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墨蘭頓

墨蘭頓(Philip Melanchthon, 1497-1560)不是簡單人物。他是馬丁路德的重要同工、親密戰友。更正教陣營的第一本教義學(比加爾文1536年初版的《基督教要義》早了十五年)是他寫的;路德將聖經翻成德文是他鼓勵的;信義宗教會最重要的信仰告白奧斯堡信條(Augusburg Confession, 1530) 和辯護文出自他的手筆;他曾與路德或代表路德參加多次神學辯論;因積極投入德意志地區中上學校的改革而被尊稱為「德意志首席教師」,名聲斐然。然而,這位 十足表現人文主義特質的學者,因著熱衷「教會合一」(先是羅馬教會,後是改革宗,但都不成功)而在教義上傾向易於讓步、妥協而不受嚴格路德派的歡迎。以致 路德去世後,其個人特質和不得人望的事實使他無法承擔領導路德派的大任,甚而至今在信義宗正統和更正教神學傳統內,墨蘭頓和他的貢獻是比較被忽略的。
重要生平與神學貢獻
墨 蘭頓原來姓史瓦茲厄(Schwarzerd),後由他的舅公,鼎鼎大名的人文主義和希伯來文學者盧希林(Johannes Reuchlin),將之改名為墨蘭頓(Mel-anchthon)。其實Schwarzerd也好Melanchthon也好,意思都是「黑土」;只是 前者為德文,後者則源於希臘文。盧希林早已注意到這孩子的聰穎和勤奮向學,為他改名是要他以希臘人自居,以振興希臘思想學說為念。後來墨蘭頓在大學就讀 時,因希臘文成績優異而獲得「希臘仔」的綽號。
按 今天的標準來看,墨蘭頓絕對是資優生。他因家境富裕而有機會接受好的教育,從小在私塾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成績總是名列前矛。十二歲就進入海德堡大學就 讀,兩年後獲得學士學位。他雖因太年輕而在申請就讀碩士班的事上受阻,一年後還是在盧希林的大力推薦下,進入杜賓根大學就讀,並於1514年初獲頒人文碩 士學位,年僅十七歲。往後四年,墨蘭頓於杜賓根留校任教,並開始著述,甚受多方歡迎、肯定。
1518 年,墨蘭頓受聘至成立不久的威登堡大學任教,與路德成為好友,一起同工。他在威登堡大學就任教職的演說中,已經清楚的揭櫫他個人的大學教育改革理念,呼籲 要減少經院哲學課程,加強古典(聖經)語文的訓練。路德因墨蘭頓的幫助而提昇其希臘文、希伯來文的學養,而墨蘭頓在任教之餘亦受教於路德門下,一年後獲得 聖經學士的學位。路德不僅讚賞墨蘭頓對聖經原文的精通,亦稱許他在稱義教義的理解既正確又深入。
路 德對於墨蘭頓所著《教義學》(Loci Communes, 1521)一書有極高的評價。他認為在處理神學議題上,該書的透徹度無與倫比;除了聖經以外,這是一本最好的書。值得注意的是,該書完成時,墨蘭頓年僅 24歲(《基督教要義》出版時加爾文27歲)。他在神學上的潛力不容忽視,甚至連路德都經說過「這希臘仔在神學上超越我。」
在 同工關係中,墨蘭頓多方襄助路德。1519年的萊比錫辯論會,路德與厄克(John Eck)針鋒相對,立場分明的反對教皇與大公會議的終極權威。辯論過程裏,墨蘭頓適時提供經文或要點提示,使得路德充分發揮其辯才。當然,除了萊比錫,其 後重要的神學辯論或對話場合,他幾乎是無役不與,墨蘭頓對於路德派(信義宗)神學立場的界定與闡釋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墨 蘭頓對信義宗教會最大的貢獻,應該在於〈奧斯堡信條〉和辯護文的撰寫了。該信條是1530年在奧斯堡會議中提出,第一部分有廿一條款,說明信義宗陣營的信 仰立場(其中與羅馬教會不同的主要在稱義、聖餐、善功等方面);第二部分有七個條款,陳述信義宗教會內已加以更正的信仰內容(信徒可同時領受餅和杯,教牧 可以結婚等)。該信條雖遭教廷神學家反對,皇帝又拒絕進一步聆聽辯護文的宣讀,卻無損於該信條在信義宗信仰告白的地位。
墨蘭頓與路德
前 已提及,路德與墨蘭頓二人是摯友,是親密同工;但二人的個性、脾氣相距甚遠。路德好惡分明、不畏衝突、在多方面展現領袖的特質。墨蘭頓則是溫和、靦腆、不 好與人衝突。剛開始,路德對墨蘭頓寄予厚望,當雙方的差異愈多顯明時,路德依舊以寬大包容的態度與之同工。兩個人都是學者,都很勤奮,但在神的手中卻是成 就不同任務的器皿。
15214月路德被召赴沃木斯會議,行前曾對墨蘭頓表示,此行可能一去不得復返。他鼓勵墨蘭頓,一旦不幸遭害,他要勇敢的接下棒子,不要輕忽教導,要堅持真理;路德相信墨蘭頓會做得比他好。
沃 木斯會議後皇帝撤銷人身保護令,路德被友人送到瓦特堡藏匿,以免遭到不幸。這將近十個月期間,威登堡面臨極大的挑戰,也考驗了墨蘭頓的領導才能。不論是強 調只要靈的感動不要聖經的屬靈派(來自Zwikau自稱先知的一群),或是在舉行聖餐和面對教會傳統愈形激進、極端的迦勒斯大(Carlstadt),都 使得威登堡陷在騷亂不安中。堪稱神學奇才的墨蘭頓此時卻膽怯了,表現出來的是遲疑與優柔寡斷。他甚至向撒克森選侯和選侯的秘書Spalatin表達自己的 無助,並期待路德早日返回威登堡。千呼萬喚下,路德於15223月返回威登堡,一連傳講了八篇有力的道;使極端派離去,使秩序得以恢復。
墨蘭頓雖無法承擔領導改教的重任,但並不代表他在改教陣營中失去地位。在路德的領導之下,墨蘭頓繼續發揮他的恩賜與專長,如神學辯論、研擬信條、從事教育改革等。
在 〈奧斯堡信條〉與辯護文的撰寫上,為了避免與羅馬教會的裂痕擴大,墨蘭頓的筆觸非常溫和,路德對這點並無特別意見,反而相當肯定墨蘭頓的貢獻。然而在 1540年的修訂版中,墨蘭頓並未堅守「真實靈在」的聖餐立場,反而將之解釋成「基督的身體和血確實與餅和酒同時向領受主餐者顯明。」這樣的說法更接近改 革宗的立場,路德心中雖難過,卻沒有多說什麼。終其一生,路德堅持「真實臨在」的聖餐觀,墨蘭頓卻修改他的看法,傾向用較合理的方式解釋聖餐。
路 德於1546年離世後,墨蘭頓雖受部分人士的擁戴,卻無法全然取代路德的地位。他溫和且好與人為善的特質不符合當時的大環境,難以擔當信義宗陣營的領導 者。其後,信義宗內開始有了「嚴格路德派」和「墨蘭頓派」的分野與爭議。可惜的是,追隨者的包容度遠不及當事人,這或許會是路德與墨蘭頓深深引以為憾的事 吧。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橫的一致

  在討論路德本人及其傳統之前,應該先明白他在歷史上的地位,並不是靠他的天才而有的;自聖保羅以來,在基督徒當中或者除聖奧古斯丁一人以外,路德是最偉大的人物,不過若要有正確的看法,我們就必須也認識當時的影響。

  若說沒有路德其人,十六世紀就斷不會有任何宗教改革,這是錯誤的。若說路德及其所具高超的領袖特質不論何時何地都可踏上歷史的舞台,造成一種宗教改革運動,這也是錯誤的。須知這種以大人物來解釋歷史的理論是不健全的。研究歷史和傳記的人都知道,與其說大人物是時代的創造者,毋寧說是時代的產物。他們的成功是由於他們所具有的代表性。所以,我們不要以為路德是一個有翅膀的天使,從天空中飛來,宣布一個新天新地;也不要以為他是一個偉大的巨人,大跨步在他的世代行走,決心要推翻教皇,改善當日教會諸般昭彰的弊病。我們心目中的路德反應該是他在無意中成了一個全無計劃的運動之領袖,又是在偶然間成了一個怏怏不樂,正在探索基督教精意的世代的代言人。路德能以在世間發響,因為他的時代為他預備了一塊響板。

  十六世紀的西歐醞釀著各種主要的社會變動,而那以路德命名的一個運動,不過是轉移到近世紀多方面變遷中之一面而已。史密士(Preserved Smith)曾經指出,十六世紀的西歐人民經過了七大變動,而宗教改革是這些變動的理想表現。此七大變動,在文化方面是與路德在宗教方面的運動相平行的。地卻幫助婦人。當時民族主義的高潮正澎湃著,條頓族在拉丁族的統治下蠢蠢思動。平民的勢力也漸漸膨脹起來——即一種廢止教士與貴族特權的社會革命。這種社會革命產生了另一普通的變動——即資本主義的興起,工業生活的趨向,倫理上禁欲主義的傾覆。另一大變動即是個人從中世紀的組合與群眾生活中恢復了獨立地位,而為個人的宗教與信仰自由的運動開了一條路。

  和這些變動並駕齊驅的,則為知識的進步,先由文藝復興開其端,如今通俗化起來,使許多中世紀的迷信無立足之地。還有一變動就是從封建社會一變而為專制王國;因為十六世紀的上帝與皇帝都不再需要甚麼中間人來站在他與百姓之間,而被遺棄的聖徒便和被廢除的封建男爵一樣沒落。

  只要把這些革命加在一起,我們便不難知道路德時代所經過的大規模變動了。我們知道宗教改革不過是換到新時代的一大普通變動中屬宗教之一面而已,而路德雖曾助成這變動,但同時也為這變動所左右。由於上帝的恩典,路德具有扮演那時代所需要的一個英雄的性格;但我們不要忘記,歷史舞台當時已經布置妥善,準備路德這樣的一個人登台。因為照著上帝的安排,他的生活和動作做了他那時代的代表,做了基督教歷史上一個新時代的先驅者,做了給基督教福音更博大解釋的舌人。

  我們既已指出了路德與十五個世紀基督徒先輩間直系的連續,以及他與十六世紀同時代人在一般文化上每一方面橫的一致,我們現在要更接近我們的題目,問一問路德馬丁究竟是誰,他的傳統在整個復原教中有何地位。


2019年10月20日 星期日

查理衛斯理詩歌介紹

查理一生中雖然有極多的工作,但對教會最大的幫助,仍是詩歌。他實在是個最偉大的詩人。在他所有詩歌中,我們選其中四首為代表:

—、〈耶穌,你的全勝的愛〉
“Jesus,Thine All Victorious Love”
(《詩歌》第209首)
(一)耶穌,你的全勝的愛,已經澆灌我心;
我心就不再會搖擺,就能生根於神。
(二)但願聖火今在我心,就已發旺不休;
燒掉所有卑情下品,並使高山鎔流。
(三)你曾賜下祭壇火炭,求你燒掉我罪;
我向焚燒的靈呼喊,聖靈滿我心內。
(四)我心要接鍛煉的火,照亮我魂光耀;
散佈生命在每角落,並使全人聖潔。
(五)搖動的心求你扶掖,使它變成堅崖;
基督成為我的世界,我的全心成愛。
這首詩歌,實在代表他個人聖靈的經歷。不僅有聖靈充滿的經歷,更是對聖靈在人心中如何深入的工作,一層又一層的往深處寫。從這首詩歌中,我們可以看見查理對聖靈的認識及經歷的深入。

二、〈哦,願我有千萬舌頭〉
“Oh,For A Thousand Tongues to Sing”
(《詩歌》第135首)
(一)哦,願我有千萬舌頭,前來讚美救主;
說他恩典何等深厚,榮耀何等豐富。
(二)耶穌這名,慰我心情,驅盡我的驚怯;
是我安息,是我生命,成為我的喜樂。
(三)他因愛我,竟願經歷人世所有苦楚;
打破罪的捆綁能力,釋放罪的囚徒。
(四)我每靜念救我的愛,立即感覺不配;
不知他為什麼恩待,我這人中罪魁。
(五)我今作他愛的俘虜,甘心作到永久;
因他為我受死受辱,使我得以自由。
(六)我既從你可愛的名,知你待我美意;
假若我有千萬的心,也當—一歸你。
有 人說這首詩歌是來自一個故事。有一天他看完英國很大的一個足球比賽之後,當球員們列隊經過街上的時候,不知有多少人從門口、窗口伸出手來,向他們喝彩。他 在房間裏,心中忽然有極深的感觸,這些人的喝彩是世界上的虛空和榮華,救主卻缺少人讚美,“哦,願我有千萬舌頭,前來讚美救主”。

三、〈耶穌,靈魂的愛人〉
“Jesus,Lover Of My Soul”
(《詩歌》第729首)
(一)耶穌,靈魂的愛人,求你許我來藏身;
正當波浪滾滾近,正當風雨陣陣緊。
藏我,哦,主,求藏我,直到今生風波過;
引我平安進天門,至終求接我靈魂!
(二)我無別的逃避所,無助靈魂向你托;
求主莫將我丟棄,安慰保守無時已。
所有倚靠寄你身,所有救助在你恩;
我頭無遮,身無蔽,求你聖翼來覆庇。
(三)主啊,你是我所需,夠我一切還有餘;
軟弱、跌倒你扶持,疾病、瞎眼你醫治。
你名至義、至聖潔,我全不義滿罪孽;
我是邪惡沒良善,真理、恩典你充滿。
(四)你前我遇浩大恩,恩足赦免我罪深;
醫治活水望湧流,使我清潔蒙保守。
你是永遠生命源,望在我心成活泉;
從我裏面來湧流,一直湧流到永久。
這 首詩歌也有極多的傳說,其中有三個傳說是較普遍的:第一個是說到當他和他哥哥約翰在外面傳福音的時候,有許多流氓要追著打他們,殺害他們。他們整夜在逃 跑,躲避那些兇惡的人,他們實在走投無路,就在一棵樹下跪著禱告。多少次那些兇暴的人,從他們旁邊經過,神使那些兇暴的人眼睛迷糊,好像看不見他們。天亮 了他們就安然脫險,所以寫這首詩歌“耶穌,靈魂的愛人,讓我來藏身”。第二個傳說說到,有一日暴風雨來襲,突然一隻小鳥沖入他房間。他就把這只小鳥隱藏起 來,保護它,使它傷得痊愈,再放它走。他覺得我們在這世上也是這樣,若不是救主作我們的避難所隱藏我們,我們在這世界仇敵、罪惡的暴風雨之下,其結局是十 分悲慘的。第三個傳說說到在一七四○年,查理第一次從美國講道回來,經過大西洋時遇到暴風雨。大部分描寫暴風雨像我們跟隨主的路上所遇到的一切艱難,以及 在主裏所得的隱蔽。在這一次經歷中,他寫著:“求主給我能力和信心來禱告。哦,耶穌基督,我不斷呼求神的名,一直到我感動你是何等親近。我知道我藏在全能 者的蔭下,……到清晨四點,船已進水甚多,船長覺得沒有希望,船隻能放棄了。在這可怕的時刻中,我心中找到從神而來的平安和喜樂。這平安喜樂是世人不能給 我的,也是無法被奪去的。神的能力充滿我,我不再害怕,神使我上升遠超過天然一切的危險恐懼。”
 
四、〈你是平靜秘密之源〉

“Thou Hidden Source of Calm Repose” (《詩歌》第391首)
(一)你是“平靜”秘密之源,你是神聖全足的愛;
我們靠你,所以安全,我的幫助,我的山寨;
耶穌,我們是藉你名,能脫犯罪、憂愁、震驚。
(二)你名乃是我們救恩,賞賜喜樂入我心懷;
你名帶來平安、興奮、能力,並加永遠的愛;
你名已經賜給我們赦免、聖潔,並加天門。
(三)耶穌,你是我們一切:痛時,安舒;苦時,安息;
傷心之時,你是喜樂;亂時,平安;失時,利益;
怒目冷眼,你是笑臉;羞辱,你是榮耀冠冕。
(四)缺乏,你是我們富有;軟弱,你是我們能力;
束縛,你是完全自由;試探,你是可靠逃避;
失望、憂愁,你是喜悅;死亡,生命;我主,一切。

查 理和約翰一直是兩人同工,配合得那樣和諧有效,一直走到路終。查理一生寫了五千五百首詩歌。他一生雖不如約翰那樣受人注意,受人吸引,多彩多姿的生活。但 查理實在是“衛斯理運動”中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約翰也受到他極大的影響。在他們兩人的配搭中,約翰是首領向外衝鋒,向外開路,顯在眾人的面前。而查理是 一個背後的影響力量,並且他的詩歌使整個的復興力量得加倍的發揮,並且使這復興變成一個十分美麗,絢爛的見證。在一七八八年三月二十九日他在平安中被主接 去。當他離世之前,他仍舊身體十分軟弱,但是裏面主的榮耀和同在是愈來愈加增,生命愈來愈豐盛。最後他寫了一首短歌。現在他已歇了他的工,我們相信他不需 用他這種天分來寫詩,他要在寶座前與眾聖徒一同唱更美之詩。

詩人與詩歌:芬尼‧克羅斯比


芬尼‧克羅斯比( Fanny  Crosby18201915)是教會中有名的盲眼女詩人。她在六個月大的時候,由於感冒,眼睛發紅,又被庸醫誤診而完全失明。這樣的不幸,卻給她打開另一個美麗新世界,在那裡她看見基督是她的幫助、扶持、密友,而有秘密的喜樂泉源,她也成了一位靈命極其豐富,被上帝所用的使女。同時,她寫了許多極美的詩歌,人們因著她的詩歌,得到許多聖靈的感動和供應。直到今日,她的詩歌仍被千萬聖徒所寶貴,所歌頌,成了上帝給教會極大的祝福。

1820年三月二十四日,芬尼生於紐約普蘭鎮的一個窮苦家庭中。她的父母雖然出身卑微,卻都是敬虔的基督徒,全家熱切愛主。在她還不到一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她母親因事情太忙,所以請祖母來家照顧這盲眼的女孩。芬尼從小就喜歡坐在祖母的膝上,聽她講聖經故事。她的祖母是一位非常愛主的姊妹,並且也相當的認識主。雖然知道孫女永遠不能用肉眼來欣賞大自然的美麗,但是她卻看出在這個小女孩的裏面,有一個何等聰明的心靈!當她祖母抱她在膝蓋上時,不只把四圍上帝創造的美麗,講給她聽,更把上帝的大愛,主的救贖和聖經的奇妙,灌輸在她的心裏。

所以芬尼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了重生的經歷,且喜歡和主有親密的交通。她深深的被救主十架捨命的大愛所感動(456】求主使我近十架),這個愛火在她裏面,越來越大(36】我們不會疲倦不唱);或許和她的眼瞎有關,因為她不能和外面的環境接觸,所以她愛主的心是那樣的單純、真摯和熱切。她看不見別的事物,只有救主藉著聖靈,將祂自己的美麗,啟示在她心裏,因她整天用這樣長的時間,在幔內和主交通(287】主,我是屬你),所以她從主直接所得著的認識和啟示,不是一些從人得教導者所能比擬的。

她的祖母也把聖經讀給她聽,所以她從小就記得許多很長的經文。她祖母說:『孩子,你縱然不能像我這樣,從書案上取出聖經來讀,可是你能將許多上帝的話,豐豐富富的珍藏在心裏。以後你無論到那裏去,這些話都要隨著你,比一切財物更寶貴,要成為你用不盡的寶藏。』由於這種鼓勵,她更加用心背誦聖經。她所下的工夫,對她一生的事奉,有深刻的影響,這些寶貴的聖經,成了她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她因為眼瞎的緣故,不能進普通學校讀書,在遠處的盲人學校,收費都很貴,絕非她這個窮苦的家庭所能負擔的。但是芬尼從小知道信靠救主,在禱告中向主說明她心中的願望。她相信上帝能作人看為不可能的事。雖然經過很長的時間,她的禱告好像沒有蒙主應允,但她一直向上帝祈求,一點不灰心。有一天,一個陌生人從波士頓到這裏來考察,看見芬尼所寫的詩,覺得非常的驚訝,所以就幫助她,進入一所盲人學校讀書。她以大部分的時間研究音樂和文字;畢業以後,留校教書有十一年之久。在她教書的時候,學生們都非常的愛她,她也把救主的大愛傳播在這些學生的心田裏。許多年輕盲目的孩子都因著她而清楚蒙恩。那些因著和她接觸而得救的人,都有一個相同點,就是和她一樣地熱愛救主,而且也都喜歡與主交通。主藉著她在那學校裏成為一個很大的影響力。以後她又到各地教會作見證,並且也最喜歡在貧窮的人中傳福音。

到了年長,靈命相當成熟時,她常常在散會的時候,坐在那裏,許多年輕的孩子,從她身邊走過,她就一個一個用手摸摸他們,或者親一親他們的臉頰。凡是和她接觸的人常說,她給他們的感動,聖靈藉她所流出來的膏油,是他們一生所不能忘記的。許多冷淡的基督徒只要經過芬尼用手和他們一接觸、一撫摸,便覺得被主的愛再次衝擊,而站在那裏流淚認罪,主的愛在他們心中如死灰復燃,使他們得著復興。

在她年老的時候,她在教會中已是個相當有名的使者。雖然她的處境好像很寂寞,但是主的愛使她有不能禁止的快樂。有一天,當她一個人正在那裏坐著,一個愉快的聲音呼喊她說:「芬尼,剛才郵差送來一封你的信。」「從那裏來的呢?」她問著,一面仍不住地織毛衣。那位姊妹說這上面有一張英國的郵票,「快為我唸吧」!她丟下了毛衣,往搖椅上一靠,等著要聽那從海外來的信息:「啊!這是一首長的詩歌」。這位姊妹說。原來是一位在英國被主人用的姊妹海弗格爾(Frances R. Havergal)所寫給她的,那首詩開頭是這樣的:

盲目的詩人在海那邊,歌詞充滿湧流的喜樂,
美麗的歌聲四處傳播,如同晚星從天上降落,
請問詩人既是盲目,何能如此快樂?

當這位姊妹正唸時,芬尼靜坐在椅上,愉快的笑了,因她知道在海那邊的這姊妹,實在瞭解救主在芬尼心中成為她喜樂的祕密泉源,並且也知道她的詩在英國十分受人欣賞。像海弗格爾姊妹這樣的知音,給她無限安慰。

有一次,一位中年姊妹,在會後到她面前來,芬尼就抱著親她說:「但願救主的愛能在你心裏燃燒!」這位女士就哭起來了,說:「二十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孩童的時候,也是在聚會之後,我的母親把我帶到你面前,你親親我的臉頰。那時,主的愛就像電流一樣進到我的心裏,我不僅蒙了重生,而且這愛燃燒在我裏面二十年,一直不停頓,這是我第二次遇到你。」可見她感動人的力量是何等地深厚!

又有一次,在一個炎熱的夏天,她被請到紐約市百威禮教堂講道。雖然她看不到聽眾,可是她的感覺非常敏銳,她覺得聖靈向她指出,聽眾中有一位年輕人,在不久前背棄了自己的信仰,偏離真道;所以她講完道後,就順著裏面的感動說:「在今夜聽見這信息的人中,如果有一位青年,離棄他母親的教訓,走上滅亡的道路,我希望聚會後能和他交通。」她說了幾遍,果然有一位十八歲的青年人,到前面來,對她說:「你不是指著我吧!」接著就哭泣著承認:當他母親將死時,曾應許與他在天堂相會,但是,他現在卻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學會了犯罪作惡,成為一個沉淪滅亡的人。芬尼擁抱著他,和他親切地談到救主,和他一起跪著禱告,直到他深信他的罪蒙了主的赦免,主的愛充滿了他的心,他才帶著洋溢的大愛回去。

    有一天晚上.在非洲沙哈拉沙漠,有一位旅客聽見遠處營火中有土人的歌聲。他素來怕這一帶野蠻的土人,可是仔細聽他們所唱的,竟是讚美詩!那種甜美的聲音使他不禁催促他的駱駝前去,因為他們所唱的正是芬尼所寫的聖詩。雖然這些人外面的樣子看起來非常可怕,但是從他們的歌聲中他知道他們已經蒙了主的救恩。芬尼的詩歌,實在是深入世界各族各方之中。

她享年九十五歲,死於一九一五年二月十二日。曾嫁給一位盲眼的音樂家(Cana Alstyne),所以她的全名是MrsFanny.J.Crosby Alsty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