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

亞流派的真相

    優西比烏領導的亞流派,在剷除上述三位尼西亞的主將之後,在政治上取得絕對優勢。雖然亞他那修在335年被放逐,但是因為對他沒有任何教義上的指控,所以康士坦丁並未剝奪其教職。而埃及的主教們與民眾,總的來說仍是忠於被放逐的亞他那修,仍然拒絕亞流回歸亞歷山大教會。亞流只好回到康士坦丁堡,孤苦伶仃被人遺忘,不久之後(336年)過世。亞流死前,就不滿優西比烏黨羽不再支持他了。

   
其實,亞流派人士並非擁護亞流本人,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是亞流派,他們曾說亞流只不過是一名長老,主教們怎麼會是被長老來領導。所謂亞流派,是指支持亞流的隸屬論Subordinationism)思想(認為聖子隸屬於聖父,與聖父本質不同),反對尼西亞信經的聖父與聖子同一本質的信仰。所以,最後連亞流自己也明白,他早就被亞流派人士遺忘了。

   
康士坦丁於3375月過世,死前穿著初信者白袍,由優西比烏為其施洗。康士坦丁死後,葬於康士坦丁堡的眾使徒教堂。令人欷噓扼腕的是:雖然康士坦丁召開的尼西亞會議,禁止了公開形式的亞流主義,但是到康士坦丁死時,亞流派人士在政治上得勢。東方教會中的亞流派,繼續得到繼任皇帝們的支持。

康士坦丁死後之政局變遷

    康士坦丁死後,國土由其三個兒子繼承:長子康士坦丁二世(Constantine II),治理西部(不列顛,高盧,西班牙);次子康士坦提二世(Constantius II),統治東部(小亞細亞,巴勒斯坦,埃及);么兒康士坦司(Constans),統領中部(義大利,北非)。三分天下的局面不能持久,340年康士坦丁二世與康士坦司終於兵戎相見,康士坦丁二世戰死,康士坦司統一了帝國的中部與西部。

   
當康士坦丁大帝過世,三個兒子即位時,容讓被放逐的主教們回歸,所以亞他那修於337年末,回到亞歷山大。然而,亞流派領袖優西比烏獲得東部皇帝康士坦提的青睞。

   
優西比烏於339年從尼哥美地亞調任康士坦丁堡主教長,更加助長其在東部教會的領袖權位。他運用影響力,促使康士坦提下令放逐亞他那修,改派一位亞流派人士貴格力(Gregory)出任亞歷山大主教。但是民眾不服,只有派兵押陣,護送他上任。

亞他那修在羅馬

    亞他那修逃往羅馬,獲得羅馬主教朱里雅(Julius)的同情與支持,不久之後安卡拉主教馬吉羅也逃難到羅馬。在朱里雅的眼中,東方教會被亞流派領袖操縱,愈來愈遠離尼西亞信經。

    由於康士坦司在340年成為帝國中西部的共主,朱里雅獲得康士坦司的支持,就挺身而出召開主教會議,宣告亞他那修與馬吉羅的革職判決是不公的。東方教會的領袖對西方教會此舉大感不悅,認為羅馬主教干預東方教會的事務。他們懷疑亞他那修與馬吉羅,是用尼西亞信經來遮掩神格一位論Monarchianism)異端(認為上帝只有一位格,具三形態)。所以,他們被革職的判決是合法的。

   
所以,341年東方教會有97位主教在安提阿開會,宣告他們並非亞流派,否認羅馬主教有權做為東方教會的上訴法庭。他們制訂了三份信經,來補充並修正尼西亞信經,定罪神格一位論,特別指出馬吉羅的看法為異端。他們還寫了一信仰告白,呈獻給西部皇帝康士坦司,因為康士坦司要他們解釋其立場。如此一來,東西方教會瀕於分裂。

東西方失和

    由於康士坦丁堡主教長優西比烏是亞流派,只要他在領導東方教會,羅馬主教就不會相信安提阿會議的解釋。到了341342年冬,優西比烏過世,康士坦丁堡繼任人選兩派內鬥,造成東方教會內部危機。然而,西部皇帝康士坦司國勢增強,開始向東部皇帝施加壓力,要東方主教們與西方合一。康士坦司在朱里雅的建議之下,勸服了康士坦提一起來召開東西方主教大會,以解決爭端。

   
343 年秋,會議終於在撒狄卡(Serdica,今保加利亞的蘇非雅)召開,西方主教堅持要亞他那修與馬吉羅在場,東方主教們(人數較少)就退席抗議。西方主教們繼續進行會議,制訂教會法規,確認羅馬主教有權處理東方教會的爭議,並且還通過容易招致東方主教誤解的信仰宣言(亞他那修勸阻他們,但是他們並未聽從)。此次大會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加深了雙方的裂痕。

   
面對這樣的困境,兩位皇帝決定東西雙方各讓一步,來尋求和解。當347年亞歷山大主教貴格力過世,東方同意讓亞他那修返回亞歷山大,恢復原職。因為亞他那修信仰純正,且受百姓歡迎愛戴。西方同意不再擁護馬吉羅,不再要求回復其安卡拉主教之職,因為馬吉羅的信仰確有可議之處。如此一來,東西方的爭議暫告平息。

   
亞 他那修在埃及民眾熱烈歡迎中,回到亞歷山大。這位曾被放逐兩次的主教,終於回到家鄉任職。這位在亞歷山大事奉,親身參與尼西亞大會的神學家與牧者,最洞悉 亞流異端的底細,是堅守尼西亞信經的主將。他深知若容讓亞流派貶低主基督的完全神性,將使得我們失去救恩唯一的中保。他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爭 辯,所以他遭受仇敵多次多方的攻擊與迫害。然而他不畏強權絕不妥協,守正不阿死守善道,所以被史家稱為是正統信仰之父