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教會預備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教會預備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3月25日 星期五

波斯帝國統治時期

 波斯帝國是由瑪代國和波斯國兩國合併而成,興起後,於主前五三八年滅巴比倫帝國(但五30),猶太地也在其帝國的統治之下。直到主前三二年波斯帝國被希臘帝國所滅。波斯帝國善待各族的人,因此猶太人在宗教信仰方面有極大的自由。其間對猶太人有幾項重大影響:

 

1.准許猶太人歸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並協助他們完成此項工作。

 

2.讓尼希米帶領百姓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

 

3.當北朝以色列亡國之後,亞述帝國把一些外族人移到撒瑪利亞(王下十七2533),這些外族人與以色列人通婚,在信仰上又不純正。當另一批以色列人回到耶路撒冷要重建聖殿時,撒瑪利亞人也要求參與,卻被拒絕,因此怒阻重建之工作。後來,他們自己又在基利心山上建一聖殿,與耶路撒冷的聖殿相抗衡,雖然這聖殿於主前一百廿九年被馬加比王朝所毀,但他們依然以基利心為敬拜的聖地。如主耶穌曾與撒瑪利亞婦人談論此事(約四20),足見直到主耶穌時代撒瑪利亞人(非純種的猶太人)與猶太人之間的仇恨之深遠。

 

4.祭司長雖有上帝律法規定其產生方式,但波斯帝國尊重其職位,委任他為地方的統治者,直接聽命於波斯王朝,因此造成日後許多紛爭之源,為爭奪祭司長之職,猶太人彼此猜忌甚至彼此殘殺。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教會產生以前的希臘歷史和文化背景


【主降生前之希臘簡史】 

希臘歷史的開端蒙了一層神話的紗幕,有人認為希臘歷史約於主前十二世紀開始,與聖經中的士師時代同時。此後約在主前第十世紀發生特羅亞戰爭(Trojan Wars),荷馬(Homer)就是這時代的人,約與大衛、所羅門同時。希臘的正式歷史通常認為應自第一個「奧林匹亞得」(The first Olympiad)開始計算(奧林匹亞得是以四年為一周的希臘古代計時法)。希臘各城邦先後成立於主前776~500年之間。希臘與波斯的戰爭是主前500~331年之間,著名的戰役有:馬拉松(Marathon)戰役(主前490),撒摩丕利(Thermopylae)與撒拉密斯(Salamis)戰役(主前480)。此後,即是庇力克斯(Pericles,主前465~429)及蘇格拉底(Socrates,主前469~399)的黃金時代,約與以斯拉及尼希米同時。
        亞歷山大大帝廿歲時(Alexander the Great,主前336),成為希臘軍隊的統帥,如流星一般向東撲入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各國。主前331年,全世界服在他的腳前。當主前332年進攻巴勒斯坦時,他以寬大態度對待猶太人,放過了耶路撒冷,准許猶太人自由居於亞歷山大城,享免稅權。他在所征服的各地,建立了許多希臘式的城市,把希臘文化與文字傳開。在位不久即死(主前323)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他手下的四個將軍將其帝國分裂為四,敘利亞歸與西流古尼卡特(Seleucus Nicator),埃及歸與多利買(Ptolemy)。巴勒斯坦位於敘利亞與埃及之間,先歸與敘利亞,不久之後歸與埃及(主前301),約一百年之久(至主前198)

【希臘人對當時世界的影響】

 亞歷山大大帝不但是一位常勝將軍,而且是一位希臘文化的使者;他不斷的向外擴張勢力,也把希臘文化傳播到凡他到過的地方。這些文化和當地的文化結合,起了很大的變化,造成了以希臘文化為主的混合文化,史家稱之為「希臘化文化」(HellenismHellen=Greek)
        希臘人能夠產生影響力,並不是倚靠政治勢力,而是因為希臘思想的滲透力和希臘文化的誘惑力。希臘人征服了近東,從愛琴海至恆河的國家都在其影響之列;雖然這個馬其頓帝國在其締造者死後不久亦相繼分裂,但曾在受它統治的人民心中,卻留下不易磨滅的影響。
        希臘文精確美麗,在當時的世界所佔崇高的地位,更叫他們引以自豪。在商業、政治、外交、文學、哲學各方面都採用希臘文,甚至住在亞歷山大城的猶太人用希臘文譯摩西的律法,也就在亞歷山大城,猶太人把全部舊約由希伯來文翻成希臘文,這就是著名的「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
        教會最早期的成員雖然是猶太人,但都深受希臘文化的薰陶。耶穌的十二個使徒中,有十一個居住在加利利海附近,那裏與低加波利(Decapolis)的希臘城市非常接近。他們時常與從西部來的外邦移民接觸,對他們的語言和習俗十分熟悉。

【希臘思想簡介】

 希臘人富於想像力,古希臘神話中的諸神,乃是希臘人自己隨意造作的。他們的神就是將自然界的勢力擬為人身並奉之為神。這些神,也和人一樣A有男性和女性,不過他們的能力、惡行和美德卻比人所有的大得多。
        希臘人出了一班表率群倫的哲學家如:蘇格拉底(Socrates)、柏拉圖(Plato)、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等人。蘇格拉底曾被稱為「古代的施洗約翰」。柏拉圖的高尚的、屬靈的哲學曾被比作一座橋;曾有許多人由異教經過這橋而達到神的國。亞里斯多德曾被稱為世界空前未有的創立系統者。在主後一千四百年之之內,除了聖經以外,沒有一本書像他所著的《思考法》(Organon)那樣大大的影響了當時的文化世界。
        在耶穌降生之前,希臘人產生了兩派的哲學(參閱徒十七16~18):一謂「斯多亞派」(Stoic School),一謂「伊彼古羅派」(Epicurean School);前者主張人生目的在於心志堅定,克制情慾,勉勵行善,苦樂同樣看待;後者主張人生最美的生活就是身心與靈肉都快樂,不過要得其中庸。這兩派哲學在當時影響力很大。
        到使徒時代,以彼古羅派淪為「享樂主義」,斯多亞派則變為「禁慾主義」,狂妄自大。

【希臘文化簡介】

 希臘文化的發展是以都市為主,所以希臘文明根本是一種城市的產物。希臘人的城市建築得很有計劃,不但整齊美觀,更有藝術的風格,每一個城市都有集會場所,如戲院、體育館、運動場、會議所、圖書館、俱樂部等等。城市中的百姓選舉自己的官長,討論公共的事情,人民都有自由權利參加政事,在政府中擔任要職,並從事各種城市生活的活動,這是「民主政體」的雛形。因在希臘人看來,生命是美好的,人生必須有美滿的生活與享受,快樂的人生是以健康為基礎,故有上列種種之設備以滿足人民的需要。
        希臘人的人生更是完全浸潤在藝術的氣氛裏,文學在他們的生活中佔有極顯著的地位。詩歌、音樂、舞蹈、節期的聯歡、精美的雕刻、宮廟、院宇的裝飾、演戲的劇場、城市建築物的壯麗,在在都表現出他們在這方面特出的天才;禮儀風俗也與東方不同,豔麗的服裝、時髦的打扮,在當時的東方人看來,都是非常新奇古怪,可謂古代的「新潮」。

【希臘文化對基督教的影響】

 希臘文化對基督教運動的貢獻,可分三點總括起來:第一,希臘哲學的無神論與懷疑論,使到外邦世界中的許多人,從崇拜假神的迷信裏出來,加深了他們對真神的渴慕。在另一方面,良好的希臘哲學,是重視人的精神價值,提高了屬靈與道德真理之地位的,因而使到世界對基督之來臨,具有準備。第二,希臘語文,是當日整個地中海世界的通用語文。當日的傳教士,不必費時先去學曉一種新語言,便可立刻開始工作。此外,希臘語文的本身,奇妙而完備,能把基督教偉大的啟示真理,表現得清楚正確。新約聖經大部份是用希臘文寫的。第三,希臘人對於真理的愛好、高瞻遠矚的眼光和勇於進取的創始才等精神,對於基督教運動,也有貢獻。
        但是另一方面,希臘人對觀念與物質、良善與邪惡、靈魂與肉體的看法,對早期教會的頭四個世紀的歷史,也有反面的影響。「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和「亞流主義」(Arianism)這兩個異端,深深地威脅著福音的真理,它們都是受希臘哲學思想的影響。
        今日所謂西方文明,皆含有希臘文化的底子或以之為依據,演變成為個人主義、世俗主義、物質主義,甚或自由派的神學思想。

【希羅文化】

 希臘文化與較後的羅馬文化連合稱為「希羅文化」。
        基督教在希臘和羅馬雙重影響下誕生。馬其頓帝國留下了不能磨滅的知識成就,而羅馬帝國以政治和軍事成就鞏固世界。這兩種力量交錯地影響人的命運,自然也影響教會的模式。
        雖然羅馬法院的法定語言是拉丁文,普遍的文化語言卻是希臘文。這語言的特點是精細而嚴謹,非其他語言可比擬。用以記錄耶穌的故事和教會消息的文字便是希臘文了。羅馬有極好的公路系統,再加上發展蓬勃的航運事業,協助了政府的工作、私人企業,亦幫助散播福音。教育、文學、藝術、哲學和希臘科學都很盛行,造成了有利的環境,使新思潮和宗教能易於灌輸給人。正當早期基督徒受盡艱難和不利因素影響,福音卻因著先進的文化和統一的政府而傳遞迅速。
        可是希羅倫理道德的核心,卻還存著頹廢的異教主義。在圓形鬥技劇場人獸相搏,以提供娛樂。鬥士也分為格鬥者、侏儒、婦女。羅馬社會仍然容許奴隸制度存在。政府內買賣官位十分普遍,官員賄賂貪污情況日益增多。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至主後100年就結束,其外表的光華始終隱藏不了全國內部道德腐敗和個人悲慘的情況。

【希臘人求見主耶穌】

 根據約翰福音的記載,有幾個希臘人來到耶路撒冷參加逾越節的慶典,他們說:「我們願意見耶穌」(約十二20~21)。這表現了希臘人好奇的特性。在這個記載中,並沒有表明他們是接受了以色列宗教的外邦人,抑或只是外來的訪客,但無論怎樣,他們表明了道地希臘人思想。

【十字架罪狀板上的文字】 

當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彼拉多用牌子寫了一個名號,安在十字架上。這牌子是用希伯來、羅馬、希臘三樣文字寫的(參約十九19~20)。希伯來文代表猶太的宗教勢力,羅馬文代表羅馬的政治勢力,希臘文代表希臘的文化勢力;這三種不同的勢力聯合起來反對主耶穌。

教會產生以前的羅馬歷史和政治背景


【羅馬帝國的崛起】 

        羅馬是因它在義大利的首都而得名。這羅馬城是羅馬國的發源地。羅馬國建於主前七百五十三年。起初僅是一些小村落聯合組成,由一個君王統治。主前二世紀中經過一段長時期的戰爭、鬥爭合拼後,羅馬已成了義大利半島的霸主。此後兩百年,羅馬與迦太基(位於今日北非突尼西亞境內)的地中海爭霸戰中獲勝,迦太基被攻陷征服,羅馬的領土便伸展至西班牙及北非一帶了。迦太基原是腓尼基(Phoenicia)的殖民地,後獨立成為一強大的王國,至終戰敗變成羅馬的屬地。主前一世紀,馬其頓、小亞細亞以及敘利亞也被羅馬大軍征服拼吞,被改為羅馬的省份。主前六十三年,猶大國為羅馬大將龐培所征服;猶太人從此在羅馬鐵蹄下茍安度日。

【羅馬帝國的版圖】

 當時羅馬帝國的版圖,包括全部地中海世界,南自撒哈拉沙漠,西抵大西洋,東界幼發拉底河,北迄多瑙與萊茵二河。
        羅馬的疆界有極清楚的劃分,可保衛帝國免受北方野蠻民族的騷擾。這疆界保持了四個世紀之久。而地中海也不像現在這樣觸及許多國家的海岸,它只不過是一個連接環繞帝國各省的廣大內陸水道。數百個種族在羅馬的國境內生存著,比羅馬的歷史還要悠久的民族,也都在其控制之下。

【羅馬帝國的政制】 

羅馬所有的領土,一直到主前二十七年,都是以相同的共和政體的形式來管轄。在這個政體中,國會(元老院)握有極大的權力,此外沒有任何勢力可以控制政府。
        主前五十餘年,羅馬帝國內部發生傾軋、彼此排擠、權力鬥爭的事件,終至發展而成為龐貝與該撒猶流兩人間爭奪王位的殊死鬥爭。主前四十八年,兩虎將干戈相見,該撒打敗龐貝,遂掌握了軍事、行政和司法大權,至主前四十五年被推舉為終身的獨裁官,即成為羅馬帝國的無上主人翁了。事實上,該撒乃是羅馬帝國的始皇帝。這時羅馬的共和政體不過是徒有虛名而已。該撒猶流死後,該撒亞古士督廢除了共和政體而實施帝制,他的統治期間從主前二十七年到主後十四年。他就是路加福音書第二章第一節中所記載的該撒:「當那些日子,該撒亞古士督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
        羅馬政府以皇帝和元老院為它兩個主要權力來源;元老院由幾百個著名有財、有勢的領袖所組成,原是一個節制皇帝權力的機構,不過皇帝卻不止有權去否決元老院的議決案,也有權去免除一個元老的職務,可見皇帝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羅馬帝國統治屬地的方法】

 羅馬帝國分作許多省,每一個被征服的國家都要成為羅馬的一省。大概每省都包含那些種族相同、文化相合的人民,或者用別的方法將他們集中起來,依照行政的目標統治。每省指派總督(或稱巡撫);也有一少部份為羅馬帝國所允許給予特別通融,由該地的君王治理,但仍隸屬於羅馬的中央政府。故此後來希律可以稱王,治理猶太國,而以羅馬為宗主國,並且依條例的規定,每年貢輸稅餉。
        羅馬的中央政府並不干涉地方的事務,城市財政乃是由他們自己的行政長官治理,他們有自己的法庭,甚至鑄造自己的錢幣,而不受總督的干涉。猶太人舊有的「公會」,仍有執行摩西律法的權限,大祭司在監督之下,亦得實行其職權。若無政治反動嫌疑,宗教信仰滿有自由,人民可以自由在哲學或宗教的教派中選擇自己所皈從、所喜愛的,只須這與法律以及公共所承認的倫理教義不相牴觸(如古代不列巔的督伊德教徒以人作祭品的風俗,即被禁止)。人民也可以自由宣傳所喜歡的任何教理,故此,新約時代保羅四出傳道,有幾次受到暴徒煽動、攻擊時,反能得到當地官廳的保護,這正是羅馬政府這種自由政策的反映。

【巴勒斯坦分封的王】

 在羅馬帝國統治下,曾先後讓以土買人(即以東人)希律的家族作巴勒斯坦各地分封的王,茲簡略敘述如下:首即大希律王(太二1),他在位三十七年,為了討好猶太人,動工修建聖殿,一共花了四十六年(參約二20),直到他死後約三十年,才全部竣工。他在位的末年,耶穌基督降生於猶太地的伯利恆。他因怕「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奪取他的王位,就下令殺盡伯利恆兩歲以裏的男孩(參太二16)。大希律死後,其國土由他三個兒子分領:()亞基老(太二22)統管猶太地、撒瑪利亞和以東地;()希律安提帕作加利利和比利亞(Perea)的王;()希律腓力作約但河東北部的王。那殺害施洗約翰(太十四1~12)、被主耶穌稱為狐狸(路十三32)、曾審判過主耶穌(路廿三6~12)的希律乃是希律安提帕。後來大希律之孫亞基帕第一取得上述三王的領地,又統管巴勒斯坦全地。那殺害使徒雅各、監禁使徒彼得、最後被虫咬死的希律(參徒十二全章),就是亞基帕第一。亞基帕第一的兒子也叫亞基帕(亞基帕第二),是希律王朝最後的一個君王,他就是使徒保羅作見證說:「亞基帕王阿,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徒廿六19)的那一位王。

【猶太地歷任羅馬巡撫】

 新約聖經所提到的羅馬巡撫如下:()本丟彼拉多(Pontius Pilate,主後26~36):希律亞基老王在主後六年被廢,羅馬皇帝便差派巡撫治理猶太地。本丟彼拉多乃是第五個巡撫,在他的任內,耶穌基督受他審問而被定死刑(參太廿七1~26),以致遺臭萬年。主後三十六年,他被革職查辦,解到羅馬御前受審,國王將他定罪,流放高盧,最後自盡身亡。()腓力斯(Felix,主後52~60):主後四十一至四十四年間,猶太的治權一度又轉到希律亞基帕第一手中。希律亞基帕第一死後,猶太全地又重新劃歸羅馬巡撫所管轄。腓力斯娶了亞基帕第一的女兒土西拉(Drusilla)為妻,他在任內,曾故意擱延審判使徒保羅達兩年之久,目的是指望保羅行賄以恢復他的自由(參徒廿四1~26)()波求腓斯都(Porcius Festus,主後60~62):他上任後接辦保羅的案件(徒廿四27~廿五12),他雖充分知道保羅無罪,但為討猶太人喜歡,想要在耶路撒冷審斷,保羅為了保命,只得上告於皇帝該撒。

【公會為何把主耶穌交給彼拉多審問】

 主耶穌第一次受審時,是夜間在大祭司面前受審(參太廿六57;可十四53),這在律法上並無地位,所以必須在白日由公會來判決。公會可以定罪,但無權執刑,故此案必須帶到彼拉多面前,因為他代表羅馬,指揮軍隊及執行死刑(軍人執行)。當時羅馬政府的高級代表亦要參加公審。

【釘十字架的刑罰】

 釘十字架是當時羅馬人執行死刑的一種方式,用熟鐵大釘,穿過手腕和踝骨,將受刑人釘在十字架上。如果受刑人的生命拖延太久,兵丁就打斷他的腿以加速其死亡。只有奴隸、最下賤的罪犯和非羅馬公民的犯人,纔被處此刑。

【羅馬帝國對基督教的影響】

 羅馬帝國異於以前的亞述、巴比倫、波斯和希臘帝國,它是一個整全的國家。它吸收了不同(甚至不和)的文化,使不同種族的人都成為羅馬人。羅馬帝國藉著政府統一的體制、軍隊的訓練(很多其他民族的人也加入羅馬軍隊)和羅馬文化的潛移默化,使高盧人、西班牙人、德意志人、敘利亞人、希臘人和很多其他種族都羅馬化。直至今天,羅馬法律、羅馬文學、拉丁與希臘的宮廷語言,仍然影響著地中海沿岸的國家。
        羅馬帝國於五百年之中(主前31年至主後476),將當時的一切文明國家與自己聯合起來,這是這帝國的一個無比的特點。希臘人所征服之文化的世界,在羅馬的保護之下,業已發展到了最高峰。羅馬帝國以前的世界各國,在生活與工作上始終是彼此分離的。羅馬將它們聯合起來,成為一個龐大的人類大集團,使之同有一位皇帝,一個政府,一個軍事機關,一個法律和習慣的系統,一種公共的語言,一種通用的錢幣,一種集中的郵政和運輸制度,一種通用的字母,和一種文化。這些都被神利用來促進祂在地上的國─教會。
        耶穌降生時羅馬統治世界的事實,對基督教的影響,既不是全然好的,也不是全然壞的。中央集權而堅強的羅馬政府,給百姓以相當的保護與昇平。任何一種暴動,都不容許在國內發生,以嚴防奸徒藉作謀反的掩護。這就使傳教士們能在地中海世界中,來往自如,少遇磨擦。像保羅那樣的一切羅馬公民,都得到地方政府官的保護,不受殘害。羅馬水陸交通路線,密如蛛網,危險大減,行旅稱便。二百年後,羅馬語文又被採用為發表宗教之主要媒介。在另一方面,羅馬的普世政府,在第一世紀末葉前,反成為基督教的大敵。當基督徒不肯跪拜羅馬皇帝時,嚴厲的迫害就來了。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猶太人的宗教主張與叛逆精神

    伴隨著耶路撒冷的廟宇和城市的毀滅以及隨後發生的許多情況中的任何一件,都足以使那些征服者怒火中燒,並使他們能夠以維護政治正義和公共安全一類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公開進行宗教迫害。從尼祿 Nero54-68AD)到安東尼皮烏斯(Antoninus Pius138-161AD)王朝,猶太人對羅馬的統治一直顯示出一種無法忍受的情緒,因而多次引發出近乎瘋狂的屠殺和叛亂。在埃及、塞浦路斯和昔蘭尼(Cyrene) 等城市裡的猶太人一直不露聲色、假裝友好地和毫無戒備之心的當地人生活在一起,而他們在那裡所進行的種種可怕的殘暴活動使任何耳聞的人也不禁為之髮指﹔我 們因而不禁傾向於要對羅馬軍團嚴厲的報復拍手歡呼了。因為他們所懲罰的這個瘋狂的民族的愚昧荒謬的迷信似乎已使他們不僅成為羅馬政府的仇敵,而且成了全人 類的不共戴天的敵人了。猶太人之所以如此狂熱,一是因為他們認為,他們沒有理由向一個崇拜偶像的統治者交納稅款,一是因為根據從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諭,他們 一廂情願地相信有一位威力無邊的救世主很快就將降臨人間,他將解開他們的枷鎖,並將為他們這些天之驕子建立一個地上王國。著名的巴柯齊巴(Barchochebas)(公元 2世紀初抗擊羅馬軍隊的一支起義軍的猶太人領袖),正是通過宣稱自己是猶太人盼望已久的救世主,號召全體亞伯拉罕的子孫起來實現以色列人的夢想,才終於能組織起一支聲勢浩大的隊伍,和哈德良(Hadrian117-138AD)皇帝浴血奮戰達兩年之久。

    儘管猶太人一再如此進行挑舋,羅馬皇帝們的憤怒總會隨著勝利的取得而平息﹔而且戰爭和危險時期一過,他們也便不再惶恐不安了。由於對多神教的普遍的寬容,也由於安東尼皮烏斯(Antoninus Pius138-161AD) 的溫和性格,猶太人很快又恢復了他們的各種古老的特權,並又可以對他們自己的嬰兒施行割禮了,唯一的一條無關緊要的限制,只是不得把他們的那個希伯來種族 的特殊標誌加之於任何皈依猶太教的外族人。殘留下來的為數眾多的猶太人雖然被排除在耶路撒冷的城區之外,他們卻仍可以在意大利和其它各省市建立和維持相當 數量的定居點,獲得羅馬法令所規定的自由,享有市民的榮譽,同時還能免除掉擔任那些費力費錢的社會公職的義務。由於羅馬人 的溫和性格或厭惡情緒,這個被征服的教派所建立的教權制度的形式竟獲得了法律的認可。固定駐在提比里亞斯(Tiberias) 的大教長有權委任下屬教士和使徒。行使內部司法權力,並每年從分散在各地的同教弟兄手中收取一定數量的貢奉。在帝國各個主要城市裡都有新的猶太教堂被建立 起來﹔那些或是按摩西戒律的規定,或是按猶太教教士代代相傳的慣例一直奉行的安息日、戒齋日以及其它節日慶祝活動全可以十分認真地公開舉行。這樣一些溫和 政策終於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改變了猶太人的冷酷態度。他們終於從先知和征服的幻夢中清醒過來,逐漸也安於作馴良、勤勞的臣民了。他們原來的那種對整個人類的 仇恨情緒,現在已不再發展為 流血和暴亂行為,而是消融在無甚危害的發洩行為之中。他們在經商活動中不放過一切機會掠奪那些偶像崇拜者,暗暗唸誦一些難以理解的咒語,詛咒那個傲慢的埃多姆(Edom)王朝。(原指約公元前1200年建於死海西南地區的閃米特人王國)

    既然這些猶太人雖然十分厭惡並拒絕禮拜羅馬皇帝和他的臣民所信奉的神靈,卻仍能隨意過著他們的不受歡迎的宗教生活,我們便不能不想到亞伯拉罕的子孫所以能倖免於遭受基督的門徒所遭受的苦難,其中必另有原因在。他們之間的區別是十分簡單和顯而易見的但是,從古代人的情感來看,這差別卻極關重要。猶太人是一個民族,基督教徒卻只是一個教派﹔而如果說每一個集體都本應當尊重鄰近的另一集體的神聖傳統,他們卻更有責任堅持他們的祖先建立的制度。神諭的聲音、哲學家的教誨和法律的權威全都一致要求他們盡力完成這一民族義 務。 由於猶太人自視遠比常人聖潔,他們有可能激怒多神教徒,認為他們是一個令人憎惡的下流種族。由於他們不屑與其他民族交往,他們這樣遭人蔑視也許是罪有應 得。摩西戒律的大部分內容可能都不過是信口開河,荒誕不經﹔然而,既然它許多世紀以來一直被一個龐大的社會所接受,他的信徒們當然也可以援例,因此一般人 普遍認為他們有權奉行那些他們如果違背便將被視為犯罪的種種教規。但是,這一原則雖然可以保護猶太教堂,卻對原始基督教會並無任何好處或保護作用。由於信 仰了基督的福音,基督教徒便犯下了所謂的不合常情的、不可饒恕的罪行。他們割斷了習俗和教育之間的神聖紐帶,破壞了國家的宗教制度,並狂妄地詆毀了他們 的先輩長期信仰和崇拜的神聖的一切。而且這種叛教行為(如果我們可以這樣說的話)還 不僅是一個局部或限於某一地區的問題:因為這些虔誠的叛教者既然摒棄了埃及或敘利亞的神廟,自然同樣會不屑於在雅典或迦太基的廟宇中去尋求庇護。每一個基 督教徒都以厭惡的情緒拋棄了他的家族、他所在的城市和省區長期保有的迷信思想。全體基督教徒都無例外地拒絕再和羅馬、帝國,乃至全人類所崇信的神靈發生任 何關係。因此那些受壓制的信徒們不論如何要求申張誰也不能剝奪的聽從良心呼喚和自行判斷的權利,也全然無濟於事。他們的處境也許使人同情,但他們的申辯卻 始終不能被異教世界的有識之士或一般信徒所領會。按他們的理解,任何一個人竟然會這樣對相沿已久、代代相傳的信仰產生懷疑,這簡直和有人會忽然對本鄉本土 的風尚、衣著或口音感到厭惡一樣荒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