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宗教改革帶來的進展與隱憂

隨著十五世紀人文主義(Humanism)以及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浪潮興起,各種語文的聖經譯本陸續在歐洲問世,研讀解釋聖經的權利也逐漸掙脫各種箝制,走向開放,信仰自主大大提高。因此自十六世紀起,無論哪一類主題的神學都比中世紀有更快速、更豐富的發展,聖靈論也不例外。
西方的神學家對聖靈的認識,越來越趨近聖經啟示,也越來越擺脫離教條式思維。最重要的是,聖靈與救恩的結合,在此時達到西方神學發展史上的一波高峰,其內容更能應用於信徒生活與經歷。
宗教改革的確帶進聖靈論發展的重大恢復。無論是一般信徒所熟知的歐陸三大派別:路德派、加爾文派、重浸派,或是英格蘭的約翰歐文(John Owen),以及其他較不知名的個人或團體,都對聖靈有多樣的描述與經歷。
當然,我們必須留意,並不是每位學者或學派都提供正確的認識並健康的經歷。當時各家學說當中,多少都有值得我們借鏡之處,但其中也潛藏不少偏差的遺傳。

聖靈重生的工作

約翰歐文

聖靈的偉大工作就是使人重生(約三3-6)。

一天晚上,猶太人的官尼哥底母來見耶穌。耶穌對他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我們的救主知道,我們唯有重生才能信靠和順服上帝,才能被上帝接納﹔所以祂鄭重地告訴尼哥底母,重生是必需的。尼哥底母對此十分驚訝,於是耶穌繼續教導他什麼是重生。祂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約三5

重生是「從水和聖靈所生」。聖靈在人的靈裡作重生的工作,水是外在的記號。這記號乃是聖約的承諾和印記,當時由施洗約翰傳講。水也可以表示聖靈自己。

約翰告訴我們凡接待基督的,乃是因為是從上帝生的(約一1213)。不是人間的遺傳,也不是人的意志,能使人重生。重生全部是上帝的作為(參約三6;弗二15;約六63;羅八910;多三4-6)。
我們必須記得,三位一體上帝中三個位格都參與重生的工作。重生是源於天父的慈愛(約三16;弗一3-6),出於祂的旨意、目的和計劃。重生是上帝慈愛與恩典的工作,由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買贖給罪人(弗一6)。而實際的「重生的洗和我們靈的更新」乃是聖靈的工作(多三4-6)。

舊約中的重生

聖經中有記載,重生的工作在舊約時代從立天地的根基的時候已經完成。但對重生的認識是十分模糊,比不上我們在福音中所明白的。

尼哥底母,以色列的教師,對此也一無所知。「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麼?」耶穌也感到驚異,連這位以色列的教師也不明白重生的教義。這教義明明記載在舊約中的應許和其它經文中(我們將會看到),上帝要祂的子民在心中行割禮,除掉他們的石心,賜給他們肉心。

由於他們的無知,以色列的教師們以為重生只是生活的改革。同樣,今天許多人以為重生只不過是致力於過一個道德的生活。假如重生只不過是使人成為一個新的道德之士而已,如差不多人人所稱讚的那樣,那麼我們的主耶穌對尼哥底母的一番話不但沒有開導他,反而把重生這件事弄得更含糊了。新約非常清楚地指出,聖靈在人的靈裡作奧秘和奇妙的作為。假如這奧秘和奇妙的作為只是道德的改進,使人過個更良善的生活,假如只是外在的說服人要改邪歸正,那麼基督所教導的和整本新約聖經談及的重生教義都變得難以理解和毫無意義了。
重生和重生的教義在舊約時代已經有了。上帝在每一世代所揀選的人﹐都是被聖靈重生的。但在基督來到世上之前,這一切都是「在創造萬物之上帝裡的奧秘安排的」(弗三9)。但現在這位偉大的醫生來到世上,祂醫治我們人性中可怕的損傷,這損傷使我們「死在罪惡過犯中」。祂把這傷口打開,給我們看是何等的可怕,告知我們將因此進入死地。因此,沒有其它教義比重生的教義在上帝的福音裡說得更詳盡和清楚。所以,那些否認、蔑視和拒絕接受這教義的人是何等的墮落與腐敗。

聖靈一貫的工作

在舊約時代上帝所揀選的人被重生,其方式並不是與新約時代聖靈重生的人有所不同。所有重生都是同一的方法,靠同一的聖靈。

那些經歷神蹟而歸主,如保羅,或那些歸主時獲得施行神蹟恩賜的人,如許多早期信徒,他們的重生與我們沒有兩樣。我們也接受了同樣的恩典與權利。聖靈所賜的神蹟恩賜與祂的重生工作無關。有行神蹟的恩賜﹐並不證明一個人已經重生。有許多人得到施行神蹟的恩賜,卻沒有重生;其他人獲得重生,卻從來沒有施行神蹟的恩賜。
以為聖靈過去藉神蹟奇事使罪人重生,現在卻不用這樣神蹟式的方法,而是用說服的方法告訴我們不悔改認罪是非常不合理的,這種假設是愚不可及的。如果我們思考接受下列的經文,我們就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所有沒有重生的人的景況都是一樣的。不是有些人比別人更需要或更不需要重生。所有人都是與上帝為敵,所有人都在上帝的咒詛之下(詩五一5;約三536;羅三19;五15-18;弗二3;多三34)。

當然在未重生的人當中﹐其罪惡過犯的確有不同的程度,正如重生的人當中其聖潔也有不同程度。無論如何,所有沒有重生的人其景況都是一樣,都需要聖靈在他們身上作同樣的工作。

經過重生的人進入了同一的景況。沒有人會比別人更為重生,雖然他可能在成聖上比別人更甚。肉體的出生也一樣,每人都是一樣從父母所生,雖然有些生下來比別人更快成長和有能力。這與所有從上帝而生的道理一樣。聖靈重生人,是以同樣的的恩典與能力。

對重生的誤解

第一,重生不是單單接受洗禮,和說「我已認罪悔改」。洗禮的水只不過是外在的標記(彼前三21)。水本身只能把你弄濕,洗淨你「肉體的污穢」。但這外表的標記表明「藉著耶穌基督復活,在上帝面前有無愧的良心」(彼前三21;參來九14;羅六3-7)。

使徒保羅清楚地分辨外表的聖禮與重生的工作之間的不同(加六15)。假如接受洗禮和認罪悔改就是重生,那麼所有受了洗,而說他們已經認罪悔改的人就必定重生。但明顯地,事實並非如此(徒八132123)。
第二,重生不是指外表道德歸正的生活和行為表現。舉個例子來說,假設有一個人他改邪歸正,表現出歸正的道德行為來。他不再偷竊,開始工作。但在他外表道德行為中的義不是從一個喜愛公義的新心和新本性中發生出來。唯有藉著重生的改變,才能把一個墮落、罪惡和公義的恨惡者改變成為喜愛公義和喜悅施行公義的人。
認為重生只不過是生活上道德的歸正,這想法是源於否定原罪,和我們都有罪性的事實。假如我們不是性本惡,假如我們心底裡是性本善的,那麼我們不需要重生。

重生不產生主觀經驗

重生與個人感到欣喜若狂、興奮莫名、聽到天籟或其它這類的經驗完全無關。
當聖靈在人心施行重生的工作時,祂不是用祂大能的感覺和情緒落在那人身上,使之無可抗拒。祂不像邪靈鬼魂一樣去纏附在人身上。對一個相信聖經的話語,和接受真理的靈的人,聖靈的工作是容易理解和說明的。不信的世人不能接受真理的靈。耶穌對尼哥底母說,「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哪里來,往哪里去。」聖靈的重生工作也是如此。

重生的本質

重生是把一個嶄新、真實的生命的屬靈律、亮光、聖潔與公義放在人的靈魂裡,致使所有一切對上帝的恨惡和對抗完全一筆勾銷。

重生是內心產生奇妙的改變。「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重生不是由於道德觀念改變而形諸外行為,重生與此截然不同(加五6;六15)。

重生是上帝大能的創造工作。聖靈在我們生命裡創造一新的原則或律(詩五一10;弗二10)。這個「新創造」不是使我們培養新的習慣,而是一種新的力量,新的能力﹔因此被稱為「上帝的性情」(彼後一4)。這個新的創造,乃是上帝在我們裡面創造了新性情,新力量,這新的性情帶有上帝的形像(弗四22-24)。
重生將我們的心思改換一新。心思更新的意思,是我們的思維現在有了一個新的、救贖的、超自然的亮光,使我們能有屬靈的思想與行為(弗四23;羅十二2)。信徒因而「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西三10)。

新人

重生在我們裡面產生的新力量和能力,稱為「新人」,因為重生改變我們整個的心靈﹔我們所有屬靈和道德的行為都是來自這改變(弗四24)。「新人」是與「舊人」相反(弗四2224)。「舊人」是我們敗壞的人性,它有能力生出邪惡的思想與行為。「新人」有能力產出虔敬的、屬靈和道德的思想與行為(羅六6)。它被稱為「新人」,因為「這新人是上帝所創造的」(弗一19;四24;西二1213;帖後一11)。這「新人」的創造是立時的,是在一瞬之間的。這就是為什麼重生不單單是生活的革新,因為生活的革新是一輩子的事(弗二10)。重生是上帝在我們身上的工作,在我們能向上帝行善之前。我們是上帝的工作,被造為要行善(弗二10)。因此,除非上帝先在我們裏面重造我們,否則我們不能作出任何蒙上帝悅納的善工。

聖經說這「新人」乃「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四24)。第一個人裡面的上帝的形像不是生活的改革,也不是善行的模式。亞當是在他作善行之前被上帝按照祂的形像所造。上帝的形像,乃是使亞當能真正彰顯上帝的公義與聖潔的能力。在亞當還未開始為上帝而活之前,上帝已經賜給亞當有這能力。我們也是一樣。上帝的形像在我們裡面重新再造;這就是「新人」。於是我們便能在我們的生命中再彰顯上帝的聖潔和公義(路六43;太七18)。

上帝的約

上帝已告訴我們祂如何與我們立約(結三六25-27;耶三一33;三二3940)。祂先洗滌,潔淨我們的本性。祂把我們的石心除掉,賜給我們一個肉心。祂把祂的誡命寫在我們的心上,並把聖靈放在我們裡面,好讓我們能遵守祂的誡命。這就是重生的意思。這也被稱為成聖,使我們的靈、魂、體全然成聖(帖前五23)。
聖經的考驗


聖靈只按照聖經中的方法來工作,不會有任何其它方法。一切自稱是聖靈的重生工作,必須通過聖經的考驗。
聖靈是全知的,祂完全知道我們的本性。祂知道如何在我們身上工作而不損害我們的本性﹔也不會用什麼方法強迫我們的本性就範祂的旨意。一個被重生的人絕不會在任何時刻感到他被凶惡的力量強迫他違反自己的心意。盡管如此,許多真正重生的人被世人看為瘋子,或宗教狂熱分子(王下九11;可三21;徒廿六2425)。

結語

傳福音的人和聽福音的人都必須學習,清楚明白聖靈重生我們的工作。聖靈藉著真正的福音使者重生人心(林前四15;門10;徒廿六1718)。因此,傳道人必須徹底瞭解重生的真義,才能與上帝和祂的靈同工,帶領靈魂進入「新生」。這也是聽上帝話語的人的責任,要學習和明白重生的意義(林後十三5)。
上帝把重生之道啟示給我們(申廿九29)。因此,不學習瞭解上帝這項偉大的工作,乃表明我們的愚笨和狂妄。除非我們從上帝而生,我們不能作任何討上帝喜悅的事,也不能獲得任何從祂而來的安慰,也不能認識祂,或明白祂在這世上的作為意旨。

人們一個重大的危險,是在重生這件事上會受騙,以致失去永生。他們錯誤地以為不用重生也可以上天堂,或者以為重生使他們在地上可以繼續犯罪。這些說法明顯地違背主耶穌和使徒們的教導(約三5,約壹三9)。

﹝取材自:John Owen, “The Holy Spirit”﹝聖靈論,第八章,馬可譯,將由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出版﹞

約翰歐文

    約翰歐文之時代背景 — 清教徒運動簡述   , 約翰歐文的生平  ,

   約翰•歐文在牛津的“特別信託”   ,

   在一個不聖潔的世界中保持聖潔   , 聖靈在新造的人身上的工作 ,

   聖靈如何預備一個靈魂作重生的工作  , 聖靈與基督的人性 ,

   聖靈重生的工作  , 聖靈如何臨到我們作工 , 聖靈的工作 ,

   聖靈在基督奧秘的身體(教會)中的工作 ,

    聖靈使信徒從罪中得以潔淨的工作  ,

   聖靈在信徒身上的靈命更新工作(1) ,

    聖靈在信徒身上的靈命更新工作(2) ,

    聖潔的行為與本分  , 對付罪  , 聖潔的必要 ,

     罪如何使人心敗壞墮落 , 成聖本身的工作 ,

    上帝命令我們成聖 , 聖潔與基督的工作 ,

     揀選是聖潔的動機  , 肉體死亡與靈死的比較 ,

    在一個不聖潔的世界中保持聖潔  , 

    成聖的本質與福音的聖潔 , 成聖是一生的事  ,

   唯有信徒得以成聖  , 回轉的工作重生 ,

      

在一個不聖潔的世界中保持聖潔

約翰歐文

在這世界上,人屬血氣的景況是墮落的。聖經描述人的心志是在黑暗中,是虛空、愚蠢和不穩定的。

人的意志是在靈死的權勢之下,是頑梗和固執的。

人心是屬世的,好聲色的,自私的。

因此,人的整個生命,離開了上帝,常常充滿困惑和無所適從的紊亂(伯十2122;傳七29;羅一242628;三10-18;帖後二1112;太十五1819;雅四12;賽五七2021;創六5;詩六九14)。

問題是如何醫治人的紊亂本性,終止他那罪惡可憎的泉源?

有些人有比較安祥和沈靜的氣質。這類人比較容易與人相處,對他人有幫助,然而他們的思維與心志都充滿黑暗和混亂。他們在表面上看來不是那麼有問題,但在他們的靈魂深處藏著泥濘與污穢。

教育、信念、苦難、光照、盼望憑自己力量成義,愛好名聲、結交好人和有好的決心,這些常可克制邪情惡念,並可平靜人心思裡面那蠢蠢欲動的慾念,也可能改變人生犯罪作惡的進程。

但無論使用哪種屬血氣的方法,罪的毛病還是存在,而靈魂仍然繼續在混亂和內在的困惑當中。唯一能醫治這樣邪惡情況的,乃是聖潔(弗四22-24)。

反問﹕我們承認和支持這樣的真理,就是所有聖潔的人,仍然有原來墮落和紊亂的殘餘存留在裡面。罪仍然留在信徒裡面,而且還很有權勢地、有效地在他們裏面作工,將他們捆綁在罪的律裡面。因此,信徒的靈裡有很大的爭戰。「屬肉體的情慾對抗聖靈」。這樣看來,好像聖潔並沒有醫治這些罪性。那些未重生得救的人似乎常比信徒的心意更為平靜。

答案﹕第一,不聖潔的人的心思在罪的權勢管轄下,他們心思的平靜與安穩只不過是在地獄中的平靜與安穩。撒旦自己不會分裂相爭。這種平安只是「壯士披掛整齊,看守自己的住宅」,就是撒旦自己,保守他所有的都平安無事,直至有一個比他更壯的來捆綁他。與上帝為敵的心意是不會有平安的。

第二,混亂與叛逆有所不同。一個聖潔的靈魂,也許還有一些叛逆性,但整個靈魂是不混亂的。靈魂是在強壯、有規律和穩定的掌管之下。這是恩典的工作,在基督之下保持規律,雖然某方面還是叛逆的。

第三,一個信徒的靈魂滿足於這樣的爭戰中,他的平安一般不會被這樣的爭戰所擾亂或推倒。

第四,一個成聖的人肯定是在這樣的爭戰中得勝。在這爭戰中得勝的保證使信徒在鬥爭中仍能保持靈裡的平靜。

我們從兩方面來勝過住在裡面的罪和罪的叛逆暴亂。第一是在某特別情況之下,我們有足夠的保證能勝過某些特別的情慾與罪惡,只要我們堅持和殷勤地運用從恩典之約中所獲得的方法和幫助。這些情慾與罪惡將不會懷胎生出罪來(雅一15)。但是假如我們忽略運用上帝賜給我們的這些方法,我們就不要期望得勝。第二,爭戰的結果,罪不會將我們裏面的上帝的形像完全破壞,也不會將我們的靈魂全然和終極毀滅,雖然這是罪最要命的野心。信徒有上帝的信實作他們的保證(羅六14)。因此,就算有罪的作對,一個成聖的靈魂有聖潔的力量保守靈裡的平安與秩序。

問題﹕許多基督徒裝成十分聖潔,自稱達到聖潔的高峰,但他們的心意還是焦躁、易怒、壞脾氣和不穩定。
答案﹕假如有這樣的基督徒,他們要覺得非常羞愧,並且要自己承擔審判的後果。他們這樣的行為是與聖潔和聖靈所結的果子相反的(加五22),許多人以為自己是聖潔和成聖的,其實不然。許多真正聖潔的人可能正在兩樣不利的情形下受苦。他們可能身處一個環境,常常使他們的天然弱點會引發出來。大衛一生處在這樣的地位環境中,哈拿也是如此(撒上一67)。他們的弱點可能被壞人激發而變本加厲。但那裡有恩典和聖潔的種子,那裡也有據點醫治一切的敗壞(賽十一6-9)。

我們聖潔的主要部分是榮耀與尊崇,就是主耶穌基督對祂在世上的門徒所期望的。聖潔是我們在世上尊崇和榮耀基督的主要方法。聖潔也是向世人宣告基督真正的形像如何的主要方法(林前六1920;林後五15;羅十四7-9;多二14)。

說到底,上帝要求我們在世上做的只有兩件事﹕祂要求我們過一個聖潔的生活以尊崇和榮耀祂,以及為祂忍受苦難以尊崇和榮耀祂。

基督呼召我們作祂真正的門徒,要我們見證祂聖潔的生命、祂那智慧與純全的教義、以及祂的死足夠和有效地救贖人的罪。祂呼召門徒見證,藉著信靠祂而得與上帝和好,見證祂的大能,就是祂整個中保的工作:使門徒裡面上帝的形像得以更新,回復他們成為上帝所喜愛的,帶領他們享受與上帝的同在。要這樣做,就要過一個聖潔順服上帝的生活。能做到以上各項,信徒就能在世上榮耀上帝。

我們必須承認基督的生平是我們的榜樣。但在這褻瀆的世代和面對多數不信和不感興趣的人,我們如何為基督生命的聖潔作見證?我們要靠聖潔的心和生命,靠靈裡效法基督的形像,靠為主而活的生活,結出順服的果子。

當我們犯罪,跟隨和追求肉體的情慾與享樂,看重眼前事物而不看重永恆事物,卻又常常逢人便聲稱基督是我們的榜樣時,我們真是羞辱主名。

除非我們見證出基督的教導來,我們是不能榮耀祂的。但我們如何見證基督的教導呢?我們見證基督的教導,是將祂的教導成為我們生命的秩序和聖潔。這樣的話,我們就是向世人見證基督的教導是聖潔和屬天的,充滿屬靈智慧和恩典。我們要順服於基督和祂的教導,顯出祂教義的本質、目的和作用來(多二1112)。因著許多人在生命中活出聖潔、信心和有用的行為,見證了基督教導的大能和純潔,使歷世千萬人被挽救回來順服福音,信靠耶穌基督。

我們也要為基督捨生的大能和效力作見證。第一,基督的死潔淨我們一切罪惡過犯。第二,將我們良心的死行清除,使我們事奉永生上帝。假如我們的罪沒有被基督的血洗淨,如果我們的過犯沒有被清理乾淨,我們是上帝所憎惡的,永遠是祂憤怒的對象。然而,主耶穌基督在這事上沒有對祂的門徒有過份的要求,只要他們承認祂的血能洗淨他們的眾罪,並在生命中以聖潔顯出這真理來。這樣我們就是榮耀祂。

若沒有按照福音所言的聖潔,我們一點都沒有榮耀耶穌基督。榮耀祂是祂對我們必要的要求。假如我們愛基督,我們必定要聖潔。假如我們要表示對基督的感激,我們必定要聖潔。假如我們不想在末日面對祂的冠冕、榮耀和尊貴時被發覺為叛徒,我們必須聖潔。

假如我們有從基督而來的恩典,或尋求最終被祂接受,讓我們在一切行事為人上努力追求聖潔,仰慕祂的教導,顯出祂的德行,讚美祂,效法祂的樣式。祂是首生的,是看不見的上帝的形像。

「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是聖潔的。」

﹝取材自:John Owen, “The Holy Spirit”,聖靈論,第廿六章,馬可譯,將由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出版﹞

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

天主教的自省與改革


     改教運動對羅馬天主教領導階層來說,的確是一個很大的震蕩,他們痛定思痛,深感教會的確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革:教皇保祿三世(Paul ⅲ)即位不久(主後一五三四年)便委任幹達利尼(Gasper Contarini)、加拉法(Giovanni Caraffa)、薩多雷托(Sadoleto)及波爾(Pole)等數位紅衣大主教深入幣解教會內部的問題並推動更新運動。他們經過深入調查、反省,在主後一五三八年完成一份報告,對教會種種流弊作出詳盡的分析及檢討,更提出更新教會的建議,於是便展開了一系列的改革。這一系列的改革其實是過往改革嘗試的延續。在改教運動未爆發之前,天主教中已經有一班人竭力推動教會更新。在路德釘上九十五條之前數月,便有大約五十位神職人員及平信徒在羅馬組成"神愛社"Oratory of Divine Love),勵志改革教會。他們首先由自己開始,以禱告、讀經、敬拜來操練敬虔,然後透過他們生命的影響,引發起教會中的屬靈更新。他們這班人中日後很多成為天主教的領導人物。除此以外,不少修道院及修會也分別漸進地清理門戶,提高屬靈的素質。

    大致上,天主教中的更新運動,循三方面進行:

    第一,他們使中古時代的敬虔模式復蘇過來。中古時代向往與上帝契合的情操漸漸擴散,一種新的神秘主義開始出現,很多聖職人員及平信徒都追求與上帝契合的經歷。同時,中古時代的修士常以貧窮、服事貧病無助的人為屬靈操練的必經歷程。這一種生命的理想及情操沈寂多時候,現在又再一次成為一股屬靈的動力。例如在主後一五二O年,聖方濟會出現了一群以恢復聖方濟會精神為己人任的人,他們頭不戴尖帽,穿著粗衣,學效聖方濟會當年過著極其貧窮的生活,將生命、時間完全擺上去服事貧病無依的人。後來這班人成立了一個新的修會,稱為嘉布遣修會(Capuchins)。另一方面,中古時代的另一特色便是對教會的傳統有極度的尊敬。恢復中古的敬虔亦即恢復對傳統的尊敬。於是一股完全與改教派反對傳統的不同潮流在天主教中興起。他們比中古信徒更尊崇教會的傳統。亦因為這緣故,天主教中的更新運動常常被稱為"復古運動"

    第二方面,天主教的領袖們受了改教派的刺激,不得不對傳統的神學體系來一次重大的檢討。他們當中有不少對於路德所提倡的因信稱義的道理抱一種同情甚至欣賞的態度,但卻有另一些人固執於中古時代的神學架構。這兩派人相互影響,使天主教在神學方面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雖然大致上他們的神學依然是固守中古的架構,但中古神學的斤斤計較邏輯思辯及鑽牛角尖的傾向被修正過來。他們開始注重聖經的教導、傳統的闡釋及生活的實踐。固然,經院學派的氣味依然很濃重,阿奎那的神學依然是天主教神學的主導,但新興的經院學派對於時代的需要更適切,不再像過往的經院神學遠離人群。同時,對於阿奎那的神學也作出了新的詮釋,例如曾審查路德神學的迦耶旦大主教(Cajetan)須重新注釋阿奎那的系統神學,使它更切合時代的需要,而迦耶旦的新注釋成為當時的標准課本。可見當時的天主教領袖多加費心地將中古神學本土化在當時的時代中。

    第三方面,天主教與基督教人文主義攜手,合力發展文化,企圖產生一種新的文化融和,就像中古時代一樣,基督教信仰成為文化建立的基礎。現在中古文化崩潰了,他們便嘗試,透過扶助計算機人文主義的發展,在文化的各層面取得領導的地位,以產生一種文化更新的動力。在文化重建這一方面,天主教比改教派更有成就,是因為他們不單沒有像路德一樣摒棄基督教人文主義,反而與他們結合,於是很多重要的科學家,思想家成為天主教很大的助力。

    第四方面,一股宣教的熱忱在天主教內興起,成為日後教會大大擴展的基礎。宣教的熱忱最初是針對那些改教派的,一些天主教的修士以向這些異端傳正統信仰為己任。後來,這些企圖引導改教派信徒重回天主教懷抱的修士們仍漸漸擴大他們的工作目標及範圍,以至在十七世紀時,天主教的向外宣教活動便展開了,並且發展得相當快。而這時候改教派卻為了內部的紛爭,停滯不前,向外宣教幾乎連想也未想過,因此宣教運動的開展比天主教遲了幾乎兩個世紀。天主教雖然在歐洲失利,但在其他地方卻因宣教活動而得到非常大的成果。

    在天主教的更新運動中,有兩股重要的力量在其中推動,第一便是"天特會議"Council of Trent 1545-1563 A.D.),第二便是新成立的"耶穌會"Society of Jesus)。

     "天特會議"是保祿三世為在急變時代中重新確定教會的身份及方向而召開的。天特會議斷斷續續的在主後一五四五至四七年,一五五一至五二年及一五六二至六三年進行。會議的初期,他們討論教會中的流弊及改革的步驟,並尋求與改教派復合的可能。當時代表主張復和的有幹達利尼及波爾等,在他們的催促下,保祿三世也有復和的傾向。然而加拉法及其他的領導卻力主用嚴厲的手法對付那些判教的人,不能對他們讓步。他們亦向教皇極力進諫,結果教皇傾向他們這些強硬派的一方,在他們的協助下,組織異端裁判所對付改教派,並加強他們宣教的活動,叫更多的人重回天主教的懷抱。

    在另一方面,他們致力於確立天主教的神學立場,否定改教派對因信稱義的看法:堅持教會傳統的七項聖禮,認為它們是成就救恩所必須的﹔同時肯定煉獄的存在,肯定為煉獄中被困的靈魂禱告是有效的﹔也肯定贖罪券的功效,但對於贖罪券所引致的種種弊端亦加以指責。或許更重要的是,天特會議重新確立了教皇的權威,認為只有他才可以解釋教會傳統的信條及諭令。

    我們可以說,天特會議一方面把教會中一些敗壞、流弊清理過來,但另一方面卻在信仰上使天主教教會變得更保守,更封閉,這是非常可惜的。

    對天主教內部的更新運動有莫大貢獻的另一個因素是"耶穌會"的成立及擴展。耶穌會的創始人是羅耀拉(Ignatius Loyola, 1491-1556 A.D.)。他年輕時向往行軍的紀律操練,並且滿懷軍事野心,可是在一場戰役中他的腿部受到嚴重損傷,使他變成殘廢,不能再從軍。在極度的痛苦中,他瘋狂似的閱讀屬靈書籍,特別是一些聖人的傳記。最後他受感動,將殘缺的一生獻與聖母,成為聖母軍隊中的士兵,為聖母打屬靈的戰爭。他痊愈後本來想到耶路撒冷傳福音,但那裏的瘟疫使他不能前往。在等候上帝差遣的這段時期,他內心充滿掙紮——罪的引誘,疑惑的侵擾。但是在掙紮中他得到一個很重要的定論,就是要一心一意地獻與上帝,首先要學習的便是絕對的服從,而服從上帝最具體的表達便是服從上帝在地上的代表,亦即教皇。

    後來他終於可以去耶路撒冷傳道了,卻發現自己才疏學淺,無法勝任許多工作。於是他便決定,要為主作見証便得好好的裝備自己,於是由小學讀起,直讀到大學。在大學中他認識了六位同伴。他們一起禱告,一同有極大的負擔傳福音。經過一段時間的團契、等候,他們終於一同誓死效忠教皇,讓任教皇差遣,並以貧窮、貞潔為生活的標記。耶穌會便是這樣成立了。耶穌會在教導平信徒,辦學及宣教方面,有極高的成就,也是近幾百年來天主教會中發展最快的修會。他們有如教皇手下一支龐大的軍隊,為他效命,一方面帶領改教派回轉,一方面展開海外宣教,在十六世紀,他們的宣教士已經踏上了遠東的土地了。

德意志農民戰爭


    16世紀20年代中,一場波瀾壯闊的群眾武裝鬥爭席捲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南部地區。成千上萬的農民、市民、雇工、礦工、手工工匠、下層僧侶、小貴族和政府的秘書、公務員聯合起來了,他們舉起了反抗的義旗和大刀,直沖向貴族領主。這是西歐中世紀一次規模最大的反封建的農民起義,革命導師恩格斯稱它為德國人民最偉大的革命嘗試

    德國南部地區的農民戰爭是16世紀初德國一系列政治、社會、經濟矛盾鬥爭的必然產物。德國15世紀末,人口的大幅度增加與土地資源短缺的矛盾首先表現出來。貴族領 主憑藉其政治權力肆意侵佔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財產,引起了農民的強烈不滿和反抗。

    為表達這種不滿情緒,農民向他們的直接領主、貴族提交了大量的請願書和抗議書。據 德國歷史學家布瑞克統計,在上士瓦本地區,巴爾特林根起義軍曾向貴族領主、修道院 領主等提交怨情書、陳述書達77份。這些怨情書都是在1524年起義的初期提交的。
16世紀初,羅馬教會貪污受賄,敲詐勒索,出售神職習以為常。據統計,單是在 1520年,就大約有2000個官職是賣出去的。教會各級上層人士都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

    瑞士一個主教不但對教士的放蕩行為放任自流,而且向他們按私生子的數目收款,名為 實行懲罰,實為中飽私囊。教會的醜聞和聚斂行為不勝枚舉,引起社會上的極大憤慨。

    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教會十分猖獗,它一方面阻撓統一,一方面把德意志作為重要的 搜刮物件。流入羅馬教廷的財富每年達30萬金幣,人們稱德意志為教皇的奶牛

世俗諸侯(封建主),一方面不滿德意志教會的橫行無忌,他們不但反對財富流向羅馬,還覬覦教會的巨大財富。各封建主仗著自己的權勢,橫行霸道。他們強佔了全國絕大部分的土地,不斷增加地租;任意設立關卡,徵收高額的賦稅;隨便鑄造劣質貨幣,騙取金銀;有時公開行劫,擄掠民財。城市中的平民群眾,如破舊的手工業者、幫工、 日工、廣大農民生活十分困苦。境況尤其悲慘的是農民。農民遭受著教、俗封建主、商人、高利貸者的層層盤剝,肩負著什一稅、地租、人頭稅、戰爭稅、死亡費、結婚費、 財富轉移費和勞役的繁重負擔,面臨著挖眼、割鼻、截指、斷手等刑罰的威脅。他們燃燒著對教、俗封建主的怒火。

    15世紀末,秘密組織的鞋會在南部一帶的農民當中發展起來。農民在旗幟上畫著一隻鞋子,表示決心和穿長靴的貴族對抗。一些地方性的起義已經在不斷地爆發。教士集團內部鬥爭也十分激烈,上層人物行為墮落,下層教士收入低微,生活接近普通群眾。因此,德意志的一切社會矛盾都圍繞著教會劇烈地發展著。從1518-1523年,德意志每年都發生農民起義,1524年,起義更是接踵而起,最後形成了全德意志的農民戰爭,三分之二的農民投入了戰鬥。

    1524年夏,士瓦本南部的農民拒絕為貴族服勞役,發動起義,揭開了大規模農民戰爭的第一頁。起義領袖托馬斯·閔采爾(神甫,反教皇主義者,倡導消滅一切壓迫者和剝削者)和他的信徒步遍許多城鎮,積極推動鬥爭。起義者提出自己的綱領——《書簡》,號召推翻封建制度。士瓦本貴族懾於起義的威力,一面集結兵力,一面同農民談判。第二年初,農民發現受了貴族欺騙,於是拒絕談判。起義席捲了士瓦本全區。在戰鬥中形成6支起義隊伍,人數多達3-4萬人。起義軍奪取城市,佔領和搗毀寺院與城堡, 強迫封建主將糧食和武器交給農民。

    15253月,6支起義軍的領袖在梅明根集會,制定了《十二條款》,作為鬥爭綱領。《十二條款》包括從農奴制壓迫下恢復人身自由,限制地租和勞役,收回被貴族霸佔的農村公社土地,把什一稅用於支付教士的薪俸和公共事業,農民自己選舉本地宗教事務的管理人。這個綱領雖帶有溫和性質,但它部分地反映了農民的利益要求。

    反動將領特魯赫澤斯利用起義隊伍分散作戰的弱點,採用假談判,真武裝襲擊的手法來對付農民。結果,有些起義隊伍輕信敵人,同意休戰,隨即被敵人各個擊破。

    15253月末,弗蘭科尼亞農民起義爆發,4月迅速擴大。起義者燒毀了幾百座城堡和修道院,懲治了罪大惡極的封建貴族。許多騎士加入起義隊伍,還有許多城市也倒向起義軍一邊。城市平民積極配合農民鬥爭,但是市民只想利用起義來實現自己的利益,其態度搖擺不定,不少人雖然參加了起義,但不久就被運動所嚇倒,投向敵人方面,造成起義隊伍渙散,力量削弱。狡猾的特魯赫澤斯仍舊採用各個擊破和欺騙性談判的手法, 打敗了幾支起義軍,進逼海爾布隆。在這關鍵時刻,市民相繼叛變,開門迎敵。7月初,弗蘭科尼亞的起義也失敗了。

    15252月,閔采爾來到圖林根,3月在繆爾豪森城領導人民起義,推翻了城市貴族 的統治,建立起一個永久議會,閔采爾被選為主席。從此繆爾豪森成為德意志中部的起義中心。在它周圍,起義的烽火到處在燃燒。人民攻佔城市、莊園、城堡和修道院,分掉貴族的土地和財物。農民信賴閔采爾的領導,紛紛向他請求對鬥爭的指示。閔采爾向人民宣傳鬥爭的遠大目標:消滅領主,財富公有,人人平等。號召人民向前,向前,到了像打狗一樣地窮追猛打惡棍的時候了……不要讓你們的刀劍冷卻、變鈍

    1525 5月中,農民起義軍與封建主軍隊在弗蘭肯豪森進行決戰。諸侯的兵力居於絕對優勢, 閔采爾毫不畏懼,率領農民軍8000人奮勇迎敵。

    但是由於眾寡懸殊,武器缺乏,訓練不夠,閔采爾本人也缺少指揮經驗,起義失敗了。閔采爾被俘後備受嚴刑,壯烈就義。德意志的農民戰爭隨後失敗,起義農民遭到殘酷的鎮壓,被殺害的起義者總數超過10萬人。

    轟轟烈烈的偉大的德國農民戰爭雖然失敗了,但其影響卻是巨大的。他從根本上動搖了天主教會在德國的統治,削弱了1000多年來教會在歐洲的特權地位,促進了整個歐洲的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運動的深入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許多寺院和教堂被搗毀,許多教會領地和其他財富被沒收,天主教會在政治、經濟上的權力大為削弱。封建主的城堡被摧毀,許多貴族被消滅,騎士或死於戰火,或淪為諸侯的臣屬,使他們本已沒落的地位進一步下降。很多體面的家族破落了,只有靠伺候諸侯維持生活。

          因此,恩格斯把德國農民戰爭視為歐洲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決戰。從這時起,近代無產階級的先驅者,手裏拿著紅旗,口裏喊著財產公有的要求登上了政治舞臺。德國農民戰爭也給革命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教訓。鬥爭實踐證明,廣大農民是反封建的主力軍。在同封建反動勢力——諸侯、教會、貴族的決戰中,他們最英勇。但農民要取得徹底解放,還需要無產階級的堅強領導,而無產階級同樣也只有與農民結成鞏固的聯盟,才能領導革命取得勝利。

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

奧斯堡會議和奧斯堡信條


從一五二五至一五三年間,西方的基督教國家,顯然分為復原派與羅馬兩派。一五二四年於拉提斯本所舉行的羅馬教聯合大會,是分裂的開端,一五三年的奧斯堡會議為其終結。

一五三年奧斯堡的御前會議,目的在恢復教會的統一,並積極備戰以攻擊土耳其人。國皇需要褔音派的協助來攻擊土耳其人,故應許給一切人以公正的審查,邀請復原派的人以書面陳述他們的意見。於是復原派預備了三本信條。信義宗的人預備了奧斯堡信條,墨蘭頓繕稿,為路德所核准。德國南部信義宗的人在布塞珥的頷導之下,呈上受了慈蓮理見解之影響的四省區信條。慈運理呈遞一種分離的信條,就永遠與信義宗離異了。但國皇對慈運理派的主張不予垂聽,並拒絕接收四省區信條。

這兩個信條後來都為羅馬教的神學家所「反駁』。六月廿五日,在這會議中,於主教宮廷廳堂之前,誦讀奧斯堡信條。此書共二十八條,其中二十一條清晰地規定了信義宗的教義,其餘七條,指出為信義宗所廢棄的錯誤和過失。這著作具有一種和解的精神,並希望能滿足皇帝和羅馬教徒的心意,予以接收,但這個希望終成泡影。羅馬教徒在這次會議中呈遞一種反駁書,名為駁奧斯堡信條於是神學家組織委員會從事調解,但此次的磋商又沒有成功。墨蘭頓對駁奧斯堡信條預備了一篇答覆,名叫奧斯堡信條之辯護。此書較奧斯堡信條約長七偣。皇帝拒收這本辯護書。這次會議表決奧斯堡信條已為駁奧斯堡信條一書所駁倒了,並迫令復原派撤消之。舊教會的制度形將恢復了,信義宗的人若到一五三一年四月十五日尚未服從羅馬教會,就要用武力把他們消滅。這就促成了復原派與羅馬教派的分裂。

路德已使一部分基督教會回到基督教固有的三大原則上去了。奧斯堡信條建立在三個原則上,與古教會完全相適合。『這是我們的教義綱領,其中沒有什麼與聖經或羅馬教甚至羅馬教會相違反的地方,教會都知道是從教父們的著作而來。』路德坦白的要求羅馬教會廢除某種不合聖經的道理和條例,他與他的信徒得以仍留在羅馬教會裏,按著為上帝的道所約束的良心敬拜上帝。但羅馬教會不單拒絕改革,且以武力消滅信義宗主義相恫嚇。結果,羅馬教徒便與信義宗分裂了。信義宗教徒與羅馬教分裂以後,並末設立甚麼新教會。不過繼續進行古教會的事業,就是我們從新約聖經和古教父所得知的。奧斯堡信條在信義宗的一切地方,仍然保留了它那基本的地位。

〈註:奧斯堡信條有兩種,即一五三年的奧斯堡信條原本和一五四年的奧斯堡信條改訂本都是墨蘭頓所寫。原本否認神人協作說,主張真實臨在的教訓。在一五四年的改訂本中,墨蘭頓自動的有些主要的改變,為要調和羅馬教與改革派的意見。這些改變,自十六世紀以來曾經引起了許多教義上的爭論。路德嚴斥不應修改這信條。所以信義宗沒有把改訂本當做信條的根本。〉
 

卷一 信仰與道理要條

第一條 論上帝

我們各處的教會同心合意教導人:尼西亞會議(Nicene Synod)對於神的本質及三位為一的定案是真實而應相信無疑的;就是說,神的本質為一,稱為上帝,就是上帝,無始無終、無形無像、不可分開(無部分)、全能、全智、全善、一切有形無形之萬物的創造和保存者;但有三位,同質、同權、又同屬永在,就是父、子、聖靈。我們教會用位的名字乃遵教會著述家(教父)論此事所用的意義,表明非一個部分或品性包含於其他一位格之內,但係各自存在。

我們教會棄絕凡反對本條所起的一切異端,如馬尼派(Manichees),創善惡二元之說;瓦倫提努(Valentinians)、亞流(Arians)、猶諾米(Eunomians)、穆罕默德(Mohametans)合派也是一樣。又棄絕新舊的撒摩撒他派(Samosatenes),他們堅持上帝只有一位,且惡意地曲解道與聖靈,稱道與聖靈非個別的位格:道不過指口中的語言,靈不過指事物之中所發生的動力。

第二條 論原罪

我們教會又教導人:自亞當跌倒之後,凡由血氣而生的人,就生而有罪,就是說,不敬畏上帝,不信靠上帝,有屬肉體的嗜欲;這疾病,或說這原始的過犯,是實實在在的罪,叫凡沒有藉聖洗和聖靈重生的人都被定罪,永遠死亡。

我們教會棄絕伯拉糾派(Pelagians)和其他一類的異端,他們不認這原始的過犯實實在在是罪,又爭辨說,人可以仗自己理智的能力在上帝面前稱義,而把基督功勞和恩澤的榮耀掩蔽了。

第三條 論上帝的兒子

我們教會又教導人:道,就是說,上帝的兒子,從有福的童女馬利亞腹中取了人性,所以有神人二性,無可分開,聯合於一個位格之內:就是一位基督,真上帝真人;從童女馬利亞所生,真真實實受了苦,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了,葬了,不獨為人的原罪,也為人一切本罪作了挽回祭,叫我們得與天父復和。

祂又下到陰間,第三日真真實實復活了。以後昇到天上,為要坐在父的右邊,永遠掌權,統轄一切受造之物,並差遣聖靈到凡相信之人的心裏,使他們成聖,這位聖靈要管理(潔淨,堅固,使他們成聖),安慰,復興他們,又要護衛他們抵禦魔鬼和罪的權勢。

這位基督再要明明顯顯降臨,審判活人死人,如使徒信經所說的。

第四條 論稱義

我們教會又教導人:人在上帝面前不能憑自己的能力,功勞,或善行稱義,乃是因基督的緣故,藉著信,白白的得稱為義,就是相信因基督的緣故得蒙恩寵,罪得赦免,他藉著死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上帝在自己面前就算這信為義(羅馬書3章和4章)。

第五條 論教會的聖職

為要使我們得著這信,就設立了教導人福音和施行聖禮的職分。

因為藉著道和聖禮,好比器皿一樣,聖靈得以賜給人;祂隨時隨地照上帝所喜悅的,在聽福音之人的心裏生出信來:這信,就是說,上帝非因我們自己的功勞,乃因基督的緣故稱那凡相信因基督的緣故得蒙恩寵的人為義。

我們教會棄絕重洗派(Anabaptists)和其他一類的異端,他們妄以聖靈賜下給人,非憑外表的道,乃是由於自己的預備和善行。

第六條 論新順從

我們教會又教導人這信必須結出好果子來;並且人應當行上帝所吩咐的善事,是因上帝的旨意如是,不要以為藉著善行可以在上帝面前稱義,因為赦罪和稱義是由信而得,又如基督的話見證說:「你們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路加17:10)古教會的著述家也如此教訓人,因為安波羅修(Ambrose)說:「相信基督,就可以得救,白白的得以赦罪,非憑善功,單由於信,這是上帝所定的。」

第七條 論教會

我們教會又教導人:一聖教會必永遠長存。但教會為聖徒的結合,而在這個結合之中福音教導得正當,聖禮施行得正當。教會真正的合一只在乎對於福音的道理和施行聖禮意見相符。凡人的遺傳,禮儀,或人所制定的儀式各地不必盡同;如保羅所說:「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眾人之父。」(弗4:5-6

第八條 教會是甚麼

教會本是聖徒和真實相信者的結合,但在今世既有假冒為善者和惡人混雜其中,我們教會就認可用惡人所行的聖禮,這是按照基督的話:「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及以下的話(太23:2)。聖禮與道,雖由惡人傳授,但因由基督所設立所吩咐而有功效。

我們教會棄絕多納徒派(donatists)和其他類似的異端,他們拒絕用惡人在教會施行職務,並認惡人所施行的無益無效。

第九條 論聖洗

論到得救,我們教會教導人:聖洗為得救所必需;上帝的恩典乃是藉聖洗賜給人;小孩子必須受洗;他們藉聖洗被獻給上帝,接入上帝的恩寵之中。

我們教會棄絕重洗派,他們拒絕為小孩子受洗,堅持小孩子不需經受洗可以得救。

第十條 論聖餐

論到聖餐,我們教會教導人,基督的身體和血真實的存在,並分給凡領受聖餐的人。我們教會拒絕凡與此相反的道理。

第十一條 論認罪

論到認罪,我們教會教導人:在各教會應保留私人宣赦,但認罪時,不必數述一切過犯,因照詩篇所說:「誰能知道他的過失呢?」(詩19:12)數述一切過犯是不可能的事。

第十二條 論悔改

論到悔改,我們教會教導人:受洗以後跌倒的人再歸正時(他們再悔改時),罪可再蒙赦免,如此悔改的人,教會也應給他們宣告赦罪。只是悔改的正意包含二事。一是憂傷,或良心上因悟罪而起的恐怖;一是信,從福音或宣告赦罪而生,就是相信罪因基督的緣故而蒙赦免,這信也使良心得安慰,脫離恐怖。然後即有善行為悔改的果子。

我們教會棄絕重洗派,他們不認人既已稱義之後,可再失去上帝的聖靈;又棄絕凡爭持有人在今世即可達到完全境界,以至不能犯罪的。又棄紀諾瓦天派(Novatians),他們對受洗之後跌倒的人縱然再行悔改,也不肯給他們宣告赦罪。還有那不認赦罪由信來,卻吩咐我們靠行善功博取恩典的亦在拒絕之列。

第十三條 論聖禮的功用

論到聖禮的功用,我們教會教導人:設立聖禮不單是要在人當中表示我們所承認的,乃是要作上帝恩待我們的旨意的標記和見證,為激動並堅定領受聖禮之人的信而設。所以聖禮必須與信聯合而領。就是相信藉聖禮所給與我們,所向我們宣告的諸應許。因此我們教會棄絕凡認聖禮乃由領受的行為而使人稱義,而不認相信罪得赦免的信為領受聖禮之要件的。

第十四條 論教會的職分

論到教會的職分,我們教會教導人:若不按理受召,無論何人不能在教會對大眾宣講或施行聖禮。

第十五條 論教會的禮儀

論到教會的禮儀,我們教會教導人:凡可遵守而無罪,且於教會的安寧與秩序有益的禮儀,如所規定的聖日,節期之類,都應當遵守。但論到這些事,要勸導人,良心不可為這些事受綑綁,彷彿這類的禮儀是得救所不可少的。又要勸導人:凡所設立與上帝復和,博取恩典,並用善功贖罪而設立關於食物、節期之類的誓願和遺傳,都是無益而與福音相違的。

第十六條 論信徒與國家社會的關係

論到信徒與國家社會的關係,我們教會教導人:凡國家社會合法的制度都是上帝美好的工作;基督徒從政、司法、照國律及其他現行有效的法律治理政事、按律科罪、開正義的戰、從軍、訂合法的契約合同、置產、官府吩咐起誓、以及嫁娶等,無不可行。

我們教會棄絕重洗派,因他們禁止基督徒行這些公民職務。又棄絕凡不以福音的完全在乎敬畏上帝與信仰,卻在乎棄絕國家社會各種職務的,因為他們認福音所傳的單是屬乎心靈之永遠的義。但福音並不否認政府與家庭,反倒切切要我們保存、維持,當作上帝自己的律例,並在這些律例上行之以愛。所以除了吩咐我們犯罪,基督徒必須順從他們的官府和法律,因為若吩咐我們犯罪,就當順從上帝過於順從人(徒5:29)。

第十七條 論基督復審判

我們教會又教導人:當世界末日,基督再要顯現,施行審判,叫一切死人復活,賜永生永福給敬虔被揀選的人,但定不敬虔的人和魔鬼受無窮的磨折。

我們教會棄絕重洗派,他們認被定罪的惡人和魔鬼所受的磨折是有窮盡的。又棄絕那些散佈猶太人意見的,說死人復活之先,敬虔的人將要得一世界的國,並要消滅一切不敬虔的人。

第十八條 論意志自由

論到意志自由,我們教會教導人:人的意志有若干行世俗之義和在屬人理智之內的諸事之間行選擇的自由。但沒有上帝的聖靈,人的意志就沒有能力行上帝的義或屬靈的義;因為屬血氣的人不接受上帝聖靈的事(林前2:14)。乃是藉著道接受了上帝的聖靈,這義才能在人心裡成就。

奧古斯丁(Augustine)在他書上(Hypognosticon.lib.III)曾用以下的話講論這些事:「我們承認一切的人都有意志自由,這意志確有理智的判斷力;但這不是說,人若沒有上帝,自己卻能開始或實行屬乎上帝的事,他只能行屬乎今世的事,不論是善的惡的。善事,我的意思是說,屬乎本能的善;譬如定意在地裏勞苦工作、吃喝、交朋友、穿衣裳、蓋房子、取妻、餵牲畜,習各種有益的技術,想得屬乎今世的任何有益之事!這一切都有上帝管理;不但管理,而且從他而來,因他而有。關於惡事,我要稱定意拜偶像,定意殺人等類為惡事」。

我們教會棄絕伯拉糾派和其他一類的異端,他們教導人單憑人的本能,不需上帝的聖靈,我們能愛上帝過於萬物:並照行為的實意能遵守上帝的誡命。因為人的本性雖然能行某種外表的善,(如:能制止自己偷竊,不殺人。)但不能使人發生敬畏上帝,信賴上帝,貞潔,忍耐等內在的動作。

第十九條 論罪的根源

論到罪的根源,我們教會教導人:上帝雖是創造並保存萬物的,但罪的根源是那惡者的意志;就是魔鬼和那不敬虔之人的意志;若上帝不輔助,這意志就離開上帝,如基督所說:「他說謊是出於自己。」(約8:44

第二十條 論善功

我們教會被人誣告,說我們禁行善功。但我們並非如是。因為我們教會講論十誡和其他同等性質之書可以證明我們對於各種職業及其責任曾合用的教導人:何種職業,及對於每一種職業當怎樣行,才是上帝所喜悅的。這些事,從前的傳道人很少或完全沒有教導過人;他們只勸人行愚昧無益的事。如遵守規定的節期、按期禁食、設立會社、朝聖、敬拜古聖、念珠、修道等類的事。那些抵擋我們的人,因得了儆醒,現在也忘了這些事,不如往常一樣,專講這些無益之事。他們現在也講起信來;這是他們從前緘默不言的。他們教訓人,我們稱義不是單因善功,乃是要善功與信聯合,並且說,我們稱義是因信與善功。這種道理較之以前所講的實在可容忍些,也較以前的道理多給人安慰。

因此信的道理應為教會第一要緊的,但人不曉得這一個道理已經這麼久了。因為無論何人必須承認,講道時都緘默不講論由信而來的義,各教會所教訓人的單是善功的道理;因這緣故,我們的傳道人曾如此訓勉各教會:

我們的善功不能使我們與上帝和好,或配得免罪、蒙恩、稱義,這些事單因信而得,就是我們相信因基督的緣故被接入恩寵之中,惟有他是所設立的中保和挽回祭,父藉著他才與我們和好。所以凡靠善功博取恩典的,就是藐視基督的功勞和恩典,想不要基督而憑人力可找到往上帝那裏去的路。然而基督論到自己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約14:6

保羅到處講論信的道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弗2:8-9)這全部道理有古教父可資證明,沒有人可妄評我們倡新奇的解釋。因為奧古斯丁在許多書上辯護恩典與因信而來的義,而反對由行善而來的功勞。安波羅修在他異邦人蒙召(De Vocatione Gentium)及其他書上也有這樣的教訓,因為論異邦人蒙召如此說:「倘若稱義不在乎恩典,而在乎須先有善功,基督以血所作成的救贖就算不得甚麼,人的權利也容不下上帝的恩慈。這樣,稱義就不算是施主的慷慨,不過是雇工的工價。」

這一個道理雖為沒有經驗的人所藐視,但敬虔和心懷憂懼的人從經驗上覺得這道理能賜給人大大的安慰。因為無論靠甚麼善功,良心總得不著平安,單因信才能得著,就是他們確實相信因基督的緣故他們與上帝復和了,正如保羅的教訓:「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羅5:1)這道理全在乎良心因憂懼而起的不安,惟有良心覺得了這種不安,才能領會這道理。所以凡在這事上沒有經驗和屬乎世俗的人,夢想基督教的義不過是世俗和哲理的義,他們就是拙於判斷的人。

從前人的良心被善功的道理攪擾得不安,他們沒有聽見過從福音而來的安慰。有的人為良心所驅逐,逃到曠野和修道院,指望在那些地方藉著修道博取上帝的恩典,有的又造作別類善功,想賺恩補罪。所以現在大不可少的是要傳講並恢復這信基督的道理,使憂懼的良心不缺少安慰,且知道恩典、赦罪乃是因信基督而得。

我們又教導人:這裡所說「信」的名詞,不是單指歷史的知識,那種知識惡人和魔鬼也可以有;乃是指著不單信歷史也是信那歷史的功效,就是信那赦罪的條文:我們因基督可以有恩典、有義、罪得赦免。

這樣,凡知道因基督而有一位仁慈天父,這樣的人是真認識上帝的。他曉得上帝眷念他;他呼籲祂;一言以蔽之,他不像異邦人沒有上帝。因為魔鬼和惡人斷不能信這赦罪的條文,所以他們恨惡上帝如同仇敵,他們不呼籲祂,不指望從祂手裡得甚麼好處。論到信的名詞,奧古斯丁也這樣勸勉讀者,且教導人說,這信字在聖經上不是指著像惡人所有的那種知識,乃是一信靠的心,能安慰鼓勵心懷憂懼的人。

再者,我們教會教導人必須行善,但不是叫我們相信因行善就配得恩典,但行善乃是上帝的旨意。單因信才可以白白的得蒙赦罪。而且既藉著信得了聖靈,我們的心就更新了,並有了新的情意,這樣,才能行出善事來。因為安波羅修如此說:「信為善念善行之母。」因為,人的能力沒有聖靈,就充滿了惡念,軟弱無能,不能在上帝面前行善。並且他們是在魔鬼的權勢之下,激動他們行各樣惡事,意念褻瀆,作明顯不法的事,像許多文人哲士,他們盡力做誠信的人,不但做不到,反為許多明顯不法的事玷污了。人沒有信,沒有聖靈,只有自己本性的能力,沒有別的引導,人的軟弱就是如此。

樣可以明明的看出,這一個道理不但不應該控為禁行善功,反倒應該大加讚許,因為這道理指示我們怎樣才能行善。因為沒有信,人的本性斷不能遵行第一條與第二條誡命。沒有信,人的本性就不呼籲上帝,仰望上帝,背十字架;他只求人的幫助,依賴人的幫助。所以不信靠依賴上帝,人的心就為一切私慾和人的教訓所左右。

因此基督也說:「若沒有我,你們不能作甚麼。」(約15:5)又教會所唱的詩說:「沒有你的能力,人裡面一無所有,沒有無罪之事。」

第廿一條 論敬拜聖徒

論到敬拜聖徒,我們教會教導人:我們可以紀念聖徒,叫我們各按職業效法他們的信心和善行,好比皇上可以效法大衛的榜樣,用武力驅逐土耳其人出境,因為他們都是君王。但聖經不教訓我們敬拜聖徒,或求告他們的幫助,因為聖經指示我們只有一位基督是中保、挽回祭、大祭司、和代禱者。這位基督是應當敬拜的。他也曾應許聽允我們的禱告,並特別承認一種敬拜,就是要人在諸般患難中求告他。「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裡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基督耶穌。」(約壹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