建立巴力的邱壇。
    • 為亞舍拉立像(王上21:3
    • 敬拜天象(日、月、星)。
  • 在聖殿中設立偶像: 甚至把偶像設在耶和華聖殿內。
  • 行通靈與占卜: 使用交鬼和行巫術的人(王下21:6)。
  • 焚燒自己的兒子為祭: 在欣嫩子谷中(代下33:6)。
  • 流無辜人的血: 撒滿耶路撒冷(王下21:16)。

📌 總結評語:

「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比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滅的外邦人更甚。」(王下21:9


三、被擄與悔改(歷代志下 33:10-16

這是《歷代志》提供的重要補充,也揭示了瑪拿西生命的轉折:

  • 上帝透過先知警戒他,卻不聽。
  • 被亞述王擄走: 用銅鍊鎖住,帶到巴比倫(代下33:11
  • 在痛苦中向耶和華禱告並大大自卑。
  • 上帝憐憫他,將他帶回耶路撒冷重新作王。
  • 悔改後的改革:
    • 拆除偶像與邱壇。
    • 修復耶和華的祭壇,並命令百姓事奉耶和華。

📌 屬靈亮點:
即便犯下極大的罪,真誠的悔改仍蒙上帝赦免與恢復。


四、結局與歷史評價

  • 瑪拿西後來死了,葬於自己的宮中(而非大衛城或列祖墳墓),可見地位上略有異於前代君王。
  • 他的兒子 亞們 接續他作王,但未延續悔改的道路。

屬靈反思與應用

  1. 上帝的憐憫與赦免是極大的
    瑪拿西的悔改顯示:沒有人壞到不能回頭。無論過去犯下什麼罪,只要真心悔改,上帝仍願赦免。
  2. 屬靈影響力是深遠的
    瑪拿西的惡行使整個國家陷入深深的敗壞,連悔改也無法完全挽回國家的命運(見耶利米書)。
  3. 不要輕看屬靈遺產的流失
    即使有敬虔的父親希西家,下一代仍可能迷失。家庭信仰的傳承需要積極而有智慧的教導與榜樣。
  4. 真實悔改要帶來實際行動
    瑪拿西在悔改後拆除偶像、修建祭壇,是悔改的行動證據。

 

2024年11月2日 星期六

羅波安與耶羅波安

 

讀經:王上十二~十四;代下十~十二。

聖句: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上帝,我是耶和華。(利十九32

32 " 'Rise in the presence of the aged, show respect for the elderly and revere your God. I am the LORD.Leviticus19:32

 

所羅門王不忠於上帝,種下王國分裂的惡因,加上其子羅波安的無知,使得盛極一時的國家,於主前約九百七十五年終告分裂,歷經約有二百五十年之久。

王國分裂後,在北部十個支派的國度稱為「以色列」,南部的兩個支派稱為「猶大」;有時候稱以色列為「北朝」,稱猶大為「南朝」。這次分裂,是以色列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從此以後,兩國便一直彼此相爭。北朝諸王都是惡王,南朝則尚有幾位善王。本課將介紹南、北朝的第一位王──羅波安與耶羅波安。

壹、羅波安(王上十二、十四;代下十~十二)

羅波安接續父親所羅門,在示劍被立為王(代下十1),在南朝作王十七年(代下十二13)。他的母親是亞們人(代下十二13)。觀其一生,雖不無建樹,在治理國家的前三年,能與百姓都事奉上帝(代下十一141617),但以後便一直趨向於行惡(代下十二1;王上十四2224)。

一、羅波安的優點

羅波安雖然稱不上是英明的王,但亦略有佳作:

1.修築城邑(代下十一512):修築堅固城,安置軍長於其中,又充分準備食物、武器,使城極其堅固。

2.遵行主道(代下十一17):也行善益事(十二12),故使國家強盛三年。

3.辦事精明(代下十一23):分散眾子於全地各堅固城。

4.謙卑上帝前(代下十二6):在上帝前自承錯失。

二、羅波安的缺點

1.違棄耆老之謀(代下十115

所羅門時代百姓負重軛作苦工,百姓期望能在羅波安的統治下得以「輕鬆些」,往日侍立在所羅門面前的老年人也皆同意,但羅波安卻一意孤行,偏聽侍立在他面前的少年人之言,反而加重百姓的負擔。結果導致以色列人反叛,王國於焉分裂,從此以後,屢有兄弟鬩牆之事(參:代下十、十一)。

2.未能持守律法(代下十二114

羅波安未能持續對上帝的遵從,竟引導百姓離棄上帝的律法,得罪了上帝,致有埃及王示撒的來攻,不但耶路撒冷被攻取,且聖殿、王宮的寶物盡被搶走,損失慘重(代下十二29)。

三、上帝的賞罰(代下十二7812

羅波安與民行惡,惹上帝發怒,但因尚知認錯悔改,故上帝不滅絕他們,使他們略得拯救;上帝雖不藉示撒之手殘害百姓,但均使他們作示撒的僕人,飽受轄制之苦。

貳、耶羅波安(王上十二~十四)

耶羅波安被百姓擁戴成為北朝第一位王,可惜的是,他不尊重、順從上帝,領百姓犯罪、背叛上帝,致北朝自此積重難返,在信仰上一潰不振。耶羅波安的家庭原是卑賤的,他的母親是以法蓮人,且是寡婦;耶羅波安年輕時是大有才能的人,故所羅門會重用他(王上十一2628)。耶羅波安作王廿二年。

一、充滿罪惡的一生

耶羅波安的一生,以罪大惡極形容之毫不為過,簡述如下:

1.剝奪祭司、利未人的職分(代下十一1314

耶羅波安和他的兒子們不許祭司和利末人事奉耶和華,使他們不得不撇下家業而離開。

2.作金牛犢(王上十二2630

恐民因拜上帝而心向南朝,故造兩個金牛犢要百姓當作神敬拜之,這事使百姓陷在罪裏。

3.亂立祭司(王上十二31

耶羅波安無視祭司職分之尊貴性,竟徇私意以假亂真,立凡民為祭司。

4.擅自獻祭(玉主十二弦 )

耶羅波安竟然向金牛犢獻祭,其愚昧、驕傲的本性顯露無遺。

5.私定節期(王上十二33

耶羅波安照他的意思來建造他的國度,故上帝的律例全然破壞,連拜神的節期也自訂之。

6.不聽警告(王上十二16

神人的警告及使耶羅波安的手枯乾之事,並未喚醒他執迷不悟的心,始終毫無悔意。

二、上帝的處罰

耶羅波安的諸多惡行,全然將上帝丟在背後,故惹上帝發怒(王上十四9)。不但招來殺身之禍,且禍延家人、百姓:

1.精兵被殺(代下十三1517

與南朝爭戰,上帝使耶羅波安的精兵陣亡人數多達五十萬人。

2.被上帝擊殺(代下十三20

多行不義必自斃,終於被上帝攻擊而死。

3.禍延後代(王上十四1012,十五29

先知明言凡屬耶羅波安的人必被除盡;巴沙篡位後就滅盡耶羅波安的全家,應驗先知所言。

結論

羅波安為王後,本可延續王國的強盛,但可惜的是,年輕氣盛的他均聽不下經驗豐富的老年人的建言,而相信那些對國策、民情毫無所知的少年人的意見,致引起民怨,使國家終於分裂。有時候,年輕人對於父母、長輩的叮嚀、提醒,常斥為嚕嗦、聽不下去,若再交上不良朋友,則有偏離信仰、誤入歧途之危險。經驗、經歷常是由時間累積而得,故年輕人應該樂於接受父母、長輩之指導;潮流、科技會變,但是在信仰方面,真神的真理與信仰原則絕不會變,故吸收別人在靈程上的經驗,是一位注重靈性長進的年輕人應有的態度。願我們都能承續長輩所留之佳美信仰,並持守之,永不「分裂」

 


 

1099年7月15日:第一次十字軍東徵攻占耶路撒冷

    1099 年 7 月 15 日,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1096–1099 )達到高潮,十字軍在長達七週的圍城後攻陷耶路撒冷,這一事件對中世紀歐洲與近東基督教、伊斯蘭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歷史背景與攻城經過 背景 :第一次十字軍是在教宗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