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使徒時代的教會三個段落



    這時期可分為三個段落:

1. 公元3050年,由五旬節教會的誕生至耶路撒冷大公會議;

2. 公元51年至70年,保羅第二次佈道行程至耶路撒冷被毀;

3. 公元71年至100年,教會平安增長至使徒約翰逝世為止。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近代教會史

     十八世紀以後的羅馬天主教   ,   

     英格蘭的大覺醒   ,  福音派人士繼起  ,

     近代福音派教會的發展     ,

     弟兄會  ,      

    一個基督教經歷內憂外患的時代  ,

     第二次大覺醒運動的背景  ,

     海外宣教運動  , 宣教工作的開展 ,

     宣教還是侵略  , 

     更正教的海外宣教事工起步遲緩  ,

    宣教與帝國主義  ,   二十世紀海外宣教運動  ,

    宣教運動的擴展和影響  ,  愛丁堡國際宣教會議 ,

    普世基督教協會之成立  , 普世基督教協會  ,

     佈道時期的教會(1)  ,  佈道時期的教會(2) ,

     十九世西方和中國基督教的情況  ,   

      中國近代的基督教  , 

      孫大信(Sundar Singh)和印度  , 

       李溫士敦(Livingstone)與非洲教會 ,

      南美教會概況 ,   北美教會 ,

      復興運動 ,   復興運動的展開 ,

      運動的發生及擴展  ,

      教會的合一運動  , 教會聯盟與聯合 ,

      擴展與分裂的時期序論  ,

      教會的青年工作基督教青年會 ,

      聖潔運動與靈恩運動  ,

     二十世紀的挑戰與前瞻  , 

    後現代主義  ,  新紀元運動 ,

    洛桑會議  , 瑪麗.瓊斯和聖經公會 ,

     當代的福音派 ,

    現代主義(Modernism)不信超自然  ,

    

     

1904-1905年威爾斯大復興

英國威爾斯在復興歷史上享有復興之地的美譽,由18世紀中葉開始的二百多年裡,先後出現過四次福音復興運動,其中以19041905年的第四次復興運動最為信徒所熟悉,而所帶來的屬靈影響力也是最廣泛、最深遠的。
 
. 威爾斯大復興的前夕

復興臨到之前,英國社會貪污、賭博、酗酒之風盛行,教會也失去了應有的本質。19世紀末期,歐洲的教會裡外受敵。教會裡有自由派神學被過分高舉,信徒被批判以至懷疑聖經的思想所蠶食;教會外面就受 到達爾文的進化論、馬克斯的共產主義、弗洛伊得的心理分析論,以及各種的人文主義和世俗主義的衝擊。教會漸漸失了屬靈的影響力和見證。

   
整體教會是這樣,威爾斯的教會也不例外。基督徒對信仰冷淡,生活不敬虔;教會聚會人數下降,事工缺乏發展,講台信息無聊。熱心的基督徒發出渴望復興的聲音,他們開始切實地向上帝祈求復興的臨到:
‧ 在威爾斯西部,有兩三位婦女為鎮上的婦女得復興代求了幾年。

‧ 
在羅達谷,有基督徒為掃遍全球的復興臨到祈求多年。

‧ 1903
1904年,有一位姊妹懇求上帝復興的大能臨到,否則她寧願死去。

‧ 1903
年,有三位傳道人組成禱告小組,每天為別人和自己教會荒涼而求上帝記念。

   
在大復興降臨之前,上帝的靈早已藉著有負擔的基督徒以禱告和呼求去預備好了。
. 威爾斯大復興的領導人物

A. 伊文羅拔士

    
在威爾斯大復興中,最觸目的人物是伊文羅拔士。他本來是羅格地方一個寂寂無聞的基督徒,但自從大復興展現以後,便大受注意。1878年 出生的羅拔士,父親是礦工,他後來成為鐵匠。他最大的心願是尋求復興,他忠心地出席教會所有的聚會,因他聽取了教會一位長老的忠告:不要失去被聖靈祝福的 機會。他很努力的讀聖經,無論往何處去,總帶著聖經。由於他性 格很內向,缺乏演講的天分,也沒有卓越的解經恩賜,許多人不相信他會成為神合用的器皿。

    
然而,羅拔士被上帝呼召去傳道,他在1904年前往紐卡斯爾的傳道人預備學校唸書,以便將來接受作傳道人的訓練;但是他並沒有完成學業,他受了聖靈的感動返回家鄉。後來,他在靠近羅格的毘斯加山的一次聚會中講 道,他說:如果威爾斯要領受聖靈的大大澆灌,那麼基督徒就應該遵守四大要點。
這就是很有名的四個重點的講道。這四個重點就是:
1. 過去有任何未向神承認的罪,應當立刻承認,要除去隱藏的罪;

2. 在生活裡有任何疑惑的習慣,應當棄絕;

3. 時常順服聖靈;

4. 公開承認耶穌基督為救主。
    

在一個禮拜之內,這類聚會連續舉行,屬靈氣氛越來越熱烈。在主日,羅拔士主領聚會,有60個 年輕人決志信主。在不同的聚會中,羅拔士繼續呼籲信徒要順服聖靈。聖靈大大地彰顯祂的能力,參加聚會的人數越來越多,聚會時間也延長了。漸漸地,整個社區 都感到震盪。在聚會中,上帝的同在與聖靈的感動顯而易見;在聖靈的帶領下,會眾禱告、見證、唱詩、讚美上帝,表面上好像毫無秩序,但實際上非常和諧。

     1905
2月,羅拔士向英格蘭利物浦港的威爾斯人傳福音,有750人信主。然後,他進行旅行佈道,在北威爾斯周遊了兩個月之久。在5月底,一共有十萬人決志相信耶穌。後來,復興的烈火傳到英格蘭康威爾,而教會大復興的消息也傳遍了全世界。
B. 其他人
 

其實,在大復興全面顯明之前,上帝已經在不同地方使用一些人迸發復興的火花:
‧ 羅斯娜戴維斯:在幾年間舉行許多聚會,借著講道喚醒基督徒起來贏得靈魂。

‧ 賓路易師母:在蘇瑞郡主領查經班,又在1903年在威爾斯設立聚會,帶來很大的屬靈影響力。

‧ 邁爾牧師:19031904年,他在威爾斯主領培靈會,聖靈大大的向數十位牧師及布道家作工,促使年輕的傳道人迫切的為國家覺醒禱告,熱心地推動靈命進深的工作。

‧ 塞特約書亞:1904年,塞特約書亞以查經會吸引信徒追求更深的靈命。11月,他在以便以謝禮拜堂主領布道聚會,復興出現了,有不少人信主。復興的火焰由南威爾斯燃燒到北威爾斯。

‧ 1904年,曾建士召集教會一群青年基督徒,認真地指出他們的毛病,呼籲他們順服聖靈。曾建士要求他們出來講見證,其中一位姊妹的話:我全心愛我的主耶穌基督,大大感動了很多人。
 
. 總結

威爾斯復興叫許多不信者回轉歸主,在復興開始後兩個月內,已經有七萬人信主。教會的基督徒也充滿了活力,同心事奉,彼此認罪,過著切實相愛的生活。社會也有所改變,酗酒的、偷竊的、賭博的都被轉化過來;礦坑裡的賭風停止了;聖經的銷量是以前的三倍。
威爾斯復興的火焰也影響其他國家。普世復興史權威 歐伊文 博士說:威爾斯大復興是所有覺醒運動中遍傳得最遠的,它影響了全印度、韓國及中國的福音事工,又更新了日本及南非的復興,而且在非洲、拉丁美洲及南海一帶,帶來了覺醒的浪潮。
 
威爾斯大復興給今天教會帶來什麼啟示呢?大復興如何出現?是許許多多的信徒不約而同的組織禱 告會,不斷向主呼求復興臨到他們的地方教會和普世教會。結果上帝應允禱告,復興之火不斷蔓延。教會要復興,首先要復興禱告聚會,動員所有基督徒熱切的向上 帝呼求,因為多禱告就多有力量,不禱告就沒有力量;另外,我們要完完全全的降服在上帝面前,讓上帝使用。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愛任紐

a.       背景:.

生於士每拿是波旅甲的門徒,後來被呼召至法國南部的里昂及維也納牧養教會。在該城遭逼迫時正在羅馬開會躲過一劫後,返回里昂,因主教殉道他被立為主教。帶領教會對抗當時危害教會最大的異端諾斯底主義。也是在教會受逼迫中照顧群羊的牧者。

他特別強調教會的信仰根基,要建立在使徒的傳承上,也就是要回到新約仰源頭。他一生的事工說明當代教會所面對的危機,一個是羅馬帝國的逼迫,另一個為內在異端的威脅

b.神學:

1)其著作為信徒大眾而寫的,沒有複雜的哲學思辯。

2)上帝是整個世界的牧者。從創造到最後的目標都在上帝的牧養之下。

3).聖化:

人是上帝創造工作的最高峰。上帝給人自由,做負責的受造物。當人愈順從上帝時,就愈與創造主有親密的交通。愈與上帝親密的交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此過程就是聖化。在此過程中,人愈來愈像上帝的形象。聖化非我們會完全消失在上帝裡面或我們變成上帝。

    4).救恩:

人類的始祖受撒旦誘惑犯罪,人類的歷史朝向犯罪路上前進。基督道成了肉身為要扭轉這趨勢,藉著他的死與復活 ,人可以藉著相信的洗禮與他聯合,分享的勝利並繼續藉著崇拜聖餐及祂的道得到餵養。

中世紀時期

       中古世紀的教會 (1)   ,    中古世紀的教會 (2)    ,

       教皇的始原    , 中古時期教皇與教會的興衰  , 異端裁判所  ,

        中世紀與教宗制度的產生  ,  中古時期:教皇的貢獻與改革  ,

       修道主義與克呂尼革新運動  , 漫談中世紀修道主義 ,

     中世紀蠻族    ,    條頓族(Teutonis)  , 英、德兩國之歸主   ,

     尼斯多留教(Nestorianism,在中國稱景教)  ,  元朝之景教   ,

     回教開始—穆罕默德(Mohammed)  , 教會喪失領域 ,

     歐洲大陸的教會和宣教運動 ,

     教會組成聯盟  ,  查理曼(Charlemagne)大帝  ,  黑暗時代   ,

     教皇權勢的發展  ,教會被政府控制  ,

     教會分裂 , 東西教會分離的原因 ,

     希臘東正教會介紹  ,  希臘教會毀圖像爭議 ,

      修道主義與克呂尼革新運動  ,  修道運動繼起 ,

      教會為自由奮鬥 , 教皇勢力增大—貴格利第七世(Gregory VII)  ,

      教會繼續為自由奮鬥   , 教會被迫妥協 ,

      教會發起十字軍運動 , 十字軍東征 ,           

      教會權勢頂峰時期  , 擁戴教皇的著名教士  ,

      新敬虔的覺醒 ,

      佛蘭西斯乞食修道傳到中華  ,

      教皇的權勢衰敗—邦尼腓第八世(Bonifacius VIII)   ,

      教皇之巴比倫時代  , 教會權勢衰微   , 教會內部的困擾  ,

      教權衰弱與復起  ,
 
      中世紀的末期    ,

       中世紀的學術   ,

      中世紀的天主教    ,  中世紀之告解禮與赦罪  ,

      黑暗時代的基督教 ,

中世紀的天主教

    中世紀天主教神學,基本上是「半伯拉糾派」;也根據「半伯拉糾派」對「人的意志與責任」的解釋,導出「神人合作,功德補罪」觀念。

中世紀的「告解禮」與「贖罪卷」的根本出發點,就是「墮落之後的人,裡面仍有良善的小火苗;只要人願意接受恩典的幫助,就可發作燃成大火。」

罪人要珍惜自己裡面弱小的自由意志,配合上天主教會外在所提供的恩典(經由聖禮),就可得救了。

    綜合上述,中世紀天主教會所提供的救恩之路,是「神人合作:信心加上行為」才能稱義得救。

十六世紀天主教的「天特會議Trent」信仰告白,宣告:那些說在亞當犯罪之後,人失去了自由意志或說自由意志只是名存實亡這些人可咒可詛;那些說唯獨單單因信稱義,不需要加上行為的人是可咒可詛的。

「天特會議」如此宣示,明顯的是針對「宗教改革」運動說的。

宗教改革時期

     宗教改革的預備期  ,  改教時代的教會  ,  

     宗教改革之特色  , 改教運動的基本觀念 , 宗教改革五大唯獨  ,

     改教運動的響鐘  , 改教運動的開端 ,  

     關於贖罪券 , 贖罪券(Indulgences) ,

     德國宗教改革 ,

      瑞士宗教改革 ,

       重洗派 ,   

      英國宗教改革 ,

      西歐的改教運動  ,

      羅馬教會從事改革  ,

      復原派教會為生存奮鬥  ,

      改革教會帶來的進步  ,    宗教改革帶來的進展與隱憂    ,

      唯理主義    ,


    

宗教改革之特色

    改 教家們,不論是德國威登堡的馬丁路德,瑞士蘇黎世的慈運裡,日內瓦的加爾文,都是歸回聖經,重新看見奧古斯丁所堅持的救恩真理,脫離天主教「半伯拉糾派」 的「神人合作說」錯謬。整個「宗教改革」運動,可說是對抗中世紀的「神人合作」,歸回聖經的「神恩獨作」。改教家們所一致高舉並持守的,有五大方面的「唯 獨」:

1)「唯獨聖經」,不將「上帝的話」與人的理性經驗傳統相協調;

2)「唯獨恩典」,完全排除任何神人合作得救的可能;

3)「唯獨信心」,唯有上帝所賜的信心,使人信主基督稱義,絲毫沒有倚靠人的選擇或行為;

4)「唯獨基督是中心」,人的得救是唯有在基督裡,也是為基督的緣故,救恩不是使基督成為人的幫助,乃是使基督成為人的主宰;

5)「唯獨上帝得一切榮耀」,人生命的目的,得救的意義,在於只為上帝的榮耀而活,既然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所以一切榮耀都歸給上帝。。

    改教家都堅信:「三一真神」的救恩計畫,實現在上帝子民身上,使我們從「死在罪惡中,全然敗壞的罪人」成為「活在光明中,永蒙保守的聖徒」。

關於「三一真神」的救恩,乃是:聖父主權(無條件)的預定揀選,聖子確定(特定的)的贖罪救贖,聖靈有效(得勝的)的呼召重生。因為這些是聖經清楚啟示的救恩福音,所以改教家們都至死忠心的傳講,使得抗羅宗教會恢復了純正的福音。

馬丁路德與依拉斯穆

    十六世紀的人文主義學者依拉斯穆Erasmus,在宗教改革初期,是同情馬丁路德的。但是當他發現路德的改革,是如此徹底(被教皇開除教籍,與天主教決裂),他就與路德疏遠。

依拉斯穆素有「人文主義王子」之稱,他的「人本思想」,使他提倡「道德重整」,他認為中世紀教會弊病太多,需要的是「道德改革」;他鼓吹人有能力行善,人有自由意志,只要遵行主基督的「登山寶訓」,教會與社會就會變好。

    依拉斯穆本著「半伯拉糾派」的立場,於1524年寫作『論意志的自由』一書,指名攻擊路德的「宗教改革信仰」,文筆優美,內容迷惑人心。路德於1525年寫成『意志的捆綁』來回應依拉斯穆,指出「罪人的意志,是否自由」的確是福音的核心。路德根據聖經,一一指明依拉斯穆的錯謬,指出其重蹈「伯拉糾派」的覆轍。路德的論點與奧古斯丁是一致的。

    路德認為他所寫的書中,『意志的捆綁』是最重要的,因為論及教會的真正核心問題,即「福音的真義」。此書乃是「宗教改革」的宣言,高唱「宗教改革」的主題曲「唯獨上帝得榮耀」。

瑞士的宗教改革領袖慈運理與加爾文,與路德一樣,繼承奧古斯丁的正統信仰,駁斥「半伯拉糾派」的錯謬。加爾文在其名著『基督教要義』中,也清楚論到「罪人的意志被綑綁」,他所說的與路德完全相同。

婚姻學校

    與多加在電話中談到:林鴻信院長所著之「覺醒中的自由:路德神學精要」中之有關馬丁路德對婚姻之描述。

    這位「有血有肉」之神學大師(這是我對他之體會)常常「語不驚人,誓不休」!說到自己與家人之關係,不輸與「教皇」和「異端者」。所以,他認為「婚姻學校」所受的「氣」和「磨練」,不比「修道院」少!

    其 實想一想一個男人在家中,雖然是一家之主,聖經中說:不要惹兒女的氣!但是當父親卻要常受兒女的氣:兒女小時候,聽不懂父親的話,父親要忍耐他們,調整自 己;兒女長大以後,意見卻很多,父親要學著聽懂他們的話,不然家中就不得安寧。兒女尚且如此,妻子更是得罪不得,因為得罪老婆的男人,將生活在地獄之中!

       「婚姻學校」真是對男人不友善之學校,但是為了表現與實現「大丈夫」之精神,我絕對不懼怕與退縮。多少頂天立地、叱吒風雲之「千古風流人物」,如蘇格拉底、約翰衛斯理、馬丁路德、……等,都在「優秀」的妻子「鍛鍊」之下「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