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一個偉大的復興和一個偉大的領袖


一七二二年在德國北部,有一群基督徒遭受逼迫,以致無處容身。他們原先叫波希米亞的弟兄們,自一四一五年改教運動之先驅胡斯殉道起,這群十架子民,三百年來到處被人驅逐,有一半以上漸漸遷至摩爾維亞居住,所以他們又被稱為摩爾維亞弟兄們。這時又一個新的逼迫興起,他們盼望能夠到親岑多夫的封地伯賽兒斯鐸夫(Berthelsdorf)避難,他就立刻熱忱的接待他們。他對他們的領袖說:"讓你的朋友中願意的都來,我將給他們一塊地建造房屋。基督會將一切需要 的賜給他們。"

親岑多夫說他當時之所以接待他們,是因為他以前在芥菜種團與主所立的約,要幫助一切世上的人。這個避難所,就是有名的"主的避難所" Herrnhut)。到了一七三二年,陸續增至六百人。

從這時候開始,他就陷入極大的困難中。各種不同階層、不同背景和不同宗派的基督徒都湧入他的封地來。也在那裏開始各種不同的敬拜方式,常常彼此爭辯,而親岑多夫成為各方攻擊的中心。清教徒責備他對天主教徒太妥協,又有人覺得他堅守真理而批評異端的話語過於鋒利。這種情形越發展越激烈,到一個地步,在人看來實 在是沒有辦法了。唯一能夠支援親岑多夫不倒下來的,就是他當初所得的啟示--聖經把基督合一的亮光照亮在他裏面。他一直為聖徒的合一禱告,盼望就在這一群 背景如此複雜的基督徒中間,能產生一個偉大的神蹟,使上帝得著空前的榮耀。但是他的困難卻不斷地增加,內有紛爭,外有壓力。當時那些有權勢的人責備他藏了一窩異端,為此,新生鐸夫對於要移民到他封地來的人,加以嚴厲的鑒別,只有那些能夠證明他們確實是為了福音緣故的人,才允許留下。

    當時這種情形越過越艱難,卻更顯出親岑多夫在摩爾維亞教會中間的事奉和見證,實在是太偉大了。他的態度和行動都是出於他對主的熱愛和向主的單純、真誠。在最艱難的時候,他自己也屢次被打倒而心灰意冷,想放棄一切的努力。但是上帝把一個偉大的信心放在他裏面,叫他一直相信上帝要在祂兒女中間行作大事。為此,他一直不斷地和每一位上帝的兒女交通,並且堅持每一件事都必須要合乎上帝的旨意,好讓良心得著完全的自由。他的絕對終使上帝的兒女都歸回在基督裏合一。仇敵也逐漸利用 政府開始逼迫移民,沒收他們的財產,並且新來的人一被發現,就立刻被下在監中;甚至連那些幫助移民逃到封地來的人,都要受到嚴厲的處罰。

    在一七二七年,政府宣佈親岑多夫是"野獸",禁止他在德雷斯頓傳道。但是親岑多夫一直在基督的愛和忍耐裏,接受一切可怕的打擊和痛苦。當時的光景,好像鬼魔要藉著一切的狂風暴雨,徹底摧毀主的見證。他的心極其傷痛。但在這無數的艱難和攪擾之中,他並不用自己的能力來對付這一切的問題,卻一直忍耐等候主的旨意顯明。

   下面這首詩歌,是他聽到當局禁止他講道的時候寫的,殉道者的靈充滿了詩人的胸臆。他非常清楚他"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空中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他的兵 器乃是"雖至於死,也不愛惜魂生命",仇敵傾其權勢來攻擊他,卻不能搖撼他退卻一步,他站在堅固的信心上,堵住了吼叫獅子的口。

殉道信歌(Martyr Faith

(一)榮耀歸神,見證如雲,
信心偉人氣壯;
微笑貧窮,無視煎熬,
寒波凱歌高唱。

(二)願今持守無畏信心,
這是先賢所站,
抵擋罪勢,以致流血,
他們甘心澆奠。

(三)烈窯七倍,灼熱逼人,
我神依舊同行;
祂造方舟,祂平風浪,
在在愛是祂名。

(四)主的膀臂,永久能力,
扶持永不枯竭;
最惡權勢,我們再勝,
躋身得勝行列。

    現在我們要看他另一首短詩,字字凝重有力,透露他在這一段艱難歲月裏得勝的秘訣,乃是在於"信心"的穿透力:

信心穿透鐵石心腸,
甚可回應寶座;
只要擁有信心利器,
就可支取一切。

    他的信心甚至回應寶座,成為上帝賜福教會的軌道。自馬丁路德以來,祭壇的火好像漸漸微弱了,直到他再次自天上引下火焰,這火焰也點燃了英倫復興和美洲"大覺醒"的火種。

    在上述大風波之後,上帝的賜福開始如雨霖沛降在弟兄們中間,叫他們的所在地成為上帝的祭壇,他們就發起守望禱告。從十六歲到六十歲的弟兄們都輪值,晝夜不斷的在上帝面前祈求。新生鐸夫的靈也被主的靈大大的感動,寫下了另一首詩,為著激勵所有儆醒守望的弟兄姊妹們:

那日子、那時辰(The Hour is Come

(一)長夜漫漫,"那時辰"忽然潛至,
將晨星第一道光芒,
射入你們心房。

(二)黑夜已深,誰來等候"那日子"
並向那榮耀之日的主,
今就效忠臣服。

(三)白晝將近,(新郎來迎),
五個童女在外哀哭切齒,
另五個,卻歡赴羔羊婚宴!

(四)榮耀破曉,守望不再,
(公義日頭已現)
每人要負自己的責任啊!(散文詩體譯)

    經過上帝長期奇妙榮耀的工作,和新生鐸夫孜孜不倦地澆灌耕耘,終於使這塊地方成為當代教會復興的中心與發源。而那許多從各種背景來的弟兄們,心都熔化在一起,到了一七二七年八月十三日,親岑多夫宣佈有一次大擘餅聚會,於是揭開了復興的序幕。那一天,每一個人都覺得需要和別人沒有間隔地重新聯合起來。當他們唱第一首詩歌的時候,有些人就被聖靈大能所感,起來認罪、悔改,如此直等到晚餐時,眾人的心都俯伏了下來,然後被聖靈高舉,接著聖靈大大的澆灌他們。在他們中間有一位歷史家回憶說:"那一天,真是聖靈大澆灌的日子。我們看見了上帝的聖手和祂奇妙的作為,祂使我們在立足的聖雲下受了靈浸,有大神蹟奇事在我們中間。從那時起,幾乎沒有一天我們看不見這偉大的工作。每個人都不再羨幕別的,只要求聖靈掌握他們全人。恩惠如同不能抗拒的洪流一般,把我們捲入神愛的大洋中。"他們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在這個擘餅聚會中,面對面的看見了救主尊貴的面容。雖然他們都成了憂傷的人,但是他們的裏頭告訴他們:主是他們的栽培者,是他們的祭物,祂要立刻使憂傷淚變為喜樂油,使痛悔變作歡欣。這種堅定的信心,使他們一時之間成為快樂的人。從那時起,他們以那一天所得的屬天恩賜,去帶領許多人,一起分享了這種快樂。當時不但在場的人,經歷了諸天下垂的榮耀,連六十哩以外有兩個人,也同時享受這賜福。新生鐸夫的快手筆,將那奇妙的光景勾勒出 來。我們只找著下面這一節,但已足夠印證那位歷史家的描述了:

何等喜樂,恩典時刻,
憑信我見救主榮面;
不見一人,只見耶穌,
並在我心刻下永約。

    那天上帝呼召了這一班蒙福的子民,來到錫安山,將榮耀國度的異象顯給他們看--"不見一人,只見耶穌"。主將祂自己給了他們。又將更美之約,用永生之靈寫在他們的心版上。五年後,這個見證的炸力開始顯在福音上,正如前文所描述的,這羔羊異象也是下面合一見證的根基。

    新生鐸夫為人天真柔細,常被羔羊捨命的大愛所充滿。當他負起摩爾維亞弟兄們的責任之後,這個愛是他的教訓和詩歌的動力,並且超過了一切的教訓和辯論,把所有 人的心,都熔化成為一體,並以"聖潔的裝飾為衣,甘心犧牲自己。"這一個愛將上帝的子民更新得像清晨光耀的甘露。下面這首詩歌上帝的羔羊(Lamb of God)說明他實在是認識羔羊無限價值、敬拜羔羊獨一尊榮的人:

感謝頌贊,惟你是配。
哦主!悅納我們愛慕。
因為所有新造福氣,
湧自你的微行、受難。
我心回應我舌快筆,
歡頌羔羊!心口一律。


更深的轉機為著更艱巨的使命


    大概就在這段時期,他在杜塞朵夫(Dusseldrof)參觀一次美術展覽會,看到了斯特堡(Sternberg)的一幅主受難圖,下面寫著:"為你我捨一切;為我你捨什麼?"

    他的心大大被聖靈感動。他覺得他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就是把一切都獻給主,也不能補滿主對他的大愛,而他就在那幅畫前得著了影響他一生服事的轉機。他求那位釘十字架的主帶他進入和主更深的交通,並且使他交通於基督的受苦;他也求主為他一生的事奉開路。但在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應該往哪裡 去。他回去以後比從前更加堅定,要一生跟隨、服事這位救主,而他在這幅畫中所見主的面貌,一直活在他的心裏。基督捨命的大愛,成為激勵他為主而活的力量。

    一七一七年,他有機會去巴黎,這位青年寫信給朋友說:"如果我去法國的目的,是為叫自己變成一個屬乎世界的人,這是白費錢財。上帝要按祂的慈愛,保守我為基督 而活的心願。"

    在巴黎有一位公爵夫人問他說:"你昨晚到戲院去過嗎?"他回答說:"沒有,我沒有功夫去看戲。"

    他離開巴黎的時候,歎息巴黎的繁華奢靡,也覺得那許多活在其中的人是何等可憐!只不過為審判的日子積蓄上帝的忿怒。這一位將來給主使用,建立祂心愛教會的器皿,原來就是這樣地與世界分別,難怪在他二十七歲(一七二七年)那年,上帝就使用他帶進一次教會歷史上罕見的復興。

    從他住在巴黎的日子,我們可以看出新生鐸夫心地的寬廣和他屬靈度量的深拓。那時他有機會和天主教中高級的教士交通。他固然厭煩他們許多外面的儀文和虛假、誇張的敬拜,他也看見許多教士的敗壞行為,但是這些並沒有影響他與他們的交通,他仍舊和巴黎的大主教成為朋友。那些主教十分驚訝於這位年輕人的屬靈生命與才華,想盡辦法要使他成為天主教的忠實信徒,而他們發現一切的計劃都歸於徒然,最後只好放棄對宗教觀點的爭執。親岑多夫則說:"他們只好和我一同交通於耶穌基督的受苦和祂生命的優美。"

    他仍舊把對方看為聖徒。他寫信給他們說:"雖然我們中間有這麼許多的不同,但是我們仍舊能在救主的鞭傷裏合一。"

    他在巴黎讀法律時,另有一件事叫他屬靈生命得著轉機。當時律師是非常高尚又很不容易得著的一種頭銜,他從來沒有被法院邀去參加他們的工作,所以有一次他就向法院抱怨,馬上就得著非常滿意的答復。就在那時,上帝的光突然進來照亮他的全魂,他深深看見他的自傲,也看見他對世界的抱負並沒有完全治死。為此他再一次來到主前,求主赦免。他痛痛哭泣;大大懊悔。再一次徹底地把所有的主權都交給主。

    在一七二○年五月,他離開巴黎。回家途中,他又遇見了另一次屬靈的轉機。那時候他路過姑媽家裏,並且病倒了。當他在姑媽家住的時候,他開始對表妹細歐朵拉(Theodora)發生愛慕,就很自然的向她求婚,事後他才發現她已經和他的好友路斯(Reuss)伯爵成為密友,他馬上就有一個反應,必須好好的尋求上帝的旨意,在上帝旨意以外有任何傾向舉動,都是嚴重得罪上帝的事。於是他就鼓勵路斯向他表妹求婚,而他自己也盡力玉成這樁婚事,但他心中的痛苦和掙扎,是可以想像得到的。過了幾年,新生鐸夫寫信給查理衛斯理的時候說:"當時決定向我表妹求婚的事,完全出於我的己意。從這次痛苦的教訓中,我對付了我的己生命,現在我已經向我的己生命自由。我覺得什麼時候我若活在自己的意願和傾向裏面,我就像活在地獄裏一樣。"

    一七二一年他正從巴黎遊學回來,被薩克森尼(Saxony)王侯聘為顧問(Counsellor of State)。我們且聽聽他的自述:"我雖然在世界裏有很高的職位,但這些一點也摸不著我的心。每個主日,我們都能自由的聚會,主也以祂的同在和能力覆庇了我們。我不僅是講道的人而已,我的全心更為著福音而活。為了順服在上的,我固然須要挂著佩劍出入宮廷,但是主的同在、大愛與忍耐一直覆庇我,使我深知我在世上不過是客旅,我要向著榮耀的標杆直奔。"

    他就順著裏頭的感覺寫下一首詩歌,詩意盎然。這首詩和下一首詩都是他早年的作品,當時摩爾維亞的弟兄們還沒遷進他的封地來,那時他才二十一歲。我們讀這首詩的時候,絕不會想到詩人正處在優裕的環境裏。

耶穌仍領率(JesusStill Lead On

(一)耶穌仍領率,直到安息境,
      雖然道路險阻難行,
      我們不畏,鎮靜跟隨,
      求用大能手,引我進美地。

(二)倘若驚恐起,倘若敵逼近,
      願藉忍耐,更臻完全,
      勝過不信,傲視曠野,
      歷經諸試探,引我歸天鄉。

(三)憂愁不能勝,試探交相迫,
      正當我們尋求安慰,
      "那信""那望",求毋棄我,
      遙指光明岸,不再有哭泣。

(四)耶穌仍領率,直到榮耀境,
      救恩元帥一路引導,
      扶持、保惠、體貼入微,
      直到應許地,安然投父懷。

    這裏還有一首詩,也是當時寫的,原來有十一節,下列六節是按著約翰衛斯理在一七三八年用英文翻譯的。從這兩首詩我們可以發現詩人在二十一歲時生命就很成熟了。他好像已經清楚他一生十架的道路,與榮耀的使命。雖然不見一片微雲,他卻在信心裏預嘗這道路的爭戰與安息。我們似乎可以聽見他受苦心志的兵器,鏗鏘有聲,而今他已成了反映榮耀美麗的雲彩,在我們的周圍。

哦,你搜尋遍處目光(Thouto Whose All-searching Sight

(一)哦,你搜尋遍處目光,
      叫幽暗如白晝發亮,
      搜尋鑒察渴你心懷,
      撕裂捆綁,叫他釋開。

(二)洗去罪染,穿上新造,
      釘死十架所有愛好。
      奉獻給主,每一思念,
      但願聖潔,如主完全。

(三)作我火柱,曠野開路。
      當我可畏荒野迷途,
      主若相親,我就無視,
      仇敵所有狠暴計施。

(四)洪流四起,漫溢我魂;
      憂苦波濤,席捲我心。
      惟我救主,使我頭?,
      應時扶助,爽我心懷。

(五)教我步武你的蹤蹟,
      不餒、不倦,不論何去。
      願你的手依舊扶攙,
      一路引我到你聖山。

(六)即或道路荊棘、坎坷,
      日子如何,力量如何。
      憂苦止息,不再奔波,
      直至靜謐、喜樂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