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1099年7月15日:第一次十字軍東徵攻占耶路撒冷

 

 

1099715日,第一次十字軍東征(1096–1099)達到高潮,十字軍在長達七週的圍城後攻陷耶路撒冷,這一事件對中世紀歐洲與近東基督教、伊斯蘭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歷史背景與攻城經過

  • 背景:第一次十字軍是在教宗烏爾班二世於1095年克勒芒會議上發出「解放聖地」的呼籲後展開的,目的為支援拜占庭帝國抵禦穆斯林並奪回耶路撒冷。
  • 攻城(109967日至715日)
    • 十字軍約有13,000人圍攻耶路撒冷,城市由法蒂瑪王朝(埃及什葉派)控制。
    • 十字軍建造攻城塔與攻擊器械,並在西北方(大衛塔附近)集中火力突破城牆。
    • 715,耶路撒冷城牆被攻破,十字軍湧入城內,進行大規模屠殺。

🔥 重大後果

1. 建立耶路撒冷王國(Kingdom of Jerusalem

  • 攻占後,十字軍建立一個拉丁基督教王國,並選立 高弗雷(Godfrey of Bouillon 為「聖墓守護者」,雖未自稱王,其弟波杜安(Baldwin I)之後則登基為王。

2. 宗教與倫理爭議

  • 攻占耶路撒冷時的大屠殺在伊斯蘭與基督教史中留下傷痕:穆斯林與猶太平民被無區別屠殺(如阿克薩清真寺、聖殿山)。
  • 這也強化了穆斯林世界對基督教世界的敵意,影響後續數個世紀的宗教衝突。

3. 「神聖戰爭」神學

  • 攻佔聖城被視為「實踐信仰」與「贖罪」的頂點,也加深了教會對暴力神學的合理化。
  • 教宗與修會建立「神聖征戰」(bellum sacrum)的思想基礎,使日後十字軍行動獲得合法性。

🕊神學反思

  • 屬靈與軍事的張力:耶路撒冷作為聖地,應為和平之地,卻成為宗教戰爭的核心,提醒教會:用劍傳道是否背離基督的福音?
  • 今日觀點:當代教會多以懺悔與對話看待十字軍歷史,強調「信仰與權力」的危險結盟。

 

1015年7月15日:將東正教定為國教的俄羅斯大公弗拉基米爾逝世

 

1015715日,弗拉基米爾大公(Vladimir the Great)逝世,享年59歲。他是基輔羅斯的重要君主,以於988年正式將基督教拜占庭禮儀(即東正教)定為國教而著稱,這一舉措對俄羅斯、烏克蘭與整個東斯拉夫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背景與貢獻

  • 政治與宗教決策:弗拉基米爾選擇皈依東正教(拜占庭式基督信仰),並強制推行其作為國教,這不僅鞏固了他在國內的統治,也加強了與拜占庭帝國的聯盟。
  • 文化轉型:基督教化帶來了聖像崇拜、教會建築(如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前身)、斯拉夫語的聖經翻譯與教育發展,使基輔羅斯由異教王國轉向東正教文明體系的一部分。
  • 聖人地位:他死後被東正教會封為聖人,被尊為等同使徒者Isapostolos),視為將信仰帶給其民族的使徒般人物。

死亡與歷史地位

  • 他於1015715日去世,被安葬於基輔,成為後世俄羅斯宗教民族身分的奠基者之一。
  • 他的統治也被後來的沙皇視為合法性與神聖權力的源頭,因此他的地位在宗教與政治層面都至關重要。

7月15日:聖波尼法斯·康巴尼亞(Saint Bonaventure)逝世

 

  • 逝世年份1274715
  • 身份:方濟會神學家、樞機主教、中世紀經院哲學家
  • 地點:在第二次里昂大公會議期間於法國里昂逝世

🧠 重要貢獻:

  • 他是中世紀經院神學與神秘靈修神學的橋梁人物之一。
  • 曾任巴黎大學神學院院長,與多瑪斯·亞奎那齊名。
  • 主張理性神學與默觀信仰的結合,是靈修傳統中的重要導師。
  • 代表作有《靈魂升天之路》(Itinerarium Mentis in Deum)。

屬靈意義:

  • 被稱為「神學的熾天使」。
  • 其思想強調愛與默觀在認識上帝中的地位。
  • 在他死後的次年(1275年),被教宗封為聖人,並於1588年被列為「教會聖師」。

1099年7月15日:第一次十字軍東徵攻占耶路撒冷

    1099 年 7 月 15 日,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1096–1099 )達到高潮,十字軍在長達七週的圍城後攻陷耶路撒冷,這一事件對中世紀歐洲與近東基督教、伊斯蘭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歷史背景與攻城經過 背景 :第一次十字軍是在教宗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