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比拿雅 BENAIAH

  有甲薛勇士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行過大能的事;他殺了摩押人亞利伊勒的兩個兒子;又在下雪的時候下坑裡去,殺了一個獅 子;又殺了一個強壯的埃及人;埃及人手裡拿著槍;比拿雅只拿著棍子下去,從埃及人手裡奪過槍來,用那槍將他殺死。這是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所行的事,就在 三個勇士裡得了名。他比那三十個勇士都尊貴,只是不及前三個勇士。大衛立他作護衛長。(撒下二十三20—23)
  比拿雅是在逆境中發旺的人,他與獅子般的勇土爭戰還不算,還要與活生生的獅子搏鬥才滿足。對他來說,這正是一個機會,好讓他證明對於活神有活信心的價 。 多數人情願挑一個競技場,而不是土坑,與獅子搏鬥。因為你如果一下到坑中,根本沒有機會展露身手,就葬身獅腹了。而這一切都還是發生在一個大雪天。碰到大 風大雪,任何人都會藉機推辭或拖延搏鬥,然而,比拿雅從不找藉口,他並不等待大晴天。如山的難處不過激起他的信心。當他面對難處,勝過一切逆境以後,便得 著他應得的尊榮——這些也是我們可以得著的。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便哈達 BEN—HADAD

  亞蘭王的臣僕對亞蘭王說,以色列人的神是山神,所以他們勝過我們;但在平原與他們打仗,我們必定得勝:王當這樣行,……在平原與他們打仗,……次 年便哈達果然點齊亞蘭人,上亞弗去,要與以色列人打仗。以色列人也點齊軍兵,預備食物,迎著亞蘭人出去,對著他們安營,好像兩小群山羊羔;亞蘭人卻滿了地 面。有神人來見以色列王說,耶和華如此說,亞蘭人既說我耶和華是山神,不是平原的神;所以我必將這一大群人,都交在你手中,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王上二十2328)
  便哈達的臣僕犯了一個常見的錯誤:他們以為當以色列入在山上時,上帝才能幫助他們。很多基督徒也犯同樣的錯誤,當人生境遇如高山,便覺得上帝同在而大聲讚美;當萬事不如意,似乎跌進了幽谷,便立刻灰心失意。


    上帝接受便哈達的挑戰,要他知道在幽谷中,上帝的供應也是同樣豐盛。困乏的以色列人得上帝的幫助而大獲全勝,使不信的人陷於虛謊中。幽谷的經歷是我們的考驗,對於上帝卻毫無難處,那谷越深越叫我們明白上帝的能力浩大,叫世上所有的便哈達知道祂是奇妙的上帝。

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便雅憫

  約瑟來到家裡,……約瑟問他們好,又問,你們的父親,就是……,那老人家平安嗎;他還在嗎。他們回答說,……父親平安,他還在;……約瑟舉目看見他同母的兄弟便雅憫,就說,……那頂小的兄弟,就是這位嗎;……—約瑟愛弟之情發動,就急忙……進入自己的屋裡,哭了一場。他洗了臉出來,勉強隱忍,吩咐人擺飯。……約瑟使眾弟兄在他面前排列坐席,都按著長幼的次序;眾弟兄就彼此詫異。約瑟把他面前的食物分出來,送給他們;但使雅憫所得的,比別人多五倍;他們就飲酒,和約瑟一同宴樂。(創四十三26—34)
  便雅憫在這分裂的家庭中,成了和平使者。他不用講,也不用作,只因他的存在便把他們拉在一起了。


    當雅各的十個兒子到埃及買糧時,他們很清楚的知道,他們一定得把便雅憫帶回來。若非迫不得已,雅各也絕不會許便雅憫同去。我們不太明白,約瑟為何要這樣難為兄弟,顯然他是比較愛這個最小的弟弟。

    對十個哥哥來說,他們也因為父親的緣故,必須同心協力保護最小的弟弟,而團結起來。所以,最後便雅憫以自己將全家拉在一起。這時代,我們也多麼需要能將上帝家中分裂的子民聯合一起的和平使者啊!

比撒列 BEZALEL

  摩西對以色列人說,猶大支派中,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耶 和華已經題他的名召他;又以上帝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智慧,聰明,知識,能作各樣的工;能想出巧工,用金,銀,銅,製造各物;又能刻寶石,可以鑲嵌,能雕 刻木頭,能作各樣的巧工。耶和華又使他和但支派中,亞希撒抹的兒子亞何利亞伯,心裡靈明,能教導人。耶和華使他們的心,滿有智慧,能作各樣的工,無論是雕 刻的工,巧匠的工,用藍色紫色朱紅色線,和細麻繡花的工,並機匠的工,他們都能作,也能想出奇巧的工。(出三十五30—35)
   有人以為被聖靈充滿就必須作傳道人,這是極錯誤的想法。比撒列只是一個工匠,但他卻被聖靈充滿,用他的手藝來事奉上帝。他也像任何一位傳道人一樣,是上 帝的工人,他的工作卻是運用心思和技巧的。有些基督徒為了將他們的訓練才幹用在屬世的工作上,沒有奉獻在他們所認為的「全時間事奉」上,因而感到不安。這 裡,比撒列的例子提醒我們,被聖靈充滿的秘訣就是盡忠完成我們日常的工作,而且是為榮耀上帝而行(西三23)


     我們都被召「全時間事奉」,必在世俗或神聖中間畫出分解。

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

亞流派的真相

    優西比烏領導的亞流派,在剷除上述三位尼西亞的主將之後,在政治上取得絕對優勢。雖然亞他那修在335年被放逐,但是因為對他沒有任何教義上的指控,所以康士坦丁並未剝奪其教職。而埃及的主教們與民眾,總的來說仍是忠於被放逐的亞他那修,仍然拒絕亞流回歸亞歷山大教會。亞流只好回到康士坦丁堡,孤苦伶仃被人遺忘,不久之後(336年)過世。亞流死前,就不滿優西比烏黨羽不再支持他了。

   
其實,亞流派人士並非擁護亞流本人,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是亞流派,他們曾說亞流只不過是一名長老,主教們怎麼會是被長老來領導。所謂亞流派,是指支持亞流的隸屬論Subordinationism)思想(認為聖子隸屬於聖父,與聖父本質不同),反對尼西亞信經的聖父與聖子同一本質的信仰。所以,最後連亞流自己也明白,他早就被亞流派人士遺忘了。

   
康士坦丁於3375月過世,死前穿著初信者白袍,由優西比烏為其施洗。康士坦丁死後,葬於康士坦丁堡的眾使徒教堂。令人欷噓扼腕的是:雖然康士坦丁召開的尼西亞會議,禁止了公開形式的亞流主義,但是到康士坦丁死時,亞流派人士在政治上得勢。東方教會中的亞流派,繼續得到繼任皇帝們的支持。

康士坦丁死後之政局變遷

    康士坦丁死後,國土由其三個兒子繼承:長子康士坦丁二世(Constantine II),治理西部(不列顛,高盧,西班牙);次子康士坦提二世(Constantius II),統治東部(小亞細亞,巴勒斯坦,埃及);么兒康士坦司(Constans),統領中部(義大利,北非)。三分天下的局面不能持久,340年康士坦丁二世與康士坦司終於兵戎相見,康士坦丁二世戰死,康士坦司統一了帝國的中部與西部。

   
當康士坦丁大帝過世,三個兒子即位時,容讓被放逐的主教們回歸,所以亞他那修於337年末,回到亞歷山大。然而,亞流派領袖優西比烏獲得東部皇帝康士坦提的青睞。

   
優西比烏於339年從尼哥美地亞調任康士坦丁堡主教長,更加助長其在東部教會的領袖權位。他運用影響力,促使康士坦提下令放逐亞他那修,改派一位亞流派人士貴格力(Gregory)出任亞歷山大主教。但是民眾不服,只有派兵押陣,護送他上任。

亞他那修在羅馬

    亞他那修逃往羅馬,獲得羅馬主教朱里雅(Julius)的同情與支持,不久之後安卡拉主教馬吉羅也逃難到羅馬。在朱里雅的眼中,東方教會被亞流派領袖操縱,愈來愈遠離尼西亞信經。

    由於康士坦司在340年成為帝國中西部的共主,朱里雅獲得康士坦司的支持,就挺身而出召開主教會議,宣告亞他那修與馬吉羅的革職判決是不公的。東方教會的領袖對西方教會此舉大感不悅,認為羅馬主教干預東方教會的事務。他們懷疑亞他那修與馬吉羅,是用尼西亞信經來遮掩神格一位論Monarchianism)異端(認為上帝只有一位格,具三形態)。所以,他們被革職的判決是合法的。

   
所以,341年東方教會有97位主教在安提阿開會,宣告他們並非亞流派,否認羅馬主教有權做為東方教會的上訴法庭。他們制訂了三份信經,來補充並修正尼西亞信經,定罪神格一位論,特別指出馬吉羅的看法為異端。他們還寫了一信仰告白,呈獻給西部皇帝康士坦司,因為康士坦司要他們解釋其立場。如此一來,東西方教會瀕於分裂。

東西方失和

    由於康士坦丁堡主教長優西比烏是亞流派,只要他在領導東方教會,羅馬主教就不會相信安提阿會議的解釋。到了341342年冬,優西比烏過世,康士坦丁堡繼任人選兩派內鬥,造成東方教會內部危機。然而,西部皇帝康士坦司國勢增強,開始向東部皇帝施加壓力,要東方主教們與西方合一。康士坦司在朱里雅的建議之下,勸服了康士坦提一起來召開東西方主教大會,以解決爭端。

   
343 年秋,會議終於在撒狄卡(Serdica,今保加利亞的蘇非雅)召開,西方主教堅持要亞他那修與馬吉羅在場,東方主教們(人數較少)就退席抗議。西方主教們繼續進行會議,制訂教會法規,確認羅馬主教有權處理東方教會的爭議,並且還通過容易招致東方主教誤解的信仰宣言(亞他那修勸阻他們,但是他們並未聽從)。此次大會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加深了雙方的裂痕。

   
面對這樣的困境,兩位皇帝決定東西雙方各讓一步,來尋求和解。當347年亞歷山大主教貴格力過世,東方同意讓亞他那修返回亞歷山大,恢復原職。因為亞他那修信仰純正,且受百姓歡迎愛戴。西方同意不再擁護馬吉羅,不再要求回復其安卡拉主教之職,因為馬吉羅的信仰確有可議之處。如此一來,東西方的爭議暫告平息。

   
亞 他那修在埃及民眾熱烈歡迎中,回到亞歷山大。這位曾被放逐兩次的主教,終於回到家鄉任職。這位在亞歷山大事奉,親身參與尼西亞大會的神學家與牧者,最洞悉 亞流異端的底細,是堅守尼西亞信經的主將。他深知若容讓亞流派貶低主基督的完全神性,將使得我們失去救恩唯一的中保。他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爭 辯,所以他遭受仇敵多次多方的攻擊與迫害。然而他不畏強權絕不妥協,守正不阿死守善道,所以被史家稱為是正統信仰之父

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上帝的形像

    「上帝的形像」是加爾文人論的重要觀念,而此觀念源自創一26-27,而與創造密切相關。

活在創造中的人

    加 爾文對創造的瞭解是動態的,而且是持續中的,他沒有將創造視為過去的歷史事件,而把創造當作「持續中的創造」,因此,被造者(人)是生活在創造者(上帝) 持續中的創造裡,而在創造中活躍之上帝的靈與上帝的話,自然也是不斷地作工在創造中的人身上。加爾文認為人在一個發展過程中,也就是人不只生活在創造中, 也不斷地在被創造當中,任何對人僵化的刻板印象都不宜用來討論加爾文的人論。

    加爾文指出,「所謂上帝的形像,是指人性超過所有其他動物的一切其他優點而言」。加爾文把人當作創造的高峰,人的優點在一切動物中顯得特別突出,而加爾文又特別指出,人具有靈魂為其獨有特色,也是上帝的形像的依據。
活在創造中的人,是上帝創造的傑作,也是為了上帝而被造,在改革宗傳統下韋斯敏斯德小教理問答的第一問答,簡單扼要地提出人被造的目的:「一、人首要的目的是什麼?人首要的目的是榮耀上帝,永遠以衪為樂。」

創造所帶來的上帝形像

    加 爾文指出,「上帝的光榮,雖表現在人的外形上,可是祂的真正形像,無疑的是在靈魂中」。加爾文以為人的靈魂雖不是人的全部,卻是上帝形像主要的表現之處。 加爾文所說的「靈魂」,是指與肉體有別,「是指那不朽,而屬被造的本質,是人最高貴的部份」,加爾文以為人認識上帝的能力在靈魂裡頭,他也由此能力推斷靈 魂是不朽的。由於加爾文對靈魂重視,視為上帝形像表現之處,有必要進一步瞭解他所說的靈魂是什麼。

    加爾文所說的「靈魂」是甚麼意思呢?他以理性(understanding)與意志(will) 為靈魂的二種重要功能,理性是人分辨取捨的根據,卻往往受愚昧蒙蔽,而意志是選擇決定的依據,卻常常受慾望束縛。在「知」與「意」靈魂的兩大功能之間,加 爾文傾向以「知」為重心,因此他的神學常常有知性的特色,即使如此,二者必須互相配合,才能認識上帝,充份地發揮上帝的形像。

耶穌基督展現的上帝形像

    加 爾文說:「我們現在知道,基督所具的是上帝最完全的形像」。加爾文認為上帝最完美的形像只見於基督身上,而且人為了回復上帝的形像也必須通過基督而更新。 在此加爾文引述西三10與弗四24而指出更新的內容先是知識,而後是誠實的仁義與聖潔,目的是回復上帝的形像而與在基督身上所見者一致。

墮落的人

    討 論加爾文的人論,不可忽略他明確主張人處在兩種情況下,一種是被創造的原先情況,另一種是墮落之後的情況。加爾文堅持說這兩種情況下的人已經大不相同了, 他接受原罪的觀念,認為人在亞當墮落之後的情況,已通過遺傳而代代相傳,在墮落之後的情況,上帝形像雖未完全毀滅消失,但已腐仇變形。

    加爾文認為亞當是人的墮落源頭,因為亞當不只是人類的祖先,而且是人性(human nature)的根源,因此使全人類沾染了亞當所帶來的腐化。以此方式,加爾文巧妙地避開了生理學遺傳與原罪的關連,而給予原罪神學性的解釋,以亞當為人性的根源,因而將人類帶到墮落的情況下。

    亞 當墮落的根本原因在於不信,加爾文指出:「所以不信就是亞當背叛的根源。野心、驕傲和忘恩負義都由此而生,因為亞當貪得無厭,玷污了上帝的仁慈」。加爾文 以「不信」為墮落的最基本原因,因為他認為人應當時時刻刻生活在上帝的榮耀之下,人若不信則將徹底地摧毀人與上帝的關係,一個離開了上帝榮耀的人自然是生 活在諸般罪惡裡頭。不信所帶來人與上帝關係的疏遠,正是靈魂死亡的開始。

    亞當墮落對人類的影響即「原罪」,加爾文指出:「原罪是我們本性上一種遺傳的邪惡和腐敗,散佈於心靈的各部分,使我們為上帝的憤怒所憎惡」,而且在我們裡面滋生情慾的事與各種罪惡。

    為了說明原罪如何改變了人性,如何使人類與亞當一起進入了墮落的狀況,而使人不再停留於原先被創造時的狀況,加爾文指出人活在兩個處境中。

(a)墮落的處境

加爾文認為原罪不斷地滋生情慾的事與各種罪惡,有如火爐持續地迸出火焰與火花,又如泉源不停地湧出泉水。他形容在墮落中的人:「人完全為罪所籠罩,如同洪水淹沒一般,所以凡出自人的都是罪」。人的肉體與靈魂都敗壞了,整個人成為罪惡的源頭。

在墮落中的人,理性被愚昧蒙蔽,意志被慾望束縛。就理性而言,人雖然仍有理性而與獸有別,但是只能作用在諸如法律、文學、手藝等地上事物,而且理性處在常常被欺騙的狀況下,因此雖然仍有良心,卻是未能健全地分辨善惡。
就意志而言,加爾文贊同奧古斯丁以來的傳統,主張人的意志已經被罪所束縛,因此凡意志所出者必然是犯罪。

靈魂的兩大功能(理性與意志)在墮落中人身上均已嚴重損毀,以致使人認識上帝的能力被蒙蔽,而因未能認識上帝又使人在墮落中無法改變自己,如此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b)墮落的恢復

《基督教要義》第三卷詳細處理了拯救論,指出人在上帝的話與上帝的靈引導之下,通過信心領受上帝恩典,開始經歷稱義與重生(成聖)。加爾文由重生(成聖)談論起,指出墮落的人如何在信仰中改變自己,最重要的就是經歷到死去(Mortification)與活起來(Vivification),人在罪上死去,通過信心而重生。

加爾文把信仰視為一種對上帝認識的更新,使得原本喪失認識上帝能力的理性得到恢復。通過上帝的恩典,人的意志得到變化與改造,而且是完全出自上帝的改造,由一個惡的變為好的意志。加爾文強調意志改造之後,人並不是自己得到行善的能力,乃是得到所有出自上帝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