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宗教改革人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宗教改革人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2月7日 星期三

約翰加爾文和日內瓦的關係

 

約翰加爾文在宣講最後一次講道時,嘴裡充滿了血。

 

這是一個重要的時刻。 他領導日內瓦二十三年了。 在這個過程中,他播下了現代民主的種子,並建構了一個解釋宗教改革教義的邏輯框架。

 

約翰·加爾文於 1536 7 月首次來到日內瓦,計劃只住一晚。 他已經出版了他著名的神學著作《基督教研究所》的第一版。 加爾文接受了牧師的一些培訓,然後獲得了律師的學士學位,因此有能力撰寫有關道德法的主題。 日內瓦最著名的傳教士和最渴望改善城市道德的人威廉·法雷爾在加爾文身上看到了他需要的幫助者。 他試圖說服年輕的加爾文留在日內瓦。 加爾文找藉口。 法雷爾向加爾文發出了嚴厲的警告,他說這是來自主的警告。 加爾文屈服了。這就是法雷爾、加爾文和日內瓦人民之間夥伴關係的開始。

 

日內瓦是個熱愛玩樂的城市。 和其他新教徒一樣,加爾文教導說,救贖只能靠基督的功勞。 同時,他堅持認為,希望獲得拯救的人必須表現出改變的生活。 法雷爾和加爾文嚴厲打擊了這座城市的不道德行為。 一年之內,日內瓦就驅逐了他們。 當被告知他必須離開時,加爾文平靜地回答說:“如果我們試圖取悅人們,我們應該得到很糟糕的回報,但我們服務於更高的主人,他不會扣留我們的回報。” 他成為斯特拉斯堡神學教授。

 

隨著兩位直言不諱的牧師的離去,日內瓦陷入了道德和政治的惡化。 公民改變了主意。 他們邀請加爾文回來。 他猶豫是否要回來,因為他知道自己可能會面臨多年的強烈反對。 最終,他的良心讓他回去了。 他提出了一種新的統治形式。 正如傳記作家理查德·泰勒·史蒂文森所寫:“天主教是牧師的宗教,路德教是神學家的宗教,加爾文主義是信徒的宗教。”

 

當加爾文主義者將加爾文創建的政府思想帶到蘇格蘭和美國時,這些思想在這些國家得到了更廣泛的表達。 加爾文的教會政府模式成為國家政府的模式。 因此,數以百萬計的人,無論是基督徒還是非基督徒,都感受到了加爾文神學的影響,即使他的名字鮮為人知。

 

 

1564 年 2 月 6 日 | 約翰加爾文宣講他的最後一次講道

 

約翰·加爾文去世前三個月,他的病情開始惡化。

 

經過多年的改革、傳教、寫作,這位日內瓦首席神學家開始遭受西奧多·貝扎所說的「氣喘阻礙了他的言語」(理解為一陣咳嗽,嘴裡充滿了血)。

 

加爾文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因此繼續著也許是他最持久的任務:連續解釋上帝的話語。

 

這位偉大的改革家身體虛弱,必須用椅子抬上講壇,但他的頭腦卻一如既往地敏銳。 雖然我們沒有任何關於他那天講道的記錄,但加爾文自己對《提摩太後書》4:7 的註釋中的話可能在他的腦海中響起:

 

我們知道,賽跑的人一旦達到了目標,就達到了自己的願望。 他也以這種方式斷言,對於基督的戰士來說,死亡是可取的,因為這結束了他們的工作。 另一方面,他同樣宣稱,我們在這一生中永遠不應該休息,因為如果我們沒有達到目標,那麼從開始到中間一直跑得很好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願我們像約翰‧加爾文一樣,堅持到底。

 

 Soli Deo Gloria.

Amen.

2023年9月2日 星期六

加爾文對自由意志的立場

    加爾文說哲學家對因罪失去“自由”機能的“自由意志”還是持樂觀的看法,因為他們認為人的靈魂有理智,而自由意志是受理智控制的。據加爾文說這些哲學家認為理智使人能做最好的決定。若慾望順從理智就有美德,但若慾望順從感覺就淪為私欲而犯罪或做錯決定。這看來好像人有一半的機會擇善,也有一半的機會擇惡,但這些哲學家卻重申理智能馴服和逐漸克服感覺。

 

    至於自由意志,它就是上面所說的“慾望”, 是處於理智和感覺之間,完全擁有自主權和自由,可以選擇順從理智或屈服于感覺的誘惑。加爾文說雖然哲學家根據經驗不否認人的理智在統領人時所遇到的困難,但他們仍然主張人有選擇行善或行惡的能力,意思是人要行善或過正直的生活都在於人自己的選擇。換句話說,內住於人理解力中的理智就足以引領人行善,因為自由意志是受理智控制的,而且是自由的,所以就能勝過感覺的誘惑,順服理智的帶領。

 

    簡單的說,加爾文筆下的哲學家在經驗上雖然面對人理智上應用的困難,可是他們還是堅持因罪失去“自由”機能的“自由意志”還是能“自由”地做擇善的決定。那早期的教父對這因罪失去“自由”機能的“自由意志”是不是也同意這些哲學家的看法呢?

 

    加爾文說所有神學家都承認:人的理智深受罪的影響,人的意志也被惡欲俘虜。但有些神學家卻高舉人的能力,一方面是不要被同時代的哲學家譏笑,因為當時代對自由意志的看法是樂觀的;另一方面也為了不使肉體生來不想行善的人懶於行善,所以他們教導說:上帝悅納樂意行善的人;只要惡人願意,他隨時都可以選擇做好人;若我們不盡本份,就無法蒙恩;我們負責動手,上帝必定成全;我們負責獻上自己所有的,上帝必補足我們所缺的。但加爾文說這些都是錯誤的教導,因為他們的看法與當時的哲學家極為相似,認為因罪失去“自由”機能的“自由意志”還是能擇善。

 

    不過奥古斯丁卻獨排眾議,堅持因罪失去“自由”機能的“自由意志”是“非自由的”,因為人的意志被私欲捆綁,失去了自由,成為罪的奴隸。[47] 意思是人的意志無法掙脫罪的捆綁。所以,人在沒有上帝恩典的幫助下,就只有擇惡的唯一選擇。因此,當奥古斯丁說人只有不行義的自由時,似乎就在嘲笑“自由意志”這個空洞的術語。

 

    簡單的說,雖然教父知道罪對人性的嚴重敗壞,但教父對因罪失去“自由”機能的“自由意志”還是持與哲學家類似的看法,認為人還是能憑其自由意志擇善。但只有奥古斯丁在眾人都支持被罪捆綁的自由意志能擇善的情況下,毅然獨排眾議,把自由意志這頭猛獸殺死,完全否定了它的“自由”。

 

    縱觀以上對加爾文人論的討論,可以明顯看出加爾文對自由意志的立場。加爾文認為墮落前的人有意志的自由擇善,可是墮落後的人,其自由意志雖然沒有完全消失,但卻被罪捆綁而失去了“自由”的機能,無法擇善,也無法避免行惡。其實,加爾文對自由意志這樣的看法跟奥古斯丁對自由意志的立場是一致的。

 

    爲甚麼加爾文要採取這種否定自由意志能“自由”擇善的立場呢?加爾文否定自由意志的目的是要否定善行能使人稱義的可能,因為沒有“自由”擇善的自由意志使人無法遵守律法而因律法稱義,而且加爾文說人是不可能遵行律法的。這其實是在反駁當時經院神學家和羅馬天主教會對救恩論的看法,即人能因自己的善行稱義得救恩。這也跟當初奥古斯丁為反駁伯拉糾而堅決要消滅自由意志在救恩里的角色一樣,因為伯拉糾聲稱人無原罪可憑自己的自由意志和能力選擇善,救贖恩典是基於人的自由意志,人可以自己的能力扭轉犯罪的意志而得到諸罪的赦免。所以,加爾文也採取奥古斯丁的立場,邊緣化自由意志的機能,使人的救恩不是在於人自由意志的“決定”,抑或行使自由意志擇善結果的善行來賺取救恩。這是加爾文對自由意志的看法,即否定了自由意志就否定了人的決定、人的選擇、人的主權及擇善的善行結果。

 

 

 

加爾文對人墮落後的情況之看法

    加爾文解釋說人因不順服上帝的話而墮落了。上帝把果樹放在伊甸園的目的是要試煉亞當的順服。上帝在分辨善惡樹上的警告,是要試煉亞當的信心。

 

    那亞當有通過試煉嗎?亞當顯然沒有,因為亞當不順服上帝,藐視上帝的話和上帝豐盛的供應,并要與上帝同等。加爾文說其實上帝確實有賜給亞當站穩的能力,可惜亞當卻主動敗壞自己,所以亞當的跌倒是他自己的選擇。這使亞當從起初的善良和聖潔的本性墮落了。人本性的墮落和敗壞就是加爾文所說的原罪。所有的人類就是繼承了亞當的墮落和敗壞。這墮落敗壞了人所有的部份,包括理解力和意志的機能。

 

    加爾文認為這理解力在人墮落前能分辨是非,明白天上的事及世俗的事。可是,人墮落後,理解力被罪敗壞了,但并沒有完全喪失其機能,人還是有領會事物的能力,有某種與生俱來尋求真理的慾望,但人的理解力卻不再靈敏,也無法持守正道,并容易迷失方向,對尋見真理無能為力,也不能辨別哪些它應當明白的事。這是理解力對真理、天上事的理解的限制。至於地上世俗的事,人還是有與生俱來的理智和理解力,這是上帝特殊的恩典。上帝將自然的恩賜(Natural gifts)賜給敬虔和不敬虔的人。上帝的靈不單住在信徒心中(羅8:9),同一位聖靈也按照受造物的屬性充滿、感動,并賞賜生命給他們,白白賞賜給他們才能。這是上帝普遍的恩典(General grace),為要彰顯上帝白白特別的恩典和上帝完全的自由。意思是人對天上的事模糊,但對地上的事卻因上帝普遍的恩典而精明。

 

    對於意志,雖然哲學家認為人能通過自然的本能去尋求善,但加爾文認為人墮落後人的意志不再有可能自由地擇善。雖然人本能地渴望善,但人仍然沒有選擇善,因為人處於罪的權勢之下,人的意志無可避免地受到罪無法掙脫的捆綁。意思是人的自由意志在人墮落後因罪而不再“自由”。

 

    既然人的理解力和意志在罪的捆綁下喪失了應有的機能,因此,加爾文認為人的沉淪敗壞,即罪,就不是上帝的作為,而是人自己本性的墮落。意思是罪不是人受造時的本性,而是人墮落後的本性。所以,加爾文說人就繼承了亞當墮落的本性,被罪污染,但這敗壞不是源於肉體或靈魂本身,而是因為代表全人類的亞當喪失了上帝所賜予的眾恩賜,使人在亞當墮落后所擁有的就只有亞當的墮落本性。因此,人墮落的本性是與生俱來的,但不是受造時就有的。加爾文說“與生俱來”是爲了要避免人說人會墮落是因為自己的惡行造成的,以強調人在出生之前就已經是墮落敗壞的了,因此人無法靠自己的任何行為來除掉這個墮落本性。這樣的教導使罪不是源於上帝,而是人自己墮落的本性造成的。

 

    簡單的說,擁有自由意志有擇善能力的人卻做了不應該做的選擇,即不順服上帝,結果人的本性墮落了,被罪污染。這解釋了人為何會從美好的景況中墮落。這樣的墮落使人的自由意志被罪捆綁而不再有“自由”擇善。換句話說,人在墮落前的自由意志是自由的。可是人墮落後,自由意志的“自由”卻被罪捆綁而失去了“自由”的機能。

 

 

 

 

加爾文對人墮落前的情況之看法

    加爾文認為需要討論人被造前的情況,使人無法為自己的錯誤辯護找藉口責怪上帝所造的人有瑕疵,若人這樣做的話,他其實是在侮辱上帝。所以,加爾文重申人是上帝所創造的一切創造物中最能彰顯上帝公義、智慧和慈愛的最高貴傑作。

 

    這最高貴的人是由身體和靈魂所組成。其身體(屬地的)彰顯上帝的榮耀,靈魂(屬天的)則彰顯上帝的形象。在創世記1:26上帝說要按照祂們的“形象”和“樣式”造人,加爾文說“樣式”只是進一步解釋“形象”而已。所以上帝所創造的人的“形象”,按加爾文的解釋“形象”是指人靈魂內的正直和良善。而靈魂就有兩種不同的機能,即理解力和意志。理解力就是分辨事物以決定值得去做或不做的能力。它是靈魂的嚮導和管理者。而意志則指選擇跟隨理解力所做分辨的執行能力。換句話說,理解力是分辨的能力,意志則是自由做選擇的能力。意思是理解力分辨了,意志就決定選擇要不要執行。 

 

    因此,在正直的景況下,只要人願意,就能藉著上帝所賜的自由意志站立得住,獲得永生。意思是人在當時對善惡的選擇是完全自由的,甚至他的心和意志也是完全正直的,且他全身上下都合作無間地幫助他順服上帝的。所以,亞當被造時,他有堅強的意志和極高的地位,靈魂的各部份也都是正直的,他的心智也公正而堅固,他的意志也擁有擇善的自由。

 

    簡單的說,上帝所造之人是完美的。在人墮落前,人的理解力可分辨正直和良善,也有自由意志擇善。人的意志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完全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